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孔子的這段話充滿了自慰、無奈和自嘲,他所說的快樂都是無可奈何的快樂,都是次一級的快樂,都不是他理想中的快樂。
孔子的弟子中,真正得到第一等快樂的人是子貢和冉有,尤其是子貢。《論語》中叔孫武叔崇拜子貢而貶低孔子,就是因為他認為子貢是成功者,而孔子是失敗者。
現在我們知道,以這段話作為整個《論語》的第一段,其實是飽含深意的,因為這段話就是孔子一生的寫照——人不知,而不慍(不受賞識);學,而時習之(學問沒有用處,隻能自我陶醉);有朋,自遠方來(國內沒什麽朋友)。
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的一生其實很失敗。
【現實解說】張王李趙四個大學同學畢業,張實力強橫,進入外企當上白領;王父母給力,沒畢業就內定政府公務員;李趙二人無路可去,雙雙考研,李考上和趙落選,待業在家。
一年後再聚,張開車,王買單,李喝酒,趙抽菸。張說:“快哉,富貴人所欲也,老子有錢。”王說:“快哉,學而優則仕,老子有權。”李猶豫半晌,弱弱而言:“我……我……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趙無言。
蓋茨的同學在酒吧遇上了賈伯斯的同學,酒酣,大不忿,蓋茨同學怒言:“我班沒畢業的傢夥成了世界首富,為什麽?”賈伯斯同學哀嘆:“我班退學的傢夥改變了世界,為什麽?”酒吧老闆笑言:“人家是學而用之,你們是學而時習之。”
某人家,因為歷史和非歷史原因,街坊四鄰不是冤家就是仇家,平時見麵都不帶打招呼。突然某日有網友跨省來訪,大喜,奔走相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網友至家中,坐定,說:“大哥,收成不好,借點錢用用唄。”
1.2(9.6)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文】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聖人吧?為什麽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怎麽會了解我呢?我因為少年時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會有這麽多的技藝嗎?不會多的。”
【解析】這段對話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回到衛國期間,這時候吳國攻打魯國,子貢代表魯國前去與吳國談判。子貢口才了得,竟然和吳國太宰伯嚭成為朋友,而伯嚭是僅次於吳王夫差的權臣,在當時的權力榜上位居世界第二。由於對子貢十分讚賞,伯嚭對子貢的老師孔子十分好奇,又被子貢一通忽悠,因此有了上述的問題。
子貢對孔子的讚揚,一半是真心佩服,一半是在忽悠伯嚭。不過孔子還是很老實地解釋了自己為什麽這麽多才多藝,那就是自己出身貧寒。
說說孔子的身世。
孔子本姓子,祖上是商朝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後來微子被周武王封在宋國,到春秋初期,宋國內訌,司馬孔父嘉被殺,兒子逃奔魯國。孔父嘉的後代叔梁紇是魯國有名的大力士,不過家境一般。叔梁紇五十多歲的時候與顏家女子發生一夜情(《史記》稱“野合”),之後生下孔子。孔子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並且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去世。孔子的母親姓顏,顏姓在魯國有兩支,一支是魯國公族,另一支是被魯國所滅的邾國人的後代,地位高於野人,但是低於魯國的士農工商,屬於社會底層。不幸的是,孔子的母親屬於後麵這個顏姓。萬幸的是,叔梁紇死前承認孔子是他的兒子,因此孔子具有士的身份,社會地位高於母親的族群。
隨母親生活的孔子生活十分艱辛,從小就跟隨鄰裏掙錢餬口。由於社會地位低下,孔子的鄰裏們隻能從事最低賤的社會分工,譬如助祭助喪等等,與死人打交道的時候多。不過孔子正是在這樣的一些活動中體會周禮,並且成為喪葬祭祀禮儀的專家,這為他長大以後精通並且宣揚周禮打下了基礎。正是因為地位低賤,為了生活,從小什麽樣的事情都要做,所以孔子才能夠“多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樣。
孔子並不避諱自己出身低賤的事實,同時認為,出身高貴的人往往缺乏才能。相反,倒是後世的統治者們處處“為聖人諱”,竭力淡化孔子是私生子以及出身低微,境界高下,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君子會認為自己的技能太多嗎?不會認為自己的技能多的。
【現實解說】12歲就開始做學徒,還不到15歲父親去世,就要養活母親和三個姐妹。先在茶樓跑堂,之後區鍾錶店做學徒,再之後去五金廠當推銷員。這個人,是香港首富李嘉誠。
父親是非洲黑人,兩歲父母離婚,隨母親在印度尼西亞生活,之後由外祖父外祖母撫養。這個人,是美國總統歐巴馬。
1.3(9.7)
子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
【譯文】子牢說:“孔子說過,‘我(年輕時)沒有做官,所以會許多技藝’。”
【解析】子牢,一說是孔子的學生。試,通仕,出仕的意思,也就是做官。孔子年輕的時候,是沒有機會做官的。孔子所說的技藝,應當就是百姓謀生的技術。
通常,官宦子女由於生活無憂,很少回去學習謀生的技藝。而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當官,不得不多學些手藝來養家餬口,這也就是常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現實解說】一公務員處長已婚,與一女勾搭成奸。兩人聯絡多靠電話,後來學會qq,再趕時髦使用微博。一日,兩人商量在酒店開房,以備行房,以為微博是qq,發評論隻能自己兩人看見,於是使用手機微博商定時間地點並互遞風騷,卻不知暴露於網絡之中。於是華夏一時震動,遂成一段佳話。
處長長嘆:“吾試,故不藝。”
1.4(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
【譯文】孔子說:“隻要自己拿著十餘塊幹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
【解析】脩,就是幹肉,基本上就是臘肉。孔子的學費就是臘肉,別以為臘肉不值錢,那年頭,肉是很值錢的。
孔子長大之後,由於士的身份得到承認,孔子得到了在官辦學校的六藝義務教育,六藝,就是書數禮樂射禦,士以上貴族階層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孔子學習非常刻苦,因此很有學問。二十歲之後,孔子應聘前去季孫家族擔任管耕牛和管倉庫的小官。到三十歲,孔子辭職回家,開設了私立學校。之所以開設私立學校,是因為孔子看到官辦學校已經難以為繼,大量的士無法接受義務教育,並且義務教育水平低劣。同時,大量的社會底層有學習知識的願望。因此,孔子決定自己辦學,廣招學生,傳授知識。
孔子的弟子中,真正得到第一等快樂的人是子貢和冉有,尤其是子貢。《論語》中叔孫武叔崇拜子貢而貶低孔子,就是因為他認為子貢是成功者,而孔子是失敗者。
現在我們知道,以這段話作為整個《論語》的第一段,其實是飽含深意的,因為這段話就是孔子一生的寫照——人不知,而不慍(不受賞識);學,而時習之(學問沒有用處,隻能自我陶醉);有朋,自遠方來(國內沒什麽朋友)。
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的一生其實很失敗。
【現實解說】張王李趙四個大學同學畢業,張實力強橫,進入外企當上白領;王父母給力,沒畢業就內定政府公務員;李趙二人無路可去,雙雙考研,李考上和趙落選,待業在家。
一年後再聚,張開車,王買單,李喝酒,趙抽菸。張說:“快哉,富貴人所欲也,老子有錢。”王說:“快哉,學而優則仕,老子有權。”李猶豫半晌,弱弱而言:“我……我……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趙無言。
蓋茨的同學在酒吧遇上了賈伯斯的同學,酒酣,大不忿,蓋茨同學怒言:“我班沒畢業的傢夥成了世界首富,為什麽?”賈伯斯同學哀嘆:“我班退學的傢夥改變了世界,為什麽?”酒吧老闆笑言:“人家是學而用之,你們是學而時習之。”
某人家,因為歷史和非歷史原因,街坊四鄰不是冤家就是仇家,平時見麵都不帶打招呼。突然某日有網友跨省來訪,大喜,奔走相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網友至家中,坐定,說:“大哥,收成不好,借點錢用用唄。”
1.2(9.6)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文】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聖人吧?為什麽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怎麽會了解我呢?我因為少年時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會有這麽多的技藝嗎?不會多的。”
【解析】這段對話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回到衛國期間,這時候吳國攻打魯國,子貢代表魯國前去與吳國談判。子貢口才了得,竟然和吳國太宰伯嚭成為朋友,而伯嚭是僅次於吳王夫差的權臣,在當時的權力榜上位居世界第二。由於對子貢十分讚賞,伯嚭對子貢的老師孔子十分好奇,又被子貢一通忽悠,因此有了上述的問題。
子貢對孔子的讚揚,一半是真心佩服,一半是在忽悠伯嚭。不過孔子還是很老實地解釋了自己為什麽這麽多才多藝,那就是自己出身貧寒。
說說孔子的身世。
孔子本姓子,祖上是商朝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後來微子被周武王封在宋國,到春秋初期,宋國內訌,司馬孔父嘉被殺,兒子逃奔魯國。孔父嘉的後代叔梁紇是魯國有名的大力士,不過家境一般。叔梁紇五十多歲的時候與顏家女子發生一夜情(《史記》稱“野合”),之後生下孔子。孔子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並且父親在他三歲的時候去世。孔子的母親姓顏,顏姓在魯國有兩支,一支是魯國公族,另一支是被魯國所滅的邾國人的後代,地位高於野人,但是低於魯國的士農工商,屬於社會底層。不幸的是,孔子的母親屬於後麵這個顏姓。萬幸的是,叔梁紇死前承認孔子是他的兒子,因此孔子具有士的身份,社會地位高於母親的族群。
隨母親生活的孔子生活十分艱辛,從小就跟隨鄰裏掙錢餬口。由於社會地位低下,孔子的鄰裏們隻能從事最低賤的社會分工,譬如助祭助喪等等,與死人打交道的時候多。不過孔子正是在這樣的一些活動中體會周禮,並且成為喪葬祭祀禮儀的專家,這為他長大以後精通並且宣揚周禮打下了基礎。正是因為地位低賤,為了生活,從小什麽樣的事情都要做,所以孔子才能夠“多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樣。
孔子並不避諱自己出身低賤的事實,同時認為,出身高貴的人往往缺乏才能。相反,倒是後世的統治者們處處“為聖人諱”,竭力淡化孔子是私生子以及出身低微,境界高下,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君子會認為自己的技能太多嗎?不會認為自己的技能多的。
【現實解說】12歲就開始做學徒,還不到15歲父親去世,就要養活母親和三個姐妹。先在茶樓跑堂,之後區鍾錶店做學徒,再之後去五金廠當推銷員。這個人,是香港首富李嘉誠。
父親是非洲黑人,兩歲父母離婚,隨母親在印度尼西亞生活,之後由外祖父外祖母撫養。這個人,是美國總統歐巴馬。
1.3(9.7)
子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
【譯文】子牢說:“孔子說過,‘我(年輕時)沒有做官,所以會許多技藝’。”
【解析】子牢,一說是孔子的學生。試,通仕,出仕的意思,也就是做官。孔子年輕的時候,是沒有機會做官的。孔子所說的技藝,應當就是百姓謀生的技術。
通常,官宦子女由於生活無憂,很少回去學習謀生的技藝。而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當官,不得不多學些手藝來養家餬口,這也就是常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現實解說】一公務員處長已婚,與一女勾搭成奸。兩人聯絡多靠電話,後來學會qq,再趕時髦使用微博。一日,兩人商量在酒店開房,以備行房,以為微博是qq,發評論隻能自己兩人看見,於是使用手機微博商定時間地點並互遞風騷,卻不知暴露於網絡之中。於是華夏一時震動,遂成一段佳話。
處長長嘆:“吾試,故不藝。”
1.4(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
【譯文】孔子說:“隻要自己拿著十餘塊幹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
【解析】脩,就是幹肉,基本上就是臘肉。孔子的學費就是臘肉,別以為臘肉不值錢,那年頭,肉是很值錢的。
孔子長大之後,由於士的身份得到承認,孔子得到了在官辦學校的六藝義務教育,六藝,就是書數禮樂射禦,士以上貴族階層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孔子學習非常刻苦,因此很有學問。二十歲之後,孔子應聘前去季孫家族擔任管耕牛和管倉庫的小官。到三十歲,孔子辭職回家,開設了私立學校。之所以開設私立學校,是因為孔子看到官辦學校已經難以為繼,大量的士無法接受義務教育,並且義務教育水平低劣。同時,大量的社會底層有學習知識的願望。因此,孔子決定自己辦學,廣招學生,傳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