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三公子/曹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師至南平棘,諸將再次聯合,當麵勸進。劉秀依然推辭道:“寇賊未平,四麵受敵,何遽欲正號位乎?諸將且出。”
聽劉秀的意思,已經不再拒絕稱帝,隻是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相比較而言,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諸將大感欣慰,於是告退。
眾人告退,而耿純獨留,諫劉秀道:“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誌耳。今功業既定,天人亦應,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號位,純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為久自苦也。大眾一散,難可複合。時不可留,眾不可逆。”
耿純之說辭,與《劍橋中國史》的分析如出一轍,即:大家之所以跟著你混,就圖你當了皇帝之後,你吃肉,大家跟著喝口湯而已。如今你一再不肯稱帝,你不吃肉不要緊,然而害得大家連湯也喝不上。一旦大家對你絕瞭望,再想挽回他們的人心,可就難了!
耿純說得懇切,劉秀也是聽得動容,鄭重答道:“吾將思之。”
這一思,就思到了鄗城,劉秀卻依然沒有反應,諸將不由得納悶起來,難道他們看錯劉秀了?難道劉秀真的沒有稱帝的野心?
更有人發揮出瘋狂的想像力——難道當初劉玄將劉秀放出洛陽的時候,兩人之間曾有過什麽秘密約定不成?而劉秀現在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為了將劉玄拯救出綠林軍和赤眉軍的魔掌?這麽想固然離奇,但畢竟也不是全無可能,說到底,他們雖然跟著劉秀出生入死,甚至不惜為之犧牲性命,但是關於劉秀,他們又真的了解多少呢?
這一日,一位瘦小的儒生忽然闖入鄗城,滿頭亂髮,狀貌狂狷,瘋瘋癲癲地在大街上高呼著劉秀的名字。適逢吳漢經過,大怒,揪住儒生就要一頓飽揍。一旁的朱祐趕緊拉住吳漢:“先別揍。”吳漢怒道:“為什麽不揍?”朱祐道:“這人看著麵熟,在你還沒把他揍變形之前,我想先認認。”
朱祐扒開儒生的一頭亂髮,揉搓著他的五官,端詳良久,然後驚喜叫道:“強華!”回頭又對吳漢道,“還好沒揍。這可是主公和我的太學同窗,當初和主公同住一間宿舍的強華。”
朱祐帶著強華去見劉秀。強華一進大門,立刻手舞足蹈,往裏狂奔,喊著劉秀的名字,大叫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劉秀聞聲出迎,一見強華,也是大喜,問道:“你找到什麽了?”
強華得意地答道:“《赤伏符》!”說完,又對劉秀嘮叨著,“太學時我就看出你有日角之相,是當皇帝的命。我苦苦找了八年,終於找到《赤伏符》這部讖書,你猜怎樣?你果然是當皇帝的命。”
在《赤伏符》中,最為重要的是以下二十八字:“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卯金修德為天子。”
前兩句意思明確,後兩句卻有些神神道道,半通不通。強華於是向劉秀解釋道:“所謂四七之際,四七二十八,從漢高祖稱帝到你起兵,中間為兩百二十八年,你起兵的時候,又正好是二十八歲。火為主,漢為火德,意思是漢室理當復興。卯金加起來,是個劉(劉)字,說的是你將繼承劉氏正統。”
朱祐忽然發現,早在強華解釋之前,劉秀就已經笑了。
這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解脫之笑。
這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會心之笑。
對劉秀來說,強華和讖書《赤伏符》,來得正是時候!在稱帝的問題上,諸將輪番勸進,費盡口舌,但其效果卻遠遠比不上強華所帶來的這二十八個字。
諸將說了半天,無非是在告訴劉秀,稱帝不僅合情,而且合理。在這一點上,劉秀根本不需要諸將提醒,他心中比誰都清楚。他之所以遲遲不能決定,隻因為諸將說一千,道一萬,卻始終不能替他解決一個最大的心病——稱帝的合法性問題。
想當年,劉邦稱帝的時候,項羽已經滅了,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不必考慮合法的問題,因為已經沒有人可以裁決他,他就是法律!因此,群臣一勸進,劉邦在象徵性地謙虛了兩下之後,便毫不客氣地自封為皇帝。
然而,此時的劉秀,並沒有劉邦這樣的絕對實力,他現在隻能控製帝國百分之九的土地和百分之十三的人口。因此,他就必須麵臨一個稱帝是否合法的問題,他必須告訴世人,他憑什麽稱帝!
更為重要的是,劉秀如果稱帝,有一個先天不足的道德劣勢。他本來是更始皇帝劉玄所封的蕭王,他一旦稱帝,就等於是對劉玄的徹底背叛。因此,他也必須說服世人,他之稱帝,是合乎道德的,與背叛無關。
這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直到強華帶著《赤伏符》出現,這才完美地解決了這道難題——不是我劉秀想稱帝,是上天指名非要我稱帝不可,我也是迫不得已。這是上天的選擇。天意,就是最大的道德。
強華的到來,經由朱祐的大嘴巴傳開,諸將勸進的熱情重又激發,再次聯名上奏道:“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裏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劉秀這次不再客套,隻說了一個字:“可。”
六月己未,鄗城之南,千秋亭五成陌。高台聳立,群臣齊聚,燔火告天。劉秀服天子冠冕,緩緩登台,燃起通天烽火,遍祭幹坤六宗——水、火、雷、風、山、澤,再祭天地群神,而後親自宣讀告天祝文。祝文曰:
〖皇天上帝,後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髮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祝文既畢,群臣跪拜,山呼萬歲。劉秀於是即位稱帝,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
【no.7 天問】
黑夜降臨,將白日的喧囂掃蕩幹淨,世界沉澱下來,仿佛一位入定的老僧,看一切都是浮雲。
鄗城是郭聖通的故鄉。剛剛當上皇帝的劉秀,宮殿卻是沒有的,還是隻能像個吃軟飯的,暫時賴在老婆的家中。
郭聖通有孕在身,已經早早睡去。劉秀一個人坐於燈下,觀四壁之影,聽夜籟之音。
他已經成為皇帝,在他的生命中,這一天即使不是最重要的時刻,但也絕對是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然而,在這一天的最後,他還是一個人,依然孤獨。
他曾經無數次地獨自忍受著悲傷,此刻,他卻又不得不獨自承受著快樂。
他回顧著自己所經歷的人生,他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到太學生,到農夫,到商賈,到太常偏將軍,到破虜大將軍,到司隸校尉,到大司馬,到蕭王,現在竟又成了皇帝。這一次次身份和角色的轉換,仿佛一個個節點,串聯起他的命運軌跡。
聽劉秀的意思,已經不再拒絕稱帝,隻是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相比較而言,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諸將大感欣慰,於是告退。
眾人告退,而耿純獨留,諫劉秀道:“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誌耳。今功業既定,天人亦應,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號位,純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為久自苦也。大眾一散,難可複合。時不可留,眾不可逆。”
耿純之說辭,與《劍橋中國史》的分析如出一轍,即:大家之所以跟著你混,就圖你當了皇帝之後,你吃肉,大家跟著喝口湯而已。如今你一再不肯稱帝,你不吃肉不要緊,然而害得大家連湯也喝不上。一旦大家對你絕瞭望,再想挽回他們的人心,可就難了!
耿純說得懇切,劉秀也是聽得動容,鄭重答道:“吾將思之。”
這一思,就思到了鄗城,劉秀卻依然沒有反應,諸將不由得納悶起來,難道他們看錯劉秀了?難道劉秀真的沒有稱帝的野心?
更有人發揮出瘋狂的想像力——難道當初劉玄將劉秀放出洛陽的時候,兩人之間曾有過什麽秘密約定不成?而劉秀現在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為了將劉玄拯救出綠林軍和赤眉軍的魔掌?這麽想固然離奇,但畢竟也不是全無可能,說到底,他們雖然跟著劉秀出生入死,甚至不惜為之犧牲性命,但是關於劉秀,他們又真的了解多少呢?
這一日,一位瘦小的儒生忽然闖入鄗城,滿頭亂髮,狀貌狂狷,瘋瘋癲癲地在大街上高呼著劉秀的名字。適逢吳漢經過,大怒,揪住儒生就要一頓飽揍。一旁的朱祐趕緊拉住吳漢:“先別揍。”吳漢怒道:“為什麽不揍?”朱祐道:“這人看著麵熟,在你還沒把他揍變形之前,我想先認認。”
朱祐扒開儒生的一頭亂髮,揉搓著他的五官,端詳良久,然後驚喜叫道:“強華!”回頭又對吳漢道,“還好沒揍。這可是主公和我的太學同窗,當初和主公同住一間宿舍的強華。”
朱祐帶著強華去見劉秀。強華一進大門,立刻手舞足蹈,往裏狂奔,喊著劉秀的名字,大叫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劉秀聞聲出迎,一見強華,也是大喜,問道:“你找到什麽了?”
強華得意地答道:“《赤伏符》!”說完,又對劉秀嘮叨著,“太學時我就看出你有日角之相,是當皇帝的命。我苦苦找了八年,終於找到《赤伏符》這部讖書,你猜怎樣?你果然是當皇帝的命。”
在《赤伏符》中,最為重要的是以下二十八字:“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卯金修德為天子。”
前兩句意思明確,後兩句卻有些神神道道,半通不通。強華於是向劉秀解釋道:“所謂四七之際,四七二十八,從漢高祖稱帝到你起兵,中間為兩百二十八年,你起兵的時候,又正好是二十八歲。火為主,漢為火德,意思是漢室理當復興。卯金加起來,是個劉(劉)字,說的是你將繼承劉氏正統。”
朱祐忽然發現,早在強華解釋之前,劉秀就已經笑了。
這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解脫之笑。
這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會心之笑。
對劉秀來說,強華和讖書《赤伏符》,來得正是時候!在稱帝的問題上,諸將輪番勸進,費盡口舌,但其效果卻遠遠比不上強華所帶來的這二十八個字。
諸將說了半天,無非是在告訴劉秀,稱帝不僅合情,而且合理。在這一點上,劉秀根本不需要諸將提醒,他心中比誰都清楚。他之所以遲遲不能決定,隻因為諸將說一千,道一萬,卻始終不能替他解決一個最大的心病——稱帝的合法性問題。
想當年,劉邦稱帝的時候,項羽已經滅了,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不必考慮合法的問題,因為已經沒有人可以裁決他,他就是法律!因此,群臣一勸進,劉邦在象徵性地謙虛了兩下之後,便毫不客氣地自封為皇帝。
然而,此時的劉秀,並沒有劉邦這樣的絕對實力,他現在隻能控製帝國百分之九的土地和百分之十三的人口。因此,他就必須麵臨一個稱帝是否合法的問題,他必須告訴世人,他憑什麽稱帝!
更為重要的是,劉秀如果稱帝,有一個先天不足的道德劣勢。他本來是更始皇帝劉玄所封的蕭王,他一旦稱帝,就等於是對劉玄的徹底背叛。因此,他也必須說服世人,他之稱帝,是合乎道德的,與背叛無關。
這幾乎是一道無解的難題。直到強華帶著《赤伏符》出現,這才完美地解決了這道難題——不是我劉秀想稱帝,是上天指名非要我稱帝不可,我也是迫不得已。這是上天的選擇。天意,就是最大的道德。
強華的到來,經由朱祐的大嘴巴傳開,諸將勸進的熱情重又激發,再次聯名上奏道:“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裏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劉秀這次不再客套,隻說了一個字:“可。”
六月己未,鄗城之南,千秋亭五成陌。高台聳立,群臣齊聚,燔火告天。劉秀服天子冠冕,緩緩登台,燃起通天烽火,遍祭幹坤六宗——水、火、雷、風、山、澤,再祭天地群神,而後親自宣讀告天祝文。祝文曰:
〖皇天上帝,後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髮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祝文既畢,群臣跪拜,山呼萬歲。劉秀於是即位稱帝,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
【no.7 天問】
黑夜降臨,將白日的喧囂掃蕩幹淨,世界沉澱下來,仿佛一位入定的老僧,看一切都是浮雲。
鄗城是郭聖通的故鄉。剛剛當上皇帝的劉秀,宮殿卻是沒有的,還是隻能像個吃軟飯的,暫時賴在老婆的家中。
郭聖通有孕在身,已經早早睡去。劉秀一個人坐於燈下,觀四壁之影,聽夜籟之音。
他已經成為皇帝,在他的生命中,這一天即使不是最重要的時刻,但也絕對是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然而,在這一天的最後,他還是一個人,依然孤獨。
他曾經無數次地獨自忍受著悲傷,此刻,他卻又不得不獨自承受著快樂。
他回顧著自己所經歷的人生,他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到太學生,到農夫,到商賈,到太常偏將軍,到破虜大將軍,到司隸校尉,到大司馬,到蕭王,現在竟又成了皇帝。這一次次身份和角色的轉換,仿佛一個個節點,串聯起他的命運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