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在崎嶇的道路上顛簸前行,車內的扶蘇眉頭緊鎖,手中緊握著胡姬和巴卿的來信。那信件上的字跡仿佛化作了尖銳的針,一下一下地刺著他的太陽穴,頭疼欲裂之感如洶湧的潮水般襲來。他的眼神中滿是痛苦與困惑,原本光潔的額頭此刻青筋暴起,汗水順著鬢角滑落,滴落在那寫滿了令人心煩意亂話語的信箋上。
正在此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旅途的寂靜。扶蘇掀起車簾望去,隻見後麵揚起一片塵土,一群馬隊飛奔而來。待馬隊漸近,為首之人高舉著明黃色的聖旨,原來是皇帝的使者。扶蘇心中湧起一股厭煩與疲憊,他懶洋洋地放下車簾,對外麵的喧鬧置若罔聞,絲毫沒有要迎接聖旨的意思。
天使官滿臉堆笑,小心翼翼地靠近馬車,聲音顫抖地念起聖旨。那聲音在空曠的荒野中回蕩,顯得格外刺耳。“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扶蘇為人子,不忠不孝,行事乖張,實乃有負朕多年之殷切期望……”
扶蘇麵無表情地聽著,待天使官念完,他才緩緩伸出手,接過聖旨,冷冷地說道:“你且去秦王府拿賞賜吧。”他的語氣冷淡,仿佛這聖旨與他無關,隻是一件無關緊要的瑣事。
天使官見扶蘇如此態度,心中有些惶恐,但仍壯著膽子說道:“殿下,您還是多給皇帝寫些奏折,認個錯就好了。陛下聖心仁慈,或可寬恕殿下之過。”
扶蘇不耐煩地擺擺手,轉身回到馬車,將天使官晾在原地。那馬車的車簾落下,似是一道無情的屏障,隔絕了外麵的世界。
緊接著,一日之內竟有十二道聖旨接踵而至。每一道聖旨都如同一把利刃,無情地刺向扶蘇。那聖旨上的話語無不是嗬斥扶蘇的不忠不孝,字裏行間都透著嬴政的失望與憤怒。“扶蘇,你枉為朕之子,朕對你悉心栽培,寄予厚望,你卻如此行徑,實乃令朕寒心!”
扶蘇坐在馬車中,聽著外麵使者宣讀聖旨的聲音,心中的怒火終於爆發。他對著空氣揮舞著拳頭,怒吼道:“不就是幾個女人嗎?我為你尋來長生不老藥,這等大功難道還不夠?”他的眼神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胸膛劇烈起伏,仿佛一隻被困在籠中的猛獸,在絕望中掙紮。說到長生不老藥,他心中突然湧起一絲疑惑,這個嬴政為何沒有服用?他立刻傳訊給澤宗,命其速速去查。
此時,遠方的天際線出現了一條黑線,隨著黑線逐漸靠近,才看清是一群人騎著馬奔騰而來。為首的是範增和項羽等人。範增麵容消瘦,眼神深邃而睿智,他的白發在風中飄動,更顯其仙風道骨。項羽身姿魁梧,器宇軒昂,手持長槍,英氣逼人。
範增來到馬車前,恭敬地說道:“殿下,我等在招賢館聽聞殿下遭遇,心中不安。殿下賢能,此乃眾人皆知之事,我等實不放心,特來追隨輔佐殿下,共渡難關。”他的聲音沉穩有力,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忠誠。
扶蘇看著範增和項羽等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在這困境之中,能有人不離不棄,前來相助,實乃不幸中的萬幸。他微微點頭,說道:“諸位有心了,既來之,則安之。如今我雖遭逢困厄,但隻要有諸位相助,未必不能東山再起。”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那原本沮喪的麵容也漸漸恢複了往日的堅毅。
扶蘇下了馬車,迎向範增等人,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神色凝重卻帶著一絲感激:“範先生,項壯士,還有諸位義士,你們不辭辛勞前來,扶蘇銘記於心。此刻我雖被父皇誤解,遠逐於此,但有你們相伴,仿若寒夜中見星光。”
項羽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如鍾:“殿下,俺項羽隻認您是明主。那鹹陽城中的醃臢事,俺們都看不過眼。您心懷天下,有勇有謀,絕不是那等不忠不孝之人。俺願為您執戟在前,踏平一切不公!”他的眼神熾熱而堅定,猶如燃燒的炭火,那魁梧的身軀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隨時準備為扶蘇衝鋒陷陣。
範增微微點頭,輕撫胡須:“殿下,當下局勢雖險,但老臣以為,危機亦是轉機。陛下盛怒之下雖有諸多詔令,但未必沒有轉圜餘地。且塞外之地,雖苦寒卻也遠離鹹陽紛爭核心,可於此積攢實力,廣納賢才。老臣聽聞,這周邊部落亦有諸多能人異士,若能將其招攬麾下,待時機成熟,再回鹹陽,撥亂反正,也為時不晚。”他目光深邃,言語間條理清晰,為扶蘇分析著當下形勢與未來出路,那消瘦的臉上寫滿了睿智與謀略。
扶蘇沉思片刻,抬頭望向遠方:“範先生所言極是。父皇如今對我誤會已深,我若強行辯解,恐適得其反。倒不如暫居於此,整軍經武,以圖後舉。”他的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決然,曾經因被放逐而產生的迷茫已漸漸被堅定取代,此刻的他,已在困境中尋得了方向。
眾人遂結伴前行,來到了蒙恬駐軍之處。蒙恬聞聽扶蘇到來,趕忙出營相迎。隻見他身披戰甲,身姿挺拔如鬆,麵容冷峻卻不失威嚴:“扶蘇公子,末將等候多時。雖陛下有令,但末將深知公子冤屈。”
扶蘇與蒙恬相見,心中感慨萬千:“蒙將軍,如今我等身處此境,需得齊心協力。將軍麾下三十萬大軍,乃我等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日後回歸鹹陽的依仗。”
在蒙恬營地之中,扶蘇與眾人日夜謀劃。一方麵,加強軍隊訓練,提升士兵戰鬥力,引入新的戰術與兵器改良之法;另一方麵,扶蘇派遣使者,暗中聯絡周邊部落中那些不滿秦朝統治或渴望和平共處的勢力,向他們展示自己的仁政理念與長遠規劃,不少部落被扶蘇的誠意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與他合作,或提供物資,或派遣勇士加入。
而在鹹陽宮中,嬴政雖怒發詔令,但內心卻也並未完全篤定。他時常在禦書房中踱步,回想起扶蘇過往的種種功績與賢能之舉,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慮:“朕是否真的錯怪了扶蘇?那長生不老藥之事,背後是否另有隱情?”然而,他身為帝王,威嚴之下難以輕易改口,隻能在矛盾與糾結中繼續觀望塞外的局勢。
日子一天天過去,扶蘇在塞外的勢力逐漸壯大。他與範增等人製定了詳細的戰略,不僅著眼於軍事對抗,更注重民心的收服與文化的融合。他們開設學堂,教授當地孩童與士兵讀書識字、大秦律法與禮儀文化;興修水利,改善農田灌溉,使原本荒蕪的土地漸漸有了生機。這一切的變化,都被周邊的百姓與部落看在眼裏,扶蘇的威望也在不知不覺中與日俱增。
此時,澤宗傳來消息,關於長生不老藥之事有了新的線索。似乎是宮廷內部有人暗中做手腳,致使那藥未能呈到嬴政麵前。扶蘇得知後,深知這是一個扭轉局勢的關鍵契機,他決定親自撰寫一封密信,附上證據,派人秘密送往鹹陽,呈給嬴政,期望能借此解開父子間的嫌隙,為自己正名,也為大秦的未來重新找回一條光明之路。究竟這封信能否順利送達嬴政手中,又能否改變他的心意?扶蘇的命運與大秦的走向依然懸於一線,充滿了未知與變數。
密信在重重護衛下向著鹹陽疾馳而去,然而鹹陽城內,各方勢力交錯縱橫,局勢愈發複雜險惡。胡姬與巴卿聽聞扶蘇在塞外的舉動,心中暗驚,她們深知若扶蘇真的崛起,必然對自身地位和謀劃構成巨大威脅。於是,二人勾結朝中部分奸臣,一方麵在嬴政耳邊吹風,汙蔑扶蘇在塞外擁兵自重、意圖謀反;另一方麵,暗中派出刺客,試圖截殺扶蘇送往鹹陽的信使,以絕後患。
信使在穿越一片險峻山穀時,遭遇了刺客的埋伏。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利箭如飛蝗般射來。信使們雖拚死抵抗,但畢竟寡不敵眾。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神秘的隊伍突然出現,他們個個武藝高強,以雷霆之勢擊退了刺客,救下了信使。原來,這是蒙恬事先安排在暗中保護信使的精銳之士,他們深知此信關係重大,不容有失。
曆經波折,密信終於送達嬴政手中。嬴政展開信箋,看著上麵扶蘇的筆跡和詳細的證據,心中大驚,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被奸人蒙蔽,錯怪了扶蘇。但帝王的自尊讓他難以立刻表態,他隻是下令暗中調查信中所言之事,同時加強對胡姬、巴卿以及相關奸臣的監視。
塞外,扶蘇並未坐等鹹陽的消息,他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範增的謀劃下,他與項羽開始整合周邊部落的力量,組建了一支更為龐大且兵種多樣的聯軍。這支聯軍不僅有秦軍的紀律嚴明和精良裝備,還融合了草原部落的騎兵優勢,戰鬥力大增。
為了進一步提升聯軍的實力,扶蘇又廣邀天下賢才。許多在中原鬱鬱不得誌的謀士、武將紛紛慕名而來,其中不乏精通兵法布陣、擅長治理地方以及能工巧匠之人。在這些賢才的幫助下,聯軍在軍事戰略、後勤保障以及兵器製造等方麵都有了質的飛躍。
而在文化融合方麵,扶蘇也不遺餘力。他在聯軍營地中設立了多處文化交流場所,讓秦地文化與草原文化相互交融。士兵們在這裏學習彼此的語言、習俗和技藝,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這種文化融合的氛圍逐漸蔓延到周邊百姓之中,使得扶蘇在這片土地上的根基愈發穩固,百姓們對他的擁護也更加堅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扶蘇在塞外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他所建立的政權雛形不僅具備了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擁有了完善的治理體係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他心中始終牽掛著鹹陽,牽掛著大秦的未來。他知道,與嬴政之間的矛盾尚未徹底解決,大秦內部的紛爭仍在持續,若不能盡快平息這一切,整個國家都將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就在此時,鹹陽傳來消息,嬴政在調查清楚真相後,終於下定決心召回扶蘇。
金碧輝煌卻又透著壓抑氣息的皇宮大殿內,胡姬蓮步輕移至嬴政身側。她今日身著一襲華麗的緋紅宮裝,繡金的紋路在燭光下閃爍著詭譎的光芒,發間的珠翠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發出清脆的聲響,似在為她即將出口的讒言奏響前奏。她朱唇輕啟,聲音卻似淬了毒的利箭:“陛下,如今扶蘇在北方的勢力猶如滾雪球般日益強大,若他哪天興兵南下,兵臨城下,那必是我大秦的滔天巨禍啊。陛下切不可召他回來,不僅如此,還當速速派貼身心腹前去監視,以防他有不軌之舉。”胡姬的眼眸中閃爍著惶恐與算計交織的光芒,她微微垂首,看似恭敬,實則在偷瞄嬴政的神色。
嬴政坐在龍椅之上,麵容冷峻,猶如刀削。他聽了胡姬的話,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慮,沉默片刻後,緩緩點頭。隨即下令,命王賁率領五萬秦軍即刻開赴北方。王賁領命而去,那堅定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似是敲響了戰爭的前奏。
而嬴政,因對長生不老的執念,仍執著於服用丹藥。他在寢宮內,周圍擺滿了各種精致的瓷瓶,裏麵裝著所謂的“仙丹”。他每次服下丹藥時,眼神中都帶著一絲期待,那是對永生的渴望。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他並未感覺到有任何好氣色,反而身體狀況如江河日下,愈發虛弱。他的麵色日漸蒼白,往昔那炯炯有神的雙眸也失去了光彩,身形愈發消瘦,仿佛被病魔逐漸吞噬。
事後,嬴政下令徹查丹藥之事。在一番深入調查後,竟發現有人偷偷竊取了長生不老藥。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嬴政大為震怒。他的臉瞬間漲得通紅,如同一頭被激怒的雄獅,雙眸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怒吼道:“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竊取朕的仙藥!”整個宮殿都仿佛在他的怒吼聲中顫抖。
胡姬見此情形,眼珠一轉,又湊上前輕聲說道:“陛下,臣妾聽聞,這仙藥或許從一開始就是假的。那扶蘇曾與這仙藥之事有所關聯,會不會……”她故意拖長尾音,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嬴政一聽,心中的怒火瞬間轉移到扶蘇身上,他咬牙切齒地說道:“扶蘇,若真是你在背後搗鬼,朕定不會輕饒!”他的雙手緊緊握拳,關節因用力而泛白,心中的憤怒與失望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此時的皇宮,被一片陰雲所籠罩,似乎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而扶蘇在北方的命運,也因這一係列變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消息傳至北方,扶蘇聽聞父皇再次遷怒於他,且有五萬秦軍前來監視,心中滿是無奈與憂慮。他站在營帳外,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脈,身姿依舊挺拔,可眉頭卻緊緊皺起,眼神中透著疲憊與迷茫。“父皇為何如此輕易被奸人蒙蔽,難道他對我就沒有一絲信任了嗎?”扶蘇喃喃自語,聲音被塞外的寒風吹散,帶著幾分淒涼。
一旁的範增輕輕歎了口氣,上前說道:“殿下,如今局勢危急,那王賁五萬大軍來者不善,我們需早做打算。陛下被那胡姬迷惑,已失去理智,恐不會聽殿下解釋。”他的麵容消瘦,眼神深邃而睿智,白發在風中飄動,更顯其仙風道骨。
項羽則憤怒地揮舞著拳頭:“俺就說那鹹陽城的皇帝老兒昏庸,扶蘇殿下您如此賢能,他卻聽信讒言。俺們不如直接反了,殺回鹹陽,讓殿下坐上皇位,省得受這窩囊氣!”他的雙眼圓睜,銅鈴般的眼睛裏燃燒著熊熊怒火,那魁梧的身軀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隨時準備爆發。
扶蘇搖了搖頭,目光堅定:“不可。我雖被冤枉,但我不能背負謀反的罪名,讓大秦陷入內戰。我要想辦法查明真相,還自己清白,讓父皇看清胡姬等人的真麵目。”他的語氣斬釘截鐵,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於是,扶蘇一邊整頓軍備,準備應對王賁的大軍,一邊派遣心腹秘密潛入鹹陽,調查長生不老藥被竊之事以及胡姬的陰謀。他深知,隻有真相大白,才能化解這場危機。
在鹹陽,調查的過程困難重重。胡姬與她的黨羽在宮中早已做好防備,四處安插眼線,阻攔任何對他們不利的調查。但扶蘇的心腹們也非等閑之輩,他們喬裝打扮,在暗中悄悄收集證據,逐漸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原來,胡姬與宮外的一個神秘勢力勾結,這個神秘勢力妄圖顛覆大秦,他們利用胡姬接近嬴政,通過控製丹藥的供應和製造假消息,來擾亂宮廷,引發內亂。而竊取長生不老藥,正是他們計劃中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讓嬴政遷怒於扶蘇,從而削弱大秦的內部力量。
扶蘇的心腹們曆經艱險,終於將證據帶出了鹹陽,快馬加鞭送往北方。扶蘇拿到證據後,並沒有立即興兵回朝,而是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連同證據一起,派人送給嬴政。他在信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忠誠與清白,揭露了胡姬等人的陰謀,希望父皇能夠醒悟。
然而,此時的嬴政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他躺在病榻上,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胡姬趁機掌控了宮中的部分權力,她攔截了扶蘇的書信和證據,不讓嬴政看到。並且,她還在宮中散布謠言,說扶蘇在北方擁兵自重,準備謀反,意圖徹底斷絕嬴政對扶蘇的信任。
王賁的大軍抵達北方後,並沒有立刻對扶蘇的軍隊發起進攻。他深知扶蘇的為人,對此次前來監視的任務也心存疑慮。他暗中派人觀察扶蘇的一舉一動,發現扶蘇並沒有謀反的跡象,反而在積極地為百姓做事,訓練軍隊也是為了抵禦外敵。
皇宮內室,布置得金碧輝煌卻又透著一股難以言說的靜謐。胡姬蓮步輕移至床邊,她今日身著一襲淡粉色的宮裝,那柔滑的綢緞在燭光映照下泛著溫潤的光澤,腰間束著一條絲帶,更顯其纖細的腰肢。她的麵容嬌豔如花,卻在此時帶著一絲凝重與糾結。緩緩地,她從自己的枕頭下取出一個精致的錦盒,那錦盒上繡著細密的花紋,在幽微的光線下似有神秘的魔力。
輕輕打開錦盒,三顆鮫丹靜靜地躺在其中,圓潤而散發著淡淡的幽光,仿佛是來自深海的神秘寶藏。胡姬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神色,猶豫像潮水一般在她心間翻湧。她貝齒輕咬下唇,那粉嫩的唇瓣上留下淺淺的齒痕,思量許久,終是伸出如蔥般的玉指,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枚。
而後,她捧著這枚鮫丹,快步走向嬴政的寢宮。嬴政正臥於榻上,麵容略顯憔悴,往日那如鷹隼般銳利的雙眸此時也失去了幾分光彩。胡姬輕輕在榻邊坐下,聲音輕柔婉轉,仿若春日的微風:“陛下,此乃扶蘇從海外仙山帶回的鮫丹,臣妾想,或可對陛下的龍體有益。”說罷,她輕輕扶起嬴政,將鮫丹喂入其口中。
一夜過去,晨曦的微光透過窗欞灑在嬴政的臉上。他悠悠轉醒,隻覺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體內湧動,整個人仿佛年輕了十歲,神清氣爽,生龍活虎。他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發出爽朗的笑聲,那笑聲在宮殿內回蕩,似是驅散了多日來的陰霾。
“來人,宣胡亥前來。”嬴政的聲音充滿威嚴,又帶著一絲愉悅。
胡亥聽聞父皇召見,滿心歡喜地趕來。他身著華麗的服飾,那錦緞之上繡著精美的圖案,腰間佩著美玉,走路時玉佩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他的麵容帶著少年的稚氣與興奮,眼睛亮晶晶的。
“父皇,您找兒臣何事?”胡亥恭敬地行禮問道。
嬴政看著胡亥,眼神中透著一絲期許:“朕欲巡視天下,此次便帶上你一同前去,也好讓你增長見識,曆練曆練。”
胡亥一聽,頓時高興得跳了起來,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太好了,父皇!兒臣早就盼著能與父皇同行。”
正在此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旅途的寂靜。扶蘇掀起車簾望去,隻見後麵揚起一片塵土,一群馬隊飛奔而來。待馬隊漸近,為首之人高舉著明黃色的聖旨,原來是皇帝的使者。扶蘇心中湧起一股厭煩與疲憊,他懶洋洋地放下車簾,對外麵的喧鬧置若罔聞,絲毫沒有要迎接聖旨的意思。
天使官滿臉堆笑,小心翼翼地靠近馬車,聲音顫抖地念起聖旨。那聲音在空曠的荒野中回蕩,顯得格外刺耳。“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扶蘇為人子,不忠不孝,行事乖張,實乃有負朕多年之殷切期望……”
扶蘇麵無表情地聽著,待天使官念完,他才緩緩伸出手,接過聖旨,冷冷地說道:“你且去秦王府拿賞賜吧。”他的語氣冷淡,仿佛這聖旨與他無關,隻是一件無關緊要的瑣事。
天使官見扶蘇如此態度,心中有些惶恐,但仍壯著膽子說道:“殿下,您還是多給皇帝寫些奏折,認個錯就好了。陛下聖心仁慈,或可寬恕殿下之過。”
扶蘇不耐煩地擺擺手,轉身回到馬車,將天使官晾在原地。那馬車的車簾落下,似是一道無情的屏障,隔絕了外麵的世界。
緊接著,一日之內竟有十二道聖旨接踵而至。每一道聖旨都如同一把利刃,無情地刺向扶蘇。那聖旨上的話語無不是嗬斥扶蘇的不忠不孝,字裏行間都透著嬴政的失望與憤怒。“扶蘇,你枉為朕之子,朕對你悉心栽培,寄予厚望,你卻如此行徑,實乃令朕寒心!”
扶蘇坐在馬車中,聽著外麵使者宣讀聖旨的聲音,心中的怒火終於爆發。他對著空氣揮舞著拳頭,怒吼道:“不就是幾個女人嗎?我為你尋來長生不老藥,這等大功難道還不夠?”他的眼神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胸膛劇烈起伏,仿佛一隻被困在籠中的猛獸,在絕望中掙紮。說到長生不老藥,他心中突然湧起一絲疑惑,這個嬴政為何沒有服用?他立刻傳訊給澤宗,命其速速去查。
此時,遠方的天際線出現了一條黑線,隨著黑線逐漸靠近,才看清是一群人騎著馬奔騰而來。為首的是範增和項羽等人。範增麵容消瘦,眼神深邃而睿智,他的白發在風中飄動,更顯其仙風道骨。項羽身姿魁梧,器宇軒昂,手持長槍,英氣逼人。
範增來到馬車前,恭敬地說道:“殿下,我等在招賢館聽聞殿下遭遇,心中不安。殿下賢能,此乃眾人皆知之事,我等實不放心,特來追隨輔佐殿下,共渡難關。”他的聲音沉穩有力,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忠誠。
扶蘇看著範增和項羽等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在這困境之中,能有人不離不棄,前來相助,實乃不幸中的萬幸。他微微點頭,說道:“諸位有心了,既來之,則安之。如今我雖遭逢困厄,但隻要有諸位相助,未必不能東山再起。”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那原本沮喪的麵容也漸漸恢複了往日的堅毅。
扶蘇下了馬車,迎向範增等人,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神色凝重卻帶著一絲感激:“範先生,項壯士,還有諸位義士,你們不辭辛勞前來,扶蘇銘記於心。此刻我雖被父皇誤解,遠逐於此,但有你們相伴,仿若寒夜中見星光。”
項羽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如鍾:“殿下,俺項羽隻認您是明主。那鹹陽城中的醃臢事,俺們都看不過眼。您心懷天下,有勇有謀,絕不是那等不忠不孝之人。俺願為您執戟在前,踏平一切不公!”他的眼神熾熱而堅定,猶如燃燒的炭火,那魁梧的身軀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隨時準備為扶蘇衝鋒陷陣。
範增微微點頭,輕撫胡須:“殿下,當下局勢雖險,但老臣以為,危機亦是轉機。陛下盛怒之下雖有諸多詔令,但未必沒有轉圜餘地。且塞外之地,雖苦寒卻也遠離鹹陽紛爭核心,可於此積攢實力,廣納賢才。老臣聽聞,這周邊部落亦有諸多能人異士,若能將其招攬麾下,待時機成熟,再回鹹陽,撥亂反正,也為時不晚。”他目光深邃,言語間條理清晰,為扶蘇分析著當下形勢與未來出路,那消瘦的臉上寫滿了睿智與謀略。
扶蘇沉思片刻,抬頭望向遠方:“範先生所言極是。父皇如今對我誤會已深,我若強行辯解,恐適得其反。倒不如暫居於此,整軍經武,以圖後舉。”他的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決然,曾經因被放逐而產生的迷茫已漸漸被堅定取代,此刻的他,已在困境中尋得了方向。
眾人遂結伴前行,來到了蒙恬駐軍之處。蒙恬聞聽扶蘇到來,趕忙出營相迎。隻見他身披戰甲,身姿挺拔如鬆,麵容冷峻卻不失威嚴:“扶蘇公子,末將等候多時。雖陛下有令,但末將深知公子冤屈。”
扶蘇與蒙恬相見,心中感慨萬千:“蒙將軍,如今我等身處此境,需得齊心協力。將軍麾下三十萬大軍,乃我等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日後回歸鹹陽的依仗。”
在蒙恬營地之中,扶蘇與眾人日夜謀劃。一方麵,加強軍隊訓練,提升士兵戰鬥力,引入新的戰術與兵器改良之法;另一方麵,扶蘇派遣使者,暗中聯絡周邊部落中那些不滿秦朝統治或渴望和平共處的勢力,向他們展示自己的仁政理念與長遠規劃,不少部落被扶蘇的誠意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與他合作,或提供物資,或派遣勇士加入。
而在鹹陽宮中,嬴政雖怒發詔令,但內心卻也並未完全篤定。他時常在禦書房中踱步,回想起扶蘇過往的種種功績與賢能之舉,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慮:“朕是否真的錯怪了扶蘇?那長生不老藥之事,背後是否另有隱情?”然而,他身為帝王,威嚴之下難以輕易改口,隻能在矛盾與糾結中繼續觀望塞外的局勢。
日子一天天過去,扶蘇在塞外的勢力逐漸壯大。他與範增等人製定了詳細的戰略,不僅著眼於軍事對抗,更注重民心的收服與文化的融合。他們開設學堂,教授當地孩童與士兵讀書識字、大秦律法與禮儀文化;興修水利,改善農田灌溉,使原本荒蕪的土地漸漸有了生機。這一切的變化,都被周邊的百姓與部落看在眼裏,扶蘇的威望也在不知不覺中與日俱增。
此時,澤宗傳來消息,關於長生不老藥之事有了新的線索。似乎是宮廷內部有人暗中做手腳,致使那藥未能呈到嬴政麵前。扶蘇得知後,深知這是一個扭轉局勢的關鍵契機,他決定親自撰寫一封密信,附上證據,派人秘密送往鹹陽,呈給嬴政,期望能借此解開父子間的嫌隙,為自己正名,也為大秦的未來重新找回一條光明之路。究竟這封信能否順利送達嬴政手中,又能否改變他的心意?扶蘇的命運與大秦的走向依然懸於一線,充滿了未知與變數。
密信在重重護衛下向著鹹陽疾馳而去,然而鹹陽城內,各方勢力交錯縱橫,局勢愈發複雜險惡。胡姬與巴卿聽聞扶蘇在塞外的舉動,心中暗驚,她們深知若扶蘇真的崛起,必然對自身地位和謀劃構成巨大威脅。於是,二人勾結朝中部分奸臣,一方麵在嬴政耳邊吹風,汙蔑扶蘇在塞外擁兵自重、意圖謀反;另一方麵,暗中派出刺客,試圖截殺扶蘇送往鹹陽的信使,以絕後患。
信使在穿越一片險峻山穀時,遭遇了刺客的埋伏。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利箭如飛蝗般射來。信使們雖拚死抵抗,但畢竟寡不敵眾。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神秘的隊伍突然出現,他們個個武藝高強,以雷霆之勢擊退了刺客,救下了信使。原來,這是蒙恬事先安排在暗中保護信使的精銳之士,他們深知此信關係重大,不容有失。
曆經波折,密信終於送達嬴政手中。嬴政展開信箋,看著上麵扶蘇的筆跡和詳細的證據,心中大驚,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被奸人蒙蔽,錯怪了扶蘇。但帝王的自尊讓他難以立刻表態,他隻是下令暗中調查信中所言之事,同時加強對胡姬、巴卿以及相關奸臣的監視。
塞外,扶蘇並未坐等鹹陽的消息,他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範增的謀劃下,他與項羽開始整合周邊部落的力量,組建了一支更為龐大且兵種多樣的聯軍。這支聯軍不僅有秦軍的紀律嚴明和精良裝備,還融合了草原部落的騎兵優勢,戰鬥力大增。
為了進一步提升聯軍的實力,扶蘇又廣邀天下賢才。許多在中原鬱鬱不得誌的謀士、武將紛紛慕名而來,其中不乏精通兵法布陣、擅長治理地方以及能工巧匠之人。在這些賢才的幫助下,聯軍在軍事戰略、後勤保障以及兵器製造等方麵都有了質的飛躍。
而在文化融合方麵,扶蘇也不遺餘力。他在聯軍營地中設立了多處文化交流場所,讓秦地文化與草原文化相互交融。士兵們在這裏學習彼此的語言、習俗和技藝,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這種文化融合的氛圍逐漸蔓延到周邊百姓之中,使得扶蘇在這片土地上的根基愈發穩固,百姓們對他的擁護也更加堅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扶蘇在塞外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他所建立的政權雛形不僅具備了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擁有了完善的治理體係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他心中始終牽掛著鹹陽,牽掛著大秦的未來。他知道,與嬴政之間的矛盾尚未徹底解決,大秦內部的紛爭仍在持續,若不能盡快平息這一切,整個國家都將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就在此時,鹹陽傳來消息,嬴政在調查清楚真相後,終於下定決心召回扶蘇。
金碧輝煌卻又透著壓抑氣息的皇宮大殿內,胡姬蓮步輕移至嬴政身側。她今日身著一襲華麗的緋紅宮裝,繡金的紋路在燭光下閃爍著詭譎的光芒,發間的珠翠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發出清脆的聲響,似在為她即將出口的讒言奏響前奏。她朱唇輕啟,聲音卻似淬了毒的利箭:“陛下,如今扶蘇在北方的勢力猶如滾雪球般日益強大,若他哪天興兵南下,兵臨城下,那必是我大秦的滔天巨禍啊。陛下切不可召他回來,不僅如此,還當速速派貼身心腹前去監視,以防他有不軌之舉。”胡姬的眼眸中閃爍著惶恐與算計交織的光芒,她微微垂首,看似恭敬,實則在偷瞄嬴政的神色。
嬴政坐在龍椅之上,麵容冷峻,猶如刀削。他聽了胡姬的話,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慮,沉默片刻後,緩緩點頭。隨即下令,命王賁率領五萬秦軍即刻開赴北方。王賁領命而去,那堅定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似是敲響了戰爭的前奏。
而嬴政,因對長生不老的執念,仍執著於服用丹藥。他在寢宮內,周圍擺滿了各種精致的瓷瓶,裏麵裝著所謂的“仙丹”。他每次服下丹藥時,眼神中都帶著一絲期待,那是對永生的渴望。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他並未感覺到有任何好氣色,反而身體狀況如江河日下,愈發虛弱。他的麵色日漸蒼白,往昔那炯炯有神的雙眸也失去了光彩,身形愈發消瘦,仿佛被病魔逐漸吞噬。
事後,嬴政下令徹查丹藥之事。在一番深入調查後,竟發現有人偷偷竊取了長生不老藥。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嬴政大為震怒。他的臉瞬間漲得通紅,如同一頭被激怒的雄獅,雙眸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怒吼道:“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竊取朕的仙藥!”整個宮殿都仿佛在他的怒吼聲中顫抖。
胡姬見此情形,眼珠一轉,又湊上前輕聲說道:“陛下,臣妾聽聞,這仙藥或許從一開始就是假的。那扶蘇曾與這仙藥之事有所關聯,會不會……”她故意拖長尾音,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嬴政一聽,心中的怒火瞬間轉移到扶蘇身上,他咬牙切齒地說道:“扶蘇,若真是你在背後搗鬼,朕定不會輕饒!”他的雙手緊緊握拳,關節因用力而泛白,心中的憤怒與失望如洶湧的潮水般澎湃。此時的皇宮,被一片陰雲所籠罩,似乎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而扶蘇在北方的命運,也因這一係列變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消息傳至北方,扶蘇聽聞父皇再次遷怒於他,且有五萬秦軍前來監視,心中滿是無奈與憂慮。他站在營帳外,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脈,身姿依舊挺拔,可眉頭卻緊緊皺起,眼神中透著疲憊與迷茫。“父皇為何如此輕易被奸人蒙蔽,難道他對我就沒有一絲信任了嗎?”扶蘇喃喃自語,聲音被塞外的寒風吹散,帶著幾分淒涼。
一旁的範增輕輕歎了口氣,上前說道:“殿下,如今局勢危急,那王賁五萬大軍來者不善,我們需早做打算。陛下被那胡姬迷惑,已失去理智,恐不會聽殿下解釋。”他的麵容消瘦,眼神深邃而睿智,白發在風中飄動,更顯其仙風道骨。
項羽則憤怒地揮舞著拳頭:“俺就說那鹹陽城的皇帝老兒昏庸,扶蘇殿下您如此賢能,他卻聽信讒言。俺們不如直接反了,殺回鹹陽,讓殿下坐上皇位,省得受這窩囊氣!”他的雙眼圓睜,銅鈴般的眼睛裏燃燒著熊熊怒火,那魁梧的身軀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隨時準備爆發。
扶蘇搖了搖頭,目光堅定:“不可。我雖被冤枉,但我不能背負謀反的罪名,讓大秦陷入內戰。我要想辦法查明真相,還自己清白,讓父皇看清胡姬等人的真麵目。”他的語氣斬釘截鐵,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於是,扶蘇一邊整頓軍備,準備應對王賁的大軍,一邊派遣心腹秘密潛入鹹陽,調查長生不老藥被竊之事以及胡姬的陰謀。他深知,隻有真相大白,才能化解這場危機。
在鹹陽,調查的過程困難重重。胡姬與她的黨羽在宮中早已做好防備,四處安插眼線,阻攔任何對他們不利的調查。但扶蘇的心腹們也非等閑之輩,他們喬裝打扮,在暗中悄悄收集證據,逐漸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原來,胡姬與宮外的一個神秘勢力勾結,這個神秘勢力妄圖顛覆大秦,他們利用胡姬接近嬴政,通過控製丹藥的供應和製造假消息,來擾亂宮廷,引發內亂。而竊取長生不老藥,正是他們計劃中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讓嬴政遷怒於扶蘇,從而削弱大秦的內部力量。
扶蘇的心腹們曆經艱險,終於將證據帶出了鹹陽,快馬加鞭送往北方。扶蘇拿到證據後,並沒有立即興兵回朝,而是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連同證據一起,派人送給嬴政。他在信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忠誠與清白,揭露了胡姬等人的陰謀,希望父皇能夠醒悟。
然而,此時的嬴政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他躺在病榻上,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胡姬趁機掌控了宮中的部分權力,她攔截了扶蘇的書信和證據,不讓嬴政看到。並且,她還在宮中散布謠言,說扶蘇在北方擁兵自重,準備謀反,意圖徹底斷絕嬴政對扶蘇的信任。
王賁的大軍抵達北方後,並沒有立刻對扶蘇的軍隊發起進攻。他深知扶蘇的為人,對此次前來監視的任務也心存疑慮。他暗中派人觀察扶蘇的一舉一動,發現扶蘇並沒有謀反的跡象,反而在積極地為百姓做事,訓練軍隊也是為了抵禦外敵。
皇宮內室,布置得金碧輝煌卻又透著一股難以言說的靜謐。胡姬蓮步輕移至床邊,她今日身著一襲淡粉色的宮裝,那柔滑的綢緞在燭光映照下泛著溫潤的光澤,腰間束著一條絲帶,更顯其纖細的腰肢。她的麵容嬌豔如花,卻在此時帶著一絲凝重與糾結。緩緩地,她從自己的枕頭下取出一個精致的錦盒,那錦盒上繡著細密的花紋,在幽微的光線下似有神秘的魔力。
輕輕打開錦盒,三顆鮫丹靜靜地躺在其中,圓潤而散發著淡淡的幽光,仿佛是來自深海的神秘寶藏。胡姬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神色,猶豫像潮水一般在她心間翻湧。她貝齒輕咬下唇,那粉嫩的唇瓣上留下淺淺的齒痕,思量許久,終是伸出如蔥般的玉指,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枚。
而後,她捧著這枚鮫丹,快步走向嬴政的寢宮。嬴政正臥於榻上,麵容略顯憔悴,往日那如鷹隼般銳利的雙眸此時也失去了幾分光彩。胡姬輕輕在榻邊坐下,聲音輕柔婉轉,仿若春日的微風:“陛下,此乃扶蘇從海外仙山帶回的鮫丹,臣妾想,或可對陛下的龍體有益。”說罷,她輕輕扶起嬴政,將鮫丹喂入其口中。
一夜過去,晨曦的微光透過窗欞灑在嬴政的臉上。他悠悠轉醒,隻覺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體內湧動,整個人仿佛年輕了十歲,神清氣爽,生龍活虎。他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發出爽朗的笑聲,那笑聲在宮殿內回蕩,似是驅散了多日來的陰霾。
“來人,宣胡亥前來。”嬴政的聲音充滿威嚴,又帶著一絲愉悅。
胡亥聽聞父皇召見,滿心歡喜地趕來。他身著華麗的服飾,那錦緞之上繡著精美的圖案,腰間佩著美玉,走路時玉佩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他的麵容帶著少年的稚氣與興奮,眼睛亮晶晶的。
“父皇,您找兒臣何事?”胡亥恭敬地行禮問道。
嬴政看著胡亥,眼神中透著一絲期許:“朕欲巡視天下,此次便帶上你一同前去,也好讓你增長見識,曆練曆練。”
胡亥一聽,頓時高興得跳了起來,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太好了,父皇!兒臣早就盼著能與父皇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