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邊鎮多戰事,朕有意重拾萬曆年間的舊事,再開武舉,幾位愛卿意下如何?\"輕輕敲了敲身前的桌案,年輕天子不置可否的低語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還未等乾清宮暖閣眾臣感歎天子對於軍權的\"掌握\",其清冷的聲音便如一道驚雷,猛然於暖閣內炸響。


    曆史上的武舉最早初創於武周時期,由武則天親自下令,於全國各地選拔武藝精湛之人,而後規定與明經進士一同考試,使武舉成為常科。


    國朝創建之後,武舉同樣得以保存,但相關製度和規格卻沒有予以確定,直至成化十四年,方才在太監王直的建議下,仿照文科的例子,同樣設立屬於武科的\"鄉試\"和\"會試\"。


    隻是好景不長,弘治皇帝繼位不久,便在朝臣的反對下,將\"武科\"的時間改為六年一試,且由之前的弓馬武藝改為先進行\"策略\",待到\"策略\"通過之後方才允許彼時弓馬。


    此後數十年間,關於\"武科\"的內容和規格時有改變,始終未能形成固定的製度。


    但就在幾年前,隨著女真建奴於遼鎮崛起,朝中曾進行過一次針對\"武科\"改革的廷議,彼時朝中有大臣建議將\"武科\"的內容延伸,首先考核武藝,而後考究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最後考核兵法、天文、地理等項,將\"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驟然提升了數倍不止。


    眼下天子突然以邊鎮戰事吃緊為由,突然提及\"武科\",瞬間便令在場的朝臣們嗅到了一絲危機感。


    畢竟天子自繼位以來,幾乎是不加掩飾對於\"武人\"的信重,眼下又要重開\"武科\",勢必會令其在軍中的影響力劇增。


    但千百年來,科舉一直是他們\"讀書人\"的特權,似那些粗鄙的武夫,憑什麽能夠像他們一樣,擁有\"登堂入室\"的資格。


    事關自身利益,即便是似兵部尚書王在晉,戶部尚書畢自嚴這等親自由朱由校提拔的\"帝黨\"也不禁口幹舌燥,眼神變幻莫測。


    \"陛下,眼下內帑空虛,朝廷本就要複建稅課司,如若再重開武科,未免耗費太多..\"


    \"另外我大明武職本就世襲成蔭,將武科設為定例,怕是意義不大..\"沉默半晌,次輔劉一璟終是艱難出聲,枯瘦的臉頰上滿是為難之色。


    作為寒窗苦讀多年,而後久經仕宦的讀書人,他深知將\"武科\"設為定例意味著什麽。


    這可是昔年正德皇帝都未曾做到之事...


    \"閣老此言差異,\"像是早就料到了次輔會有如此言論,案牘後的年輕天子臉上瞧不出半點慍色,反倒是溫和開口:\"昔日熊卿便曾得中湖廣武科鄉試第一名,而後棄武從文,於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及第,替朕巡狩九邊..\"


    \"似熊卿這樣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


    此話一出,次輔劉一璟的臉色肉眼可見的紅潤起來,喉嚨上下不斷聳動,卻又難以反駁。


    世人皆知,遼東經略熊廷弼雄才偉略,深受萬曆皇帝的重視;但卻少有人知曉,熊廷弼幼年習武,曾得中武科湖廣鄉試第一名,也是曆朝曆代唯一\"棄武從文\"之後,還能考取文科鄉試第一之人。


    \"熊經略文武雙全,本官也是佩服的很,\"盡管熊廷弼早已被打上\"楚黨\"的烙印,但對於其過往取得的功績,以及如今在遼東的所作所為,次輔劉一璟自然不會加以反駁。


    \"但如今朝廷財政緊張,老臣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說著,次輔劉一璟還不忘將目光投向方從哲等人,希望能夠得到同僚的\"鼎力相助\"。


    隻是令他沒有料到的是,當天子提及遼東\"熊廷弼\"之後,首輔方從哲閉眼假寐,似是對此事毫不關心,而兵部尚書王在晉也盯著窗外若有所思,沒有理會劉一璟的\"暗示\",唯有戶部尚書畢自嚴欲言又止,但仍是沒有說話。


    最後,劉一璟隻能將目光投向身旁的\"盟友\",與他同為東林出身的東閣大學士,韓爌。


    \"陛下,閣老所言甚是,還望陛下深思熟慮。\"


    \"我大明的財政,實在是捉襟見肘。\"


    在劉一璟欣慰眼神的注視下,韓爌輕飄飄的起身,滿臉肅穆的朝著案牘後的天子拱手道,餘光不時瞥向身旁的袍澤,心中譏諷不已。


    這些\"佞臣\",受了天子的些許恩惠,便忘了\"根本\",居然連他們讀書人的\"利益\"都不去維護了?


    等到此事鬧大,這乾清宮暖閣日後定然沒有他們的立足之所!


    \"陛下,\"見得雙方爭執不下,默默立於朱由校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突然抿了抿嘴,小心翼翼的稟報道:\"內帑那邊,倒是還有些銀子..\"


    \"另外明年開春便要會試了,這武科如若一同進行,也可減免不少花費..\"


    聽得此話,案牘後的朱由校便是一愣,旋即有些意外的看向身旁的心腹大伴,似乎沒有料到一向\"老實憨厚\"的王安今日居然如此\"機敏\",至於次輔劉一璟及閣臣韓爌則是麵色大變。


    與曆史上諸多\"弄權\"的內侍所不同,這王安早在先帝尚未登基的時候,便與他們這些\"東林君子\"多有來往,且態度十分恭謹。


    待到眼前的天子繼位之後,王安更是\"恪盡職守\",從未利用手中的權柄,\"為難\"過他們這些朝臣,雙方的關係很是和睦。


    但今日,在如此關鍵的問題上,這瞧上去其貌不揚的老太監卻是公然\"背刺\"了他們。


    將殿中諸臣的反應盡收眼底,年輕天子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轉而風輕雲淡的低語道:\"如若兩位閣老有所異議,那便交由廷議吧。\"


    言罷,朱由校便是毫不猶豫的起身,轉而朝著不遠處的偏殿而去,隻將消瘦的背影留給表情隱晦不定的眾臣。


    在他的計劃中,重開\"武科\"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眼下正如火如荼進行的\"農政\",其意義不僅在於替朝廷選拔能臣幹吏,更能避免這些通過\"武科\"選拔而出的將校似地方世襲的\"將門世家\"一般,萌生擁兵自重的念頭。


    這些通過武科而脫穎而出的\"天子門生\",便是日後維係他在軍中統治的根基所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