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記得,一九七八年的春節,她和廣厚是怎樣過的那個“馬年”。大年三十一早:廣厚就把孩子都打發到堂兄家去“過年”,他自己則拉上妻子幫他查資料、校文稿,在年頭歲尾作學術的“衝刺”,從早上六點一直忙到大年初一的淩晨,終於把五萬字的論文完成了。此刻,北京城萬家燈火,鞭炮齊鳴,家家團圓,普天同慶,而在數學家張廣厚的寒寓裏,夫妻兩人這才想起來吃一點兒前天的殘湯剩飯。隻有廣厚和他的妻子知道,那頓“年飯”吃得多香!


    那時,他已經“成名”了。


    再看看這兒吧,這是張廣厚現在的家。位於“科學城”中的數學所宿舍樓,給了他三間,真不容易。但喬遷新居已是一九八三年了,比成名時間晚得多!


    在新居裏他當年那張裂著大縫的舊兩屜桌還顯眼地留到今天,仍在“物盡其用”,隻不過已經擺在女兒的房裏了。女兒不忍心讓爸爸再在這張破桌子上演算,廣厚終於有了一張寫字檯,他可以從倚枕苦思的境況中解脫了,伏案揮筆,通宵達旦,次日早晨留下滿滿的一碟菸蒂……


    我們曾經為鐳之父比埃爾?居裏至死沒有得到一間實驗室而遺憾,我們當然應該為數學家張廣厚生前總算有了一間書房而欣慰。然而,這卻來得太晚了。就在張廣厚搬入新居的一九八三年,他病倒了,而且一病就是三年,他那頑強的生命最終沒有戰勝病魔!


    楊樂說:“張廣厚患病期間,組織上不惜財力、物力挽救他的生命……”是的,誰也不會懷疑那裏的領導會為“挽救”這位數學尖子而吝惜錢財,但是人們仍然不可理解:張廣厚患的並非不治之症,而隻是尋常的b型肝炎,為什麽偌大京城、諸多醫院卻對此無能為力呢?


    醫院也有難言之苦。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地處“科學城”,擔負著這個地區一百二十五個單位共十七萬人的醫療保健任務,其中副研究員以上的有一千一百人,知名科技人材二百多人,平均每天門診量兩千一百人次,但是,這個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僅有七人,主治醫師四十八人,醫師六十六人,醫士十四人。醫院的醫療設備條件差,化驗室的多數儀器都是五十年代購進的,化驗增控指標不準確,與臨床結果不符。病床少,住院病人多,擁擠不堪,供應室年久失修,漏雨,無菌消毒難以保證……一九八七年衛生部責成海澱區幾大醫院對口檢查,結論是:這個醫院還不如公社衛生院!


    要知道,這可是在“科學城”為那些科技界的“尖子”們看病的醫院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們在指責醫務人員時未必知道這一切!


    張廣厚的病使唐山人不安。你是礦工的兒子,是唐山的驕傲,在北京治不好就到家鄉來吧,住咱工人的醫院,喝咱家鄉的水,吃咱家鄉的飯,補補你的身子吧!我們一定把你的病治好,讓你養得棒棒的,再送回北京去,給咱唐山、咱中國爭取更光彩的臉麵!唐山的父母官和鄉親們心心盡力地疼愛這個偏心兒子,組織了專門的“治療小組”,並且把牛奶、瘦肉、海參、對蝦、花生仁、核桃仁、蜂王漿……恨不能一口都給他灌下去,巴望著他的病快好,巴望著他胖起來。


    故鄉的溫情使張廣厚熱淚盈眶。他感到身上有力氣了,肝不太疼了,他認為自己的病已經好了,急於要工作。他不能白白地吃家鄉的偏食,不能愧對父老鄉親啊!可是,回到北京一檢查,各項指標都高得驚人,他的肝病沒有好,反而加重了,突擊性的“大補”給他那虛弱的肝髒增加了負擔。難以承受了!“營養價值再高的食品也已無法彌補他二十幾年來身體的虧損了。”與他並肩戰鬥、一起成名的楊樂不能不發出這樣的哀嘆。


    張廣厚在病魔纏身的最後歲月,才猛然醒悟:“現在大家都在競爭,誰的身體好,誰就能勝利!”也隻有到這時候,才更加意識到時間的可貴!躺在病床上,他沒有真正休息一天,而是拚上最後的力氣,爭分奪秒地整理和完成應科學出版社之約、展示他的科研成果的書稿。是的,他的時間太少了。成名之後,他光榮地被選為共青團中央委員、新長征突擊手,並且擔任了北京市科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京區直屬黨委委員、數學所黨委副書記、全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和黨組成員……很少有人能贏得他這麽多光榮,但這些光榮卻是以犧牲科學家的時間——生命為代價的,成為“名人之累”!各種各樣的會議,沒完沒了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行政事務諸如分房子、查衛生、提職調資……和他的函數理論有什麽關係?下了班還有人追到家裏來,他還必須耐心地傾聽這一切,處理這一切。客人走後,時間才屬於他,卻已是半夜了。還有那些數不清的“報告”,從大、中、小學到團體機關,都想請這位名人講一講,不是講他的函數理論,而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他又是那麽認真,每篇講稿,他都得像作文章一樣去想、去寫、去反覆修改,對一個數學家來說,這比寫學術論文還麻煩,太難為他了。這個“拋棄一切,隻要數學”的人,這個在青年時代連談戀愛都嫌耽誤時間、囑咐未婚妻“少來信”的人終於病倒了。推開了這一切,時間才屬於自己。他寫著書,還在想著以後要寫的論文,說起碼還要寫出十篇中等水平以上的文章;他還在想著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計劃,要把已經開創的這項事業繼續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霍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霍達並收藏國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