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統治者意誌的最高體現,古往今來,概莫能外。《漢謨拉比法典》其實是奴隸主統治的護身符,是階級壓迫的工具。首先,該法典對奴隸主、自由民、奴隸有著不同的規定:如果奴隸主把一個自由民的眼睛弄瞎,隻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銀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隸,就不用任何賠償。奴隸如果不承認他的主人,隻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隸的證明,這個奴隸就要被割去雙耳。甚至規定,奴隸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處以割耳。屬於自由民的醫生給奴隸主治病,也是膽戰心驚的。因為,如果奴隸主在開刀的時候死了,醫生就要被剁掉雙手。其次,為了鞏固奴隸主的統治,法典還規定了一些更嚴厲的條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處死;破壞橋樑水利的人將受到嚴厲處罰直到處死;幫助奴隸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隸,都要處死;如果違法的人在酒店進行密謀,店主如果不把這些人捉起來,自身也要被處死。
該法典遭到後人詆毀的另一緣由在於它的靜止觀。在結束語中,法典生動、尖刻地詛咒了以後任何敢於篡改法典的統治者:“怨聲載道的統治,壽命不會長,將出現連年饑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將毀滅,人民將離散,王國將更換,他的名字永遠被人遺忘,……他的幽魂[在地獄裏]喝不到水。”
古巴比倫的輝煌早已成了過眼雲煙,傳世之作《漢謨拉比法典》任由後人評說。是耶?非耶?無論如何,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製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這部法典照亮了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也照亮了後世的法製之路。
第九部分
古文明復活節島之謎(1)
在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麵積僅為165平方公裏的小島——復活節島。在那裏,神秘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和奇異的風情,似乎無時無刻不在無聲地訴說著一段失落的過去……
公元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王之命,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
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調轉船頭向南航行。在南緯12°30′距南美海岸150裏格(1裏格相當於5.92公裏)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盪起來,原來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也令戴維斯一行驚慌不已。驚魂甫定,船隻繼續朝西南行駛。一天淩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沙岸,酣睡中的船員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由於擔心船隻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船員們堅決要求戴維斯調轉船頭駛向深海,等候天亮。戴維斯同意了。天亮後,展現在船員麵前的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裏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約12裏格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裏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我多麽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麽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裏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裏格。”
戴維斯雖然沒有上岸,但在回國後卻聲稱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並對岸上的各種情景作了一番誇大其詞的描繪,結果吸引了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探險。正是在這番探險活動中,神秘奇特的復活節島真正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1722年4月5日,荷蘭航海家、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艦隊航行到戴維斯曾經到過的海域。當時艦隊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瞭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麵上隱隱約約地出現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船長羅格文作了匯報。羅格文得知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並未標明這一帶有任何陸地,於是下令船隻靠過去。目標越來越清晰,展現在眼前的確實是一個島嶼。羅格文興奮地拿起筆,在海圖上標註了一個墨點,並在旁邊寫上“復活節島”幾個字。這一天正好是復活節!
羅格文一點也沒想到,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藍藍海水蒼茫無際,湛湛青天幽遠深邃。復活節島孤獨地點綴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之一。其確切位置在南緯28°和西經108°交匯點附近,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700多公裏,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島1900公裏,就像一片孤舟漂泊在萬頃碧波之上。復活節島麵積約165平方公裏,是一個呈三角形的火山島,三座較高的死火山分立在三個角上,小火山則遍布小島各處。海岸各處懸崖陡峭,極難攀登。島上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濕熱多雨,年平均氣溫約22c。在西方人踏足這個島嶼之前,這裏還處於人類的石器時代。島上的居民稱復活節島為“拉芭·努伊”(rapa nui),意為“石像故鄉”;或稱“代比多·古拉”(tepito kura),意為“世界的肚臍”,即“世界的中心”。1888年4月5日(這天正好也是復活節),智利共和國政府宣布該島歸自己所有。
該法典遭到後人詆毀的另一緣由在於它的靜止觀。在結束語中,法典生動、尖刻地詛咒了以後任何敢於篡改法典的統治者:“怨聲載道的統治,壽命不會長,將出現連年饑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將毀滅,人民將離散,王國將更換,他的名字永遠被人遺忘,……他的幽魂[在地獄裏]喝不到水。”
古巴比倫的輝煌早已成了過眼雲煙,傳世之作《漢謨拉比法典》任由後人評說。是耶?非耶?無論如何,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製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這部法典照亮了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也照亮了後世的法製之路。
第九部分
古文明復活節島之謎(1)
在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麵積僅為165平方公裏的小島——復活節島。在那裏,神秘的巨石人像、“會說話的木板”和奇異的風情,似乎無時無刻不在無聲地訴說著一段失落的過去……
公元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王之命,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
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調轉船頭向南航行。在南緯12°30′距南美海岸150裏格(1裏格相當於5.92公裏)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盪起來,原來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也令戴維斯一行驚慌不已。驚魂甫定,船隻繼續朝西南行駛。一天淩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沙岸,酣睡中的船員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由於擔心船隻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船員們堅決要求戴維斯調轉船頭駛向深海,等候天亮。戴維斯同意了。天亮後,展現在船員麵前的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裏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約12裏格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裏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我多麽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麽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裏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裏格。”
戴維斯雖然沒有上岸,但在回國後卻聲稱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並對岸上的各種情景作了一番誇大其詞的描繪,結果吸引了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探險。正是在這番探險活動中,神秘奇特的復活節島真正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1722年4月5日,荷蘭航海家、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艦隊航行到戴維斯曾經到過的海域。當時艦隊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瞭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麵上隱隱約約地出現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船長羅格文作了匯報。羅格文得知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並未標明這一帶有任何陸地,於是下令船隻靠過去。目標越來越清晰,展現在眼前的確實是一個島嶼。羅格文興奮地拿起筆,在海圖上標註了一個墨點,並在旁邊寫上“復活節島”幾個字。這一天正好是復活節!
羅格文一點也沒想到,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藍藍海水蒼茫無際,湛湛青天幽遠深邃。復活節島孤獨地點綴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地方之一。其確切位置在南緯28°和西經108°交匯點附近,離南美大陸智利約3700多公裏,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島1900公裏,就像一片孤舟漂泊在萬頃碧波之上。復活節島麵積約165平方公裏,是一個呈三角形的火山島,三座較高的死火山分立在三個角上,小火山則遍布小島各處。海岸各處懸崖陡峭,極難攀登。島上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濕熱多雨,年平均氣溫約22c。在西方人踏足這個島嶼之前,這裏還處於人類的石器時代。島上的居民稱復活節島為“拉芭·努伊”(rapa nui),意為“石像故鄉”;或稱“代比多·古拉”(tepito kura),意為“世界的肚臍”,即“世界的中心”。1888年4月5日(這天正好也是復活節),智利共和國政府宣布該島歸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