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開始了。
本來對崑崙影業公司持敵對態度的反對分子,大肆侮辱《一江春水向東流》劇組,並貼出了一幅詛咒的對聯:
上聯是:八千裏路無路可走
下聯是:一江春水無水可流
橫批是:山窮水盡
然而,敵人的詛咒,隻能激起同仁們無比的義憤與一往無前的誌氣,他們克服著種種困難,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心血和汗水,終於匯成了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
又誰料,影片拍成了,當局檢查機關又不予通過,不準上映。怎麽辦呢?鄭君裏想了一條妙計,給國民黨檢查官送去“一束鮮花’”,花中裝的是幾塊金表,於是,此片很快就被通過發行了。
白楊、鄭君裏等人高興得蹦跳歡呼,喜淚橫流。高興之餘,細細想來,這次“檢查”通過之事,不正是影片本身揭露當局荒淫腐敗的又一佐證嘛!
《一江春水向東流》立即在黎明之前的神州大地上,如精神原子彈一般炸響了!迅即在廣大民眾中引起了廣泛、強烈的共鳴。“成千萬的人引領翹望,成千萬的人踩進了影院大門”,“每次放映,電影院內出現一片飲泣之聲,觀眾的眼睛哭得紅紅的。”
各報評論文章蜂起,稱“它標示了國產電影的前進道路”,使“我們為國產電影感到驕傲”。
當時在香港的夏衍和文藝界的其他朋友,也曾聯名寫信給蔡楚生及全體創作人員,深有感慨道:
“要是中國有更多一點的自由,要是中國有更好一些的設備,我們相信你們的成就必然會十倍百倍於今天,但,同時也就因為你們能在這樣的束縛之下產生這樣偉大的作品,我們就更想念起你們的勞苦,更感覺到這部影片的成功。”
這是部極其成功的影片,從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初,連續放映三個多月,觀眾達七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四人次,在電影史上創造了電影賣座最高的紀錄。
白楊在銀幕形象的創造上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正如《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所述:
影片的表演藝術也有突出的成就,白楊扮演的素芬,演得真實樸素,成功地創造了這個具有中國婦女傳統美德的優美形象,有真摯的內心感受和體現。
富有魅力的傑作有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三十四年後,即到了1981年,白楊出訪美國,在舊金山舉力。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放映了《一江春水向東流》,依舊盛況空前。《太平洋周報》稱此片“是一部最受歡迎,最賺人熱淚的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作品”。
在舊金山,有座華僑創辦的“世界戲院”,1949年落成時,開幕式中首映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到了1985年,在“世界戲院”重建落成典禮的開幕式上,又重映了《一江春水向東流》。
許多華僑遠道趕來,連著觀看《一江春水向東流》,並常久地等候在影院門口,見到白楊,異常激動地說:“影片深深打動人心,激發了華僑對祖國的熱愛。”
白楊的名字及其銀幕形象,隨著“一江春水”,從國內流到國外,從中國流向世界,一直流了數十年,還將經久不衰地流傳下去。
然而,當初,正當《一江春水向東流》轟動中外影壇時,白楊並沒有被成功的鑼鼓聲所陶醉,她又在忙著進行新片的攝製工作。
二十七歲的白楊,以不可遏止的創作激情,在黎明前的銀壇上縱橫馳騁,左右捭闔。《還鄉日記》與《乘龍快婿》幾乎是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時上馬、交叉著進行拍攝的。從內容上來看,前兩者又象是後者的“衛星片”,都是抨擊現實黑暗的。
《還鄉日記》與《乘龍快婿》是由張駿樣親自編導,由白楊參加主演。兩片辛辣地揭露了“接收”大員的貪汙舞弊,描繪了戰後國統區黑暗混亂的現實,塑造了一對敢於抨擊黑暗的青年男女。
1947年11月,當《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上映不久。白楊又參加崑崙公司拍攝史東山編導的《新閨怨》。在此片中,白楊飾演的是一個自毀的婦女,然而,現實中的白楊卻是個自強不息的女性。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進步文化工作者為避免行將滅亡的反動派的瘋狂迫害,紛紛撤離上海,南下香港。
上海灘大影星來到香港的消息被電影廠老闆知曉後,紛紛找上門來,要與白楊簽訂拍攝合同。“永華”捷足先登,和白楊達成了在《山河淚》中任主演的合同。
不料,《山河淚》剛剛開拍,“永華”另一位老導演找到白楊,讓她飾《大涼山恩仇記》的主角,說要付她幾萬港幣一部片的酬金。當白楊看了劇本後,斷然拒絕。原來這部影片通篇在為國民黨塗脂抹粉。
過了兩天,“永華”又派人來了,“白楊女士,如若你不想要紙幣的話,公司可以付你金條。”
白楊沉著臉說:
“你們就是給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參與拍這部片子。”
白楊不為數萬港幣、金條所動,斷然回絕了“永華”的請求,隨後,她又以同樣的態度,堅決回拒了《忠義之家》導演的邀請,不與“走的不是一條道”的人合作。
白楊就這樣,不計報酬,寧願與導演經驗不多的張駿祥、吳祖光他們合作,因為她與他們都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同舟共濟過來的。
藝術家的腳步是那樣勤快,《山河淚》還沒有公映,《火葬》又開拍了。這個影片是由萬嶽編劇、張駿祥導演的,白楊參加主演,飾農村少婦雙喜。
雙喜被迫嫁給了同村不諳人事的孩子——孟家酒店的小掌櫃長春,產生了“空閨獨守”的哀情。不久,她與青年展大鵬(陶金飾)發生了愛情,於是導致了種種矛盾糾葛。
到頭來,雙喜與長春、展大鵬等,在封建流氓勢力的迫害下,釀成了縱火自焚的“火葬”悲劇。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婚姻。
是啊,在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的婚姻,曾葬送了多少男女美妙的青春、純真的愛情以至寶貴的生命。
新的女性卻要做命運的主人,白楊早就衝破了封建的殘餘與世俗的偏見編織的樊籬,始終沒有被愛情、婚姻纏住自己前進的步履。這四五年來,她和駿祥在影劇藝術上的合作默契,白楊是永遠不能忘懷的。
然而,在秉性、習慣等方麵,白楊與駿祥似乎不那麽協調。兩人相處四五年來,沒有大吵大鬧過,可謂相敬如賓,但也並非融合一體。
誠然,張駿祥是個正人君子,他不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他深知,愛情這東西是神聖而又崇高的,互相不能有半點勉強,勉強了與她與己都沒有什麽好處。他似乎預感到將來會有什麽變異。
卻說1949年,長空中傳來一個喜訊,故士北平解放了!中共有關方麵將派人前往香港,接文化界進步人士北上解放區。
白楊、張駿祥與郭老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即安娜),喬冠華夫人龔澎等一行人同時北上。
本來對崑崙影業公司持敵對態度的反對分子,大肆侮辱《一江春水向東流》劇組,並貼出了一幅詛咒的對聯:
上聯是:八千裏路無路可走
下聯是:一江春水無水可流
橫批是:山窮水盡
然而,敵人的詛咒,隻能激起同仁們無比的義憤與一往無前的誌氣,他們克服著種種困難,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心血和汗水,終於匯成了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
又誰料,影片拍成了,當局檢查機關又不予通過,不準上映。怎麽辦呢?鄭君裏想了一條妙計,給國民黨檢查官送去“一束鮮花’”,花中裝的是幾塊金表,於是,此片很快就被通過發行了。
白楊、鄭君裏等人高興得蹦跳歡呼,喜淚橫流。高興之餘,細細想來,這次“檢查”通過之事,不正是影片本身揭露當局荒淫腐敗的又一佐證嘛!
《一江春水向東流》立即在黎明之前的神州大地上,如精神原子彈一般炸響了!迅即在廣大民眾中引起了廣泛、強烈的共鳴。“成千萬的人引領翹望,成千萬的人踩進了影院大門”,“每次放映,電影院內出現一片飲泣之聲,觀眾的眼睛哭得紅紅的。”
各報評論文章蜂起,稱“它標示了國產電影的前進道路”,使“我們為國產電影感到驕傲”。
當時在香港的夏衍和文藝界的其他朋友,也曾聯名寫信給蔡楚生及全體創作人員,深有感慨道:
“要是中國有更多一點的自由,要是中國有更好一些的設備,我們相信你們的成就必然會十倍百倍於今天,但,同時也就因為你們能在這樣的束縛之下產生這樣偉大的作品,我們就更想念起你們的勞苦,更感覺到這部影片的成功。”
這是部極其成功的影片,從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初,連續放映三個多月,觀眾達七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四人次,在電影史上創造了電影賣座最高的紀錄。
白楊在銀幕形象的創造上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正如《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所述:
影片的表演藝術也有突出的成就,白楊扮演的素芬,演得真實樸素,成功地創造了這個具有中國婦女傳統美德的優美形象,有真摯的內心感受和體現。
富有魅力的傑作有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三十四年後,即到了1981年,白楊出訪美國,在舊金山舉力。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放映了《一江春水向東流》,依舊盛況空前。《太平洋周報》稱此片“是一部最受歡迎,最賺人熱淚的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作品”。
在舊金山,有座華僑創辦的“世界戲院”,1949年落成時,開幕式中首映的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到了1985年,在“世界戲院”重建落成典禮的開幕式上,又重映了《一江春水向東流》。
許多華僑遠道趕來,連著觀看《一江春水向東流》,並常久地等候在影院門口,見到白楊,異常激動地說:“影片深深打動人心,激發了華僑對祖國的熱愛。”
白楊的名字及其銀幕形象,隨著“一江春水”,從國內流到國外,從中國流向世界,一直流了數十年,還將經久不衰地流傳下去。
然而,當初,正當《一江春水向東流》轟動中外影壇時,白楊並沒有被成功的鑼鼓聲所陶醉,她又在忙著進行新片的攝製工作。
二十七歲的白楊,以不可遏止的創作激情,在黎明前的銀壇上縱橫馳騁,左右捭闔。《還鄉日記》與《乘龍快婿》幾乎是和《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時上馬、交叉著進行拍攝的。從內容上來看,前兩者又象是後者的“衛星片”,都是抨擊現實黑暗的。
《還鄉日記》與《乘龍快婿》是由張駿樣親自編導,由白楊參加主演。兩片辛辣地揭露了“接收”大員的貪汙舞弊,描繪了戰後國統區黑暗混亂的現實,塑造了一對敢於抨擊黑暗的青年男女。
1947年11月,當《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上映不久。白楊又參加崑崙公司拍攝史東山編導的《新閨怨》。在此片中,白楊飾演的是一個自毀的婦女,然而,現實中的白楊卻是個自強不息的女性。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進步文化工作者為避免行將滅亡的反動派的瘋狂迫害,紛紛撤離上海,南下香港。
上海灘大影星來到香港的消息被電影廠老闆知曉後,紛紛找上門來,要與白楊簽訂拍攝合同。“永華”捷足先登,和白楊達成了在《山河淚》中任主演的合同。
不料,《山河淚》剛剛開拍,“永華”另一位老導演找到白楊,讓她飾《大涼山恩仇記》的主角,說要付她幾萬港幣一部片的酬金。當白楊看了劇本後,斷然拒絕。原來這部影片通篇在為國民黨塗脂抹粉。
過了兩天,“永華”又派人來了,“白楊女士,如若你不想要紙幣的話,公司可以付你金條。”
白楊沉著臉說:
“你們就是給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參與拍這部片子。”
白楊不為數萬港幣、金條所動,斷然回絕了“永華”的請求,隨後,她又以同樣的態度,堅決回拒了《忠義之家》導演的邀請,不與“走的不是一條道”的人合作。
白楊就這樣,不計報酬,寧願與導演經驗不多的張駿祥、吳祖光他們合作,因為她與他們都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同舟共濟過來的。
藝術家的腳步是那樣勤快,《山河淚》還沒有公映,《火葬》又開拍了。這個影片是由萬嶽編劇、張駿祥導演的,白楊參加主演,飾農村少婦雙喜。
雙喜被迫嫁給了同村不諳人事的孩子——孟家酒店的小掌櫃長春,產生了“空閨獨守”的哀情。不久,她與青年展大鵬(陶金飾)發生了愛情,於是導致了種種矛盾糾葛。
到頭來,雙喜與長春、展大鵬等,在封建流氓勢力的迫害下,釀成了縱火自焚的“火葬”悲劇。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婚姻。
是啊,在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的婚姻,曾葬送了多少男女美妙的青春、純真的愛情以至寶貴的生命。
新的女性卻要做命運的主人,白楊早就衝破了封建的殘餘與世俗的偏見編織的樊籬,始終沒有被愛情、婚姻纏住自己前進的步履。這四五年來,她和駿祥在影劇藝術上的合作默契,白楊是永遠不能忘懷的。
然而,在秉性、習慣等方麵,白楊與駿祥似乎不那麽協調。兩人相處四五年來,沒有大吵大鬧過,可謂相敬如賓,但也並非融合一體。
誠然,張駿祥是個正人君子,他不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他深知,愛情這東西是神聖而又崇高的,互相不能有半點勉強,勉強了與她與己都沒有什麽好處。他似乎預感到將來會有什麽變異。
卻說1949年,長空中傳來一個喜訊,故士北平解放了!中共有關方麵將派人前往香港,接文化界進步人士北上解放區。
白楊、張駿祥與郭老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即安娜),喬冠華夫人龔澎等一行人同時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