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命開闢出來的時候,他與從前不同的是在什麽地方呢?即是從前這個也貪,那個也愛,小的舒服,小的便宜,以及物質享受。這樣的私慾私意多,心動的地方太多,沒有走上一條大道,因此心才這兒跑,那兒跑,鬼鬼祟祟的亂竄亂穿。在“自新”的時候,就是回頭一看,看清了許多都是機械、可憐、糟糕、要不得!把好惡的心,真的好惡的心透露出來,覺察出從前的雜雜碎碎,真是臭的,所謂“如惡惡臭”。由惡才能知其臭,才能看不上,才能夠捨棄。如果真的對於這個東西惡,知道往好處去用力,生機就能夠透露出來,仿佛鼻子聞出臭香來一樣。聞出臭香來,就是鼻子的聰明。這樣知道臭香,他才能“自新”。孟子很發揮指點這惡絕的意思,“毋為其所不為,毋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這話說的實在到家。人原來分得出來是非——因人都有不偷東西的心思,不要做的就不做,這就是“義”;人都有不忍害人的心思,在此擴充,就是“仁”。都是指點在親切的地方去“自覺”。好惡讓他明顯,讓他有力量。
各個同學趕快反省吧!自己從前所犯的種種毛病趕快檢點一下吧!不要說我沒有較重大被人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誇張、好出風頭的心,都是要不得。這種心不死不行!此心不死,不能做鄉村工作,即使旁的毛病沒有。可是懶散不振也不行!這種懶散不振,就是機械性、不由自主的下賤性,是從內心的矛盾衝突來。自己雖然也有要強心,但是自己和自己一打起架來,就憧憧無憑,把不住舵,很容易懶散;懶散是不行的!我們做鄉村工作,必須把大毛病小毛病都要杜塞,發揮真正的生命力量,很順的發揮生命的力量,對自己有辦法,自己先不成問題,這樣下去做鄉村工作才有辦法。
然而如何杜絕毛病的流露呢?隻有“懺悔”,隻有“自新”,在“懺悔”中是一麵深深的痛責,一麵也要同情人類原來就是這麽一回事,不要怪他。能在這裏用力,氣才壯,誌才堅;所有過去的毛病,不拖他,不帶他,務期嶄然一新,如用過的紙張一樣,毅然把他燒掉,另立日記本,重新開頭;非如此不可。
我所說的話大概是這樣。須大家在清靜無人時,自己反省,鑑察過去;把從前不對的地方,深自“懺悔”掉淚,拋開過去。不“懺悔”,不拋開,不打主意,是不行的!越是自己要強的,越應要求解決這個問題。
自己的問題,自己知道的最親切;也就是說自己的問題,必須自己知道去解決。
第32章 智慧的要點是冷靜
人類頂大的長處是智慧;但什麽是智慧呢?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譬如:正在計算數目,思索道理的時候,如果心裏氣惱,或喜樂、或悲傷,必致錯誤或簡直不能進行。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卻是一般人對於解決社會問題,偏不明此理。他們總是為感情所蔽,而不能靜心體察事理,從事理中尋出解決的辦法。像是軍閥問題,麻木不仁者不去關心;去想這問題的人,便不勝其憎惡排斥之情,不復能分析研究其所從來。那麽,想出的辦法,就不外是打倒軍閥之類了。又如要求國家統一的人,不能分析研究中國陷於不統一的由來,總是急切地要求統一,那麽就以武力來統一了。然而打倒軍閥者,試問可曾打倒沒有呢?以武力求統一者,試問統一了沒有呢?
我想說一個猴子的故事給大家聽。在湯姆孫科學大綱上敘說一個科學家研究動物心理,養著幾個猩猩猴子作實驗。以一個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兩粒花生米進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從玻璃外麵可以看見,遞給猴子。猴子接過,亂搖許久,偶然搖出花生米來,才得取食。此科學家又放進花生米如前,而指教他隻須將瓶子一倒轉,花生米立刻出來。但是猴子總不理會他的指教,每次總是亂搖,很費力氣而不能必得。此時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領受人的指教呢?沒有旁的,隻為他兩眼看見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無餘暇來理解與學習了。要學習,必須他兩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視線來看人的手勢與瓶子的倒轉,才行。要移轉視線,必須他平下心去,不為食慾衝動所蔽,才行。然而他竟不會也。猴子智慧的貧乏,就在此等處。
人們不感覺問題,是麻痹;然為問題所刺激,輒耐不住,亦不行。要將問題放在意識深處,而遊心於遠,從容以察事理。天下事必能了解他,才能控製他。情急之人何以異於猴子耶?
還要注意:人的心思,每易從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辦法;觀察事理,亦順著這一條線而觀察。於是事理也,辦法也,隨著主觀都有了。其實隻是自欺,隻是一種自圓其說。智慧的優長或貧乏,待看他真冷靜與否。
第33章 沒有勇氣不行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我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短於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怎樣是有勇氣?不為外麵威力所懾,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荷若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譬如:軍閥問題,有的人激於義憤要打倒他;但同時更有許多人看成是無可奈何的局麵,隻有牽就他,隻有隨順而利用他,自覺我們無拳無勇的人,對他有什麽辦法呢?此即沒勇氣。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麵,往往把既成的局麵看成是一不可改的。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孫中山先生,他真是一個有大勇的人。他以一個匹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清帝國的統治。沒有瘋狂似的野心巨膽,是不能作此想的。然而沒有智慧,則此想亦不能發生。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並非不知其強大;但同時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變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曉得是可以增長起來的。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觀察理解,則其勇氣更大。而正唯其有勇氣,心思乃益活潑敏妙。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偉大高強處,原是一回事而非二。反之,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所以說沒有勇氣不行。無論什麽事,你總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
無論若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要被事懾著你。
第34章 真理與錯誤
對旁人人格總不懷疑,對自己知識見解總覺得不夠,人類彼此才可以打通一切。這態度是根本的。頂要緊的是徹始徹終不懷疑人家心術,徹底的覺得自己的知識見解不夠。徹始徹終追求下去,才能了解各派;了解各派到什麽程度,才可以超越各派到什麽程度,最後的真理獲得是可能的。
隻怕你自滿,隻怕你不去追求。
真理同錯誤,似乎極遠,卻又極近。任何錯誤都有對,任何不對都含有真理;他是錯,已經與對有關係,他隻是錯過了對。怎樣的錯,總還有一點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對,根本沒有這回事。任何錯誤意見都含有對;較大的真理是錯誤很少,最後的真理是錯誤的綜合。錯就是偏,種種的偏都集合起來,容納起來,就是真理。容納各種派,也就超越了各種偏,他才得有各種偏。最後的真理就是存在這裏。
各個同學趕快反省吧!自己從前所犯的種種毛病趕快檢點一下吧!不要說我沒有較重大被人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誇張、好出風頭的心,都是要不得。這種心不死不行!此心不死,不能做鄉村工作,即使旁的毛病沒有。可是懶散不振也不行!這種懶散不振,就是機械性、不由自主的下賤性,是從內心的矛盾衝突來。自己雖然也有要強心,但是自己和自己一打起架來,就憧憧無憑,把不住舵,很容易懶散;懶散是不行的!我們做鄉村工作,必須把大毛病小毛病都要杜塞,發揮真正的生命力量,很順的發揮生命的力量,對自己有辦法,自己先不成問題,這樣下去做鄉村工作才有辦法。
然而如何杜絕毛病的流露呢?隻有“懺悔”,隻有“自新”,在“懺悔”中是一麵深深的痛責,一麵也要同情人類原來就是這麽一回事,不要怪他。能在這裏用力,氣才壯,誌才堅;所有過去的毛病,不拖他,不帶他,務期嶄然一新,如用過的紙張一樣,毅然把他燒掉,另立日記本,重新開頭;非如此不可。
我所說的話大概是這樣。須大家在清靜無人時,自己反省,鑑察過去;把從前不對的地方,深自“懺悔”掉淚,拋開過去。不“懺悔”,不拋開,不打主意,是不行的!越是自己要強的,越應要求解決這個問題。
自己的問題,自己知道的最親切;也就是說自己的問題,必須自己知道去解決。
第32章 智慧的要點是冷靜
人類頂大的長處是智慧;但什麽是智慧呢?智慧有一個要點,就是要冷靜。譬如:正在計算數目,思索道理的時候,如果心裏氣惱,或喜樂、或悲傷,必致錯誤或簡直不能進行。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卻是一般人對於解決社會問題,偏不明此理。他們總是為感情所蔽,而不能靜心體察事理,從事理中尋出解決的辦法。像是軍閥問題,麻木不仁者不去關心;去想這問題的人,便不勝其憎惡排斥之情,不復能分析研究其所從來。那麽,想出的辦法,就不外是打倒軍閥之類了。又如要求國家統一的人,不能分析研究中國陷於不統一的由來,總是急切地要求統一,那麽就以武力來統一了。然而打倒軍閥者,試問可曾打倒沒有呢?以武力求統一者,試問統一了沒有呢?
我想說一個猴子的故事給大家聽。在湯姆孫科學大綱上敘說一個科學家研究動物心理,養著幾個猩猩猴子作實驗。以一個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兩粒花生米進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從玻璃外麵可以看見,遞給猴子。猴子接過,亂搖許久,偶然搖出花生米來,才得取食。此科學家又放進花生米如前,而指教他隻須將瓶子一倒轉,花生米立刻出來。但是猴子總不理會他的指教,每次總是亂搖,很費力氣而不能必得。此時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領受人的指教呢?沒有旁的,隻為他兩眼看見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無餘暇來理解與學習了。要學習,必須他兩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視線來看人的手勢與瓶子的倒轉,才行。要移轉視線,必須他平下心去,不為食慾衝動所蔽,才行。然而他竟不會也。猴子智慧的貧乏,就在此等處。
人們不感覺問題,是麻痹;然為問題所刺激,輒耐不住,亦不行。要將問題放在意識深處,而遊心於遠,從容以察事理。天下事必能了解他,才能控製他。情急之人何以異於猴子耶?
還要注意:人的心思,每易從其要求之所指而思索辦法;觀察事理,亦順著這一條線而觀察。於是事理也,辦法也,隨著主觀都有了。其實隻是自欺,隻是一種自圓其說。智慧的優長或貧乏,待看他真冷靜與否。
第33章 沒有勇氣不行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我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短於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怎樣是有勇氣?不為外麵威力所懾,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荷若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譬如:軍閥問題,有的人激於義憤要打倒他;但同時更有許多人看成是無可奈何的局麵,隻有牽就他,隻有隨順而利用他,自覺我們無拳無勇的人,對他有什麽辦法呢?此即沒勇氣。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麵,往往把既成的局麵看成是一不可改的。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孫中山先生,他真是一個有大勇的人。他以一個匹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清帝國的統治。沒有瘋狂似的野心巨膽,是不能作此想的。然而沒有智慧,則此想亦不能發生。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並非不知其強大;但同時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變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曉得是可以增長起來的。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觀察理解,則其勇氣更大。而正唯其有勇氣,心思乃益活潑敏妙。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偉大高強處,原是一回事而非二。反之,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所以說沒有勇氣不行。無論什麽事,你總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
無論若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要被事懾著你。
第34章 真理與錯誤
對旁人人格總不懷疑,對自己知識見解總覺得不夠,人類彼此才可以打通一切。這態度是根本的。頂要緊的是徹始徹終不懷疑人家心術,徹底的覺得自己的知識見解不夠。徹始徹終追求下去,才能了解各派;了解各派到什麽程度,才可以超越各派到什麽程度,最後的真理獲得是可能的。
隻怕你自滿,隻怕你不去追求。
真理同錯誤,似乎極遠,卻又極近。任何錯誤都有對,任何不對都含有真理;他是錯,已經與對有關係,他隻是錯過了對。怎樣的錯,總還有一點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對,根本沒有這回事。任何錯誤意見都含有對;較大的真理是錯誤很少,最後的真理是錯誤的綜合。錯就是偏,種種的偏都集合起來,容納起來,就是真理。容納各種派,也就超越了各種偏,他才得有各種偏。最後的真理就是存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