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大同總兵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晌午過後,接到消息的首輔方從哲率領著今日於文淵閣當值的朝臣們急匆匆趕往乾清宮暖閣麵聖。
年關將至,誰也不願意在這個當口上再出事端,遑論是作為京師門戶的大同鎮?
\"臣等,叩見陛下..\"
因為門窗緊閉,導致空氣略有些沉悶的乾清宮暖閣內,一眾身著緋袍的朝臣們異口同聲的朝著案牘後的天子叩首問安,表情頗有些忐忑。
自當今天子登基以來,朝廷一改多年以來的\"頹勢\",先後在重兵雲集的遼鎮以及土司林立的西南取得勝勢,極大的提升了朝廷的威勢,但眼下卻是被蒙古韃子主動打了過來?
此事若是嚴格追究,不僅宣大總督崔景榮要引咎辭職,邊鎮將校們也會被連根拔起。
這對於勢力盤根錯節的邊鎮而言,打擊將是巨大的。
\"起來吧。\"
沉默半晌,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終是於暖閣內悠悠響起,使得暖閣內本就冷凝的氣氛更加緊張。
\"謝陛下,\"伴隨著窸窸窣窣的衣袍聲,暖閣內的朝臣們依次起身,心中平添了一絲小心。
\"朕已傳令宣大總督崔景榮,加強警戒,以防蒙古韃子犯邊..\"不待暖閣眾人發聲,年輕天子便是先入為主的說道,清冷的聲音中充斥著不容拒絕的味道。
涉及邊鎮軍事,他還是希望\"親力親為\",以免出現如原本曆史上,藩鎮擁兵自重的情況。
\"陛下英明,\"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是率先表露了自己的態度,並在朱由校欣慰的眼神中,拱手道:\"大同鎮乃我京師門戶,臣請陛下選派宿將坐鎮,整飭行伍。\"
作為由朱由校親自擢升的兵部尚書,王在晉深知天子對於\"兵權\"的看重,自是不會給他們\"從中作梗\"的機會。
但大同鎮又是重中之重,宣大總督崔景榮雖是\"忠心赤膽\",隻怕也難以約束邊鎮那些驕兵悍將。
好巧不巧,在大同鎮任職多年,威望甚高的總兵楊肇基前些時日又被天子調往了山東坐鎮,導致大同鎮當下的將校們\"群龍無首\"。
估摸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同鎮的將校們方才有所懈怠,繼而導致了蒙古韃子趁著夜色血洗了\"塞外五堡\"。
聞聽王在晉的話語,朱由校臉上的滿意之色更甚,主動詢問道:\"愛卿可有人選?\"
如今西南戰事雖是得以有驚無險的解決,但水西土司尚在一旁虎視眈眈,號稱\"西南武將之冠\"的三省總理魯欽當坐鎮永寧,以防不靖。
此外,京營總督秦邦屏和四衛營武臣黃得功也當重新回到京師坐鎮,繼續操練新兵,以保障朱由校的\"皇權\"。
遼鎮那邊,悍將滿桂被自己派到了熊廷弼麾下,參與籌建\"遼東鐵騎\"的事宜,並與遼東將門分庭抗禮,實在是分身乏術。
同理,在登萊巡撫袁可立麾下的總兵周遇吉同樣承擔著訓練士卒的重任,無力他顧。
一時間,朱由校竟是有些左右為難,不知該派誰前往大同坐鎮,代掌邊鎮軍權。
\"陛下,臣舉薦前任大同總兵,右都督麻貴之侄,麻承恩出鎮大同。\"盡管知曉自己不宜插手邊鎮事宜,但瞧天子的神情不似做偽,王在晉仍是眼神真摯的拱手道。
聽聞\"麻貴\"的名諱,本是有些喧囂的乾清宮暖閣頓時安靜下來,在場的朝臣們臉上均是或多或少的露出了些許尊敬之色。
而在案牘後,朱由校的神情也是微微一怔,臉上露出了一抹深思之色。
與曾經鎮守遼東多年的李成梁,李如鬆父子一樣,這麻氏家族也是所謂的\"將門世家\",祖上世代於大同從軍,但麻氏家族真正發跡,卻是要追溯到嘉靖年間。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領兵進犯大同,總兵仇鸞畏敵如虎,以重金賄賂俺答汗,彼時作為大同參將的麻祿深以為恥,苦勸無果。
待到俺答汗兵臨北京之後,嘉靖皇帝下令各地兵馬勤王,麻祿因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受到了嘉靖皇帝的賞識,於戰後被擢升為宣府副總兵。
自此,麻氏家族便正式開始崛起,其中最為\"顯赫\"的人物,便是麻祿次子,功勳貫穿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麻貴。
從萬曆三年被擢升為大同副總兵開始,直至萬曆四十六年去世,麻貴先後出鎮寧夏,宣府,大同多地,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並與當時坐鎮遼東的李成梁並稱為\"東李西麻\",深受萬曆皇帝的倚重,其子侄也分別投身行伍,身兼要職。
按道理來說,在楊肇基改鎮山東之後,無論是從履曆,亦或者從影響力來看,這大同總兵的位子都要落到現任大同參將的麻承恩的頭上。
但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自己又對\"遼東將門\"深惡痛絕,估摸著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宣大總督崔景榮方才沒有舉薦麻承恩接任大同總兵。
可麻家不同於\"擁兵自重\"的遼東李家,從嘉靖年間的麻祿開始,其祖孫三代人都對大明忠心耿耿,從未有過半點逾矩之舉,更別提像李成梁那般\"養寇自重\"。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自己或許可以相信\"麻氏家族\"?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更何況自己手中眼下已是無人可用了...
就在暖閣眾臣還有些恍惚的時候,朱由校便是迅速做出了決斷:\"便依卿家所言,擢升麻承恩為大同總兵,整飭行伍..\"
這大同鎮不比距離京師足有千裏之遙的遼東,朱由校心中有足夠的把握,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絕不可能發生邊鎮將校擁兵自重或者養寇自重的情況。
\"陛下英明,\"見朱由校言辭灼灼,語氣很是強烈,在場的朝臣們心中縱使有所異議,也不敢宣之於口,隻是在心中不斷感慨。
先是遼鎮,再到西南,而後又分別是山東和山西,陛下對於邊鎮軍權的掌控愈發有力了。
年關將至,誰也不願意在這個當口上再出事端,遑論是作為京師門戶的大同鎮?
\"臣等,叩見陛下..\"
因為門窗緊閉,導致空氣略有些沉悶的乾清宮暖閣內,一眾身著緋袍的朝臣們異口同聲的朝著案牘後的天子叩首問安,表情頗有些忐忑。
自當今天子登基以來,朝廷一改多年以來的\"頹勢\",先後在重兵雲集的遼鎮以及土司林立的西南取得勝勢,極大的提升了朝廷的威勢,但眼下卻是被蒙古韃子主動打了過來?
此事若是嚴格追究,不僅宣大總督崔景榮要引咎辭職,邊鎮將校們也會被連根拔起。
這對於勢力盤根錯節的邊鎮而言,打擊將是巨大的。
\"起來吧。\"
沉默半晌,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終是於暖閣內悠悠響起,使得暖閣內本就冷凝的氣氛更加緊張。
\"謝陛下,\"伴隨著窸窸窣窣的衣袍聲,暖閣內的朝臣們依次起身,心中平添了一絲小心。
\"朕已傳令宣大總督崔景榮,加強警戒,以防蒙古韃子犯邊..\"不待暖閣眾人發聲,年輕天子便是先入為主的說道,清冷的聲音中充斥著不容拒絕的味道。
涉及邊鎮軍事,他還是希望\"親力親為\",以免出現如原本曆史上,藩鎮擁兵自重的情況。
\"陛下英明,\"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是率先表露了自己的態度,並在朱由校欣慰的眼神中,拱手道:\"大同鎮乃我京師門戶,臣請陛下選派宿將坐鎮,整飭行伍。\"
作為由朱由校親自擢升的兵部尚書,王在晉深知天子對於\"兵權\"的看重,自是不會給他們\"從中作梗\"的機會。
但大同鎮又是重中之重,宣大總督崔景榮雖是\"忠心赤膽\",隻怕也難以約束邊鎮那些驕兵悍將。
好巧不巧,在大同鎮任職多年,威望甚高的總兵楊肇基前些時日又被天子調往了山東坐鎮,導致大同鎮當下的將校們\"群龍無首\"。
估摸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同鎮的將校們方才有所懈怠,繼而導致了蒙古韃子趁著夜色血洗了\"塞外五堡\"。
聞聽王在晉的話語,朱由校臉上的滿意之色更甚,主動詢問道:\"愛卿可有人選?\"
如今西南戰事雖是得以有驚無險的解決,但水西土司尚在一旁虎視眈眈,號稱\"西南武將之冠\"的三省總理魯欽當坐鎮永寧,以防不靖。
此外,京營總督秦邦屏和四衛營武臣黃得功也當重新回到京師坐鎮,繼續操練新兵,以保障朱由校的\"皇權\"。
遼鎮那邊,悍將滿桂被自己派到了熊廷弼麾下,參與籌建\"遼東鐵騎\"的事宜,並與遼東將門分庭抗禮,實在是分身乏術。
同理,在登萊巡撫袁可立麾下的總兵周遇吉同樣承擔著訓練士卒的重任,無力他顧。
一時間,朱由校竟是有些左右為難,不知該派誰前往大同坐鎮,代掌邊鎮軍權。
\"陛下,臣舉薦前任大同總兵,右都督麻貴之侄,麻承恩出鎮大同。\"盡管知曉自己不宜插手邊鎮事宜,但瞧天子的神情不似做偽,王在晉仍是眼神真摯的拱手道。
聽聞\"麻貴\"的名諱,本是有些喧囂的乾清宮暖閣頓時安靜下來,在場的朝臣們臉上均是或多或少的露出了些許尊敬之色。
而在案牘後,朱由校的神情也是微微一怔,臉上露出了一抹深思之色。
與曾經鎮守遼東多年的李成梁,李如鬆父子一樣,這麻氏家族也是所謂的\"將門世家\",祖上世代於大同從軍,但麻氏家族真正發跡,卻是要追溯到嘉靖年間。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領兵進犯大同,總兵仇鸞畏敵如虎,以重金賄賂俺答汗,彼時作為大同參將的麻祿深以為恥,苦勸無果。
待到俺答汗兵臨北京之後,嘉靖皇帝下令各地兵馬勤王,麻祿因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受到了嘉靖皇帝的賞識,於戰後被擢升為宣府副總兵。
自此,麻氏家族便正式開始崛起,其中最為\"顯赫\"的人物,便是麻祿次子,功勳貫穿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麻貴。
從萬曆三年被擢升為大同副總兵開始,直至萬曆四十六年去世,麻貴先後出鎮寧夏,宣府,大同多地,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屢立戰功,並與當時坐鎮遼東的李成梁並稱為\"東李西麻\",深受萬曆皇帝的倚重,其子侄也分別投身行伍,身兼要職。
按道理來說,在楊肇基改鎮山東之後,無論是從履曆,亦或者從影響力來看,這大同總兵的位子都要落到現任大同參將的麻承恩的頭上。
但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自己又對\"遼東將門\"深惡痛絕,估摸著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宣大總督崔景榮方才沒有舉薦麻承恩接任大同總兵。
可麻家不同於\"擁兵自重\"的遼東李家,從嘉靖年間的麻祿開始,其祖孫三代人都對大明忠心耿耿,從未有過半點逾矩之舉,更別提像李成梁那般\"養寇自重\"。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自己或許可以相信\"麻氏家族\"?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更何況自己手中眼下已是無人可用了...
就在暖閣眾臣還有些恍惚的時候,朱由校便是迅速做出了決斷:\"便依卿家所言,擢升麻承恩為大同總兵,整飭行伍..\"
這大同鎮不比距離京師足有千裏之遙的遼東,朱由校心中有足夠的把握,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絕不可能發生邊鎮將校擁兵自重或者養寇自重的情況。
\"陛下英明,\"見朱由校言辭灼灼,語氣很是強烈,在場的朝臣們心中縱使有所異議,也不敢宣之於口,隻是在心中不斷感慨。
先是遼鎮,再到西南,而後又分別是山東和山西,陛下對於邊鎮軍權的掌控愈發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