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民初的遊離政客,搖搖晃晃,紛紛合合,一共組織了三百多個黨派。吾人讀通史,但須知其來龍去脈節要而掌握之。細枝末節,就留待專著以述其詳了。所以筆者不揣淺薄,也就把民初政黨濃縮成半頁故事如上。這半紙之論,希望能幫助一般讀者了解,何謂‘北洋係’這個籠統的概念就好了。
兼論袁世凱 汪精衛之覆轍
讀者賢達,如略窺上述北洋係的來龍去脈,便知道它是民國初年掌握中國命脈的最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在袁氏倒行逆施,稱帝之前,他對這一集團是可以絕對掌握,並可驅使他們來為人民服務的。不幸他權力太大,自信心又太強,終於濫用其權,來為非作歹,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終於王綱解紐,全盤崩潰,誤國害己,莫此為甚?
袁世凱在民初的最後失足,其不幸,無獨有偶,正與二十二年之後汪精衛在抗戰期間所犯的錯誤,有其異曲同工之處。筆者昔年嚐為文,‘論汪精衛的十大錯誤’,認為他前九次錯誤都可以改正,而得到愛護他的全國同胞的寬恕,隻是他最後當漢奸這一錯誤,做得太絕了,無法回頭,臨終雖倖免於槍決,但是青史無情,汪某就遺臭萬年了。
袁世凱也正是如此。袁氏犯了一生的錯誤,都有其改正的機會,隻有最後的一次,妄想做皇帝的錯誤,犯得太絕了,無法回頭,他就和汪某一樣,萬年遺臭了。袁氏瀕死,終悟前非,乃有‘他害了我’的模糊遺言。此‘他’顯然是他的孽子袁克定也。汪氏在敵國彌留時,不知是否亦留有斯言?若有人也‘害’了汪某,則此人應該就是他的惡婦陳璧君了。人世無常,袁汪二人,皆是一代才士能臣,一時之民族英雄也。生而不幸,遭遇到這麽一對蠢妻、孽子,以致晚節不保終,而貽臭史策。後之當國賢豪,以史為鑑,可不慎哉?
大陸上的江主席,現在正在大倡其‘以德治國’的新號召。其實我孔孟之教早有明訓。以德治國,應從修身齊家做起。身不修,家不齊,有現成的家教不要,卻偏要堅持其馬列史毛的鬥爭之說而不改;更有些領袖人物,迷戀於東鄰切腹自殺殺人的靖國神社所傳播下流陋習而不悟,一失足,便可能有袁汪二氏的相同下場。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當國者迷,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吾儕升鬥小民,雖位卑言輕,然值此文化轉型後期,法治民主的前程在望,眾誌成城,我們要以全民輿論的力量,對領導我們的英雄人物善加規勸,務使他們不再重蹈誤國害己的袁汪覆轍才好。這當然是題外之言、一派閑話。
武義親王不受封
現在讓我們暫時丟開袁汪兩位悲劇人物,再回頭談談黎元洪、段祺瑞這一對袁世凱的接班人,看他倆在那段‘轉型中期’,搞些啥名堂?
先說說黎元洪(一八六四─一九二八),這位湖北老‘黎黃陂’。黎公胖嘟嘟,笑起來,上海人所謂‘賊忒兮兮’的,看起來是一位憨厚的長者,大好人。事實上黎元洪也確實是一員‘福將’。雖然那位嘴尖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卻偏要說他渾渾而有機心。(見‘胡漢民自傳’)
前篇已交代過,黎氏在天津水師學堂畢業後,曾被送往德國留學,精修炮術。回國後曾在定遠旗艦上做過‘炮弁’。甲午大東溝海戰時,他在廣甲艦上服務。廣甲沉沒時,全船將士大都殉國,而元洪善泳術,泅水逃生,大難不死。
嗣後黎氏回籍,改行,轉入湖北新軍。迨武昌起義時,他已累遷至協統(旅長)。當時在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都隻是一批新軍中的小卒,苦於有兵無將。而有‘黎菩薩’之稱的黎協統,雖是個反革命人物,卻頗得軍心,乃被這批革命部曲所脅迫,出任革命軍都督,領導武昌起義。其後竟能與袁世凱南北對峙,唱其對台戲,而名滿天下。迨中華民國成立,開府南京,孫文出任臨時大總統,黎論功榮任副總統。迨孫去袁來,民國政府遷往北京,黎連續當選為袁之副總統,卻婉拒北上。以兼湖北都督身分,擁重兵盤據武漢,成為中華民國開國後第一大藩鎮,而袁大總統亦無如之何。
可是民國政局發展至此,黎氏也已逐漸擺脫革命陣營,而投入袁黨。為樹立其個人派係,黎氏竟將當年擁其出山的革命小將,所謂‘湖北三武’,以個人權術連誅其二人,以防反側。事詳前篇。至此革命與反革命兩方,始知‘黎菩薩’原非菩薩。
在‘二次革命’期間,黎已公開鎮壓革命,為袁氏的馬前之卒。然黎元洪當時雖貴為‘一人之下’,然究非北洋嫡係。袁大總統對其割據華中,固早存戒心。迨袁氏敉平革命三藩(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廣東胡漢民)之後,狡兔死,走狗烹,乃以段祺瑞代黎為湖北都督,軟硬兼施,以毒攻毒,迫使黎副總統北上,在北京供職。自此黎氏遂窩居於袁氏之側,形同軟禁。至袁氏稱帝時,黎氏以副總統之尊,被袁封以中華帝國之最高爵位的‘武義親王’。所幸袁皇帝對其原定接班人,尚略寬於後來的毛主席。黎副總統尚享有不受封的自由,從此這位不受封的‘親王’,就和他的老對手段總長相呼應,對洪憲皇帝作消極抵製。
段此時手握重兵,窩裏策反,使袁痛恨不已。黎此時雖無一兵一卒,究竟位備儲貳,非克定所能及。他黎段二人,一虛一實,聯手抵製帝製,以致袁氏登基未成,而肱股已折,新皇上對他二人,亦無可如何。再加上馮國璋那條獵犬坐鎮江南,態度不明不暗,對新皇保持距離,因此不待蔡鍔返滇,而洪憲王朝本身,固已山窮水盡矣,悲夫?!
兼論袁世凱 汪精衛之覆轍
讀者賢達,如略窺上述北洋係的來龍去脈,便知道它是民國初年掌握中國命脈的最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在袁氏倒行逆施,稱帝之前,他對這一集團是可以絕對掌握,並可驅使他們來為人民服務的。不幸他權力太大,自信心又太強,終於濫用其權,來為非作歹,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終於王綱解紐,全盤崩潰,誤國害己,莫此為甚?
袁世凱在民初的最後失足,其不幸,無獨有偶,正與二十二年之後汪精衛在抗戰期間所犯的錯誤,有其異曲同工之處。筆者昔年嚐為文,‘論汪精衛的十大錯誤’,認為他前九次錯誤都可以改正,而得到愛護他的全國同胞的寬恕,隻是他最後當漢奸這一錯誤,做得太絕了,無法回頭,臨終雖倖免於槍決,但是青史無情,汪某就遺臭萬年了。
袁世凱也正是如此。袁氏犯了一生的錯誤,都有其改正的機會,隻有最後的一次,妄想做皇帝的錯誤,犯得太絕了,無法回頭,他就和汪某一樣,萬年遺臭了。袁氏瀕死,終悟前非,乃有‘他害了我’的模糊遺言。此‘他’顯然是他的孽子袁克定也。汪氏在敵國彌留時,不知是否亦留有斯言?若有人也‘害’了汪某,則此人應該就是他的惡婦陳璧君了。人世無常,袁汪二人,皆是一代才士能臣,一時之民族英雄也。生而不幸,遭遇到這麽一對蠢妻、孽子,以致晚節不保終,而貽臭史策。後之當國賢豪,以史為鑑,可不慎哉?
大陸上的江主席,現在正在大倡其‘以德治國’的新號召。其實我孔孟之教早有明訓。以德治國,應從修身齊家做起。身不修,家不齊,有現成的家教不要,卻偏要堅持其馬列史毛的鬥爭之說而不改;更有些領袖人物,迷戀於東鄰切腹自殺殺人的靖國神社所傳播下流陋習而不悟,一失足,便可能有袁汪二氏的相同下場。讀聖賢書,所為何事?當國者迷,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吾儕升鬥小民,雖位卑言輕,然值此文化轉型後期,法治民主的前程在望,眾誌成城,我們要以全民輿論的力量,對領導我們的英雄人物善加規勸,務使他們不再重蹈誤國害己的袁汪覆轍才好。這當然是題外之言、一派閑話。
武義親王不受封
現在讓我們暫時丟開袁汪兩位悲劇人物,再回頭談談黎元洪、段祺瑞這一對袁世凱的接班人,看他倆在那段‘轉型中期’,搞些啥名堂?
先說說黎元洪(一八六四─一九二八),這位湖北老‘黎黃陂’。黎公胖嘟嘟,笑起來,上海人所謂‘賊忒兮兮’的,看起來是一位憨厚的長者,大好人。事實上黎元洪也確實是一員‘福將’。雖然那位嘴尖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卻偏要說他渾渾而有機心。(見‘胡漢民自傳’)
前篇已交代過,黎氏在天津水師學堂畢業後,曾被送往德國留學,精修炮術。回國後曾在定遠旗艦上做過‘炮弁’。甲午大東溝海戰時,他在廣甲艦上服務。廣甲沉沒時,全船將士大都殉國,而元洪善泳術,泅水逃生,大難不死。
嗣後黎氏回籍,改行,轉入湖北新軍。迨武昌起義時,他已累遷至協統(旅長)。當時在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都隻是一批新軍中的小卒,苦於有兵無將。而有‘黎菩薩’之稱的黎協統,雖是個反革命人物,卻頗得軍心,乃被這批革命部曲所脅迫,出任革命軍都督,領導武昌起義。其後竟能與袁世凱南北對峙,唱其對台戲,而名滿天下。迨中華民國成立,開府南京,孫文出任臨時大總統,黎論功榮任副總統。迨孫去袁來,民國政府遷往北京,黎連續當選為袁之副總統,卻婉拒北上。以兼湖北都督身分,擁重兵盤據武漢,成為中華民國開國後第一大藩鎮,而袁大總統亦無如之何。
可是民國政局發展至此,黎氏也已逐漸擺脫革命陣營,而投入袁黨。為樹立其個人派係,黎氏竟將當年擁其出山的革命小將,所謂‘湖北三武’,以個人權術連誅其二人,以防反側。事詳前篇。至此革命與反革命兩方,始知‘黎菩薩’原非菩薩。
在‘二次革命’期間,黎已公開鎮壓革命,為袁氏的馬前之卒。然黎元洪當時雖貴為‘一人之下’,然究非北洋嫡係。袁大總統對其割據華中,固早存戒心。迨袁氏敉平革命三藩(江西李烈鈞、安徽柏文蔚、廣東胡漢民)之後,狡兔死,走狗烹,乃以段祺瑞代黎為湖北都督,軟硬兼施,以毒攻毒,迫使黎副總統北上,在北京供職。自此黎氏遂窩居於袁氏之側,形同軟禁。至袁氏稱帝時,黎氏以副總統之尊,被袁封以中華帝國之最高爵位的‘武義親王’。所幸袁皇帝對其原定接班人,尚略寬於後來的毛主席。黎副總統尚享有不受封的自由,從此這位不受封的‘親王’,就和他的老對手段總長相呼應,對洪憲皇帝作消極抵製。
段此時手握重兵,窩裏策反,使袁痛恨不已。黎此時雖無一兵一卒,究竟位備儲貳,非克定所能及。他黎段二人,一虛一實,聯手抵製帝製,以致袁氏登基未成,而肱股已折,新皇上對他二人,亦無可如何。再加上馮國璋那條獵犬坐鎮江南,態度不明不暗,對新皇保持距離,因此不待蔡鍔返滇,而洪憲王朝本身,固已山窮水盡矣,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