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歆諳熟這些道理,然而他不敢說,更不敢勸諫王莽。一旦勸諫犯上,他和王莽的友誼就算完了。他珍惜他和王莽的友誼,他也不得不珍惜,這是他保命的唯一武器。


    見劉歆默默不語,王莽還以為是自己剛才的這套完美邏輯,將劉歆駁得隻能閉嘴,於是滿足地身體往後一靠,享受著智力優越的快意,然後方才步入正題,道:“可知我今日因何而來?”


    對於王莽此行的目的,劉歆怎會不知!然而既然王莽問起,他便一定不能如實回答,而是要發呆扮傻,裝作根本猜不出王莽心思的樣子,於是答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想來就來,何須理由。”


    王莽難得地一笑,他所以不殺劉歆,就因為劉歆骨頭軟,識時務,而且說話動聽。王莽收斂笑容,沉聲道:“王臨之所以敢大逆不道,皆因其妻劉愔以星相為蠱惑。如今劉愔可在國師公府上?”


    劉歆麵容平靜,答道:“劉愔正在府中,陛下寬坐,容臣暫且告退。”


    劉歆去而復返,身後已是哭聲一片。劉歆從容對王莽道:“劉愔已伏罪自殺,以謝陛下。”


    王莽佯驚道:“哎呀,這又何必?”起身便往內室闖去,劉歆趕緊在前帶路。到了內室,女眷們見王莽駕到,顧不上悲泣,連忙一片跪倒。王莽走到榻前,見劉愔靜靜平躺,脖子上一道鮮紅的勒痕,王莽抬手,試了試劉愔鼻息,輕輕點頭,轉身打量著劉歆,故意挑釁道:“女兒死,國師不悲?”


    劉歆諂笑道:“臣鬥膽借用陛下高論,臣本來沒有女兒,如今女兒死,正等於並無女兒,又何必枉為悲傷。”劉歆清楚自己的處境,他眼下便是待宰的羔羊,隻要王莽願意,揪住他女兒的事不放,足以把他們全家都連坐殺光。他逼愛女自盡謝罪,也實在是舍小保大,迫不得已。


    王莽見劉歆引用自己的高論作答,心中十分滿意,因此未再窮追猛打,隻是淡淡說道:“國師保重。”言畢起駕回宮。


    劉歆呆立原地,恍如劫後餘生,冷汗濕背,而他的老妻卻不肯依饒,衝過來對他又撕又咬,哭罵道:“王莽已經殺了我們的兩個兒子1,現在又逼死了我們的寶貝女兒,你就這麽麻木不仁、忍氣吞聲?”劉歆苦笑著,任由老妻毆打發泄,雖說他的兩個兒子被王莽殺了,現在又被王莽逼死了一個女兒,但他劉家畢竟還有兒子延續香火,而王莽卻四個兒子全都掛了,兩相比較起來,他還有什麽好抱怨的呢?


    【no.4 家事國事】


    王莽四子盡死,一時間傳言甚囂塵上,說王莽“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王莽本來就已經是白髮人送黑髮人,聞此揭疤剜瘡之言,心中愈怒。然而怒歸怒,眼前的現實問題卻不得不盡早解決,那就是帝國將來由誰繼承。幸運的是,王莽的兒子還有兩個備份,當年王莽被漢哀帝貶回封國新野都鄉之時,和手下侍女們媾合,生下了兩個私生子——王興、王匡,王莽本來都快忘了還有這麽兩個兒子,如今嫡子死絕,王莽這才想起二人來,將其認祖歸宗,從新野都鄉接到長安,封王興為功修公,王匡為功建公。


    一般而言,王興和王匡既然是皇帝王莽之子,理當封爵為王,為何卻隻封了公爵?其實,並非是王莽吝嗇王爵,王莽也是情非得已。按照禮製等級,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帝王將相,家中地位必定是嫡長子(正妻所生長子)>嫡子(正妻所生)>庶子(妾所生)>孽子(私生子),王興和王匡乃是等級最低的私生子,身份根本上不得台麵,而王莽以習禮起家,也不敢貿然破壞禮製,將私生子的地位提升為嫡子,從而自己打自己嘴巴,況且即便他真敢,天下輿論也必將為之非議紛起,譁然不安。因此,王莽隻能先封二人為公,不敢封王,更不敢立其中一人為太子,帝國的接班人人選,於是繼續懸而未決。


    接班人人選難產,更大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那就是新朝能不能支撐到王莽交接班的時候。


    四年之前,流民初起,規模都不算大,幾十人或者上百人,便是一支流民隊伍。倘若此時予以安撫,事態很容易平息下去。然而,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由於帝國官僚們的官僚習氣,耽誤了最佳的應對時機。官僚們為了政績,存著僥倖心理,一開始根本不報,以為可以矇混過關。事態擴大之後,雖然不敢不報,但又多有隱瞞,實百言十,實千言百。就這樣一層層欺騙上去,縣欺其郡,郡欺朝廷,朝廷大臣們一看報告,並不嚴重嘛,這般小事,無須驚動皇帝,於是,王莽便被蒙在了鼓裏。


    等到終於驚動王莽,事態的嚴重已經可想而知。不得不承認,王莽對老百姓的愛,絕非嘴上講講,他心中確實裝著窮苦大眾,因此在接到流民報告之後,第一時間便作出批覆:一律赦免,允許他們各返故鄉。


    和王莽雄心勃勃的改革一樣,王莽的批覆同樣未能落到實處。流民們返回故鄉之後,依然不能解決吃飯問題,加上貢稅負擔沉重,辛苦一年到頭,將所有收成全部用來繳稅,還得倒欠政府,兼以法禁繁苛,動不動就可能被判犯罪,抄家入獄,這樣一合計下來,還不如重新當流民,吃霸王餐,做自由人。更為可恨的,則是官府的所作所為:流民集中之時,力量強大,官府奈何不得。一旦解散,化整為零,官吏們則趁機報復,對分散的流民追剿堵殺,以此充作政績,邀功請賞。


    於是,流民們散而復聚,不可斷絕。王莽見赦免毫無效果,不禁勃然大怒,當朝痛罵道:“剪韭剪韭斷楊柳!流民盜賊,寧有種乎?”


    曾經的王莽,其見識遠不止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理應和優秀的文學作品一樣,來自生活,高於生活。然而現在的王莽,已經沒有了生活,他所賴以依靠的,隻剩下他的感覺。


    然而,有感覺就會有錯覺。王莽依然主宰著帝國,但他已經不再了解他的帝國。王莽依然深愛著他的百姓,但他已經不再了解他的百姓。他獨處於宏偉的未央宮中,拍著腦袋,想著當然,人間之疾苦,民生之多艱,對於他來說是如此之遙遠。他根本無法體會流民們的悲慘處境,他隻是覺得,你們這些流民,擅離家鄉,四處掠食,不知道觸犯了帝國的多少條法律,而我卻赦免你們無罪,給你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是如此寬宏大量、仁慈端莊,然而你們卻把我的一片好心當成驢肝肺,放著好好的良民不當,非要去四處流浪,難道你們是天生受虐狂?


    王莽當朝怒罵流民,等於是給流民定了性,官吏們紛紛表態附和,陛下您德高三皇,仁過五帝,天下人有目共睹,有心共知。些許流民,非但不感激陛下的恩德,反而自甘墮落,實在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是做盜賊的材料。陛下無須憂慮,螢蟲豈能撼日月之光,這些流民盜賊,不久就會自生自滅。王莽於是大悅,對這些官吏加官進爵。其餘官吏一看這架勢,當然見樣學樣,也都隻報喜不報憂。


    然而,四年過去了,流民們非但沒有自生自滅,規模反而越來越大,人也越聚越多,其席捲區域,包括了青州、徐州、荊州、並州、兗州、冀州、揚州,整個關東地區,都已是盜賊蜂起、流民遍地,王莽這才如夢方醒,知道受了手下那群官吏們的忽悠,這些流民原本隻是國家之小疾,經過官吏們有意的誤診,硬是給活生生地耽擱成了國家之重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曹三公子/曹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曹三公子/曹昇並收藏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