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提過的耶穌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蘇格拉底與耶穌之間還有若幹極為相似之處。


    他們兩人都是謎樣的人物,即使對於與他們同時代的人也是 如此。他們都沒有將他們的學說教誨撰寫成書,因此我們隻好透過他們門徒的描寫來認識他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兩個都是通曉談話藝術的專家。他們說起話來都充滿自信、侃侃而談,雖然引人入勝,但也可能會得罪別人。此外,他們都相信自己是某一種更高力量的代言人。他們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與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後並因此喪命。


    耶穌與蘇格拉底所受的審判顯然也有雷同之處。


    他們原本都可以求饒,但他們卻都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們的使命。而由於他們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即使在他們死後仍然如此。


    我指出這些相似之處並不是說耶穌與蘇格拉底相像。我隻是要提醒你注意,他們所要傳達的信息與他們個人的勇氣是密不可分的。


    雅典的小醜


    蘇菲,接下來我們還是要談蘇格拉底。我們剛才已經談到他所使用的方法,但他的哲學課題又是什麽?


    蘇格拉底與那些詭辯學家生在同一時代。他就像他們一樣,比 較關心個人與他在社會中的位置,對於大自然的力量較不感興趣。


    就像幾百年後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所說的,蘇格拉底“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並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


    不過,蘇格拉底有一點與詭辯學派不同,而這點很重要。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個“智者”,即博學或聰明的人。他也不像詭辯學家一樣,為賺錢而教書。不,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哲學家”,而他也的確是 一位真正的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


    蘇菲,你現在坐得舒服嗎?你必須完全了解“智者”與“哲學家”之間的差異,這樣我們才能繼續上以後的課程。詭辯學家教人道理,並收取學費,而他們所說的道理或多或少都有吹毛求疵的意味。這樣的詭辯學家千百年來不知凡幾。我指的是所有的學校教師、那些自以為無所不知而以既有的一丁點知識為滿足的人,以及那些自誇博學多聞但實際上一無所知的人。你年紀雖小,但或許已經遇見過幾位這樣的詭辯學家。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則完全不同,事實上他們與詭辯學家正好相反。他們知道實際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這也是為何他們不斷追求真知灼見的原因。蘇格拉底就是這些稀有人物之一。他知道自己對生命與世界一無所知,並對自己貧乏的知識感到相當懊惱。這點非常重要。


    所以說,所謂哲學家就是那些領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並不知道,並因此而感到苦惱的人。就這一方麵而言,他們還是比那些自稱博學但實際上非常無知的人更聰明。我曾經說過:“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蘇格拉底也說:“我隻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請你記住這句話,因為很難得有人會承認自己無知,即使哲學家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當眾說這句話是很危險的,可能會使你喪命。最具顛覆性的人就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而回答問題則比較不危險。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比一千個答案要更具爆炸性。


    你是否聽說過國王的新衣這個故事?故事中的國王其實渾身一絲不掛,但他的臣民卻沒有人敢說出真相。這時,一個小孩突然脫口而出:“可是他什麽衣服都沒穿呀!”蘇菲,這個孩子很勇敢,就像蘇格拉底一樣。蘇格拉底也敢於告訴我們人類所知多麽有限。哲學家與小孩子的相似性我們已經談過了。


    確切來說,人類麵臨了許多難解的問題,而我們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因此現在我們麵臨兩種可能:一個是假裝擁有所有的知識,藉此自欺欺人。另一個則是閉上眼睛,從此不去理會,並放棄一切我們迄今所有的成就。就這方麵而言,人類的意見並不一致。人們通常不是太過篤定,就是漠不關心(這兩種人都是 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蠕動的蟲子)。蘇菲,這就像切牌一樣。你把黑牌放在一堆,紅牌放在一堆,但不時會有小醜牌出現。他們既不是紅桃也不是黑桃,既不是紅磚也不是梅花。在雅典,蘇格拉底就像是小醜一樣。他既不篤定也不漠然。他隻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而這使他非常苦惱。因此他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棄的人。


    據說,一個雅典人問戴爾菲的神諭:“誰是雅典最聰明的人?”


    神諭回答說:“在所有的凡人中,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蘇格拉底聽到這件事時,大為震驚(蘇菲,我想他一定曾經放聲大笑)。他直接去找城內公認聰明出眾的一個人問問題。但是當此人也無法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時,蘇格拉底便知道神諭是對的。


    蘇格拉底認為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知識奠定鞏固的基礎,他相信這個基礎就是人的理性。由於他對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念,因此他顯然是一個理性主義者。


    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


    正如我先前講過的,蘇格拉底聲稱他受到內心一個神聖聲音的指引,同時他的“良心”也告訴他什麽是對的。他說:“知善者必能行善。”


    他的意思是人隻要有正確的見解,就會採取正確的行動。也唯有行所當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我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者是對的。這是人何以必須不斷學習的原因。蘇格拉底想為是非對錯找出一個清楚明白,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他與那些詭辯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於社會中。


    你,也許會認為最後一部分有些大過含糊。讓我們這樣說好了:蘇格拉底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你怎麽想呢?蘇菲。如果你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對的事,你還會活得很快樂嗎?有很多人撒謊、舞弊、中傷別人,而他們本身也深深明白這些行為是不對或不公平的。你想這些人會快樂嗎?


    蘇菲看完有關蘇格拉底的信後,匆匆將信放在餅幹盒內便爬出密洞。她想在媽媽買菜回家前進門,以免媽媽囉哩囉唆地盤問她的行蹤。再說,蘇菲答應要幫媽媽洗碗。


    蘇菲剛在碗槽裏放滿水,媽媽就提著兩個大袋子,跌跌撞撞地走進來了。也許是因為這樣,媽媽才說:“蘇菲,最近你很心不在焉。”


    蘇菲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回事,脫口就說:“蘇格拉底也是這樣啊!”


    “蘇格拉底?”


    媽媽睜大眼睛看著她。


    “他因此而非死不可,這真是太悲哀了。”蘇菲悠悠地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菲的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挪威]喬斯坦·賈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挪威]喬斯坦·賈德並收藏蘇菲的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