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多年經過失敗而得到的教訓。大概人一定都有其長處,亦即有其用處,端在安排得恰當與否。所以對於用人,頭一次總難安排得當,必須試而後用;同時要於平素細心考察。


    第43章 我們應有的心胸態度


    社會上一般人,有的以共產黨為洪水猛獸,有的以軍閥為貪鄙糊塗,其實這都是因為隔膜的緣故。人與人彼此之間,都相差不多,距離是很近的;如果有距離,隻是到末流時才大,開頭是很小的。社會間的人,需要彼此了解;否則彼此隔閡,將會增加社會的不安,是社會擾亂衝突的主要因素。


    再則此人作軍閥,彼人作共產黨,其責任均不在他自己。過分責備與過分看著這一個人,同樣是很錯誤的事。我們應當看重社會關係與其歷史的演變。個人在社會中的分量真是太小了,社會環境之力真是太大啊!昔時有人批評曹孟德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為能臣,為奸雄,其權不在於他自己,而在於治世亂世的社會環境,在此種社會中則如此,在彼種社會中則又將如彼,這真是最確實的話。因此,我們所要做的工夫,要緊的就在轉移社會之大勢,把每一個人放在一個合適的場合中,使他們得以盡量發展其天才,各得其所用。我的用心與認識就是如此。鄉村建設運動,必能如此轉移社會大勢,才有其意義。


    至如何轉移社會大勢的話,我在《鄉村建設理論》中都曾述及,現在不再細說。但都必須先認清中國社會的形勢才好講。中國社會的形勢與其他社會的形勢是頗相反的。尤其是在想藉著這形勢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時候,更將走入不同的路徑。照一般的例說,每一個國度內,都有幾種樣、幾部分、幾方麵不同的勢力,在他們彼此間,一麵是相互依存,一麵又是互相矛盾,如果互相依存的一麵多有發揮的可能時,那麽,這社會就平順地向上進步;如果進步到滿了那可能的限度時,則其矛盾的一麵就嚴重化、尖銳化,而免不了要爆發革命。所有其政治構造都是依於此形勢而建立;所有其社會內各樣的政治運動,亦無非本著其為某種樣、某部分、某方麵勢力的背景和立場而向前競爭或鬥爭。在競爭鬥爭中,也有走調和聯合路的,但沒有單純走調和聯合路的;因為其間常有不可避免的矛盾衝突,而無法言調和聯合。中國今日恰是落到一個散而且亂的情形,其社會內部沒有清楚的分野,一切人的背景立場可以說都不同,又都差不多,其間的矛盾都不重大、不堅強;因此幾乎無法形成一種政治構造。但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盡著力量拋開各自特殊的背景、立場,而單純地求調和、聯合,以謀其社會內部的調整統一,以應付國際環境。


    我深刻相信;人當初的動機都是好的,沒有誰安心去害人。不單共產黨當初動意原無不善,就是軍閥也未嚐不想要好。我們在這時切不可把人家看得都不好,把自己看得都太好;應當深切認識人都是差不多的——人情大抵不相遠。把自己的心先空洞起來,打破一切成見,去掉一切隔膜,彼此才可以求了解,才可以溝通一切而聯合一切,才可以轉移社會關係,才可以挽救這垂危的民族!唯有這條道路可以走。現在所要的是要合不要分,要通不要隔。誰能聯合一切,打通一切,誰就是能轉移社會關係而讓民族復活的。民族的生命就維繫在這一點上。所以,我們都應當有這樣的心胸態度,並以此相信、相諒、相勉!


    第44章 對異己者的態度


    對方即與我方向不同的人,與我主張不同的人,我們都要原諒他。並要承認對方之心理也是好的,不應作刻薄的推測。同時,在自己的知識見解上要存疑,怕也不必都對。我覺得每個人對自己之知識見解,常感覺自己不夠,見聞有限。自覺知識見解低過一般人,旁人都像比我強。這種態度,最能夠補救各種不同方向(派別)的彼此衝突之弊而互相取益。衝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為是。如此,則我不容你,你又妨礙我,彼此牽掣症牾,互相折毀,無非是各人對自己之知識見解自信得太過,對對方人之心理有過於刻薄的看法,而有根本否認對方人的意思。此種態度,為最不能商量的態度。看不起對方人,根本自是,就不能商量,落於彼此相毀,於是大局就不能不受影響了。故彼此都應在心術上有所承認,在人格上有所承認,隻是彼此所見尚須商量,然後才可取得對方之益,達於多分對的地步。我每嘆息三十年來各黨派、各不同運動的人才,都不可菲薄。


    但他們都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此缺點就是在沒有如上麵所述的那種態度。


    對對方不能相信相諒;而且自己又太自信。所以雖是一個人才,結果,毀了別人,也毀了自己。毀在那裏?就毀在態度上。人生本來始終脫不開與人互相交涉的。越往後,人生關係越複雜,越密切;彼此應當互相提挈合作,才是對的。可是和人打交涉,相關係,有一個根本點,就是:必須把根本不相信人的態度去掉。把我們說的意思放在前頭,才是彼此相往來的根據;否則就沒有往來交涉的餘地了。如從不信任的地方對人,就越來越不信任人;轉過來從信任人的方麵走,就越來越信任人。不信任人的路,是越走越窄,是死路;隻有從信任人的路上去走,才可開出真正的關係和事業的前途來。


    第45章 啟發社會的力量


    我們的運動,就在啟發社會的力量;使殆死的散漫的社會,變成活的團聚的社會;從社會沒有力量,變成社會有力量。要讓社會有力量,須打通地方上有力量的人的心。現在最不了的是大家缺乏公共意識;要社會大家有公共意識,須先在一地方上開出大家的公共意識(從小範圍地方自治入手)。


    我們要拿好意待一切人,什麽人都是有心作好人的。我們要消除種種險阻;人家和我作對,我不與人作對。隻要是肯出力替社會負責的人,我們都盡量幫助他。


    我說社會太死,是指私意太深。要想社會不死,誠然很難;非有很大的誌願、勇氣、信心,不能把這垂死的人心活起來。人的天性是公的,決不是一生下就是私的。老拿這種大公無私的心來點醒他們,不管他們是怎樣詭詐,終不能毫無所得。


    再有一層,便是做事不要有求急效的心,急著要有成績,反會成績毫無。人能常常看見他人的長處,而動佩服之心,自己就會常常向長進裏去。


    第46章 擇業


    關於擇業問題,我覺得最好的態度有兩個:


    (一)從自己主觀一麵出發來決定。看看自己最親切有力的要求在哪點;或對於什麽最有興趣。如自己對於社會問題、民族危亡問題之感觸甚大,或對自己父母孝養之念甚切,或對家庭朋友的負擔不肯推卸……這些地方都算真切的要求。興趣即是自己所愛好的,方麵很多,自己興趣之所在,即自己才思聰明之所在。這兩方麵都是屬於主觀的條件的。從這裏來決定自己往前學什麽或做什麽:學這樣或學那樣,做這事或做那事。但自己主觀上的要求與興趣雖如是,而周圍環境不一定就有機會給你;給你的機會,亦不定合於你的要求、興趣。這時如果正麵主觀力量強的話,大概遲早可以打通這個局麵。即所謂“有誌者,事竟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人生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漱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漱溟並收藏我的人生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