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始皇帝的鑾駕緩緩駛出鹹陽城。那鑾駕金碧輝煌,裝飾著各種珍奇異寶,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若一座移動的宮殿。長長的儀仗隊伍整齊有序,旗幟飄揚,威風凜凜。


    一路上,嬴政與胡亥同坐在鑾駕之中。嬴政望著窗外的山川景色,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洪鍾:“胡亥啊,朕今日便與你講講這治國之道與為君的權謀。治國,需平衡各方勢力,恩威並施,如馭馬之道,不可過鬆,亦不可過緊。為君者,心中當有天下,決策不可僅憑一己之好惡……”他的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深邃,每一句話都似是多年來統治經驗的凝練。


    胡亥起初還認真聆聽,可漸漸地,他的眼神中露出一絲迷茫與厭煩。突然,他像是鼓起了極大的勇氣,大聲說道:“父皇,兒臣想了想,兒臣其實不想做皇帝,兒臣覺得扶蘇哥哥更適合做皇帝。”他的聲音在鑾駕內回蕩,帶著一絲怯意,又透著幾分真誠。


    嬴政微微皺眉,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你懂什麽!扶蘇他行事莽撞,屢屢犯錯,如何能是未來皇帝的好人選?朕的江山,需交付給能守得住、治理得好的人。”他的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眼神中閃爍著對帝國未來的憂慮與考量。


    胡亥聽了嬴政的話,心中雖有不服,但也不敢再多言。他低下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怨憤,雙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


    鑾駕繼續前行,所到之處,百姓紛紛跪地叩首,山呼萬歲。嬴政看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自己的帝國看似強大無比,實則暗潮湧動,扶蘇之事便是一個例證。


    巡視途中,嬴政每到一地,都會仔細考察當地的吏治、民生和軍事防務。他親自與地方官員交談,詢問政務處理中的難題,對那些政績卓著的官員予以嘉獎,對貪汙腐敗、魚肉百姓者嚴懲不貸。胡亥在一旁看著,時而露出驚訝之色,時而又表現出漫不經心。


    一日,他們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大城。城內街道寬闊,店鋪林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嬴政決定在此停留數日,深入了解民情。他微服出訪,帶著胡亥穿梭在大街小巷。看到百姓們安居樂業,集市上貨物琳琅滿目,嬴政心中稍感欣慰。但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物價過高、貧富差距較大等。


    回到行宮後,嬴政召集隨行大臣商議對策。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加強對商業的管控,平抑物價;有的提出要推行一些扶貧政策,縮小貧富差距。嬴政認真傾聽,時而點頭,時而沉思。胡亥在一旁聽得昏昏欲睡,他對這些治國理政之事毫無興趣,心中隻想著何時才能結束這枯燥的巡視,回到鹹陽去玩樂。


    然而,就在此時,北方邊境傳來急報,匈奴趁大秦內部局勢不穩,再次興兵犯境。消息傳來,嬴政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匈奴的威脅不容小覷,必須立刻做出應對。


    “朕需派一員大將前去禦敵,你們可有合適的人選?”嬴政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大臣。


    一位大臣上前奏道:“陛下,蒙恬將軍英勇善戰,且熟悉北方邊境情況,可派他前去。”


    嬴政微微點頭:“蒙恬確是合適人選。傳朕旨意,命蒙恬即刻率領大軍北上,擊退匈奴。”


    就在旨意傳下不久,又有消息傳來,扶蘇得知匈奴犯境後,未等朝廷詔令,已在北方自行組織兵力,準備抗擊匈奴。嬴政聽聞此事,心中既惱怒又欣慰。惱怒的是扶蘇擅自行動,違背了朝廷製度;欣慰的是扶蘇在關鍵時刻仍能以大局為重,心係大秦邊疆。


    “扶蘇啊扶蘇,你總是這般讓朕又愛又恨。”嬴政喃喃自語道。


    胡亥在一旁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暗自高興。他想著,扶蘇此舉若是觸怒了父皇,那自己日後繼承皇位的機會就更大了。


    蒙恬接到詔令後,迅速率領大軍出發。他與扶蘇在北方邊境會合,二人相見,雖未多言,但彼此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堅定與決心。他們共同商議作戰策略,決定利用秦軍的優勢,先堅守陣地,待匈奴兵疲馬乏之時,再發動反擊。


    在秦軍的頑強抵抗下,匈奴的進攻屢屢受挫。他們沒想到秦軍在沒有皇帝親自指揮的情況下,依然如此勇猛善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匈奴軍隊的士氣逐漸低落,補給也出現了困難。


    終於,蒙恬與扶蘇抓住戰機,發動了全麵反擊。秦軍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匈奴軍隊大敗,紛紛向北逃竄。這一戰,秦軍大獲全勝,不僅保衛了大秦的邊疆,也讓扶蘇在軍中的威望進一步提升。


    而在南方巡視的嬴政,得知勝利的消息後,對扶蘇的看法也開始悄然發生改變。他意識到,扶蘇或許真的有治理天下的才能,隻是之前自己對他太過嚴苛,未能給他足夠的信任和機會。


    “也許,朕是該重新考慮一下大秦的繼承人了。”嬴政望著北方,心中暗暗思索著。


    鹹陽驚變之胡姬謀位


    在鹹陽皇宮深處,重重宮闈仿若巨獸利齒,將無數陰謀詭計吞噬其中。胡姬,這位來自異域的女子,身姿婀娜似風中弱柳,麵龐卻透著堅毅與決絕。她的眼眸猶如深邃夜空裏閃爍的寒星,正凝視著遠方,心中謀劃著一場足以顛覆大秦帝國的驚世陰謀。


    “此局若成,我兒胡亥必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我也可母憑子貴,再不必在這宮中如履薄冰。”胡姬喃喃自語,聲音輕柔卻似寒刃出鞘,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狠厲。她蓮步輕移,每一步都仿佛踏在鹹陽皇宮那看不見的權力脈絡之上。


    隨後,胡姬召集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心腹。這些人皆身形矯健、目光敏銳,一看便知是擅長機變權謀之士。胡姬站在他們麵前,微微抬起下巴,眼神中滿是威嚴與期待,她緩緩開口,話語如珠落玉盤,卻又字字千鈞:“你們皆是我多年來精心培養的心腹之人,如今,大秦的命運即將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命你們分別出使東胡國和月氏國,此去務必不辱使命。”


    說罷,胡姬輕輕揮了揮手,一名侍女端著托盤上前,托盤之上擺放著兩份精致的木匣。胡姬打開木匣,刹那間,屋內光芒閃爍,那是滿滿當當的金銀珠寶與大秦獨有的珍貴器物。“帶上這些厚禮,去告訴東胡國和月氏國的首領,隻要他們肯出兵扶持胡亥登上皇位,大秦每年將奉送歲幣,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皆不在話下。屆時,我兒登基,大秦與他們兩國將永結同盟,共享太平盛世之榮華。”


    心腹們紛紛單膝跪地,齊聲高呼:“屬下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娘娘所托!”他們的聲音在宮殿內回蕩,仿佛是對命運發出的戰吼。


    胡姬的心腹們領命之後,快馬加鞭,日夜兼程。那前往東胡國的使者,身著黑色勁裝,跨下駿馬四蹄如飛,揚起滾滾煙塵。他的臉龐被風沙吹打得粗糙不堪,眼神卻始終堅定如鐵。進入東胡國境後,隻見四周山巒起伏,荒草萋萋,狂風呼嘯而過,似鬼哭狼嚎。


    東胡王的營帳內,彌漫著濃鬱的膻腥味。東胡王身材魁梧壯碩,滿臉橫肉,眼神中透著狡黠與貪婪。他高坐在虎皮王座之上,猶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小山。當胡姬的心腹踏入營帳,東胡王那如銅鈴般的大眼睛便緊緊盯了過來,眼神中帶著審視與疑慮。


    “你乃大秦使者,來我東胡所為何事?”東胡王的聲音猶如洪鍾,震得營帳嗡嗡作響。


    使者微微躬身,神色鎮定自若,他清了清嗓子,用那如簧巧舌說道:“大王,大秦如今局勢動蕩,太子之位懸空,而胡亥公子賢能聰慧,心懷天下。若大王肯出兵南下相助,待胡亥公子登基,大秦將與東胡國結為兄弟之邦,每年獻上豐厚歲幣,金銀財寶、絲綢茶葉,數之不盡。此乃天賜良機,大王若把握得當,東胡國必將威震四方,雄霸草原。”


    東胡王聽後,沉默片刻,突然仰天大笑,笑聲中帶著一絲心動與得意:“哈哈哈哈,你這使者倒是能說會道。不過,本王如何信你?”


    使者不慌不忙,從懷中取出一份密函與一幅地圖,上前幾步呈給東胡王:“大王,此乃胡姬娘娘親手所書密函,函中詳述合作之事。另有地圖一份,標明了大秦邊境各處布防與進軍路線,大王一看便知我所言非虛。”


    東胡王接過密函與地圖,仔細端詳,眼中貪婪之色愈發濃烈。他摩挲著手中的羊皮地圖,仿佛已經看到了大秦的無盡財富在向自己招手。“好!本王出兵!”東胡王猛地一拍王座扶手,大聲喝道。


    與此同時,前往月氏國的使者也在馬不停蹄地趕路。他身著白色長袍,在月色下猶如一道飛馳的閃電。月氏國境內,黃沙漫天,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仿佛要將一切都化為灰燼。


    月氏女王端坐在華麗的宮殿之中,她麵容絕美卻透著一股清冷,宛如月中仙子下凡。她的眼眸猶如冰湖,看似平靜無波,實則深不可測。


    使者進入宮殿,恭敬地行禮後,便開始了他的遊說:“女王陛下,大秦內亂將至,胡亥公子德才兼備,深受百姓愛戴。若月氏國出兵東進,與東胡國遙相呼應,扶持胡亥公子登上皇位,大秦必將感恩戴德,歲歲朝貢。陛下想想,月氏國將因此收獲一個強大盟友,還能得到數不清的財富與土地,此等好事,陛下豈會錯過?”


    月氏女王輕輕抬起纖細的玉手,微微皺眉,語氣冷淡卻又帶著一絲好奇:“你所言雖動聽,可大秦兵強馬壯,我月氏若出兵,豈不是引火燒身?”


    使者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件精美的玉器,呈到女王麵前:“陛下,此乃大秦國寶,,是胡姬娘娘特意命我帶來獻給陛下的。此璧價值連城,世間罕有。且胡姬娘娘已安排妥當,大秦內部有諸多勢力響應,屆時內外夾擊,定能成功。陛下隻需出兵,便可坐收漁利。”


    月氏女王看到和氏璧,眼中閃過一絲驚豔與貪婪。她輕輕撫摸著玉器,思索片刻後,緩緩開口:“既如此,月氏國願出兵東進。”


    胡姬的心腹們完成使命,快馬加鞭返回鹹陽皇宮。當他們將消息告知胡姬時,胡姬站在宮殿窗前,望著遠方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陰謀得逞的得意,又有對未來的一絲擔憂。


    “一切才剛剛開始,這鹹陽皇宮,乃至整個大秦帝國,都將在我的謀劃下,走向未知的命運。”胡姬輕聲說道,她的身影在夕陽餘暉下,顯得既美麗又危險,仿佛是一朵盛開在權力深淵邊緣的罌粟花。


    大秦風雲之驚變


    營帳之中,氣氛凝重得仿若實質化的鉛塊,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心頭。扶蘇劍眉緊鎖,深邃的眼眸緊緊盯著澤宗傳來的情報,那目光似要在薄薄的紙張上灼出一個洞來。情報上的內容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他深知大秦已至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片刻後,他霍然起身,沉聲道:“來人,升帳議事!”聲音猶如洪鍾,在營帳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侍從們聞聲而動,腳步匆匆卻又整齊有序,不多時,營帳便已布置妥當。範增、張良、陳平、蒙恬、項羽、英布等一眾豪傑魚貫而入。範增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深邃,仿若能看穿世間一切陰謀詭計;張良麵容清秀,一襲白衣勝雪,身姿飄逸若仙,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風範;陳平則目光靈動,嘴角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心中正盤算著無數奇謀妙計;蒙恬身披戰甲,威風凜凜,那戰甲上的寒光仿佛在訴說著他在戰場上的赫赫戰功;項羽身材魁梧壯碩,虎目圓睜,滿臉的豪情壯誌似要破體而出;英布則一臉冷峻,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果敢。


    眾人入帳後,皆感受到了那凝重的氣氛,紛紛斂聲屏氣,望向扶蘇。扶蘇深吸一口氣,將胡姬聯合東胡、月氏的陰謀事宜簡要道出。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後激起千層浪。


    項羽聞罷,猛地一拍桌案,那桌案竟似承受不住他的大力,發出“嘎吱”一聲悶響。“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等堂堂大秦兒郎,豈會懼怕那些蠻夷之輩!大不了與他們拚個魚死網破,幹就完了!”他的聲音如雷鳴般響亮,話語中充滿了無畏的豪情與霸氣,眼神中燃燒著熾熱的戰火,仿佛此刻就已置身於戰場之上,正與敵軍浴血奮戰。


    英布亦點頭稱是,他微微昂首,眼神堅定如鐵:“項兄所言極是。我等手中之劍,早已渴望飲盡敵人之血。”


    扶蘇微微點頭,對他們的勇氣和決心表示讚賞,隨後將目光緩緩落在範增、張良、陳平三人身上。陳平眼珠一轉,嘴角的笑意更濃了幾分,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公子,臣有一計。若公子身邊有月氏國王族之人,不妨令其回國,參與王位爭奪。月氏國內部必因王位之爭而陷入內訌,屆時,他們自顧不暇,哪還有精力與東胡合謀來犯我大秦。”他的眼神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那模樣好似一隻智計百出的狐狸。


    扶蘇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不禁讚歎道:“還是陳平先生鬼點子多!此計甚妙。”


    與此同時,在鹹陽城中,秦王府內一片靜謐。羋萱與景鸞兩位女子,宛如從畫中走出的仙子。羋萱麵容嬌豔,身姿婀娜,一襲華服更襯得她高貴典雅;景鸞則氣質清冷,如同一朵盛開在雪山之巔的寒梅,散發著獨特的韻味。她們帶著侍從,蓮步輕移,穿過庭院回廊,徑直來到扶蘇的妻妾居所。


    在一處幽靜的房間內,烏溪與卓雅正相對而坐。烏溪身為烏孫國長公主,有著異域女子獨特的美貌。她的眼眸猶如深邃的湖水,波光瀲灩,高挺的鼻梁下,紅唇似火,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如瀑布般垂落。卓雅則是月氏國聖女,她麵容聖潔,仿佛被月光輕柔撫摸過一般,周身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一襲白衣飄飄,似要乘風而去。


    羋萱步入房間,看著烏溪與卓雅,輕聲說道:“兩位姐姐,今日前來,是傳達扶蘇公子的恩賜。他念及二位思鄉之情,特許你們回國。”她的聲音輕柔婉轉,如同春日裏的微風,輕輕拂過眾人的心間。


    烏溪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感動:“真的嗎?扶蘇哥哥竟如此為我們著想。”


    卓雅則微微皺眉,似乎在思索著什麽,片刻後,她緩緩說道:“扶蘇殿下此舉,定有深意。當下局勢危急,或許我們回國,能為大秦略盡綿薄之力。”她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然,已然明白自己肩負的使命。


    羋萱輕輕點頭:“卓雅姐姐聰慧過人。如今胡姬勾結外邦,大秦麵臨巨大危機,公子希望你們能在自己的國家發揮作用,共同化解這場危機。”


    烏溪站起身來,身姿挺拔,眼神中滿是堅定:“我定不會辜負扶蘇哥哥的期望。我雖為女子,但也願為大秦,為扶蘇哥哥,在烏孫國周旋,阻止他們與胡姬的陰謀。”


    卓雅亦起身,雙手合十,默默祈禱:“願月氏國能在這亂世之中,做出正確的抉擇,不被邪惡勢力所利用。我回去之後,定會竭盡所能,引導月氏走向正途。”


    上郡城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似是在為大秦的命運而歎息。而營帳內,眾人也在緊鑼密鼓地謀劃著應對之策。蒙恬上前一步,向扶蘇抱拳行禮:“公子,末將以為,除了月氏國內訌一計,我們還需加強邊境防禦。末將願率麾下將士,駐守邊疆,嚴陣以待,定不讓敵軍踏入大秦一步。”他的身姿如同一棵蒼鬆,挺拔而堅毅,眼神中透著對大秦的忠誠與守護。


    扶蘇微微沉思,點頭道:“蒙將軍所言甚是。防禦之事,就全權交由將軍負責。但我們也不能一味防守,還需主動出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果斷與睿智,已然在心中構思好了戰略布局。


    張良輕撫胡須,緩緩說道:“公子,臣以為可先派人前往東胡與月氏,離間他們與胡姬的關係。向他們陳述利弊,讓他們知曉與胡姬勾結並非明智之舉,大秦的實力亦不容小覷。若能成功離間,便可削弱敵軍的聯盟力量。”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靜,仿佛一切皆在他的算計之中。


    扶蘇目光一亮:“先生此計可與陳平先生的月氏內訌之計並行。範增先生,您對此有何看法?”


    範增微微眯眼,思索片刻後說道:“公子,此二計皆為良策。老臣以為,還可在民間散布消息,言說胡姬為一己私欲,勾結外邦,將給大秦百姓帶來無盡戰亂與苦難。如此一來,可讓百姓對胡姬心生厭惡,也能為公子日後平定叛亂贏得民心。”他的聲音低沉沙啞,卻充滿了智慧與經驗。


    扶蘇心中暗自讚歎,這些謀士果然智謀過人,每一個建議都切中要害。他環顧眾人,眼神中充滿了感激與信任:“諸位先生所言,皆為大秦的存續指明了方向。扶蘇感激不盡。如今,我們便依計行事,各施其職,定要在這場危機中守護大秦,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眾人齊聲高呼:“願為公子效命,守護大秦!”那聲音如同一股強大的洪流,衝破營帳,向著鹹陽城的四麵八方擴散而去,似在向整個大秦宣告,他們的決心與勇氣。


    烏溪與卓雅在羋萱與景鸞的安排下,收拾行囊,準備踏上回國之路。烏溪望著鹹陽城的方向,心中默默念道:“扶蘇哥哥,等我歸來,定助你成就大業。”她的眼眸中閃爍著淚光,卻又透著無比的堅定。


    卓雅則神色凝重,她深知月氏國內情況複雜,此次回國,必將麵臨重重困難。但她毫不畏懼,心中暗自祈禱:“月氏國的神靈啊,請保佑我能順利化解這場危機,莫要讓月氏陷入不義之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秦二世扶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彭化食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彭化食品並收藏我是秦二世扶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