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忽然之間,伊放勛先生和姚重華先生,被隆重選中,一條又僵又冷的死蟲,經過孔丘先生吹口仙氣,立刻變成了花蝴蝶。《論語》——孔丘先生語錄,對伊放勛先生,就來一個霸王硬上弓,不由分說,連珠而出: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譯成白話文,就是:


    “偉大呀,伊放勛老爺當了君王!高高在上呀,誰都沒有‘天’那麽大,隻有伊放勛老爺可比。無邊無涯呀,小民說不出它叫啥名堂。到了最後,光芒四射,隻有伊放勛老爺有那麽多的貢獻,有那麽美的品德。”


    《論語》是一部性質平實的儒家學派經典,孔丘先生更是一位世故的老頭——老頭未必一定世故,世故也未必一定是老頭,而世故更不一定就是老奸巨猾。柏楊先生年紀越老,越忍受不了醬缸產物:鄉願、孑孓、醬缸蛆、醬蘿蔔、變形蟲、順調分子、溫柔敦厚的法利賽人。見了這種玩意,我就火發三丈鼻孔冒煙。以致醬缸幫紛起反擊,給我老人家上尊號曰“老三八”、“十三點”以及“神經病”,還有些政治性的尊號和大批鐵帽,往頭上猛扣,每一頂都可使人腦漿迸裂。孔丘先生可是老老實實,從不說一句激情的話,縱然發誓賭咒,也文質彬彬:“天厭之,天厭之。”不像我老人家,動則髒話出籠。然而,孔丘先生一遇到伊放勛先生和姚重華先生,就禁不住理智全失。《孔子家語》上,當宰我先生向他打聽伊放勛先生身世時,孔丘先生熱情如火,號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能降。


    ---------------


    天下大旱


    ---------------


    譯成白話,就更可觀:


    “他(伊放勛)的愛心像天堂一樣大,他的智慧像神仙一樣靈。百姓親近他,如葵花之向太陽。盼望他就是盼望雲雨澤披天下。富有卻不端架子;身價尊貴,卻平易近人。”


    孔丘先生因為從沒有激情過,所以他不是一個詩人。可是拜讀了這一段對伊放勛先生的讚詞,不由大吃一驚。看樣子孔丘先生不但是一個詩人,還是一位唱“蓮花落”的高手。這種如醉如癡的詩句,連莊周先生和孟軻先生都被感動得情不自禁,跟著他無理取鬧。


    孔丘先生對伊放勛先生的讚詞,隻是為後世君王——或其他名稱的政治頭目,提供一個行為標準。同時,孔丘先生也代表小民心聲,盼望最高掌權的傢夥,最好如此這般。


    ——偏偏的,後世君王的表現,使孔丘先生和儒家係統垂頭喪氣。嗚呼,“愛心”“智慧”固然很難,縱是“不端架子”“平易近人”,也不容易。這是人性弱點,隻有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才能達到那種境界。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專醫政治上的濾過性病毒。西洋哲人早鑒及此,中國哲人卻缺少這種大腦。孔丘先生隻提供了“想當年”的思古幽情,卻沒有為我們繪出未來的藍圖。


    情緒不能代替理性,詩篇不能代替事實。事實是,伊放勛先生在位的一百年間,真正掌握權柄的日子,隻有六十年。六十年中,中國充滿了大苦大難。


    第一個大苦大難是旱災。現代科學進步,灌溉發達,偶爾堤壩崩潰,水災倒是有的,旱災在現代化國家中,已很難再見矣。水災和旱災最大的不同是,水災的麵積小,隻限於堤壩崩潰下遊的有限城鎮鄉野。旱災就不這麽小家子氣啦,不來則已,一來就是赤地千裏,餓殍遍地,尤其是“大旱之後,必有荒年”,情況更慘。


    ——提起旱災,我老人家可是學人專家兼專家學人,年輕人已沒有我這種龐大學問矣。記憶中最近的一次大旱,發生在對日抗戰中期的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末期,河南省那些大學堂的女學生,一個個千嬌百媚,學富五車,躑躅在街頭或車站,拉著開拔的軍爺,泣曰:“救救我,帶我走,就給你當小老婆!”


    水災易去,旱災難熬。旱災跟世界性的經濟衰退一樣,不開始則已,一開始就以“年”為單位,慢慢謀殺。


    就在伊放勛先生當權期間,中國大旱。


    ---------------


    又有大水


    ---------------


    大旱是因為不下雨,不下雨是因為太陽太烈,雲不能聚。太陽太烈是因為當時並不隻有一個太陽,而是有十個太陽。無論十個太陽是親如兄弟,一齊懸掛高空,還是來一個車輪戰,魚貫上陣,結論都是一樣。


    從書上記載,可看出後羿先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射手,當十個太陽把世界烤得幾乎成了一團火炭。“焦禾穗、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大饑饉已經形成時,後羿先生奉命要幹掉九個(這故事一直流傳下來,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遇到久旱不雨,太陽天天升空,有些地方軍官大怒,還用大炮向它閣下猛轟,希望它心驚膽戰,躲到家裏一天兩天,讓海龍王露露臉,降點甘霖)。後羿先生不負交付他的任務,真的射下來九個。每一次,他一箭中的,一個太陽就氣絕身死,忽咚一聲,掉將下來,跑近一看,卻變成了一隻烏鴉。九個太陽,成了九隻烏鴉,當然是九隻死烏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上命運最難看的27位皇帝:帝王之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柏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柏楊並收藏歷史上命運最難看的27位皇帝:帝王之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