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住院進行手術期間,她父親從院裏偷了些繃帶出來(後來他用這些繃帶將她綁在家裏的床上)。如果她哭,他會把她綁起來,揍她,讓她有哭的理由!卡倫說她偶爾會完全不說話,意即她拒絕說話。10歲時,她差點讓大家以為她聾了。為此她又住院好幾個禮拜;後來她說,她隻是“不聽”了。
在成長過程中,她天天希望父母親趕快死掉。但她說她爸也希望她死掉。有一回,她感染了肺炎,病得很重,但她父親拒絕帶她就醫,所以最後是她母親和她叔叔帶她去的。她說,到醫院時她已沒了呼吸;假如再拖久一點,她早就死了。
卡倫透露得越多,她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越令我難以置信——但我確實懷疑她說話的真實性。除了肉體上的痛苦,殘酷的精神虐待也令我極為震驚。我很難得知這些兒時記憶究竟有多準確,但她確實以極具說服力、清晰又痛苦的真實情感喚起這些記憶。她說,這樣的療程令她精疲力竭。
※※※※
在往後的幾次治療中,我感覺自己仿佛坐了趟雲霄飛車。卡倫拋出一大堆令我頭昏眼花的生理症狀和恐怖回憶,但她卻不像過去那麽沮喪,甚至稍微開朗了些。
“有一次——那時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幫我的洋娃娃做衣服,”她不帶特殊情緒地描述,“我問我爸可不可以拿他的一條紅色舊領帶,幫娃娃做裙子。他說好,但我得先用正確的方式打領帶。打在我自己身上。等我打好,轉身麵向他,他立刻抓住領帶把我拎起來,害我差點窒息。他一直大笑,說我不該相信任何人。”卡倫平鋪直敘地訴說這段故事,但卻愁眉苦臉的,仿佛這些回憶是極大的負擔,壓得她喘不過氣。最後她補上一句,“不知怎麽著,我跟每個男人的關係最後幾乎都以受傷收場。”
這回我心中一震。治療師必須不時傾聽,從病人與自己的關係去揣想病人的弦外之音。盡管乍看之下似乎較以醫生為中心,不過在醫患關係中,病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其潛在意義——此乃鐵一般的真理。最近,卡倫透露少部分不堪回首的過去,這是她在精神治療中首次出現實質進步。然而,她剛才說了她跟每個男人的關係,似乎也在暗示我也會像她生命中的其他男人一樣,虐待她,傷害她。一方麵,她認為我能讓她敞開心胸,吐露受虐的往事;但另一方麵,她卻深信我會像其他男人一樣,重重甩她一巴掌,背叛她。
這是治療工作的轉折點。從現在開始,我們要麽繼續往更深處挖掘,要麽就會談崩。我即將首次有機會切入正題,對卡倫說幾句重話,讓她明白她對人的不信任感有多深;即使麵對像我這樣可能值得信賴的人,她也很難跨越這道障礙。
雖然我常跟卡倫說話,但大多是為了探究、支持或誘導她說話,沒有一句足以單刀直入、一針見血。因為我學會了如何當個更好的傾聽者,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卡倫最需要的就是聽眾。
“卡倫,我一直在想你說的話。我覺得你在害怕,害怕你一旦跟我越來越接近,我就會像你認識的所有男人那樣傷害你。你想要更親近,但你害怕親近。”卡倫看著我,緩緩點頭;她眼眶紅了,臉龐發熱。她聽見我說的話了,但她需要時間消化思考,相信我也許跟別人不一樣。假如我說中她的心事,她會比較有安全感,覺得被理解,進而朝下一個階段邁進。當天稍晚,她寫信給我。
親愛的貝爾醫生:
今天離開你的辦公室以後,我不斷回想我們的對話。我要你知道,我真的很開心我正在接受治療。我有好多話想告訴你,需要告訴你,但每次一走進你的辦公室,我就開始猶豫,困惑。你一直對我很有耐心,我很高興,希望你不會覺得我好像在浪費你的時間。如果我能真正打開心扉,把心事統統告訴你,我會發生什麽事?我有辦法處理嗎?萬一不行怎麽辦?我覺得我仿佛坐在一列停不下來的雲霄飛車上。但我知道你可以幫助我助我自己一臂之力。
第一部苟且偷生 遺失時間
1990年7月,卡倫首次深入描述自己“遺失時間”的經驗。她說,上次過年時去了一趟拉斯維加斯,她發現自己出現在賭場內好幾個不同的地方,卻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到那兒去的。有時手上的錢變多,有時變少;最後她丈夫和朋友終於找到她,而她的皮包裏竟然有2500美金——剛開始她身上隻有25美金!所以她必須找藉口解釋她去了哪裏,還有她為什麽沒躺在床上——因為稍早她曾表示自己頭痛,想在房間裏休息。
卡倫曾告訴我她很健忘,或者她常想不起來發生過的事;以前她也曾提到自己會無法交代某段時間的記憶,我注意到了,但當時我認為她還沒準備好麵對這個問題。那天她首次提到她有“遺失時間”的毛病:仿佛她“不在現場”,時間斷斷續續的。
接下來幾個星期,卡倫告訴我越來越多這些片段的細節:
“有一天,我出門去雜貨店買東西,後來卻在購物中心‘醒來’。”她對自己的瘋狂行徑既困惑又愧疚,“我完全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決定不去雜貨店,跑去卡森城購物中心幫我兒子買帽子。我不太記得買東西的經過,也不知道我是怎麽到那兒去的。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好幾次。”她稍作停頓。“又有一天,醫院的抑鬱症患者互助會結束之後,我去吃晚餐,但我完全不記得晚餐的任何細節,隻記得回過神已是隔天早上。我在自己床上醒來,頭痛得要命。”
在成長過程中,她天天希望父母親趕快死掉。但她說她爸也希望她死掉。有一回,她感染了肺炎,病得很重,但她父親拒絕帶她就醫,所以最後是她母親和她叔叔帶她去的。她說,到醫院時她已沒了呼吸;假如再拖久一點,她早就死了。
卡倫透露得越多,她所承受的痛苦也就越令我難以置信——但我確實懷疑她說話的真實性。除了肉體上的痛苦,殘酷的精神虐待也令我極為震驚。我很難得知這些兒時記憶究竟有多準確,但她確實以極具說服力、清晰又痛苦的真實情感喚起這些記憶。她說,這樣的療程令她精疲力竭。
※※※※
在往後的幾次治療中,我感覺自己仿佛坐了趟雲霄飛車。卡倫拋出一大堆令我頭昏眼花的生理症狀和恐怖回憶,但她卻不像過去那麽沮喪,甚至稍微開朗了些。
“有一次——那時我還是個小女孩——我幫我的洋娃娃做衣服,”她不帶特殊情緒地描述,“我問我爸可不可以拿他的一條紅色舊領帶,幫娃娃做裙子。他說好,但我得先用正確的方式打領帶。打在我自己身上。等我打好,轉身麵向他,他立刻抓住領帶把我拎起來,害我差點窒息。他一直大笑,說我不該相信任何人。”卡倫平鋪直敘地訴說這段故事,但卻愁眉苦臉的,仿佛這些回憶是極大的負擔,壓得她喘不過氣。最後她補上一句,“不知怎麽著,我跟每個男人的關係最後幾乎都以受傷收場。”
這回我心中一震。治療師必須不時傾聽,從病人與自己的關係去揣想病人的弦外之音。盡管乍看之下似乎較以醫生為中心,不過在醫患關係中,病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其潛在意義——此乃鐵一般的真理。最近,卡倫透露少部分不堪回首的過去,這是她在精神治療中首次出現實質進步。然而,她剛才說了她跟每個男人的關係,似乎也在暗示我也會像她生命中的其他男人一樣,虐待她,傷害她。一方麵,她認為我能讓她敞開心胸,吐露受虐的往事;但另一方麵,她卻深信我會像其他男人一樣,重重甩她一巴掌,背叛她。
這是治療工作的轉折點。從現在開始,我們要麽繼續往更深處挖掘,要麽就會談崩。我即將首次有機會切入正題,對卡倫說幾句重話,讓她明白她對人的不信任感有多深;即使麵對像我這樣可能值得信賴的人,她也很難跨越這道障礙。
雖然我常跟卡倫說話,但大多是為了探究、支持或誘導她說話,沒有一句足以單刀直入、一針見血。因為我學會了如何當個更好的傾聽者,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卡倫最需要的就是聽眾。
“卡倫,我一直在想你說的話。我覺得你在害怕,害怕你一旦跟我越來越接近,我就會像你認識的所有男人那樣傷害你。你想要更親近,但你害怕親近。”卡倫看著我,緩緩點頭;她眼眶紅了,臉龐發熱。她聽見我說的話了,但她需要時間消化思考,相信我也許跟別人不一樣。假如我說中她的心事,她會比較有安全感,覺得被理解,進而朝下一個階段邁進。當天稍晚,她寫信給我。
親愛的貝爾醫生:
今天離開你的辦公室以後,我不斷回想我們的對話。我要你知道,我真的很開心我正在接受治療。我有好多話想告訴你,需要告訴你,但每次一走進你的辦公室,我就開始猶豫,困惑。你一直對我很有耐心,我很高興,希望你不會覺得我好像在浪費你的時間。如果我能真正打開心扉,把心事統統告訴你,我會發生什麽事?我有辦法處理嗎?萬一不行怎麽辦?我覺得我仿佛坐在一列停不下來的雲霄飛車上。但我知道你可以幫助我助我自己一臂之力。
第一部苟且偷生 遺失時間
1990年7月,卡倫首次深入描述自己“遺失時間”的經驗。她說,上次過年時去了一趟拉斯維加斯,她發現自己出現在賭場內好幾個不同的地方,卻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到那兒去的。有時手上的錢變多,有時變少;最後她丈夫和朋友終於找到她,而她的皮包裏竟然有2500美金——剛開始她身上隻有25美金!所以她必須找藉口解釋她去了哪裏,還有她為什麽沒躺在床上——因為稍早她曾表示自己頭痛,想在房間裏休息。
卡倫曾告訴我她很健忘,或者她常想不起來發生過的事;以前她也曾提到自己會無法交代某段時間的記憶,我注意到了,但當時我認為她還沒準備好麵對這個問題。那天她首次提到她有“遺失時間”的毛病:仿佛她“不在現場”,時間斷斷續續的。
接下來幾個星期,卡倫告訴我越來越多這些片段的細節:
“有一天,我出門去雜貨店買東西,後來卻在購物中心‘醒來’。”她對自己的瘋狂行徑既困惑又愧疚,“我完全不記得自己什麽時候決定不去雜貨店,跑去卡森城購物中心幫我兒子買帽子。我不太記得買東西的經過,也不知道我是怎麽到那兒去的。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好幾次。”她稍作停頓。“又有一天,醫院的抑鬱症患者互助會結束之後,我去吃晚餐,但我完全不記得晚餐的任何細節,隻記得回過神已是隔天早上。我在自己床上醒來,頭痛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