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內爾很快見到了英軍的指揮官凱勒中校,一個胡子拉碴無比邋遢的中年軍官,當然同樣的形容給他自己也合適極了。


    他們互相敬禮並簡短地介紹過自己後,凱勒中校搶先開口用法語詢問:“這是哪?”


    “我也想問,長官。”


    “我有四十來個人,三十條槍,有一挺機槍,你呢?”


    “9個人,兩把德製衝鋒槍,7把德製卡賓槍,還有一把隻剩7發子彈的法製手槍。還有四條船。”


    “你們國防部都直接給特種部隊發德製武器嗎?”


    德內爾不得不再度作出解釋,所謂的戴澤南戰鬥群隻是用來唬德國人的幌子,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是什麽特種部隊,隻是和凱勒中校一行人一樣的散兵遊勇。無論是武器還是子彈,都是從德國人那裏繳獲的。


    “那不是更他媽的牛逼了?!”


    “我的部下們的確是一等一的法國勇士。”德內爾毫不謙虛地為部下們收下了凱勒中校的誇讚,卻又謙虛地將自己排除在外。


    真是個有趣的人,凱勒心想道。


    時間緊迫,他們也沒時間再寒暄了,簡單商討了一下當前的局勢,兩人便決定立刻向北走。由於凱勒突圍的時候沒有帶擔架,已經有數個傷員因失血過多而體力不支,他們就直接坐德內爾帶來的船隻,由沒有武器的士兵劃著,慢慢沿海岸線向敦刻爾克走。


    一直到拂曉,一座濱海港口城市的輪廓才終於出現在眾人麵前。那座城市的煉油廠和儲油罐還在燃燒,升起的黑煙遮天蔽日。一個農夫告訴他們,那就是敦刻爾克。走在德內爾身邊的艾維爾斯低聲嘀咕出一個詞:“敦刻爾克。”


    “是啊,敦刻爾克。”德內爾也感慨萬分。


    這天是1940年5月27日。


    數萬軍隊麋集在這座法國北部的港口城市裏,使得這座稱不上很大的城市擁擠不堪,凱勒和德內爾兩人一直帶隊沿著海岸線走,保護船隻免受德國人的襲擊和自己人的覬覦。在船隻方麵,德內爾一直非常頑固:“這些船隻都是法國人民的財產,也是法國軍隊征用的,因此沒有法國將領的批準,恕我不能將他們交給我們的盟友支配。”


    “理解。”凱勒中校也不好說什麽,畢竟德內爾他們還願意暫且將船隻提供給英國傷員使用不是?


    他們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上級部門,可是該去哪裏找呢?


    敦刻爾克城中英軍和法軍的秩序還算井然,但比利時軍人就像沒人指揮一般在城裏橫衝直撞。凱勒倒還好,他找到了負責組織撤退的英國海務大臣第一參謀長威廉·坦南特上校,就此搞定了回國的事宜。而德內爾則一直試圖尋找法國部隊,但費了好大勁,才發現他自己搞不好就是當前城中級別最高的法軍軍官之一。


    “第七軍團呢?第一軍團呢?”德內爾感到有些錯愕,按照他的猜測,法軍主力部隊早就應該到敦刻爾克組建防禦陣地,同時準備撤退了。


    “第七軍團不清楚,長官。”一個第四步兵師的負傷中尉回答道,“但是我們第一軍團的主力大概正向裏爾進發。”


    “索姆河方向打通了?”


    “應該沒有,我並不清楚,長官。”


    德內爾完全想錯了,撤退?不要說行動,甚至不要說計劃,總參謀部現在連將第一集團軍群的部隊從敦刻爾克撤退的決心都沒下!


    “英國人向我提出了一個建議,弗朗索瓦閣下,英國的外長要求我們將整個第一軍團和第七軍團撤往敦刻爾克方向,然後通過港口撤往英國,在英國重整,隨後再返回法國。您從海軍的角度來看,這個行動可行嗎?”


    在魏剛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達爾朗便想,從這位總司令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他根本不相信這個計劃。不過說實話,即使達爾朗自己也不覺得從敦刻爾克及其周邊的數個港口撤出近四十萬大軍符合常識。


    出於嚴謹,他還是仔細進行了一番思考,直到麵前的魏剛上將似乎有些不耐煩了,他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單純從海軍艦隊的方麵來說,我不認為這個計劃具備可行性,英國一定會動用民船,不過即使如此,我估計總共能撤出的軍隊也就在三四萬左右,至多不會超過五萬。”


    魏剛一句話都沒有說,點點頭就算是告別,徑自腳步匆匆地穿過波旁宮的走廊,其矯健的身姿令達爾朗不由得為之讚歎:“真希望我七十多歲的時候也有這麽一副好身板。”


    “您會的,將軍。”


    “嗬。”麵對秘書的恭維,達爾朗不以為然地擺擺手,“先活到那個時候再說吧!”


    得到達爾朗答複的魏剛一返回指揮部,便下令普利烏將軍指揮的第一軍團(原第一軍團司令官布朗夏爾將軍接替因車禍殉國的比約特上將,擔任第一集團軍群的司令官,第一軍團由普利烏將軍指揮)的主力部隊立刻南下,防守裏爾。


    “……總參謀部決議依托敦刻爾克建立環形工事,以待時機進行反攻。鑒於盟軍於彼處現有兵力近四十萬,單純防守敦刻爾克兵力無法展開……總參謀部由是命令,第一軍團南下搶占裏爾,為下一步之防禦做好準備。”


    於是整個第一軍團除了第三軍以外的所有部隊,便集體轉向南方,順利地搶占了法國北部重鎮裏爾,隨後掘壕挖溝,疏散民眾,準備迎接德軍的攻勢。


    不過在部隊陷入包圍的情況下,魏剛將軍也認為有必要通過港口撤出一些非戰鬥人員和傷員。為此他又命第一、第七軍團、海軍和英國方麵拿出一個可行的計劃,雙方一碰頭,立刻就被彼此的行動震驚了。


    法國方麵震怒於英軍居然“撤退地如此迅速”,而英軍則對法軍的遲鈍極度驚訝,因為他們早在阿拉斯戰役結束後不久就向法國通報了他們準備從敦刻爾克撤退的計劃。


    好在兩軍都知道現在不是打嘴仗的時候,在雙方互通情報之後,法國參謀部立刻向魏剛將軍提出了建議:我們也得走了!


    正當巴黎的總參謀部圍繞敦刻爾克與英國人製定新計劃的時候,新上任的第三集團軍群司令官貝森將軍在阿布維爾至亞眠一線發動的大規模的反擊也落下了帷幕,英軍第1裝甲師、法軍第2和第5輕騎兵師投入了這場戰鬥。


    空軍方麵,羅貝爾所在的航空團也奉命出擊,攔截前往阿布維爾的德國戰機。他們做得相當不錯,以兩架戰鬥機為代價,擊落了德軍3架斯圖卡,並重傷了1架梅塞施密特。羅貝爾把進攻的機會讓給了僚機勒布朗,後者果然不負所望,在他的掩護下擊落了一架斯圖卡。


    隻是當他們回到基地的時候,才知道阿布維爾的反擊戰又一次失敗了——英國第1裝甲師損失過半:女王陛下的龍騎兵禁衛營基本上被打光,其他幾個團情況也不妙。他們的師長抱怨稱,跟法國步兵的步坦協同效率感人,幾乎等於白送。


    英軍除了直接被德國反坦克炮屠殺的坦克以外,還有一些因機械故障而暫時損壞的車輛,不過由於補給站距離前線過遠,且德軍第38軍在其軍長曼施坦因的指揮下一直牢牢控製著索姆河沿線,這些“暫時損壞”的坦克很快也變成了“不可恢複性損失”。


    這樣慘重的損失使得北線總司令喬治將軍難免回憶起索姆河的慘痛記憶,於是他在次日下達的1809號命令中這樣提醒法軍的將領們:


    “請恰當地使用英國裝甲師……需要留意的是,他們並非是真正的裝甲師,而是和我們的輕機械化師非常相似。簡而言之,該師是由裝甲非常輕薄的輕型坦克組成的,很容易受到反坦克炮的毀傷。”


    可是,現在說這些還有任何一點作用嗎?


    英國在大路上已經沒有任何坦克部隊可供法軍將領揮霍了,這群冥頑不靈的家夥用不明所以的調動讓數個輕裝甲師和摩托化師尚未接敵便失去大半戰力。過度保守的戰術被驗證不起作用之後,他們又立刻用過於激進的戰術送掉了南線盟軍為數不多的裝甲部隊——法蘭西的軍人用棺材本交了學費!


    “如果這場戰役真的如此重要,為什麽不讓戴高樂上校來指揮?!”


    回到27號這天,整個法軍下層都充斥著類似的抱怨,不過他們的要求很快就能滿足,因為南線除了戴高樂上校的第四後備裝甲師以外,再無其他裝甲部隊。戴高樂的裝甲師已經整裝待發,預備投入到阿布維爾附近的絞肉機中,不過在此之前,戴高樂上校還需要處理一件小事。


    “那個薇爾莉特女士覺得寫家書沒用,於是去炮兵部隊搬炮彈去了!”


    聽到匯報的戴高樂一頭霧水:“這個被白裏安總理讚頌過的‘和平少女’不是早早就立誓再不殺人了嗎?”


    “如果隻搬炮彈,不拉擊發柄的話,她頂多算是幫助殺人。”副官講了一個不甚好笑的冷笑話,見沒有人被逗笑,他隻好沒趣地聳了聳肩。


    戴高樂繼續問道:“那麽她有說為什麽不寫信了嗎?”


    “薇爾莉特女士讓我轉告您,那些官兵給家人的口述信件,她一個字都不想改,也不敢改。”


    “她根本不懂,隻要她出現在士兵的身邊就夠了,寫信什麽的根本不重要。不過算了,隨她去吧。”戴高樂沒有在這件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作為一個師長,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才剛離開指揮所,準備視察裝甲部隊的備戰情況,就被自己的副官叫了回來。


    “上校,剛剛得到消息,比利時投降了!”


    比利時投降了!


    德內爾的位置更靠近風暴的中心,他比遠在巴黎的雷諾總理更早知道比利時國王派出特使與德軍商議停戰的事情。不過這對他而言並不算什麽,畢竟比利時軍隊現在幾乎稱得上是一碰就碎,就算利奧波德國王沒有投降,他們也需要經曆好一番整頓才能重振精神。


    更何況,比利時軍隊客觀上還為盟軍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除了最後的抵抗外,潰散的比利時軍隊和擁塞於裏爾與敦刻爾克之間的難民總數足足有三百萬之多,所有的道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進攻的德國人隻能不停地朝天開槍,試圖將這些人從道路上驅散,德軍的推進速度也因此驟降至每日十五公裏以下。


    比起比利時投降,德內爾還有更糟糕的棘手難題需要處理。


    他現在就站在劍拔弩張的英法官兵中間——字麵意義上的劍拔弩張,英法兩軍士兵怒氣勃發,彼此用刺刀指著,英製刺刀幾乎要劃破他的耳朵。


    ————


    查詢資料突然發現自己搞錯了時間節點,這下子劇情全炸了。


    在此處捋一捋本章時間線內發生的大事件。


    5月26日,德內爾交換戰俘並進入敦刻爾克,羅貝爾攔截對阿布維爾提供支援的德國轟炸機,薇爾莉特在戴高樂的部隊寫信。“發電機行動”開始,德軍轟炸敦刻爾克,炸毀了油庫和煉油廠。


    5月27日,英法軍隊在敦刻爾克爆發衝突;薇爾莉特在第四後備裝甲師搬炮彈;羅貝爾正準備往裏爾方向偵查。法軍開始籌備敦刻爾克撤退,盟軍重新規劃了敦刻爾克環形陣地;比利時軍隊被徹底擊潰,該國正式向德軍提出停戰請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超人日丹諾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超人日丹諾夫並收藏紫羅蘭與自由法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