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玄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平步青雲者 作者:高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慶帝厚寵朱珪,卻隻能掩掩藏藏,事出有因。朱珪很早就為幹隆帝所賞識,但因和珅作梗,不僅自己失去榮升大學士進入樞機的機會,而且差點危及剛剛登基、地位脆弱的嘉慶帝。
幹隆四十一年(1776年)五月,幹隆帝命朱珪入值上書房,教授皇十五子永琰讀書。永琰在自撰文集的一篇序言中說:“古體詩文及古文,從石君師傅習焉。”此前,幹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六十二歲的幹隆帝按照其父雍正帝建立的秘密建儲製度,已用硃筆寫下永琰之名,密封後藏於幹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麵,永琰已被暗中確定為皇位繼承人。皇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幹隆帝對挑選皇太子之師十分重視。朱珪,生於雍正九年(1731年),字石君,所以永琰稱師傅為石君先生。他是順天大興人。少時受經於大學士朱軾,“八歲即操觚為文,文體倔聱蒼古”。幹隆十三年(1748年),年方十八虛齡,就金榜題名考中進士,可謂少年得意。他的文章做得好,被幹隆帝選為庶吉士,在學館深造三年後進入翰林院,任七品編修。對大多數士子而言,進入翰林院就進入了升官的快車道,善於作文應試者更是如此。十七年(1752年),朱珪參加大考名列二等,成績拔尖,連升三級,被擢升為從五品的侍講。二十三年(1758年)大考,再次名列二等,加之幹隆帝看重他的才學和品行,他被提拔為侍讀學士,官至從四品。次年三月,出任河南鄉試副考官。翌年三月,任會試同考官,同年七月,出任福建糧驛道,成為正四品官員。二十八年(1763年),官升兩級,任福建按察使,官至正三品。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為死去的父親服喪守製期滿,補授湖北巡撫。三十三年(1768年)三月,調任山西按察使。次年二月,晉升為從二品的山西布政使。兩年後的秋天,署理山西巡撫。期間,朱珪多有建言,幹隆帝予以採納推行,並降旨給予嘉獎。四十年(1775年)五月,幹隆帝命他來京陛見,不久命他擔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任日講起居注官,隨侍皇帝聽政,記錄皇帝起居、諭旨、題奏、引見、朝見、賜宴等情況,獲得聆聽天語、領會天意的獨特條件。至此,書生朱珪已具備了豐富的經歷和閱歷,幹隆帝也完成了對他的暗中考察。幹隆帝評價說:“朱珪不惟文好,品亦端方。”於是,朱珪於翌年五月踏進上書房,成為皇太子之師。這一年,朱珪四十五周歲。
端方清廉(2)
高冕
在教過皇太子永琰的所有帝師中,朱珪對永琰的影響最大最深。永琰對朱珪也最為敬重。幹隆四十五年八月,朱珪出任福建學政,結束三年零三個月的皇子師傅生涯。這次不像以往臨時外出當考官,朱珪要與學生永琰長離別。臨行前,朱珪鄭重向永琰贈以《五箴》:“曰養心,曰敬身,曰勤業,曰虛己,曰致誠。”永琰的離別情緒也很強烈,寫成七律六章,與恩師傾訴離愁別緒。對恩師贈給的《五箴》,他奉為信條,努力實踐,後來當了皇帝,還曾將它隨帶在身邊,當做座右銘。朱珪對永琰思想行為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幹隆帝曾多次秘密確立皇位繼承人。先是冊立永璉為皇太子,永璉夭折後又立永琮為皇太子,但永琮不久也夭折了。之所以先後選中永璉、永琮為皇太子,主要是幹隆帝崇尚中原傳統的“立嗣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建儲方式。至幹隆十三年(1748年)元後富察氏英年早逝後,他才被迫打消以嫡長製方式冊立皇太子的念頭。幹隆帝是一位長壽之君,也是清代掌握皇權最久的皇帝,在位時間加上當太上皇時間共六十三年,密立永琰為皇太子後,又活了二十五年,其中二十二年為帝。如果永琰不合他老人家的意,是極可能被換掉的。幹隆帝與後妃共生有十七個兒子,其中十人長大成人,皇太子候選人多的是,不像後來鹹豐帝,隻有一根獨苗,繼位人別無選擇。
朱珪臨別留下五條箴言,並不是隨便置留的,這是他深思透悟的結晶。做好這五個方麵,對皇子永琰的成長,特別是對參與皇太子的角逐非常重要:這是皇位繼承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獲得幹隆帝認可的重要條件;說明永琰在這些方麵不是無可挑剔,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著力加強、始終保持。皇十五子永琰是個好學生,對師傅的殷殷囑託心領神會。
恩師雖遠在他鄉,永琰卻經常想念他,時常贈詩給恩師,賀師升遷,賀師大壽,遙寄問候。尤其是幹隆五十五年(1790年),幹隆帝八十誕辰,正好是朱珪六十壽辰,永琰竟忘了避諱,將父皇與恩師聯繫起來,寫了一首五言長詩,內有“聖主八旬歲,鴻儒花甲年”、“設醴誠難罄,尊師敬獨尊”之句,表達了深厚真摯的尊師戀師感情。朱珪接讀賀詩,應和唱答,字裏行間不忘帝師教誨之責。
朱珪澆灌永琰這棵皇家秀苗,使之茁壯成長,大獲成功,得到的回報是雙份的,幹隆帝對他投以讚賞的目光,永琰對他由衷感激。
朱珪的官運註定要與日俱隆。
幹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他扈從幹隆帝南巡,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禮部侍郎是正二品的官職,而且是京官、禮部的副長官,論地位的高下和重要程度,比他擔任皇子師傅前所任的山西布政使、代理山西巡撫,不隻是高一級兩級的問題。當年四月,皇帝命他任殿試讀卷官,掌衡文大權,為王朝選拔文職人才。當年十月,以命他擔任武會試總裁,掌衡武大權,為王朝遴選武職人才。五十一年三月(1786年),正式升任禮部右侍郎。當年六月,出任江南鄉試正考官,肩負起將江南才子收羅進王朝統治隊伍的重任。兩個月後,擔任浙江學政。回朝後,調兵部任職。次年五月,升任禮部左侍郎。左侍郎雖在品級上與右侍郎相同,均為正二品,但地位略高於右侍郎。五十三年(1788年)八月,調任吏部右侍郎要職。次年十月,任經筵講官,為皇帝進講書史。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出任會試副總裁。這段時間,他擔任的官職和擔負的任務,主要是為王朝選拔文武人才。幹隆帝對朱珪的培養可謂用心良苦、意蘊深遠。
幹隆四十一年(1776年)五月,幹隆帝命朱珪入值上書房,教授皇十五子永琰讀書。永琰在自撰文集的一篇序言中說:“古體詩文及古文,從石君師傅習焉。”此前,幹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六十二歲的幹隆帝按照其父雍正帝建立的秘密建儲製度,已用硃筆寫下永琰之名,密封後藏於幹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麵,永琰已被暗中確定為皇位繼承人。皇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幹隆帝對挑選皇太子之師十分重視。朱珪,生於雍正九年(1731年),字石君,所以永琰稱師傅為石君先生。他是順天大興人。少時受經於大學士朱軾,“八歲即操觚為文,文體倔聱蒼古”。幹隆十三年(1748年),年方十八虛齡,就金榜題名考中進士,可謂少年得意。他的文章做得好,被幹隆帝選為庶吉士,在學館深造三年後進入翰林院,任七品編修。對大多數士子而言,進入翰林院就進入了升官的快車道,善於作文應試者更是如此。十七年(1752年),朱珪參加大考名列二等,成績拔尖,連升三級,被擢升為從五品的侍講。二十三年(1758年)大考,再次名列二等,加之幹隆帝看重他的才學和品行,他被提拔為侍讀學士,官至從四品。次年三月,出任河南鄉試副考官。翌年三月,任會試同考官,同年七月,出任福建糧驛道,成為正四品官員。二十八年(1763年),官升兩級,任福建按察使,官至正三品。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為死去的父親服喪守製期滿,補授湖北巡撫。三十三年(1768年)三月,調任山西按察使。次年二月,晉升為從二品的山西布政使。兩年後的秋天,署理山西巡撫。期間,朱珪多有建言,幹隆帝予以採納推行,並降旨給予嘉獎。四十年(1775年)五月,幹隆帝命他來京陛見,不久命他擔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任日講起居注官,隨侍皇帝聽政,記錄皇帝起居、諭旨、題奏、引見、朝見、賜宴等情況,獲得聆聽天語、領會天意的獨特條件。至此,書生朱珪已具備了豐富的經歷和閱歷,幹隆帝也完成了對他的暗中考察。幹隆帝評價說:“朱珪不惟文好,品亦端方。”於是,朱珪於翌年五月踏進上書房,成為皇太子之師。這一年,朱珪四十五周歲。
端方清廉(2)
高冕
在教過皇太子永琰的所有帝師中,朱珪對永琰的影響最大最深。永琰對朱珪也最為敬重。幹隆四十五年八月,朱珪出任福建學政,結束三年零三個月的皇子師傅生涯。這次不像以往臨時外出當考官,朱珪要與學生永琰長離別。臨行前,朱珪鄭重向永琰贈以《五箴》:“曰養心,曰敬身,曰勤業,曰虛己,曰致誠。”永琰的離別情緒也很強烈,寫成七律六章,與恩師傾訴離愁別緒。對恩師贈給的《五箴》,他奉為信條,努力實踐,後來當了皇帝,還曾將它隨帶在身邊,當做座右銘。朱珪對永琰思想行為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幹隆帝曾多次秘密確立皇位繼承人。先是冊立永璉為皇太子,永璉夭折後又立永琮為皇太子,但永琮不久也夭折了。之所以先後選中永璉、永琮為皇太子,主要是幹隆帝崇尚中原傳統的“立嗣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建儲方式。至幹隆十三年(1748年)元後富察氏英年早逝後,他才被迫打消以嫡長製方式冊立皇太子的念頭。幹隆帝是一位長壽之君,也是清代掌握皇權最久的皇帝,在位時間加上當太上皇時間共六十三年,密立永琰為皇太子後,又活了二十五年,其中二十二年為帝。如果永琰不合他老人家的意,是極可能被換掉的。幹隆帝與後妃共生有十七個兒子,其中十人長大成人,皇太子候選人多的是,不像後來鹹豐帝,隻有一根獨苗,繼位人別無選擇。
朱珪臨別留下五條箴言,並不是隨便置留的,這是他深思透悟的結晶。做好這五個方麵,對皇子永琰的成長,特別是對參與皇太子的角逐非常重要:這是皇位繼承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獲得幹隆帝認可的重要條件;說明永琰在這些方麵不是無可挑剔,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著力加強、始終保持。皇十五子永琰是個好學生,對師傅的殷殷囑託心領神會。
恩師雖遠在他鄉,永琰卻經常想念他,時常贈詩給恩師,賀師升遷,賀師大壽,遙寄問候。尤其是幹隆五十五年(1790年),幹隆帝八十誕辰,正好是朱珪六十壽辰,永琰竟忘了避諱,將父皇與恩師聯繫起來,寫了一首五言長詩,內有“聖主八旬歲,鴻儒花甲年”、“設醴誠難罄,尊師敬獨尊”之句,表達了深厚真摯的尊師戀師感情。朱珪接讀賀詩,應和唱答,字裏行間不忘帝師教誨之責。
朱珪澆灌永琰這棵皇家秀苗,使之茁壯成長,大獲成功,得到的回報是雙份的,幹隆帝對他投以讚賞的目光,永琰對他由衷感激。
朱珪的官運註定要與日俱隆。
幹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他扈從幹隆帝南巡,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禮部侍郎是正二品的官職,而且是京官、禮部的副長官,論地位的高下和重要程度,比他擔任皇子師傅前所任的山西布政使、代理山西巡撫,不隻是高一級兩級的問題。當年四月,皇帝命他任殿試讀卷官,掌衡文大權,為王朝選拔文職人才。當年十月,以命他擔任武會試總裁,掌衡武大權,為王朝遴選武職人才。五十一年三月(1786年),正式升任禮部右侍郎。當年六月,出任江南鄉試正考官,肩負起將江南才子收羅進王朝統治隊伍的重任。兩個月後,擔任浙江學政。回朝後,調兵部任職。次年五月,升任禮部左侍郎。左侍郎雖在品級上與右侍郎相同,均為正二品,但地位略高於右侍郎。五十三年(1788年)八月,調任吏部右侍郎要職。次年十月,任經筵講官,為皇帝進講書史。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出任會試副總裁。這段時間,他擔任的官職和擔負的任務,主要是為王朝選拔文武人才。幹隆帝對朱珪的培養可謂用心良苦、意蘊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