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主帥王匡等人自覺勝券在握,見是六甲窮日,覺得反正也不差一天,於是休兵一日。


    也正是這一天的耽擱,給了鄧禹難得的喘息空間,趁機理兵勒眾,修繕攻具。


    次日,王匡盡遣大軍,強攻鄧禹。鄧禹傳令軍中,不得妄動,等王匡大軍沖至營前,這才鼓聲如雷,諸將並進,大敗王匡。王匡棄軍而逃,鄧禹率輕騎急追,斬殺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韁,繳獲節杖六根、印綬五百、兵器不可勝數,河東郡就此平定。


    鄧禹趁大勝之威,揮兵進至汾陰,遼闊富饒的關中大地,已是隔河在望。


    【no.5 因禍得福】


    再將目光投向由劉秀親自掌控的北方戰區。本年正月,劉秀親率大軍,北上元氏,清剿尤來、大槍、五幡等流民武裝,連戰連勝,一路追至北平,再度大破敵軍。劉秀戰得興起,沿著尤來等潰逃的路線一路窮追,等追到順水北岸之時,劉秀猛一勒馬,心中暗叫一聲:“苦矣!”


    劉秀追得太猛,已經遠遠脫離了大部隊,跟在他身邊的,隻有耿弇、馬武及數十名騎兵而已。被劉秀窮追不捨的數千尤來殘眾,要求本來不高,能逃得性命就滿足了,偏偏逃到順水河邊,大水茫茫,難以渡過,這才倉皇回頭,看看追兵的狀況。而這一回頭,卻發現劉秀的追兵隻有這麽點人,心中頓時大喜,於是都掂量著手中的武器,笑著轉過身來。


    形勢瞬間顛倒,尤來殘眾反過來對劉秀窮追不捨。逃亡之中,劉秀與麾下騎兵分散,隻有耿弇、馬武等數人尚追隨左右。尤來殘眾追擊越發兇猛,耿弇挽弓而射,箭無虛發,連殺十餘人,馬武揮刀力戰,以一當十。尤來殘眾大懼,不敢近前,劉秀趁機登岸而走,無奈堤岸既高且陡,劉秀連人帶馬摔將下來。突騎王豐將坐騎讓給劉秀,劉秀重又上馬。耿弇、馬武等人護著劉秀,且戰且退,僥倖脫逃。


    其餘逃亡騎兵,以為劉秀業已戰死,返歸範陽大本營,傳語軍中曰:“蕭王歿矣!”軍中聽聞劉秀已死,大為恐慌。劉秀一死,又沒有留下子嗣,他們該怎麽辦?


    眼看軍中開始張羅著散夥,吳漢大怒,道:“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陽,何憂無主?”


    吳漢所指的王兄子,即劉秀長兄劉縯的兩個兒子——劉章、劉興,此時正在南陽新野,與陰麗華同在鄧奉的保護之下。劉秀沒有兒子,那這兩個侄子就是他當然的繼承者,也就是吳漢他們未來將要效忠的主人!


    吳漢一言止紛,軍心就此大定。


    關於這一細節,《劍橋中國史》的解釋相當有意思。在《劍橋中國史》看來,更始皇帝劉玄的支持者為大紳士氏族,他們已經把高官厚爵瓜分幹淨,而那些小紳士階層,則成為權力的圈外人,無法真正擠進權力核心,從而成為心懷不滿的失意者。所以,這些小紳士階層要想成為一個權力的圈內人物,唯一的辦法就是擁立一個自己的皇帝。劉秀來到河北之後,很明顯地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皇位候選人,於是順利吸引了一大批小紳士階層的支持。而對這些小紳士階層來說,他們的前途是和劉秀的命運捆綁在一起的,隻有劉秀成為皇帝,他們的個人利益才會跟著最大化。因此,當他們聽說劉秀已經戰死時,他們拒絕散夥,因為他們已經成了權力的圈內人物,他們不願意放棄這一有利條件,而是一致同意用劉秀的侄子來取代劉秀,成為他們新的主人。


    以上解釋,體現的是一種西方式的思維,即把人當做純粹的理性人來處理,而理性人的行為,利益是唯一的動機。殊不知,中國古人的行為動機,在“利”字之外,更有一“義”字在。盡管如此,《劍橋中國史》所言,終究也有以采之。


    日暮時分,劉秀帶著耿弇、馬武等人安全返回範陽大本營,軍中歡聲雷動,山呼萬歲。


    人每每要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劉秀的短暫消失,一個意外的效果就是讓所有人都明白過來,劉秀對於這支軍隊究竟有多麽重要!而劉秀的威望,非但沒有因為這一場敗仗而有所損傷,反而更加高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劉秀既回大營,在諸將死勸之下,不得不放棄再度親征的念頭,盡遣吳漢、耿弇、景丹、蓋延、朱祐、邳彤、耿純、劉植、岑彭、祭遵、堅鐔、王霸、陳俊、馬武十四位將軍,各率部曲,追剿尤來、大槍、五幡殘眾,從潞東追至平穀,斬首一萬三千餘級,又窮追至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間,前後行程千餘裏,再追至浚靡,這才班師而還。倖存的尤來殘眾散入遼西、遼東,又遭到當地的烏桓、貊人抄擊,死傷殆盡。


    【no.6 稱帝之路】


    更始三年(公元二十五年)五月,河北流民大體蕩平,加上馮異的南方戰區和鄧禹的西線戰區也是捷報頻傳,諸將見時機已到,於是動員劉秀稱帝。


    馬武先打頭陣,來諫劉秀,其原話為:“天下無主,如有聖人承敝而起,雖孔子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有益。反水不收,後悔無及。大王雖執謙退,奈宗廟社稷何!宜且還薊即尊位,乃議征伐。今此誰賊而馳騖擊之乎?”


    馬武的話,大致講了兩層意思。一是不稱帝的壞處:帝位這東西,一定要先下手為強。你劉秀現在不稱帝,萬一將來出來一個特牛的聖人搶在你前頭稱帝了,到時候,哪怕你身邊有孔子當丞相,孫子當將軍,也隻怕無能為力了。二是稱帝的好處:現在打仗,譬如進攻洛陽、河東,說起來打的都是友軍,都是同僚,總有些不那麽理直氣壯。隻有稱帝,徹底與更始朝廷劃清界限,打起仗來才能名正言順,可以毫無顧忌地想揍誰就揍誰。


    劉秀聽完,大驚道:“將軍何出此言?可斬也!”


    馬武道:“諸將都這麽以為!”


    劉秀於是曉諭諸將,稱帝之事,不可再提,敢言者斬!


    還師至中山,諸將再次聯名上奏。其書曰:


    〖漢遭王莽,宗廟廢絕,豪傑憤怒,兆人塗炭。王與伯升首舉義兵,更始因其資以據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統,敗亂綱紀,盜賊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陽,王莽自潰;後拔邯鄲,北州弭定;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據土,帶甲百萬。言武力則莫之敢抗,論文德則無所與辭。臣聞帝王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唯大王以社稷為計,萬姓為心。〗


    這份奏章,同樣還是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朝廷的江山,本來就是你們劉秀兄弟打下來的,現在你稱帝,隻不過是取回本來就屬於你的東西,沒什麽好慚愧的。二是以你現在的實力,完全足以稱帝,也沒什麽好謙虛的。


    劉秀已有明令,再敢言稱帝者斬!諸將卻依然勸進不迭,何哉?無他,諸將壓根就不信劉秀不想稱帝。你不想稱帝,你會殺謝躬?你會打洛陽?你會平河東?這可都是在和更始朝廷對著幹!這已經是公然造反!總之,稱帝該幹的事,你一件也沒落下,而且還幹得津津有味。你不想稱帝,誰信呢!


    劉秀扣住奏章,不批不理會,然而這次卻不再說要殺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曹三公子/曹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曹三公子/曹昇並收藏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