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東京,門倉說準備立刻就去找尋藏匿鳳嶽的房子,而且在相當的時期裏,對鳳嶽以及他的家人的生活,必將全部由他來照顧,他認為這是他的投資,因而感到很高興。我這一次的旅行費用,也是全部由他負擔的。


    “彩古堂參加我們的計劃之後,將來的利益怎樣分配呢?”門倉這樣問我。


    “恐怕不能不把利益的百分之五十分給他吧,要不這樣,那是推不動他的。”


    我說。“餘下的百分之五十中,三分之一歸你,三分之二給我,鳳嶽的費用,由三個人分攤就是啦。”


    門倉顯出了思索的樣子。可是,他自己也知道,單憑他的手麵,畫是無法賣出去的,所以也隻得同意我的意見了。從他那種深思熟慮的神色中可以肯定,他對這筆帳已經從各方麵盤算過了。


    和門倉一分手,我轉身便向民子家裏走去,到九州去一趟花了四天的時間,在這四天的空白裏,會不會發生什麽移動之類的變化,我心裏有著這種預感。


    火車是早晨到的,所以我來到民子的公寓時還是在上午,這應該是她睡得最香的時候。可是,當我走過那水泥地的穿堂,來到那個房間麵前站定時,發現玻璃門後麵那塊粉紅色的窗簾已經沒有了,門上的磨沙玻璃給人以一種陰暗、冰冷的感覺,說明屋子裏麵是空虛的。


    我繞到公寓的前門口,敲了敲管理員房間的窗子,一個五十來歲的女人探出頭來。


    “她在兩天前搬到不知哪裏去啦。”


    這個女人講的就是民子的事情。


    “據說,她工作的店家也換過啦,搬到哪兒去了,我們可不知道。”


    這個女人是管理員的妻子,她眨著眼睛懷疑地望著我的臉。我這樣一個頭髮花白、滿臉皺紋,看來已經是六十左右的幹瘦的老頭兒,在她的眼晴裏,可能是一個大傻瓜吧。


    這個漂浮著懶散的氣氛、令人心焦而又很願意在這兒闔一會兒眼睛的熱烘烘的地方,已經隨著民子不知逃到哪兒去啦,現在想起來,這兒倒真正是我的場所。可是,這兒有的是憐借,卻沒有想像中那樣的粘著力。


    我走出那家公寓,又來到了大街上,不知不覺之中,我的思路也離開了那個地方,而轉入另一個方向了,世界上那些熱心於“事業”的人,他們的心情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


    第七章


    門倉按照我的想法,為酒句鳳嶽找到了一間房子。那地點隻要在國分寺車站乘中央線的高架電車支線,在第三個車站下車就到了。那裏原來是武藏野的雜木材,現在雖然有一部分變成了田地,但這裏那裏地還殘留著一些茂密的樹林。離開可以通車的大路走上林間小道,在一處被樹木像屏風似地圍繞著的所在,還殘留著幾家農戶。


    這兒也已受到了東京住宅建築計劃的波及,到處可以看到一些新建的漂亮住宅和公寓,但疏疏落落地也有幾處古老的村落和田地,頑固地抗拒著外來的攻勢。門倉在這裏找到的是一個茅糙頂的農家,出租的房間實際上是以養蠶用的摘樓改裝而成,但光線很好,對作畫倒是非常適宜的,門合與這個農家約定,鳳嶽的夥食也由他們一起承包了。


    “不錯,這兒很好,和東京的城市離得那麽遠,簡直象是一個隱居的地方,恐怕誰也不會注意到的。作那種畫,這確實是一個絕妙的所在。”


    門倉帶我一起去檢查時對我這樣說,他認為這個地方很好,因此風嶽一定也可以安安靜靜地畫畫了。而樓下住的是農民,他們一定也把風嶽當作是一個普通的畫家而不會有所懷疑的。門倉感到非常高興,還說:


    “先生,您的眼光真不差啊。”


    酒句鳳層從九州來到東京,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他抱著一個沉甸甸的破舊大皮箱,長長的頭髮承滿著白色的灰沙,亂蓬蓬的,沒有一點光澤。


    火車到達東京已經是晚上了。他下了火車,也來不及欣賞一下初次看到的東京的繁華燈火,先就指著那隻皮箱說:


    “這裏麵幾乎全部都是畫具啊!”


    他說話時帶著一絲自傲的笑容,那高高的鼻子又皺起來了。薄薄的嘴唇使他的嘴顯得特別開闊,即使不笑的時候,兩端也總是殘留著深深的皺紋,正如在九州遇見時的印象一樣,這張長長的臉總是帶些苦相。


    鳳嶽在國分寺鄉下的農民家裏住過兩晚之後,我便向他說:


    “今後你就畫王堂罷,單學這個人的東西就行了,你知道玉堂嗎?”


    “是河合玉堂嗎?”


    鳳嶽傻裏傻氣地回答。


    “是浦上玉堂。你畫過玉堂的東西嗎?”


    “沒有畫過。”


    鳳嶽低著頭說。


    “沒有畫過更好。我們一起去看看玉堂的作品罷,現在正在博物館裏陳列哩。”


    我帶著風嶽一起到上野博物館去。一路上我把應該在哪裏換電車,定哪條路等等,向他作了詳細的說明。


    “你得牢牢地記住啊。今後你每天都得上這個博物館去。玉堂作品的陳列,就剩這最後一個星期了。在這個期間裏,你從早晨一直到它關門時為止,都得呆在這裏,隻好把飯盒兒也帶到這裏來堅持一下了。”


    鳳嶽點著頭。


    我們走過博物館裏象海底一樣陰暗的走廊,來到了某號陳列室。從頂上射下來的明亮的光線,落在巨大的玻璃陳列櫥裏。


    玉堂的作品都集中在一個櫥裏,那是一個屏風和三個巨幅,屏風是《玉樹深江圖》;畫幅是《欲雨欲晴圖》,《乍雨乍霽圖》,《樵翁歸路圖》,全是被指定的重要美術品,我在這個櫥窗麵前站定,鳳嶽站在我的旁邊,兩個人都睜大眼睛向櫥窗裏望著。


    “好好兒看一看,這就是玉堂。”


    我低聲說。


    “在今後這幾天裏,你非把它完全學會不可。”


    鳳嶽點著頭,他那高高的身子微微地向前彎著,注視著裏麵。他的鼻尖幾乎碰到了櫥窗的玻璃,眼睛裏顯示著迷惑的神情。


    “浦上王堂是文政三年1以七十多數的高齡逝世的。”我用小到不至於驚憂其他參觀者的聲音為他作著介紹說。“他生於備前2,曾侍奉過池田候,官至供頭和大目付3,常常到江戶4來。他


    1公元1820年。


    2今岡山景的一部。


    3供頭、大目付,日本江戶幕府的官職名。


    4江戶,東京的舊稱。


    在五十歲時辭去官職,帶著他的古琴和畫筆遍遊諸國1興來時就彈琴作畫,以此自娛。因此,他的畫也沒有傳統的師匠,而是自由奔放,不受任何畫法的約束。


    可是,在這種漫不經心的手法中,他不僅反映了自然,而且是顯示了自然的悠久的精神。你仔細地看看這些山水、樹木、人物,表現的手法仿佛非常粗糙拙劣,甚至不象是一幅畫,可是你再站得遠些看看,他對空間和遠近的處理,真是做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而且構圖上也一點兒沒有鬆懈的感覺。它是有著深入到人們心裏的魅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與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鬆本清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鬆本清張並收藏真與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