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子的重要性也就在這裏:沒有麵子,就無法“麵對”。你不給別人麵子,別人就會“對不起”;自己沒有麵子,別人就會“看不起”。“看不起”和“對不起”,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對不起”是謙辭,本質上還是“對得起”:至少是希望可以“麵對”。“看不起”卻連一點希望都沒有了,根本就“不放在眼裏”,哪裏還有什麽“對不對”可言?


    所以,一個人,尤其是先前曾經被人“看不起”的,一旦有了“臉麵”,便會迫不及待地想要人“看”。當年,項羽滅了秦王朝時,盡管天下未定,強敵在前,還是心急火燎地要回老家去,道是富貴而不還鄉,豈非穿著漂亮衣服在夜裏行走(衣錦夜行)?這也是人之常情。就連阿q,進城做賊小小地“發”了一下,也要在未莊的酒店裏“擺闊”,掏出錢來,“滿把都是銅的銀的”。難怪曹操要派雍州人張既出任雍州製史,唐高祖李淵也要拜秦州人薑謨為秦州刺史了。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衣錦還鄉,古人所尚,現在讓你回老家當官,算是穿上漂亮衣服在大白天行走了吧?


    不過,這種要麵子的辦法,也未必高明。因為說不定老家的鄉親中會冒出一個愣頭青來,當街喝道:這不是俺村上的紅頭阿三嗎?他八歲時還尿炕呢!這就會大煞風景。更何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器晚成,真正有麵子的人,並用不著“擺譜”。相反,隻有唯恐別人“看不起”的,才會架子端得十足,到處耀武揚威。所以,項羽軍巾有人聽了楚霸王那番高論以後,便譏笑說他是“沐猴而冠”。是啊,你看現如今那些牛逼哄哄的傢夥們,是不是有一種大獼猴戴高帽子的感覺?


    然而,“沐猴而冠”也好,“衣錦晝行”也好,都不過是方法問題,水平問題,原則卻隻有一個:每個人都要有麵子。無論你貴為天子,或賤若糙民,都一樣。


    正文 第三章 麵子 二 麵子丟失之後


    賠償之法


    死要麵子,並不是說說玩的。


    麵子少說也比身體重要。事實上中國人為了麵子,向來就不在乎“身受其害”。比方說,貿然地到別人家裏做客,正巧人家在吃飯,盡管主人再三邀請你“一起隨便吃點”,但為麵子故,明明自己飢腸轆轆,也得婉辭,並堅持聲明自己“剛剛吃過”。此即臉麵重於身體之明證。因為身體受點損失,不過“皮肉之苦”;麵子受了損失,那可是“心靈的創傷”。


    當然,喪失麵子,倒不一定即等於喪失性命,但傷人麵子,卻也至少也不下於折人胳膊斷人腿。因此,一旦發生“侵麵”事件,其嚴重性絕不亞於“人身傷害”。這時,被傷害的一方便一定會要求得到償還,——或是由傷害者自動進行賠償,或是南被傷害者自己設法得到補償。反正是,殺人償命,借債還錢,傷了麵子當然也得賠麵子。


    對方自動進行賠償,一般是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傷害乃是無意,而傷害的程度又不大。這時,如立即認賠,多半也都能化解矛盾,不致釀成大禍。通常的辦法,是用自動降格的辦法表示歉意,聲稱自己麵子太小,沒有資格和對方“相對”,——“對不起”。這樣“一損對一損”,也就兩下裏扯平了。如果對方麵子原本就大,雙方原本就“對不起”,那就隻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罵自己“不是人”,“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識泰山”等等。總之是以貶損自己,來變相地或直接地抬高對方,以此作為賠償。這些辦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為一個人的麵子正如這個人本身,並不能獨立地存在,而隻能存在於一定的人際關係之中。當兩個人“麵對麵”時,一方麵子的虧損,即等於另一方麵子的增益。此方的虧損越大,則另方的進帳也越多。自己虧了自己,也就等於賠了對方。


    不過,這種賠償辦法,一般隻用於平輩之間,或卑者對尊者。尊者對卑者說話,有時也會故意貶損自己,比如哥哥對弟弟自稱“愚兄”,長官對下屬自稱“學生”,國君對大臣自稱“寡人”(意味寡德之人)等。但這往往是表示謙虛,籠絡人心,並非賠禮道歉。


    尊者是不能當真貶損自己的。他的賠償辦法,隻能是設法給對方一個更大的麵子。比如《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寫賈母因賈赦要強娶鴛鴦而“氣得渾身打顫”,一肚子火發在正巧在旁的王夫人身上。王夫人與此事並無關聯,賈母無端怪她,話說得又重,又是當著眾人的麵,她在眾人之中又是地位最高的,自然很沒有麵子。及至探春提醒:“這事與太太什麽相幹?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嬸子如何知道?”賈母這才發現,錯怪了王夫人。不但傷了王夫人的麵子,對於“一貫英明”的自己而言,也是沒有麵子的。於是便先對薛姨媽(王夫人之妹)說:“可是我老糊塗了”,算是認錯;又說:“你這個姐姐,他極孝順”,實則進一步認錯;又批評寶玉(王夫人之子)說:“我錯怪了你娘,你怎麽也不提(醒)我,看著你娘受委屈了”,這就已帶賠禮性質;最後又要寶玉“快給你娘跪下,你說:太太別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紀了,看著寶玉罷”,這就已是賠罪了。這一下,王夫人自然撈足了麵子,忙笑著拉起寶玉來:“斷乎使不得,難道替老太太給我賠不是不成?”


    顯然,這裏的癥結是:賈母不能向王夫人賠不是(賈母既放不下這個身份,王夫人也消受不起),而王夫人丟失的麵子又隻能由賈母幫她找回來。於是才有這麽多拐彎抹角。薛姨媽在血緣上是王夫人的妹妹,在身份上又是親戚,所以先拿她做轉彎的契機,麵子就比較好看;寶玉是王夫人的兒子,賈母的孫子,輩分最低而血緣最親,拿他作替罪羊,既不傷麵子,又不傷感情,賠償了王夫人,自己卻並不虧本。賈母的這個算盤,實在打得很精。但賈母卻興猶未盡,還要扳本,於是又批評鳳姐(王夫人之侄女兼兒媳)說:“鳳姐兒也不提我!”那鳳姐也是麵子專家,居然一口咬定:“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理由是:“誰叫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的水蔥兒似的,怎麽怨得人要?”其實,賈母的“不是”,是錯怪了人;鳳姐的“不是”,則是沒有提醒。但賈母的“不是”,是不能深究的;鳳姐的“不是”,則又是冤枉的。以鳳姐的身份地位,怎麽能提醒?而賈母的錯誤,又怎麽能揭發?鳳姐既不能喊冤(會掃了賈母的麵子),又不能認帳(原本沒有錯誤),隻好胡攪蠻纏。然而效果卻極好。不但賈母賺足了麵子,連眾人也都“笑起來了”。大家都有不是,大家又都有麵子。倘若不是碰上這群麵子精,哪有這樣的好事?


    當然,要玩這種“麵子遊戲”,也得大家都有眼色,懂得“遊戲規則”才行。比如賈母要寶玉跪下替她賠罪時,王夫人就較不得真。一較真,就麻煩了:你犯的錯誤,憑什麽要我兒子來認帳?同樣,當一個人對我們說“對不起”時,我們也不能當真去丈量一下,看看他的麵子到底有多大,和我們的麵子是“對得起”還是“對不起”。實際上,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對不起”時,他並不認為自己的麵子當真就比對方小。當真比對方小,說“對不起”就沒意義了。所以,說“對不起”,並不吃虧,至少也能確證自己的麵子其實並不太小。相反,如果說了“對不起”,對方還不依不饒,則衝突就會升級。因為這意味著對方並不承認大家麵子一樣大。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義”。你既然不肯承認我說“對不起”是謙虛,是客氣,是自貶,是給你麵子,那就隻好去證明你的麵子原本就和我不一個量級,我對你的傷害原本就理所當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閑話中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閑話中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