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凜冬至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已是十一月下旬了,天氣愈發寒冷,就連乾清宮也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的要求下被點燃了地龍,借此驅散空氣中的寒意。
不過此刻默立於乾清宮暖閣角落處的宮娥內侍卻是感受不到半點溫暖,反倒是屏氣凝神,以免驚擾了於案牘後大發雷霆的天子。
\"大同那邊是怎麽回事?!\"
\"崔景榮是怎麽搞的?居然讓蒙古人打到家門口了?!\"
在王安有些不安的注視下,身著常服的朱由校,一臉憤怒的將通政司剛剛呈遞進宮的奏本摔至地上,聲如驚雷的咆哮道。
依著奏本所說,就在幾天前,作為\"九邊重鎮之首\"的大同鎮居然被蒙古韃子扣邊,這些韃子趁著夜色洗劫了多個村寨,數百名百姓傷亡。
\"陛下息怒,崔大人說是塞外五堡出的事..\"盡管知曉此時不是勸諫朱由校的最佳時機,但忠心耿耿的老太監仍是硬著頭皮,將朱由校扔到地上的奏本撿起,重新擺放在案牘上,並試著替崔景榮\"開脫\"兩句,以免天子\"意氣用事\"。
畢竟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宣大總督崔景榮,此次也算是受到了\"無妄之災\"。
\"哼!\"
\"那也是被蒙古人打過來了!\"
聽聞\"塞外五堡\"的字眼,朱由校的怒氣有所消減,但仍是喋喋不休的咆哮道,表情頗為猙獰。
為了抵禦隨時會卷土重來的北元鐵騎,早在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便著手在前朝的基礎上,繼續修建長城,並在之後的兩百餘年間,屢次擴建。
所謂塞外五堡,便是指修建在大同鎮長城外的得勝堡、拒牆堡、拒門堡、助馬堡、保安堡壘,統稱為\"塞外五堡\"。
隻不過隨著大明的國力不斷衰弱,衛所軍備愈發廢弛,作為抵禦塞外蒙古的軍堡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軍事作用,轉而吸納了不少行商走卒從此居住,作為往來大明與蒙古之間的\"中轉站\"。
此外,也有不少蒙古部落的尋常百姓居住於此,與這些商賈和士卒的後代彼此混居,形成後世所謂的\"民族融合\"。
正因如此,盡管這塞外五堡直接暴露在塞外無垠的曠野之上,但從未有蒙古部落膽敢行兵,以免招惹來草原上所有蒙古部落的針對。
不過這一次,卻是有人將主意打到了這名為\"塞外五堡\",實為一座邊陲小鎮的頭上,並且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
\"查出來是哪個部落幹的了嗎?\"
盡管知曉希望不大,但朱由校仍是強壓住心中的怒火,朝著身旁的貼身大伴詢問道。
看樣子,草原上這些蒙古部落的境遇比他想象中還要糟糕,不然不會有人鋌而走險,洗劫這在過去百十年間都安靜祥和的邊陲小鎮。
聞言,老太監王安便是苦笑一聲,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些生來便會騎射的蒙古韃子本就沒有太強的\"領土\"概念,時常率領著族中的牲畜遷徙,兼之此次又是在夜間行動,誰能辨明其身份?
\"傳令崔景榮。\"
\"令其加強戒備,不得放鬆警惕。\"
凜冬將至,這發生在塞外五堡的\"慘劇\"無疑給朱由校敲響了警鍾,也為其增添了些許壓力。
糧食短缺的問題必須要盡快解決,以免重蹈原本曆史上的覆轍,無數饑腸轆轆的災民百姓在無以為繼之下,被迫揭竿起義,為大明王朝敲響喪鍾。
此外,這些鋌而走險的蒙古韃子既然能夠洗劫\"塞外五堡\",便有可能越過長城,突襲大同鎮,將戰火蔓延至大明的疆域。
\"遵旨。\"
見朱由校似是沒有多餘的事情要吩咐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揮手喚來一名隨侍宦官,急匆匆的朝著其耳語幾句。
大同鎮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成祖朱棣遷都之後,更是儼然成為了京師門戶,豈容有失?
更何況,昔日宣府鎮晉商的\"教訓\"還曆曆在目呐,誰敢疏忽大意?
估摸著晌午過後,朝中收到消息的袞袞諸公們便會進宮麵聖,聽候吩咐了。
\"南方那邊,沒有動靜嗎?\"
目送著隨侍宦官遠去,漸漸冷靜下來的年輕天子突然意有所指的追問了一句,引得暖閣中稍有緩和的氣氛重新緊張起來。
\"回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是不是有些多慮了..\"
猶豫片刻,老太監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規勸道。
雖然他也對天子試圖重建稅課司,整頓商稅的行為感到心驚肉跳,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天子似乎是有些多慮了。
南方那邊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引起半點漣漪,至於北方這邊就更不用說。
在天子的親自過問下,山東,山西以及河南等府縣已是開始準備籌建稅課司的準備,最遲年關過後便可正式履行\"查稅\"之責。
不過王安也知曉,這一切都是表麵上的平靜,或許背地裏早已有魑魅魍魎在暗流湧動。
\"嗬,南方士紳..\"
聽聞南直隸那邊一切如舊,朱由校的臉上非但沒有露出半點釋然,反倒是有些意味深長的譏笑道。
曆史上的那些南方士紳們,即便是麵對著來勢洶洶的滿清建奴,依舊視財如命,自覺改朝換代之後,仍能維係超然的地位。
以這些富紳豪商的操守,豈會對自己當下整頓商稅的舉動毫無反應?
無需多問,這背後定然是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暫且按住了這些人的喉嚨,使其無法發出聲音。
\"暫且不管他們。\"
\"讓順天府早做準備,隨時設廠施粥,賑濟流民百姓..\"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朱由校便是有些沉重的吩咐道。
雖然尚未進入臘月,但依著東廠和錦衣衛的消息,北京城外居然已是出現衣衫襤褸的流民了。
作為大明權利中樞的京師尚且如此,地方上的情況怕是更加不堪,這個冬天估摸著便是令所有\"魑魅魍魎\"浮出水麵的導火索。
他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凜冬將至,留給他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不過此刻默立於乾清宮暖閣角落處的宮娥內侍卻是感受不到半點溫暖,反倒是屏氣凝神,以免驚擾了於案牘後大發雷霆的天子。
\"大同那邊是怎麽回事?!\"
\"崔景榮是怎麽搞的?居然讓蒙古人打到家門口了?!\"
在王安有些不安的注視下,身著常服的朱由校,一臉憤怒的將通政司剛剛呈遞進宮的奏本摔至地上,聲如驚雷的咆哮道。
依著奏本所說,就在幾天前,作為\"九邊重鎮之首\"的大同鎮居然被蒙古韃子扣邊,這些韃子趁著夜色洗劫了多個村寨,數百名百姓傷亡。
\"陛下息怒,崔大人說是塞外五堡出的事..\"盡管知曉此時不是勸諫朱由校的最佳時機,但忠心耿耿的老太監仍是硬著頭皮,將朱由校扔到地上的奏本撿起,重新擺放在案牘上,並試著替崔景榮\"開脫\"兩句,以免天子\"意氣用事\"。
畢竟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宣大總督崔景榮,此次也算是受到了\"無妄之災\"。
\"哼!\"
\"那也是被蒙古人打過來了!\"
聽聞\"塞外五堡\"的字眼,朱由校的怒氣有所消減,但仍是喋喋不休的咆哮道,表情頗為猙獰。
為了抵禦隨時會卷土重來的北元鐵騎,早在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便著手在前朝的基礎上,繼續修建長城,並在之後的兩百餘年間,屢次擴建。
所謂塞外五堡,便是指修建在大同鎮長城外的得勝堡、拒牆堡、拒門堡、助馬堡、保安堡壘,統稱為\"塞外五堡\"。
隻不過隨著大明的國力不斷衰弱,衛所軍備愈發廢弛,作為抵禦塞外蒙古的軍堡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軍事作用,轉而吸納了不少行商走卒從此居住,作為往來大明與蒙古之間的\"中轉站\"。
此外,也有不少蒙古部落的尋常百姓居住於此,與這些商賈和士卒的後代彼此混居,形成後世所謂的\"民族融合\"。
正因如此,盡管這塞外五堡直接暴露在塞外無垠的曠野之上,但從未有蒙古部落膽敢行兵,以免招惹來草原上所有蒙古部落的針對。
不過這一次,卻是有人將主意打到了這名為\"塞外五堡\",實為一座邊陲小鎮的頭上,並且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
\"查出來是哪個部落幹的了嗎?\"
盡管知曉希望不大,但朱由校仍是強壓住心中的怒火,朝著身旁的貼身大伴詢問道。
看樣子,草原上這些蒙古部落的境遇比他想象中還要糟糕,不然不會有人鋌而走險,洗劫這在過去百十年間都安靜祥和的邊陲小鎮。
聞言,老太監王安便是苦笑一聲,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些生來便會騎射的蒙古韃子本就沒有太強的\"領土\"概念,時常率領著族中的牲畜遷徙,兼之此次又是在夜間行動,誰能辨明其身份?
\"傳令崔景榮。\"
\"令其加強戒備,不得放鬆警惕。\"
凜冬將至,這發生在塞外五堡的\"慘劇\"無疑給朱由校敲響了警鍾,也為其增添了些許壓力。
糧食短缺的問題必須要盡快解決,以免重蹈原本曆史上的覆轍,無數饑腸轆轆的災民百姓在無以為繼之下,被迫揭竿起義,為大明王朝敲響喪鍾。
此外,這些鋌而走險的蒙古韃子既然能夠洗劫\"塞外五堡\",便有可能越過長城,突襲大同鎮,將戰火蔓延至大明的疆域。
\"遵旨。\"
見朱由校似是沒有多餘的事情要吩咐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揮手喚來一名隨侍宦官,急匆匆的朝著其耳語幾句。
大同鎮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成祖朱棣遷都之後,更是儼然成為了京師門戶,豈容有失?
更何況,昔日宣府鎮晉商的\"教訓\"還曆曆在目呐,誰敢疏忽大意?
估摸著晌午過後,朝中收到消息的袞袞諸公們便會進宮麵聖,聽候吩咐了。
\"南方那邊,沒有動靜嗎?\"
目送著隨侍宦官遠去,漸漸冷靜下來的年輕天子突然意有所指的追問了一句,引得暖閣中稍有緩和的氣氛重新緊張起來。
\"回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是不是有些多慮了..\"
猶豫片刻,老太監王安便是小心翼翼的規勸道。
雖然他也對天子試圖重建稅課司,整頓商稅的行為感到心驚肉跳,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天子似乎是有些多慮了。
南方那邊就好似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引起半點漣漪,至於北方這邊就更不用說。
在天子的親自過問下,山東,山西以及河南等府縣已是開始準備籌建稅課司的準備,最遲年關過後便可正式履行\"查稅\"之責。
不過王安也知曉,這一切都是表麵上的平靜,或許背地裏早已有魑魅魍魎在暗流湧動。
\"嗬,南方士紳..\"
聽聞南直隸那邊一切如舊,朱由校的臉上非但沒有露出半點釋然,反倒是有些意味深長的譏笑道。
曆史上的那些南方士紳們,即便是麵對著來勢洶洶的滿清建奴,依舊視財如命,自覺改朝換代之後,仍能維係超然的地位。
以這些富紳豪商的操守,豈會對自己當下整頓商稅的舉動毫無反應?
無需多問,這背後定然是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暫且按住了這些人的喉嚨,使其無法發出聲音。
\"暫且不管他們。\"
\"讓順天府早做準備,隨時設廠施粥,賑濟流民百姓..\"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朱由校便是有些沉重的吩咐道。
雖然尚未進入臘月,但依著東廠和錦衣衛的消息,北京城外居然已是出現衣衫襤褸的流民了。
作為大明權利中樞的京師尚且如此,地方上的情況怕是更加不堪,這個冬天估摸著便是令所有\"魑魅魍魎\"浮出水麵的導火索。
他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凜冬將至,留給他的時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