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曾經的清河郡物饒民豐,雖每年長夏之季雨水多發,但並不像如今洪災頻發,給轄區百姓造成巨大損失。


    前朝統治後期以及閩府未歸復華朝期間,官府腐朽不堪,排洪灌溉工程常年失修,水渠河道越來越少淺,泥沙越積越多最終被填平,或成道路,或變農田,甚至成為百姓的宅基地。


    而今九龍江承擔了上遊大部分的泄洪壓力,受得住才怪的。


    譚璿隻稍稍一點,兩人便明白其意思,能在官場中混到如今這個位置,腹中肯定有文墨,也清楚造成水患的大部分原因是水庫過分泄洪、閩府的水利工程設計不合理導致的。


    可按照現今閩府的地形特徵若重新改造,必是個大工程。沒有三五年的時間,無法完成,事關政績考評的麵子工程都做不完,何必再為自己找麻煩,是以年年如此,連百姓都見怪不怪了,逢上好年景比過年還高興。


    換其它時候,譚璿若提出改造閩府水利工程,可能兩人沒那般迫切想知道具體如何操作,但此刻不同了。


    閩府發生了重大洪災,朝廷勢必已知曉。假如他們向皇帝解釋水患發生的原因時,再附上一圓滿的解決方案,那麽罪責可能要大大降低。


    於是當譚璿詳述完閩府水利不足之處時,知府不動聲色的掃一眼同樣頷首的轉運使,出聲道:「子瑾所言甚是,那以你之見可有解決的妙法?」


    看來兩位上司頗有意動,譚璿謙遜笑笑,「兩位大人胸懷錦繡,卑職拙才厚著臉皮越禮先說一說,不足之處還望大人們指點!」


    得允後,譚璿頓了頓,稍作潤飾道:「九龍江支流眾多,且多分布於白浪水庫上方,夏汛時無形加重了其泄洪負擔。據史料載,二十幾年前,這裏還有這裏有兩條人工河,同幾處支流相勾連……」


    譚璿站起躬身告了罪,抬腳走到輿圖前,手點著幾處位置,細細講出他的想法。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因勢利導引水分流。


    雖然曾經的溝渠人工河被填,但其中仍然分布不少湖泊池塘等,經過再次修渠挖河,將斷斷續續的人工河重新相連,這樣即可以起到分流作用,而且將灌溉、飲水麵積擴大。


    閩府氣候溫潤,人人都覺得不缺水,實則乃隱形缺水,一旦飲用水源鹽鹼化,便會給百姓帶來諸多不便。


    就在轉運使和知府思量其計策的可行性時,譚璿又指指著一處地方繼續說下去:「若想從根本處解決,這處還需另建一座水壩……」


    第120章


    既然之前暢通的人工河道漸漸消失,那重新修建後依然有這種可能性。


    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 譚璿用心琢磨後又與下屬們商討, 選取一處認為比較合適的地方建水壩。


    暗自忖量的兩人目光隨其手點按的地方看去,眉頭緊皺, 眼睛微闔,深思起來。


    譚璿所選的地方位於閩府轄區東北部, 與九龍江不是同一個水係,水壩設在兩山之間,地脈穩固施工起來適合作力,而且工程量不是太大, 如若工期趕得緊,兩三年時間應該可以竣工。


    知州同知府各自恆量一番, 眼神交流過後,覺得方案甚是可行。


    譚璿將想法向兩位上司陳述完,行了躬身禮,退到下首的位置保持緘默,不打擾他們的思考。


    最終水利方案得到肯定後, 接下來三人開始商議這項宏大工程初步實行步驟。


    洪災後百姓忙著抗災, 九龍江水勢急猛, 海潮雖然退去,但多日降雨, 近三分一的灘塗上被裹加著泥沙的江水覆蓋暫時不便於圍田。


    因而決定讓此刻正在清理洪災所遺留垃圾的苦役, 前去開挖人工河。


    ……


    送走了心情好轉許多的上司,譚璿空暇之餘想起多日未見的朋友傅裕, 合理的水利工程自古以來都是立國利民的好事,倘若在此過程中傅裕表現突出立了功,將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獲得自由身的機率更大些。


    考慮到自己任期一滿離開清河縣後,縱使有心也無法幫得上忙,恰巧此次可以通過他的人脈關係,大幹一番。


    經過譚璿上次的開導,再加上與好友在同一個地方,盡管兩人碰了麵幾乎沒聊過什麽閑話。


    可傅裕的精神麵貌較之前積極不少,和役友們聊天時麵龐常掛微笑,分派事物時更是幹勁十足。


    「子瑾放心,我一定會將事情做的漂漂亮亮,絕對讓旁人發自內心誠服,而不是……」


    白日裏傅裕同另外三名苦役被譚璿召進縣衙中,獲知他們將負責開挖泄洪人工河。


    固然他的能力不錯,可有自知之明,在近萬名人群中怎麽排不上前四位,傅裕明白這是譚璿給自己開的後門,大夥明麵上不敢議論他存有私心,但心裏必然不太舒服。


    心中感動異常,發誓定要竭盡全力把此項重任圓滿完成。


    「阿裕你別想太多,我雖存有私心,但你若草包一個,再怎麽著,我也不敢瞎胡來將此等大事交給你。好好幹,役工中匠才濟濟,多同他們商議,吸取好法子……」


    譚璿笑著搖頭否定,怕其心裏敏感,毫不作偽的解釋。


    下了衙,他把傅裕邀請到家中用飯,準備在其出發前交代一些重要之事。


    那些被判徙至閩府的苦役中,能人不少,由於長期做些修河建橋的苦力定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書香人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樹要長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樹要長高並收藏書香人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