上麵這句話的含義實際上就是說:“隻要交學費,就可以入學。”為什麽孔子要說這句話呢?兩個原因,第一,很多人不敢來報名;第二,孔子迫切需要很多人來報名。


    為什麽很多人不敢來報名?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就從來沒有過私立學校,按照周禮的規定,士以上階層擁有在公立學校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同時,並沒有給平民受教育的權利。那麽,平民有沒有資格受教育呢?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完全取決於統治者的態度。用現代話說,這是個法律空白。所以,孔子辦私校就是打政策的擦邊球,可以說,打擦邊球的祖師爺也是孔子。但是嚴格來說,孔子私校是違背周禮的。


    還好,當時魯國國君被架空,掌權的三桓家族也懶得管這樣的事情,孔子的私校因此才能夠開張。


    孔子的擦邊球雖然成功了,可是誰來報名呢?士以上階層可能質疑孔子的水平和私校的合法性,平民則很害怕自己沒有資格受教育。因此,敢來報名的並不多。


    為什麽孔子迫切需要很多人來報名呢?因為這是孔子養家餬口的飯碗,沒有人報名,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拿什麽養老婆孩子?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孔子對大家說了這樣的話,意思就是:來吧,隻要交學費,就可以來學知識。


    孔子的學校沒有設招生門檻,隻要交學費,不論出身,一概招收。


    因此,孔子創辦學校,也就是為了生活,談不上什麽社會擔當。


    有人會說孔子隻認錢,是拜金主義。但是,拜金主義與等級製度相比,不是人性很多、公正很多了嗎?錢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掙到的,可是那種基於血緣的等級製度就是拚爹,那是從娘胎裏的不公正。


    【現實解說】記得n年前我們就自詡義務教育了,不過那是家長的義務。後來好了,終於是國家的義務了。不過國家義務不是那麽容易給的,要上公立學校,也就是要享受義務教育,需要很多證件的。簡單羅列一下:出生證、身份證(全家的——身份證不是本地的,要暫住證或者居住證)、戶口本、母親的計劃生育證、獨生子女證(超生的要罰款處理書和發票)、房產證(租房的要租賃合同)、父母的社保證、非本地戶籍的要在戶籍地教育部門開具《就學聯繫函》等等。


    農民工子弟要整這麽多證……就算整到了,也未必能被錄取。怎麽辦?農民工學校招生來了:隻要交錢,就能上學。


    農民工學校,孔子的學校,噢耶。


    1.5(15.39)★★★


    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都可以來學知識,不分族類。”


    【解析】這句話的翻譯歷來有些亂七八糟,字數越少,衍生的涵義越多,因此大家都來猜猜猜。從來沒有人把這一句話與孔子私校招生聯繫起來,以為這就是孔子吃飽了沒事幹發明的名人名言。


    這句話與上麵的一段話是同期的,也就是孔子私校招收學生期間。


    我們不妨來還原現場。


    孔子私校門口來了許多人,有士有平民還有野人,大家都很好奇,但是沒有人報名。孔子一看,要想辦法忽悠他們入學啊。


    “你們為什麽不報名啊?不想學習知識?”孔子問大家。


    “不是啊,我們不是士,不知道有沒有資格啊。”有人說。


    “我們是士,可是不知道來這裏學習合不合規定啊。”有人說。


    於是孔子回答:“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加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就是孔子私校最早的招生口號。


    所以,“有教無類”並不反映孔子的境界,而隻是招生的策略或者說原則而已。而“有教無類”的反麵依然是等級製度,以及後來的戶籍製度。


    事實上,孔子私校早期的招生情況很不理想,在為數不多的學生中,大多數都是平民階層,譬如顏繇、子路等等。直到後來孟孫家的南宮敬叔來投學,才為學校撐起了一點麵子,學生的層次也才開始提升到士一級。


    為了擴大招生,孔子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鍍金術”或者“留洋術”。孔子在南宮敬叔的幫助下,從魯國公室申請到了一筆“留學經費”,於是在南宮敬叔的陪同下前往當時的周朝偉大首都洛邑(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遊學,據稱曾經前往當時天下第一學者老子那裏請教,兩人混得關係不錯。後來,孔子回到魯國,大肆渲染老子如何高深莫測,自己與老子怎樣學術切磋之類。於是,整個魯國都知道孔子去了偉大首都留學,並且與天下第一高人老子關係非同一般,這說明什麽?說明孔子的學問也了不得啊。於是,很多人前來報名。


    不要以為這是筆者的妄斷,《史記》中太史公很巧妙地說明了這件事情,這樣記載: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亦稍進焉。翻譯過來,就是孔子從偉大首都回來之後,很多人前來報名了。太史公為什麽要提這樣一句?《史記》中很多這樣的記載都頗含深意,太史公看問題的深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言語之精妙隻能讓後人嘆為觀止。


    【現實解說】××媒體前段時間猛烈抨擊××市政府每年給機關幼兒園的數千萬的財政補貼,機關幼兒園收費便宜、設施先進、服務周到。不過,不是人人都能上機關幼兒園,你要是公務員的子女才行。事實上,每座城市都有數量不等的享受財政補貼的機關幼兒園,而且隻有公務員的子女能夠享受。這就是:有教,有類。


    此外,稍為大一點的城市,都會有一所學校主要麵向官員子女招生。這,也是:有教,有類。


    隻有農民工學校例外,這裏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


    1.6(14.5)★★


    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譯文】南宮適問孔子:“羿善於射箭,奡善於水戰,最後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親自種植莊稼,卻得到了天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適出去後,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這個人真尊重道德。”


    【解析】孔子為什麽讚揚南宮適呢?因為南宮適的問題說明了一個道理:有才無德,才能反而會成為滅亡自己的武器。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你不去爭奪,天下人都會遵從你。


    羿,夏代有窮國的國君,善於射箭,曾奪夏太康的王位,後被其臣寒浞所殺。傳說中後羿射日,就是他幹的,嫦娥是他的老婆。奡(音奧),寒浞的兒子,後來為夏少康所殺。奡力大,善於水戰。禹,夏朝的開國之君,善於治水,注重發展農業,大禹治水就是他老人家。稷,周朝的祖先,又為穀神,教民種植莊稼。


    南宮適就是南宮敬叔,是孟孫家族家長孟僖子的兒子,孟懿子的弟弟,魯國的鑽石王老五。孟僖子當初隨魯國國君出使楚國,因為不懂周禮而出醜,回國後就下決心讓兩個兒子好好學周禮,聽說孔子精通周禮,就讓南宮敬叔來學習。南宮敬叔就成為孔子學生中地位最尊崇的一位,也成了孔家私校的招牌。南宮敬叔雖然出身高貴,但是沒有紈絝子弟的惡習,學習認真並且對老師很尊重。因為家族的地位,南宮敬叔還說服魯國國君出人出車出錢,資助孔子前往周朝偉大首都洛邑參觀學習,這讓孔子感念了一輩子。從歷史記載看,南宮敬叔很可能早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論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說論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