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自然與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亞戲劇 作者:黃喬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page 49-----------------------
為她具有高尚的品德,因為她忠誠於公爵,所以就克製自己的激情衝動。她 成為了莎士比亞劇作中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女性典型形象。 但薇奧拉是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現實中人,不是概念化高尚的道德的 化身。而愛情的產生和發展也自有它本身的特點,當再三努力而無濟於事, 薇奧拉轉而考慮自己對公爵的感情。因為有裝扮的障礙,她用委婉的言詞暗 示公爵,想讓他知道有別的女人愛著他呢。但公爵怎麽能懂她的話: 公 爵 ……可是我的愛就象飢餓的大海,能夠消化一切。 不要把一個女人所能對我發生的愛情跟我對於奧 麗維亞的愛情相提並論吧。 薇奧拉 噢,可是我知道—— 公 爵 你知道什麽? 薇奧拉 我知道得很清楚女人對於男人會懷著怎樣的愛 情;真的,她們是跟我們一樣真心的。我的父親有 一個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男人,正象假如我是個女 人也許會愛上了您殿下一樣。 公 爵 她的經歷怎樣? 薇奧拉 一片空白而已,殿下。她從來不向人訴說她的愛 情,讓隱藏在心中的抑鬱象蓓蕾中的蛀蟲一樣,侵 蝕著她的緋紅的臉頰;她因相思而憔悴,疾病和憂 愁折磨著她。象是墓碑上刻著的 “忍耐”的化身, 默坐著向悲哀微笑。這不是真的愛情嗎?我們男人 也許更多話,更會發誓,可是我們所表示的,總多 於我們所決心實行的;不論我們怎樣山盟海誓,我 們的愛情不過如此。 公 爵 但是你的妹妹有沒有殉情而死,我的孩子? 薇奧拉 我的父親的女兒隻有我一個,兒子也隻有我一個— —可她有沒有殉情我不知道。殿下,我要不要就去 見這位小姐 (奧麗維亞)? 公 爵 對了,這是正事——快前去,送給她這顆珍珠,說 我的愛情永不會認輸。 當局者迷。以公爵這時的癡迷勁兒,是醒悟不了的,看他一提起奧麗維 亞就勁頭十足、立即行動的樣子,就不難理解人物當時的心理。 其他幾個人物也具有高尚的情操。奧麗維亞對哥哥的去世表現出深切的 悲哀,表示要象尼姑一樣,蒙麵而行,每天用辛酸的眼淚澆灑她的臥室。因 此她再三拒絕公爵愛情的表示。同樣薇奧拉和西巴斯辛這對孿生兄妹之間也 表現了摯愛的親情。除了親情外,友誼也是劇中特別予以強調的。安東尼奧 和西巴斯辛互相幫助,患難與共。奧麗維亞能愛上一個僕人,而公爵也和這 位僕人形影不離,傾訴衷腸,友情甚篤。 《第十二夜》也有不愉快的一麵,也有一群胡鬧的人,就是奧麗維亞小 姐家的食客和僕從。照例,這裏也有一個小醜叫費斯特。他的出現給全劇帶 來歡笑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安。他實際上是個流浪者,今天寄居這裏,明天 寄居那裏,嚐盡了人間的苦難。他覺得人間到處都是敵人,恨不得早點被人
----------------------- page 50-----------------------
吊死,免得到處受欺侮。他插科打諢,哼唱小曲,無非是想弄幾個錢,他寄 居在貴族府上,最擔心被主人攆出家門。他幾乎每一幕都上場,把人生的苦 難用種種方式告訴人們:這是一個 “朝朝雨雨又風風”的時代,窮人身處逆 境,忍飢挨餓,卻 “閉門羹到處吃個飽”。而托比爵士一班人也好不了多少, 作為食客,雖可以一時吃喝玩樂窮折騰,但朝不保夕,整日提心弔膽。 馬伏裏奧是個典型的狐假虎威的管家。他本來地位卑微,但野心不小, 一心巴結主子,企圖往上爬。這就需要他狠踩比他地位更低的人,對上諂媚, 對下專橫是他的本色。對一幫吃喝玩樂的清客和寄人籬下的小醜他大擺架 子,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罵他們無聊, “直著喉嚨,唱那鞋匠的歌。”小 姐的女僕瑪利婭管他叫 “清教徒”——他自己不高興也不讓別人高興,而他 的不高興是因為野心得不到滿足。瑪利婭設了巧計,在地上扔了一封信,以 女主人的口吻表示一點對馬伏裏奧的好感,這位立刻昏了頭順竿子爬。不一 會兒就確信無疑了: “不過是運氣;一切都是運氣。瑪利亞曾經聽見她自己 說過那樣的話,說要是她愛上了人的話,一定要選象我這種脾氣的人。而且, 她待我比待其他的下人顯得分外尊敬。……做了馬伏裏奧伯爵!……這種事 情是有前例可援的,斯特拉契夫人也下嫁給家臣。……跟她結婚過了三個月, 我坐在我的寶座上——身上披著繡花的絲絨袍子,召喚我的臣僚過來;那時 我剛睡罷午覺,撇下奧麗維亞酣睡未醒——那時我裝出一幅威嚴的神氣,先 目光凜凜地向眾人瞟視一周,對他們表示我知道我的地位,他們也必須明白 自己的身份……托比老叔來了,向我行了個禮……我這樣向他伸出手去,用 一副莊嚴的威勢來抑住我的親呢的笑容, ‘你必須把你喝酒的習慣戒掉’。” 他就這樣自言自語做著可笑的白日夢,象煞了魯迅 《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 躺在土穀祠裏遙想 “革命”成功之後,自己當家作主,怎樣作威作福,頤指 氣使。這種品性是那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的必然產物。 可是劇本取名 《第十二夜》,似乎與劇情沒有什麽關係。按西方的風俗, 聖誕節後的第十二夜就是 “主顯節”的前一夜,人們要搞聖誕節期間最後一 個慶祝活動。該劇可能是在這個活動期間上演的。它因此也具有一種象徵意 義,這是莎士比亞最後一個快樂的喜劇——節日過完了,歡樂極兮哀情多, 生活轉入陰沉枯燥的冬季。他的創作由此進入悲喜劇和悲劇的新時期。
為她具有高尚的品德,因為她忠誠於公爵,所以就克製自己的激情衝動。她 成為了莎士比亞劇作中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女性典型形象。 但薇奧拉是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現實中人,不是概念化高尚的道德的 化身。而愛情的產生和發展也自有它本身的特點,當再三努力而無濟於事, 薇奧拉轉而考慮自己對公爵的感情。因為有裝扮的障礙,她用委婉的言詞暗 示公爵,想讓他知道有別的女人愛著他呢。但公爵怎麽能懂她的話: 公 爵 ……可是我的愛就象飢餓的大海,能夠消化一切。 不要把一個女人所能對我發生的愛情跟我對於奧 麗維亞的愛情相提並論吧。 薇奧拉 噢,可是我知道—— 公 爵 你知道什麽? 薇奧拉 我知道得很清楚女人對於男人會懷著怎樣的愛 情;真的,她們是跟我們一樣真心的。我的父親有 一個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男人,正象假如我是個女 人也許會愛上了您殿下一樣。 公 爵 她的經歷怎樣? 薇奧拉 一片空白而已,殿下。她從來不向人訴說她的愛 情,讓隱藏在心中的抑鬱象蓓蕾中的蛀蟲一樣,侵 蝕著她的緋紅的臉頰;她因相思而憔悴,疾病和憂 愁折磨著她。象是墓碑上刻著的 “忍耐”的化身, 默坐著向悲哀微笑。這不是真的愛情嗎?我們男人 也許更多話,更會發誓,可是我們所表示的,總多 於我們所決心實行的;不論我們怎樣山盟海誓,我 們的愛情不過如此。 公 爵 但是你的妹妹有沒有殉情而死,我的孩子? 薇奧拉 我的父親的女兒隻有我一個,兒子也隻有我一個— —可她有沒有殉情我不知道。殿下,我要不要就去 見這位小姐 (奧麗維亞)? 公 爵 對了,這是正事——快前去,送給她這顆珍珠,說 我的愛情永不會認輸。 當局者迷。以公爵這時的癡迷勁兒,是醒悟不了的,看他一提起奧麗維 亞就勁頭十足、立即行動的樣子,就不難理解人物當時的心理。 其他幾個人物也具有高尚的情操。奧麗維亞對哥哥的去世表現出深切的 悲哀,表示要象尼姑一樣,蒙麵而行,每天用辛酸的眼淚澆灑她的臥室。因 此她再三拒絕公爵愛情的表示。同樣薇奧拉和西巴斯辛這對孿生兄妹之間也 表現了摯愛的親情。除了親情外,友誼也是劇中特別予以強調的。安東尼奧 和西巴斯辛互相幫助,患難與共。奧麗維亞能愛上一個僕人,而公爵也和這 位僕人形影不離,傾訴衷腸,友情甚篤。 《第十二夜》也有不愉快的一麵,也有一群胡鬧的人,就是奧麗維亞小 姐家的食客和僕從。照例,這裏也有一個小醜叫費斯特。他的出現給全劇帶 來歡笑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安。他實際上是個流浪者,今天寄居這裏,明天 寄居那裏,嚐盡了人間的苦難。他覺得人間到處都是敵人,恨不得早點被人
----------------------- page 50-----------------------
吊死,免得到處受欺侮。他插科打諢,哼唱小曲,無非是想弄幾個錢,他寄 居在貴族府上,最擔心被主人攆出家門。他幾乎每一幕都上場,把人生的苦 難用種種方式告訴人們:這是一個 “朝朝雨雨又風風”的時代,窮人身處逆 境,忍飢挨餓,卻 “閉門羹到處吃個飽”。而托比爵士一班人也好不了多少, 作為食客,雖可以一時吃喝玩樂窮折騰,但朝不保夕,整日提心弔膽。 馬伏裏奧是個典型的狐假虎威的管家。他本來地位卑微,但野心不小, 一心巴結主子,企圖往上爬。這就需要他狠踩比他地位更低的人,對上諂媚, 對下專橫是他的本色。對一幫吃喝玩樂的清客和寄人籬下的小醜他大擺架 子,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罵他們無聊, “直著喉嚨,唱那鞋匠的歌。”小 姐的女僕瑪利婭管他叫 “清教徒”——他自己不高興也不讓別人高興,而他 的不高興是因為野心得不到滿足。瑪利婭設了巧計,在地上扔了一封信,以 女主人的口吻表示一點對馬伏裏奧的好感,這位立刻昏了頭順竿子爬。不一 會兒就確信無疑了: “不過是運氣;一切都是運氣。瑪利亞曾經聽見她自己 說過那樣的話,說要是她愛上了人的話,一定要選象我這種脾氣的人。而且, 她待我比待其他的下人顯得分外尊敬。……做了馬伏裏奧伯爵!……這種事 情是有前例可援的,斯特拉契夫人也下嫁給家臣。……跟她結婚過了三個月, 我坐在我的寶座上——身上披著繡花的絲絨袍子,召喚我的臣僚過來;那時 我剛睡罷午覺,撇下奧麗維亞酣睡未醒——那時我裝出一幅威嚴的神氣,先 目光凜凜地向眾人瞟視一周,對他們表示我知道我的地位,他們也必須明白 自己的身份……托比老叔來了,向我行了個禮……我這樣向他伸出手去,用 一副莊嚴的威勢來抑住我的親呢的笑容, ‘你必須把你喝酒的習慣戒掉’。” 他就這樣自言自語做著可笑的白日夢,象煞了魯迅 《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 躺在土穀祠裏遙想 “革命”成功之後,自己當家作主,怎樣作威作福,頤指 氣使。這種品性是那樣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的必然產物。 可是劇本取名 《第十二夜》,似乎與劇情沒有什麽關係。按西方的風俗, 聖誕節後的第十二夜就是 “主顯節”的前一夜,人們要搞聖誕節期間最後一 個慶祝活動。該劇可能是在這個活動期間上演的。它因此也具有一種象徵意 義,這是莎士比亞最後一個快樂的喜劇——節日過完了,歡樂極兮哀情多, 生活轉入陰沉枯燥的冬季。他的創作由此進入悲喜劇和悲劇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