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歲末,白楊又回到上海。白楊一到滬,即被電影局安排到專拍故事片的上影四廠工作。說來也巧,四廠的廠主任竟是蔣君超。與他一見麵,白楊喜出望外問道:


    “你怎麽上這兒來啦!”


    君超笑著反問道:


    “我怎麽不能上這兒來?”


    白楊曾和君超在舊上海時熟悉。君超從小受了不少苦難,七八歲時失去了雙親,後靠著叔叔的資助,上了復旦大學,一個偶然的機會,被著名導演卜萬蒼看中,進了電影廠,後又考進“聯華”,先後參加拍了三十幾部影片。


    1947年,在攝製影片《亂世男女》過程中,因上海國際飯店電梯發生故障,君超的愛人白璐失足踩空,摔死在電梯下……君超至今帶著未成年的女兒過日子,夠苦的。


    君超給白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白楊便和君超暢談著自己的理想、誌趣和愛好。


    卻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白楊與張駿祥的關係越來越明朗化了。駿祥從“四野”體驗生活返滬後,也進入了上影四廠,任編導。


    近些日,他正忙著創作電影劇本《耿海林回家》,該劇描寫青年農民耿海林被反動派拉去當壯丁,成了國民黨士兵,爾後又被解放軍俘虜,成長為英勇的戰鬥英雄,全劇通過這樣一個人的遭遇、經歷,來歌頌光明,抨擊黑暗。


    駿祥正一頭埋在此劇的創作中,白楊也忙著下廠體驗生活,兩人一直各忙各的。一天夜晚,終於有了個交心的機會,他倆心平氣和地交談了許久、許久。


    張駿祥畢竟已近不惑之年,白楊也已到“而立”年華,兩人談得很坦率、真誠。駿祥說,既然情意不和,那就分手吧,這樣於你於我於事業,有好處。


    從那以後,張駿祥與白楊以同誌、朋友相處,互相尊重,互不相擾。


    白楊與蔣君超則愈來愈接近,愈來愈親密。一個周末的夜晚,男男女女都去舞廳跳舞了,君超來到白楊的寓所,從西服內兜裏掏出一隻首飾盒,一麵打開來,一麵對白楊說:


    “我送給你一樣東西。”


    白楊湊過去一看,那既不是戒指,也不是首飾,而是一枚胸章。


    君超小心翼翼拿了出來,亮給白楊,問:


    “你看看,這是什麽意思?”


    白楊細細審視著:黃金色的橢圓形環裏橫著一根鬆枝,鬆枝上有一隻金鑄的鬆鼠,鬆鼠懷裏緊緊抱著一顆閃閃發亮的珍珠。小小的胸章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又閃爍著奇光異彩,分明是貨真價實的金玉鑄成的。


    君超何以送她這樣一枚貴重的胸章?白楊尋思了一下,忽然想起君超又名“雲鬆”,目屬鼠,那金鑄鬆鼠不正是他嗎?懷裏的珍珠則是——她,白楊!她一下把那寓意深邃的信物貼到了唇邊。


    有情人終成眷屬。上海影劇界傳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喜訊—一白楊將與蔣君超結婚。


    在新中國誕生一周年的佳節到來之際,舉國歡騰。大上海火樹竄天,銀花怒放,中蘇友協禮堂裏燈火輝煌。上海影劇界同仁沈浮、孫瑜、鄭君裏、趙丹、陶金、黃宗英等等,紛紛應邀前來,參加酒會,祝賀白楊、君超喜結良緣。


    從此,白楊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從50年代到60年代,是白楊演技更加純熟、創作力最旺盛時期。她先後主演了《團結起來到明天》、《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春滿人間》、《冬梅》等多部影片,塑造了許多富有中國氣派的婦女的優美、鮮明、動人的形象。


    1957年,《北京日報》和《瀋陽日報》分別舉辦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演員評選活動。在兩家報社公布的五部最受歡迎的影片中,白楊主演的《祝福》和《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在評出的五位最受歡迎的演員中,白楊又獨占鰲頭。因此有人說她是建國以來最早被評出的最佳演員。


    30年代《十字街頭》公映後,有人預言她“將成為中國的新影後”,她終於以自己的勤奮和創造,使這一預言變成了現實。


    當時,《北京日報》編輯部還送給她一幅荷花,是著名國畫家於非盒畫的,上麵有郭沫若的親筆題詞:“出汙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香色雍榮,為人民帶來祝福,願世界早進大同。”後邊兩句暗應白楊主演的《祝福》、《為了和平》兩部最佳影片的片名。


    《瀋陽日報》編輯部送給她的是一座精美絕倫的用煤晶石雕刻的仙鶴,象徵著她的表演藝術已經達到了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她還被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如今她仍在為我國的電影事業繁榮發達辛勤耕耘


    附錄


    附錄1.上海灘著名編劇導演簡介


    鄭正秋:


    鄭正秋(1889—1935),原名芳澤,號伯常,廣東潮州人。幼時舉家遷上海,14歲肄業於上海育才公學。及年長,漸對戲劇藝術入迷。1910年11月開始以“正秋”為筆名,以“麗麗所戲言”、“麗麗所伶評”等為題,在於右任辦的《民立報》上發表戲劇評論,從此開始了與戲劇界的緊密聯繫。


    1913年,應張石川之邀,首次涉足影壇,即為新民公司提供了他的第一部電影腳本《難夫難妻》。此後10年,他一心撲在新劇的創作和演出上,並發下宏願,要振興新劇。但新劇由於其本身難以克服的弱點,走向沒落已是必然,鄭正秋回天乏力。1922年,明星電影公司的創建,使他終於在影壇一展才華。


    1922年—1935年這13年中,鄭正秋為“明星”編導或參與編導了50餘部影片,其中優秀之作,如《孤兒救祖記》、《玉梨魂》、《姊妹花》等。對於鄭正秋來講,是他創作生涯中的裏程碑式的作品。


    說鄭正秋以其作品影響了甚至左右了這個時期中國電影的風格和發展方向並不過份,許多電影公司的創作人員的確是唯其馬首是瞻,他的創作實踐,為最初的中國電影傳統定下了基調。


    鄭正秋能有如此作為,靠的是獨具慧眼的題材選擇和獨具匠心的創作方法以及導演手法。鄭正秋的作品從題材上分大致有二:一是為人生而創作,為受壓迫者尤其是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婦女鳴不平;二是為金錢而創作,為迎合觀眾心理,編寫一些無傷大雅的武俠、傳奇劇本,以取得可觀的票房收入。


    縱觀鄭正秋的電影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他始終執著於人生問題,尤其是婦女問題的一條清晰的線索,並由此構成他創作的主流,這在同時代的名編導中是不多見的。


    之所以能如此,與他始終堅持電影的教化社會的功能是分不開的。而這一認識,恰恰又基於他戲劇功能的看法,萌芽於他從事戲劇活動年代的種子,在電影創作中開花結果了。


    “明星”成立之初,鄭正秋就提出了“長片正劇”的製片方針。他曾說:“為弱者嗚不平,這是我從事戲劇的一貫主張……所以我覓取題材,往往從為窮人叫屈的各方麵著想。”


    鄭正秋的實踐,是對20年代影戲理論的最好注釋,並使該理論更為流行。進入30年代,鄭正秋積極贊同邀請左翼文藝工作者入“明星”,並與他們精誠合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海灘風月女明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漢並收藏上海灘風月女明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