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61-----------------------


    什麽勃魯圖斯要起來反對凱撒,這就是我的回答:並不是我不愛凱撒,可是 我更愛羅馬。你們寧願讓凱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隸而死呢,還是讓凱撒死 去,大家作自由人而生?……我用眼淚報答他的友誼,用喜悅慶祝他的幸運, 用尊敬崇揚他的勇敢,用死亡懲戒他的野心。”他認定了凱撒有稱帝的企圖。 在決定行刺之前,他也曾百般躊躇,把這個念頭當作最大的秘密保留心中, 連親愛的妻子也不告訴。當他認定自己的判斷正確的時候,就果斷地行動, 堅信民眾會支持他,他光明正大,請公眾來判斷: “為了羅馬的好處,我殺 死了我的最好的朋友,要是我的祖國需要我的死,那麽無論什麽時候,我都 可以用那同一把刀子殺死我自己。”群眾不要他死,並且高呼一切光榮歸於 他。但民眾是靠不住的,他們為了這一個自由的空名不會高興得太久,崇高 理想不會給他們多大安慰。一到安東尼用實際利益來誘惑他們,說凱撒在死 前幾天曾下令,給每個羅馬市民七十五個德拉克馬,而且凱撒根本就沒有稱 帝野心時,他們馬上轉向,擁護凱撒,要求處死勃魯圖斯及其同夥。第三幕 第二場大市場上的演說,是極為精彩的一場戲,是全劇的一個轉折點。有人 認為這場戲表現莎士比亞不信任民眾,把他們說成反覆無常、趨炎附勢的群 氓的錯誤政治觀點。的確,莎士比亞諷刺的矛頭是指向市民們的。在他筆下 安東尼裝出一副極度悲傷的神情,一開始就聲明,他是來埋葬凱撒,而不是 來讚美他的,但他用的是煽動性很強的語言,用暗示、諷刺挖苦等手法攻擊 勃魯圖斯等人,對民眾起到相當大的影響。民眾因此就成了政治家隨意擺弄 的棋子。莎士比亞的確在很多場合表現了他的基本上與統治者相一致的政治 觀點。但衡量其思想的進步與否,不能隻看他是否贊成大眾,或者說是否和 多數站在一起。多數並不一定代表歷史的正確方向。而且莎士比亞在寫戲, 他要寫各種各樣的場景,政治鬥爭隻是其中之一,他始終最關心的是人性。 他沒有必要努力說明誰是人民,誰創造歷史。他的目的在於揭示勃魯圖斯所 代表的進步的思想與世俗的法則的對立,從而揭示一個人物悲劇命運的發展 過程。 安東尼是世俗法則的代表。他了解群眾的需要,所以提到那筆錢。在演 講中,勃魯圖斯號召大家用理智來決定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而安東尼則訴諸 民眾的感情,用具體可見的東西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來打動他們。他抓著了人 性的根底。勃魯圖斯因為自己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過高地估計人們的善 良和正義感。他看不見這根底。值得注意的是,他殺死凱撒,認為可以將自 由還給人民,但人民卻向他呼喊:“讓勃魯圖斯作凱撒!”群眾根本不關心 什麽專製獨裁或民主自由。 由此我們可以看清悲劇的實質,一個品德高尚、信念崇高的英雄人物與 自己所處的時代格格不入。他是孤獨的,他的所做所為不可能被人理解。他 的毀滅是必然的。除非他迎合一般人的口味,適應人類本性中那凡俗的一麵, 他才可能成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領袖。但那種人物歷史上已經很多了, 他們作為勝利者 (成敗是論英雄的標準)被堂而皇之地編入正史或者歷史劇 中。但莎士比亞是在寫戲,是在作詩,這裏的標準是詩的正義。


    ----------------------- page 62-----------------------


    《哈姆萊特》 ——再三推遲的復仇行動 在 《裘力斯·凱撒》中,莎士比亞把勃魯圖斯塑造成高於凡俗的滿懷理 想的英雄,他的失敗的命運不可避免,而這類英雄到了近代,如在 《哈姆萊 特》中哈姆萊特王子身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仍然是尖銳的、難以解決的。 哈姆萊特的結局也隻有毀滅。當他站在城堡上,手裏握著一把利刃,思考著 是活下去還是了結自己的一生這個人生的根本問題時,我們可以知道,他比 他的老前輩更多苦惱和煩悶。 時代不同了。這齣戲的場景被安排在丹麥王國,實際上就是作者所在的 原來快樂的英格蘭。此時,英國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伊莉莎白女王風燭殘 年,她的親信貴族也七零八落,最寵信的心腹埃賽克斯伯爵竟發動叛亂要推 翻她的統治。國家的形勢是陰雲密布,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莎士比亞所 寫的丹麥王國正是這樣。哈姆萊特王子看到這種混亂,驚呼: “世界是一所 很大的牢獄,裏麵有許多監房、囚室、地牢;丹麥是其中最壞的一間。”他 對此手足無措,嘆道: “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黴的我卻要負起 重整幹坤的責任!” 但是他必須來擔負這樣的責任,不但因為他是王子,而且因為這個罪惡 時代混亂社會中的最大罪惡就發生在他的家、王國的宮廷中。他的叔叔克勞 狄奧謀殺了他的父親,篡奪王位並娶他的母親為妻。一件件罪惡接踵而至, 逼得他幾乎發瘋。他從一開始就懷疑叔父的弒君罪,當父親的冤魂在黑夜將 那秘密顯示給他時,他以裝瘋來掩飾自己內心的騷動不安。但最使他無法容 忍的是,母親在父親死後不到兩個月時間,“連送葬的鞋都沒有穿舊”,“那 流著虛偽之淚的眼睛還沒有消去紅腫”,就匆匆忙忙地嫁人。哈姆萊特後來 找到一個機會,當麵用感人肺腑的語言指出母親犯了多麽醜惡的過錯。他說 她不該輕易地忘掉已故的父王,這麽快跟他弟弟結婚。她曾對那位老國王信 誓旦旦,結果現在做出這樣的事,這足以使人懷疑一切女人的誓言。有了她 這種行為,世上一切的美德都算是偽善,結婚的誓約還比不上賭徒的一句諾 言,宗教也不過是開開玩笑,一片空談而已。“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該劇的深刻之處在於,哈姆萊特由自己的不幸看到一切人類的不幸,由 自己家裏發生的罪惡,想及周圍一切的不滿和缺陷。當然他也開始懷疑女人 的貞淑,懷疑愛情是否真誠。他的心上人奧菲利婭受國王和她父親波洛涅斯 指派來探聽王子內心的隱秘。裝瘋的哈姆萊特厭惡這醜惡的人際關係幾乎要 真瘋了。那個多嘴多舌的老廷臣波洛涅斯,老王在時他裝出一副忠心耿耿的 樣子,百般阿諛奉迎,而今與新國王狼狽為奸,奔走效勞,用盡心機。哈姆 萊特童年時代的好友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為了討國王的歡心,顧不上騎 士的榮譽和信義,出賣朋友。助紂為虐。雷歐提斯,這位受了新思想薰陶的 有為的青年,竟然在比武時用塗毒的劍刺殺哈姆萊特。在這個充滿罪惡的世 界上,主人公勢孤力單。 哈姆萊特這個形象的典型性在於他的深刻的思想或者說喜好深思的性 格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誌的耗散、信念的不堅定,具體到行動上,就是遲緩、 拖延。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撰文認為,歐洲文學中有兩大典型形象,可以表 現人類性格兩方麵的特徵,他們就是唐·吉訶德和哈姆萊特。前者是衝動的、 熱烈乃至瘋狂的,他總是不假思索,奮勇直前。後者則是理智的、沉思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然與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亞戲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喬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喬生並收藏自然與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亞戲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