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力量不夠的人,要去可憐旁人,先須可憐自己。如何可憐自己?就是須培養開發自己的“願力”(發心與立誌都是願力)。怎樣開發?
要在當初動念幹這個鄉村運動的地方去找,去反問自己為何有此意思?而此意思為何又在彼時真切?這樣能將原來的真情真願因反求而開大。當痛癢惻隱之情發露時而更深厚之,擴充之,則正念有力,雜念自可減少。唯有願力才有大勇氣,才有真精神,才有真事業。不論佛家儒家皆可,但須認取其能開發我們培養增長我們力量的那一點。我們隻有努力自勉,才能完成我們偉大的使命!
第26章 成功與失敗
沒有誌氣的人,沒有成敗可說;有誌氣的人,沒有經過二三十年奮鬥不懈的閱歷,也不會懂得成功與失敗是怎麽一回事。成功是什麽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敗是什麽呢?失敗是我,是我的錯誤,我有缺漏。
一事之成,都須要若幹方麵若幹條件的湊合。百分之九十九都湊合了,一分湊不齊,便不成。在這百分中,有若幹是須要自己努力的;有若幹是自己努力不來,而有待於外的。而細審之,沒有哪一點不須要自己精神貫注,亦沒有哪一點不有待於外麵機會(非自己力所能及)。然而一個人(或一夥人,或一個團體),怎能沒有錯誤呢?沒有缺漏呢?聰明而曉事的人,早曉得自己大小錯誤多得很,缺漏到處皆是。凡自以為我無過者,都是昏庸蠢劣之極。天下固無無過之事也。說“我無過”者,正已是從頭錯到底,更不消同他論什麽過不過。錯誤了,而居然不從這裏出岔子,而混得過去,豈非天乎!一次混過去,二次又混過去;這裏沒出岔子,那裏又沒出岔子;豈非天之又天乎!成功是什麽?成功是巧而已,是豰癰而已。古往今來,於事業有成功者,而其人又聰明曉事,吾知其於成功之時必有此嘆也。而失敗了呢?則不得怨人。一切失敗,自然都是各麵不湊合,什麽事本非自己所能包辦的。然而失敗之由,總在自己差失處,精神不照處,或是更大的錯誤,根本錯誤。像是楚霸王的“天亡我也”,雖在某時亦確有此嘆;不過,若因此將自己許多錯誤缺漏都不算,那還是蠢劣,自己不要強。所以說失敗是我,我值其咎。古往今來,一切失敗者,而其人又自己真要強,吾知其於努力失敗時必如此負責也。
成功的事和失敗的事相比較,其當事者內裏所有疏漏孰多孰少,亦許差不多;不過一則因其成功而見不出,一則因其失敗而不可掩耳。古人雲:“不可以成敗論人”,旨哉言乎!其理蓋如此。
第27章 誌願真誠
剛才時濟雲先生對於此次畢業分發出去服務的同學講話,提出誌願真誠四字來勉勵大家。誌願真誠四個字,話很平常,誰都會說;因為大家常說這個話,便幾乎沒有味道了。可是實在說,我們往前做事情,都要依靠這點,我想是對的。
第一因為我們做的事是一個創新,鄉農學校就是創新的一件事,不是方方麵麵已有軌道可循,而是任什麽都在不定中,正須去探討摸索創造。
此時周圍環境很不順,不順靠什麽能順呢?那非靠我們裏麵的勁——真誠老往前追求的勁,不能通得過去。在創造的時候,如無熱心毅力,稍一碰釘子便將完了。探求新路子的時候,必須靠此,必須耐煩;誌願真誠才能耐煩,不真誠必是敷衍塞責;何能創造?創造要耐煩,耐煩才能通得過。
在此時代,非如此不可。這是一層意思。
再則,我們此刻做事,最大的問題是對人問題,對事問題尚放在第二。大家出去做事,最先遇到的是對人問題。譬如縣政府的人(或我們參加縣政府工作的研究部同學),都與大家相關係,都會發生人的問題。對人問題頂要緊的是這一點真誠。巧滑的人固然巧於對付,不會被人挑剔,不會與人翻臉,眼前都能過得去;但結果他還是得罪人,大家終要討厭他。如果是真誠,就有錯誤,大家也可原諒;到底真誠人能對付過去,巧滑人則不能。對人問題既要緊,故真誠為必要。大抵對人靠真誠,而對事則靠技術。不過,許多技術、許多方法,眼前開辦時用不上。眼前完全是人的問題,故非靠真誠不可。這是第二層意思。
第三,我們做鄉農學校的事情,如果能做得幾分,則必完全靠每一校內四五個同學的和衷共濟。此事很顯明。如果這幾個同學的力量互相牽製,彼此妨礙,好像一輛車,一個往東拉,一個往西拉,則一定不行,事情馬上不能做,一定鬧笑話。可是這四五個人如何能和衷共濟?那麽,必靠誌願真誠。誌願真誠,才能把心放在較公的地方(公就是誌願)。不然,四五個人四五個心,你有你的打算,我有我的打算,彼此的心都不放在一個地方,則很難相合。心能放在較公的地方,就是誌願。誌願真誠才能顧全大局;為顧全大局,校長才能照顧尊重其餘四個人的意見,其餘的四個人也才能尊重這個作校長的人。這幾個人在事情上能尊從校長,校長也能容納這幾個人的意見,此之謂和衷共濟。沒有誌願,一定有許多小毛病出來,如順嘴說閑話各圖便宜等。誌願真誠,則毛病可以減少,彼此才能湊到一塊去,四五個人如鬧意見不合,一定把事弄糟。還不如一個人去做呢!我們做事情,既須和衷共濟,所以最要的是誌願真誠。這是第三層意思。
第28章 朋友與信
朋友相信到什麽程度,關係的深淺便到什麽程度。不做朋友則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負責。交情到什麽程度,就負責到什麽程度。朋友不終,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處不好是一樣的缺憾。交朋友時,要從彼此心性認識,做到深刻透達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關係過密切了。
朋友之道,在中國從來是一聽到朋友便說“信”字。但普通之所謂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這樣講法固不錯;但照我的經驗,我覺得與朋友往還,另有很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也是信,但講法卻不同,不是信實的意思;而是說朋友與朋友間要信得及,信得過所謂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為人,了解他的智慧與情感,了解他的心性與脾氣。清楚了這人之後,心裏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間,要緊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謂也。片麵的關係不是朋友,必須是兩麵的關係,才能發生好的感情。因為沒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則無論在空間上隔多遠,在時間上隔多麽久,可是我準知道他不致背離;此方可謂之為信。
第29章 朋友與社會信用
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或在社會上所取得的信用資望,與朋友很有關係。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標準,而決定其在社會上之地位信用。仿佛一個人他自己不能有一個顯著的顏色——自己固然有顏色給人看,可是朋友幫助他的顏色更顯著。交什麽朋友,就歸到那一類去,為社會看為某一類的人。沒有較高尚的朋友,在社會上自己不會被人看高一點。能不能有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誌氣趣味如何。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功真朋友。從自己的趣味、好尚、品格,而定朋友高低;從朋友高低,而定自己在社會上的信用地位。那麽,人不能交高尚的朋友,在社會上很難得到較好的地位,而自己趣味好尚不高時,也很難交得較好的朋友。
要在當初動念幹這個鄉村運動的地方去找,去反問自己為何有此意思?而此意思為何又在彼時真切?這樣能將原來的真情真願因反求而開大。當痛癢惻隱之情發露時而更深厚之,擴充之,則正念有力,雜念自可減少。唯有願力才有大勇氣,才有真精神,才有真事業。不論佛家儒家皆可,但須認取其能開發我們培養增長我們力量的那一點。我們隻有努力自勉,才能完成我們偉大的使命!
第26章 成功與失敗
沒有誌氣的人,沒有成敗可說;有誌氣的人,沒有經過二三十年奮鬥不懈的閱歷,也不會懂得成功與失敗是怎麽一回事。成功是什麽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敗是什麽呢?失敗是我,是我的錯誤,我有缺漏。
一事之成,都須要若幹方麵若幹條件的湊合。百分之九十九都湊合了,一分湊不齊,便不成。在這百分中,有若幹是須要自己努力的;有若幹是自己努力不來,而有待於外的。而細審之,沒有哪一點不須要自己精神貫注,亦沒有哪一點不有待於外麵機會(非自己力所能及)。然而一個人(或一夥人,或一個團體),怎能沒有錯誤呢?沒有缺漏呢?聰明而曉事的人,早曉得自己大小錯誤多得很,缺漏到處皆是。凡自以為我無過者,都是昏庸蠢劣之極。天下固無無過之事也。說“我無過”者,正已是從頭錯到底,更不消同他論什麽過不過。錯誤了,而居然不從這裏出岔子,而混得過去,豈非天乎!一次混過去,二次又混過去;這裏沒出岔子,那裏又沒出岔子;豈非天之又天乎!成功是什麽?成功是巧而已,是豰癰而已。古往今來,於事業有成功者,而其人又聰明曉事,吾知其於成功之時必有此嘆也。而失敗了呢?則不得怨人。一切失敗,自然都是各麵不湊合,什麽事本非自己所能包辦的。然而失敗之由,總在自己差失處,精神不照處,或是更大的錯誤,根本錯誤。像是楚霸王的“天亡我也”,雖在某時亦確有此嘆;不過,若因此將自己許多錯誤缺漏都不算,那還是蠢劣,自己不要強。所以說失敗是我,我值其咎。古往今來,一切失敗者,而其人又自己真要強,吾知其於努力失敗時必如此負責也。
成功的事和失敗的事相比較,其當事者內裏所有疏漏孰多孰少,亦許差不多;不過一則因其成功而見不出,一則因其失敗而不可掩耳。古人雲:“不可以成敗論人”,旨哉言乎!其理蓋如此。
第27章 誌願真誠
剛才時濟雲先生對於此次畢業分發出去服務的同學講話,提出誌願真誠四字來勉勵大家。誌願真誠四個字,話很平常,誰都會說;因為大家常說這個話,便幾乎沒有味道了。可是實在說,我們往前做事情,都要依靠這點,我想是對的。
第一因為我們做的事是一個創新,鄉農學校就是創新的一件事,不是方方麵麵已有軌道可循,而是任什麽都在不定中,正須去探討摸索創造。
此時周圍環境很不順,不順靠什麽能順呢?那非靠我們裏麵的勁——真誠老往前追求的勁,不能通得過去。在創造的時候,如無熱心毅力,稍一碰釘子便將完了。探求新路子的時候,必須靠此,必須耐煩;誌願真誠才能耐煩,不真誠必是敷衍塞責;何能創造?創造要耐煩,耐煩才能通得過。
在此時代,非如此不可。這是一層意思。
再則,我們此刻做事,最大的問題是對人問題,對事問題尚放在第二。大家出去做事,最先遇到的是對人問題。譬如縣政府的人(或我們參加縣政府工作的研究部同學),都與大家相關係,都會發生人的問題。對人問題頂要緊的是這一點真誠。巧滑的人固然巧於對付,不會被人挑剔,不會與人翻臉,眼前都能過得去;但結果他還是得罪人,大家終要討厭他。如果是真誠,就有錯誤,大家也可原諒;到底真誠人能對付過去,巧滑人則不能。對人問題既要緊,故真誠為必要。大抵對人靠真誠,而對事則靠技術。不過,許多技術、許多方法,眼前開辦時用不上。眼前完全是人的問題,故非靠真誠不可。這是第二層意思。
第三,我們做鄉農學校的事情,如果能做得幾分,則必完全靠每一校內四五個同學的和衷共濟。此事很顯明。如果這幾個同學的力量互相牽製,彼此妨礙,好像一輛車,一個往東拉,一個往西拉,則一定不行,事情馬上不能做,一定鬧笑話。可是這四五個人如何能和衷共濟?那麽,必靠誌願真誠。誌願真誠,才能把心放在較公的地方(公就是誌願)。不然,四五個人四五個心,你有你的打算,我有我的打算,彼此的心都不放在一個地方,則很難相合。心能放在較公的地方,就是誌願。誌願真誠才能顧全大局;為顧全大局,校長才能照顧尊重其餘四個人的意見,其餘的四個人也才能尊重這個作校長的人。這幾個人在事情上能尊從校長,校長也能容納這幾個人的意見,此之謂和衷共濟。沒有誌願,一定有許多小毛病出來,如順嘴說閑話各圖便宜等。誌願真誠,則毛病可以減少,彼此才能湊到一塊去,四五個人如鬧意見不合,一定把事弄糟。還不如一個人去做呢!我們做事情,既須和衷共濟,所以最要的是誌願真誠。這是第三層意思。
第28章 朋友與信
朋友相信到什麽程度,關係的深淺便到什麽程度。不做朋友則已,做了朋友,就得彼此負責。交情到什麽程度,就負責到什麽程度。朋友不終,是很大的憾事;如同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處不好是一樣的缺憾。交朋友時,要從彼此心性認識,做到深刻透達的地方才成。若相信的程度不到,不要關係過密切了。
朋友之道,在中國從來是一聽到朋友便說“信”字。但普通之所謂信,多半是“言而有信”的意思,就是要有信用。這樣講法固不錯;但照我的經驗,我覺得與朋友往還,另有很重要的一點;這一點也是信,但講法卻不同,不是信實的意思;而是說朋友與朋友間要信得及,信得過所謂知己的朋友,就是彼此信得及的朋友。我了解他的為人,了解他的智慧與情感,了解他的心性與脾氣。清楚了這人之後,心裏便有把握,知道他到家。朋友之間,要緊的是相知;相知者彼此都有了解之謂也。片麵的關係不是朋友,必須是兩麵的關係,才能發生好的感情。因為沒有好的感情便不能相知。彼此有感情,有了解,才是朋友。既成朋友,則無論在空間上隔多遠,在時間上隔多麽久,可是我準知道他不致背離;此方可謂之為信。
第29章 朋友與社會信用
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或在社會上所取得的信用資望,與朋友很有關係。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標準,而決定其在社會上之地位信用。仿佛一個人他自己不能有一個顯著的顏色——自己固然有顏色給人看,可是朋友幫助他的顏色更顯著。交什麽朋友,就歸到那一類去,為社會看為某一類的人。沒有較高尚的朋友,在社會上自己不會被人看高一點。能不能有較高尚的朋友,那完全看自己的情感誌氣趣味如何。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功真朋友。從自己的趣味、好尚、品格,而定朋友高低;從朋友高低,而定自己在社會上的信用地位。那麽,人不能交高尚的朋友,在社會上很難得到較好的地位,而自己趣味好尚不高時,也很難交得較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