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末年,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竊據了丞相職位,玩弄國家權柄。安祿山領兵叛亂時,以討伐楊家作藉口,潼關守不住,京城就危險,因此皇帝逃往南方,出了鹹陽城,在馬嵬亭休息。身邊禁衛部隊拿著武器不肯繼續前進;隨從的官員伏在玄宗馬前,求皇帝殺掉楊國忠以謝天下。楊國忠俯首請罪,死在路邊,周圍的人還是不滿意。玄宗問他們原因,有些敢說話的人,說要殺死楊貴妃來消除天下人的怨憤。玄宗知道她難免一死,但又不忍心看著她死,隻好用衣袖遮住臉,讓人把她拉走。楊貴妃就在這種混亂之中,被人用絲帶勒死。之後玄宗逃到成都,憲宗在靈武繼承了皇位。第二年,大赦天下,改了年號,玄宗回到都城以後,被尊奉為太上皇,住在興慶宮,後來又從興慶宮搬到太極宮。事情雖然已經過了,但每到夏天池塘的蓮花怒放、秋天宮中的槐樹落葉飄零之時,或是聽到宮庭的樂隊吹奏《霓裳羽衣曲》,都會使唐玄宗不高興,身邊的人也覺得很感傷。三年來太上皇對貴妃的思念一直沒有消退,但是連想在夢中相見的心願,都無法實現。


    有個道士從四川來,知道太上皇心中如此思念楊貴妃,便向太上皇自稱有像李少君1一樣招魂的法術。玄宗很高興,希望他把楊貴妃的魂魄招來。道士用盡全部本領為太上皇尋找貴妃的魂靈,但是找不到;道士又使自己的元神脫離軀體,出天界、入地府去尋求,仍然沒有見到。還到四方上下去尋求,東方直抵大海,跨過蓬萊三山,看見最高的一座仙山上麵有很多樓閣,樓閣西廂房有個圓形的門,門上麵寫著“玉妃太真院”。


    【注釋】1【李少君】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李夫人死後,方士李少君自言能叫來她的亡魂,使武帝隔著帷幔看見她的影子。


    道士敲敲門,有個梳著雙髻的女童出來開門,道士還沒來得及說話,女童又進去了。一會兒又有個穿著綠色衣服的侍女走出來,問他從哪裏來,道士說是唐天子派來的人,並且轉達了自己的使命。侍女說:“玉妃剛睡,請稍等一下。”這時雲海沉沉,天界已經破曉,玉製的大門重重緊閉,靜悄悄地沒有一點聲音。道士屏住呼吸,站在門邊等候。過了很久,侍女才領他進去,並說:“玉妃出來了。”有一人頭上戴著金蓮冠,身上披著紫色絲衣,佩帶紅色寶玉,穿著鳳頭繡鞋,有七八個侍從跟隨著。她對道士作了揖,問道:“皇帝安好嗎?”接著又問天寶十四年以後的事情。聽完,臉上有憂傷的神色,吩咐穿綠衣服的侍女取來金釵玉盒,每樣分了一半,交給道士說:“替我問候太上皇,謹以此物重溫舊日的恩愛。”道士記下她的口信,收下定情物,離開時,臉上還有不太滿足的樣子。玉妃追問他,道士便再次上前跪下請求說:“請告知一件當年的事情,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以便在太上皇麵前作憑證。不然,隻怕寶盒和金釵,都被認為是像新垣平1一樣的騙術!。”玉妃若有所思,慢慢說道:“天寶十年的時候,我侍奉皇上到驪山避暑。七月,牽牛織女相見的那一晚,按秦人的風俗,這天夜晚要陳列菜餚,擺上瓜果,在庭院中燒香,稱為‘乞巧’。宮廷裏麵尤其注重這種習俗。當時快要半夜了,皇帝叫侍衛去休息了,隻有我獨自陪在皇上身邊。皇帝和我並肩站著,仰望天空,對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覺得很感動,我們彼此發誓,但願世世代代做夫妻。說完,我們拉著手嗚咽流淚。這件事隻有皇帝一人知道。”隨後又嘆息說:“由於這一個念頭,我沒辦法住在這裏了。還要重新墮落人世,並且將與皇上再續姻緣。不管是在天界,或在人間,一定要再次相見,和從前一樣成為夫婦。”又告訴道士說:“太上皇也不久於人世了,希望他自己保重。”道士回來奏稟太上皇,太上皇心裏又震憾又傷感,健康就越來越差。那一年夏天四月,在南宮去世。


    【注釋】1【新垣平】姓新垣,名平,西漢文帝時人,以善“望氣”受寵信,後假造玉杯作為“天降祥瑞”,事發後被殺。


    元和元年冬天十二月,太原人白樂天從校書郎調任縣尉。好友陳鴻和琅琊人王質家都住在這個縣城,空閑的日子就結伴遊玩,談到這件事都感嘆不已。王質家舉酒到白樂天麵前說:“世上少有的事,如果沒有世上少有的人才去描述它,就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不能流傳於後世了。你白樂天,那麽會做詩,又是感情豐富的人。試著用詩歌吟詠這事。怎麽樣?”樂天因此寫了《長恨歌》。不但是對這件事有所感觸,還想堵塞導致禍亂的途徑,作為將來的借鑑,勸人不要被女色所迷。詩歌寫好,讓陳鴻作傳。一般人聽不到的事,我不是開元年間的遺民,也不知道;一般人所知道的事,有《玄宗本紀》傳世,現在隻是為《長恨歌》作個註腳罷了。


    【內容講評】


    唐代文人,有用散文和韻文合寫一個故事的風氣。白居易作《長恨歌》、陳鴻作《長恨傳》,合力描寫當時人們最喜歡談論的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是這種合作的範例。兩個內容相同,傾向也完全一致。前半部分譴責唐明皇的喜好女色,導致政治腐敗,激發安祿山的叛亂,內容差不多是“女人是禍水”的傳統觀念。後半部分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生死不渝和刻骨相思,天上人間,七夕情話,顯然是虛構的,或許用了當時傳說中的一些情節,但是這種纏綿俳惻的愛情描寫,卻又叩擊著讀者的心扉,使人轉而同情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遭遇。故事的傾向前後有矛盾,隻是由於生離死別的描寫更為細緻生動,所以詩文也是後麵哀艷的悲劇部分,產生的影響比較深遠。宋代樂史寫作《楊太真外傳》,吸收了文中的不少材料。元代王伯成的《天寶遺事》諸宮調,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清代洪升的《長生殿》傳奇,都是影響深遠的同一題材的作品。


    【作者簡介】


    作者陳鴻,字大亮,貞元年間進士,後官至太常博士、戶部員外郎,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官職做到尚書省禮部主客郎中。曾編有《大統記》三十卷,著作有《開元昇平源》一卷。


    文/元稹


    貞元年間,有個張姓書生,他性格溫柔,感情豐富;容貌俊美,風度儒雅,意誌堅定,個性孤傲,不合禮儀的事就不做,有時和朋友一同遊玩、飲宴,人員嘈雜,其他人都起鬧吵鬧,張生雖然隨和卻始終不受幹擾,因此二十三歲了,還沒有接觸過女性。知道的人問他,他告訴對方說:“登徒子1不算是喜愛美色的人,他隻是有淫慾,我是真正喜愛美色的人,但我卻遇不到。為什麽這樣說呢?隻要是美人,未嚐不銘記在我心中,由此可知我不是個無情的人。”


    【注釋】1【登徒子】傳為戰國末年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說楚國人登徒子的妻子長得很醜,登徒子仍同她生了五個孩子,後人也就把他作為好色的代表人物。張生這裏把起鬧的人比作隻是追求淫亂的登徒子。


    過沒多久,張生到蒲州遊玩,蒲州有個普救寺,張生就借宿在這裏。同時,正巧有個崔家寡婦路過蒲州,要回長安,也住在這裏。這個崔氏婦人,娘家姓鄭,與張生的母親同姓,排起親族關係來,崔寡婦卻是張生的遠房姨媽。這一年,節度使渾死在蒲州。有個大將叫丁文雅,不擅於治軍,兵士乘機作亂,大肆搶掠。崔氏家境富裕,奴僕眾多,住在寺裏非常害怕,不知該倚靠誰才好。張生和蒲州的將領有交情,就請官員保護崔家,崔家才沒有遭難。十多天後,觀察使杜確奉天子的旨意來主管軍政,兵士至此才停止搶掠。鄭氏非常感激張生的恩德,便設宴款待張生,並對張生說:“姨媽是個寡婦,獨自扶養著幼小的兒女,不幸遭逢軍隊大亂,實在難以自保。我的兒女就像是你重新給他們生命,這恩情實在超出一般啊。今天我叫他們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來見你,希望能報答你的恩情。”她的兒子名叫歡郎,年約十多歲,長得溫和好看;鄭氏又叫女兒,說道:“出來拜見你兄長,你兄長救了你。”她過了很久也不肯出來,以生病為由推辭不願見張生。鄭氏生氣地說:“是張兄保全了你的性命,不然的話,你就要被擄走了,哪還有理由避嫌?”又過了很久,她才出來。穿著家常便服,麵容豐潤,不加裝飾,兩頰緋紅,容貌非常艷美,光采動人。張生大吃一驚,忙向她回禮。她順勢就坐在鄭氏身邊。因為鄭氏逼她出來和張生見麵,此時她便微微含怨看著母親,嬌弱的好像身體支持不住一樣。張生問她的芳齡,鄭氏說:“她生於當今聖上甲子年的七月,到如今貞元庚辰年,十七歲了。”張生慢慢用話套她,她也不回答。直到宴席結束也是如此。張生從此迷戀上她,想表白卻苦無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教你看懂唐宋傳奇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談文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談文化並收藏教你看懂唐宋傳奇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