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1946年,卓越的戲劇藝術家田漢,創作了反映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蛻化的電影劇本《憶江南》。當這個劇本送到“國泰”著名導演應雲衛的手裏,他拍案叫好。


    “國泰”老闆是上海淪陷前的l老闆,所不同的是他換了一塊新招牌,將“國華”改為“國泰”而已。l老闆見拍此片對“國泰”甚為有利,亦願花大本錢投產。


    《憶江南》劇情:


    “七七”事變後,上海文化界救亡宣傳隊到杭州工作,在一次對龍井茶農進行宣傳時,採茶女謝黛娥充滿著生活呼喊的歌聲,贏得了宣傳隊員們的極大興趣。


    隊裏的青年詩人黎稚雲與謝黛娥相識,並一見鍾情。不久黛娥離開了寄居的姑母家,與稚雲成婚。稚雲因害怕艱苦生活,藉口離隊留在杭州寫作長詩。


    “八·一三”抗戰全麵爆發,在黛娥鼓勵下,稚雲回上海歸隊。當宣傳隊負責人慘遭殺害時,黎稚雲又產生動搖。後來,抗日組織派他去香港工作,在募捐會上,他認識了香港小姐黃玫瑰。


    香港的腐朽生活和巨額款項的誘惑,使黎稚雲墮落了。他侵吞了民眾捐款,又趁避空襲混亂之機劫掠了黃玫瑰母親的錢箱。隨後向黃玫瑰求愛成婚,完全拋棄了髮妻黛娥。


    香港失陷,黎稚雲被俘叛變,出賣戰友獲釋,在黃玫瑰麵前卻假充好人。這時,黛娥因生活艱困,又回杭州開小茶店餬口。報上誤傳“黎稚雲跳海殉國”,黛娥痛不欲生,當丈夫為“烈士”,並供奉其儀容。


    時過三年,抗戰勝利,先前被黎稚雲出賣的戰友出獄,來到杭州,將黎稚雲醜行盡告謝黛娥。黛娥遂往上海尋找,來到黎家當著黃玫瑰麵揭穿黎稚雲嘴臉。


    而後,從牆上黃母照片發現,謝、黃原來是異父同母姐妹。真相既白,黛娥復回杭州,玫瑰一氣出走。黎稚雲歸家發覺一切,乃奔杭州訪黛娥,以求恢復舊好。黛娥閉門拒見,並說:


    “黎稚雲已經死了,三年前我已經把他埋葬在我的心裏了。”


    無疑,這是一部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又很有現實意義的影片。應雲衛找到吳天,兩位導演幾經斟酌,決定起用“紅小生”馮哲來演黎稚雲,而對於女主角由誰來演,他倆一時沒有敲定。


    一天,兩人來到田漢家,說出心中的苦衷。田漢笑著說:


    “我向你們推薦一個人吧!”


    “誰?”


    “《馬路天使》裏的小紅。”


    “周璿!”


    “對。我看,她演戲裏的謝黛娥一定會很出色的。”田漢滿有把握地說。


    “可她能演好黃玫瑰嗎?我們想姐妹倆由一人兼飾呢!”吳天有些擔心。


    “從她的生活和藝術經歷看,我相信她也能夠演好黃玫瑰的。”


    “你說得對,她很有表演才能!”應雲衛興奮地以拳擊掌說:“就這麽定了吧!”


    當周璿得知此事後,以很高的熱情參加了《憶江南》的拍攝。她對一人兼飾姐妹倆十分有興趣,並且努力去鑽研人物,虛心接受導演和同仁的指點與幫助。


    在實景拍攝中,她放下大明星的架子,認真地向當地採茶姑娘們求教,很快掌握了一些採茶的基本動作,大家無不稱讚她心靈手巧。


    1947年春末,《憶江南》製成並與觀眾見麵。這部影片上映,引起了影壇內外的巨大反響,贏得了輿論界的廣泛好評。特別是周璿在戲中兼飾兩角,獲得了普遍讚揚。


    壇巨匠茅盾,曾在一篇文章中稱道周璿的表演:


    “……頗有分寸,難能可貴。為老友田漢的《憶江南》增色不少。”


    的確,周璿沒有辜負編導者的期望,也像在《馬路天使》中一樣,她的表演和歌唱藝術才華,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當“金嗓子”周璿的表演藝術才華,在《憶江南》中再次顯露出奪目的光彩時,一些電影公司的老闆和編導,紛至遝來,對她競相包圍和角逐。


    l老闆大獻殷勤,答應酬勞按上海影星的最高水平支付,合同不必簽長期的,可以簽部頭合同。但周璿婉轉地拒絕了,她不願意想起從前很多不愉快的往事。強扭的瓜不甜,l老闆隻好放棄。


    “中電”(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編導何非光也跑到周璿家,要邀請她去拍一部叫做《鑄情》的影片。香港“大中華”的老闆蔣伯英聞訊更加著急,接連人促電催,希望周璿盡快赴港,以便攜手合作。


    近水樓台先得月,文華影片公司的老闆吳性栽親自出馬,找周璿洽談多次,並搬出石揮幫助從中斡旋,一定要請她去參加拍攝《夜店》。後來者占上風,周璿同意在《夜店》中擔任角色。


    周璿剛走出“文華”的攝影棚,蔣伯英即從香港打電話來,要她馬上啟程赴港。她提出需要休息一些日子,蔣老闆連忙告訴她,香港有青山有碧海,“大中華”完全可以為她作出安排,保證各種物質條件遠勝於上海。周璿被說服了。


    周璿來到香港,蔣伯英哪裏還有時間讓她休養,當即與她簽訂了三部戲的合同。


    第一部戲,是吳祖光編導的《莫負青春》。由周璿和呂玉壘主演。這部戲是根據《聊齋誌異》中的故事《阿繡》改編的,描寫陽春三月的小鄉村,一對青年男女邂逅相愛,受到上輩親人的種種阻攔,爾後幾經波折,有情人終於成了眷屬。


    第二部戲,是方沛霖編導的《歌女之歌》。由周璿和顧也魯主演。這部戲描寫了某夜總會歌女朱蘭的種種遭遇,全片以歌貫穿,可以說是“歌多戲少”、“一歌到底”。


    第三部戲是《花外流鶯》。由洪漠編劇,方沛霖導演,周璿和嚴化等人主演。


    這部戲描寫上海市郊小鎮.一家正豐菜館的小女店主周鶯,在父喪之後主持經營,每當暇時,總是以唱歌消遣,為此引來市區遠足的青年與之相愛的故事。


    這三部戲都屬於所謂歌唱片,都是“大中華”老闆授意編導者專門為“金嗓子”製作的。蔣伯英和其他股東老闆看到,周璿的歌在香港和南洋一帶比“戲”還要吃得開。


    於是,不管影片內容如何,想方設法塞進多種插曲,恢復每片必歌的老套子。這當然也很對方沛霖之類編導的口味。


    實際上,這種影片難免於俗.質量也都不高,根本不可能發揮周璿的藝術創造才能。而那些粗製濫造的歌,除了一時能迎合某些觀眾的聽覺要求,就什麽有價值的東西也留傳不下來。


    周璿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裏,接二連三地趕拍了以上三部影片,自己審視銀幕,不禁也感到有點失望。她對“大中華”的熱情漸漸消退了。她明白自己和蔣老闆的關係隻有一個字;“錢!”她想帶著三部戲的“片酬”返回上海。


    就在周璿猶豫不定之時,“東方好萊塢”的另一家資本較為雄厚的影業公司——“永華”通過朱石麟等人的老關係,找上了她的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海灘風月女明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漢並收藏上海灘風月女明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