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點頭,我們俯著身子,屏住氣。
那模糊的小東西既熟悉又可怕——張開的翅膀,捲成一圈的尾巴。我不用從公文包裏拿出那本書來對照就已經一清二楚,“這是什麽意思呢?”即使隻是看到這條迷你龍,我的心也跳得很不舒坦。
“啊,我的天,”她說,“我差點看不清,不過我想這裏是有個字,字母分散在樹叢裏,一次出來一個,很小,但肯定是字母。”
“德拉庫拉?”我盡可能輕聲說道。
她搖搖頭,“不,不過可能是個名字——伊維——裏努(ivireanu)。我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這個詞我從沒見過,不過“u”是羅馬尼亞名字中常見的結尾。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我嘆了口氣,“我不知道,不過我想你的直覺是對的。這一頁和德拉庫拉有些關係,不然這條龍不會出現在這裏,至少不會是這條龍。”
“圖書管理員對這本書一無所知,”海倫說,“我記得問過他們,因為這本書十分罕見。”
“嗯,我們自己也無法解答,”我最後說道,“我們把它譯出來帶上吧,這樣我們至少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麽。”
她口授,我把她的翻譯寫到筆記本裏,並匆匆描下那幅木刻。
“我得回旅館了,”她說。
“我也是,要不就和休·詹姆斯錯過了。”
我們收拾東西,懷著對聖物的敬意把書放回到書架上。
也許是這首詩和它的插圖讓我浮想聯翩,也許是我還沒意識到旅行,和伊娃姨媽在餐館裏待到很晚,還有對著一群陌生人演講都讓我疲憊不堪。
我進到房間,過了很久才明白所看到的一切,而過了更久才想到高我二層樓的海倫可能也在自己的房間裏看到了同樣的情景。我突然擔心起她的安全來,沒來得及細看我的東西,就飛奔上樓。
我的房間被人徹底搜查過,抽屜、櫃子、床單,每個縫隙都沒放過,我的每篇材料都散得七零八落,被人心懷惡意地匆匆撕爛。
《歷史學家》作者:[美] 伊莉莎白·科斯托娃
.
.
第四十二章
“什麽?你是說羅西小姐的房間也給洗劫了嗎?”休的大眼睛睜得更圓了,“旅館裏還有別人也被打劫了嗎?”
“可能沒有吧,”我悶悶不樂地說。
“有東西被偷嗎?”他給我斟滿酒。
“沒有,”我陰鬱地說,“我當然沒把錢,也沒把我任何——值錢的東西——放在那裏。”
“那他們在找什麽呢?”休朝我舉了舉杯,小啜一口。
“說來話長,”我嘆了口氣,“不過他們要找的東西和我們要談到的其他東西很有關係。”
他點點頭,“好啊,那麽請說說這種關係吧。”
“我說了,你也得說。”
“當然了。”
我喝下半杯酒,做好防禦的準備,便從頭講起。
他一言不發地聽著,專心致誌。不過當我提到羅西決定到伊斯坦堡展開調查時,他跳了起來,“啊,”他說,“我也想過去那裏。我是說回到那裏——我去過那裏兩次,但都不是去尋找德拉庫拉。”
“讓我來替你省點力吧。”
這次我給他倒滿酒,告訴了他羅西在伊斯坦堡的歷險,他的失蹤。
休聽到這裏,雖然仍一言不發,但眼睛睜得溜圓。
最後,我描述了一番與海倫的相遇,她對我說的她和羅西的關係我也沒漏掉,還有我們迄今為止的所有旅行和研究,包括邂逅圖爾古特,“你瞧,”我總結道,“到了這地步,我的房間被翻個底朝天,我並不感到奇怪。”
“是啊,一點兒沒錯。”他像是沉思了一會兒,“我們這樣見麵,再奇妙不過了。不過羅西教授失蹤了,我很難過。這件事十分古怪。”
“我原來擔心您不相信我,看來不是這樣。”
“這些書,”他沉思著說,“我數起來有四本——我的、你的、羅西教授的和伊斯坦堡那位教授的。四本如此相像的書,夠怪的。”
“你碰到過圖爾古特·博拉嗎?”我問道。
“您說您去過幾次伊斯坦堡。”他搖搖頭,“沒有,我從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不過他是搞文學的,我不可能在歷史係或者在開會時碰到他。你知道,我從未想到過那東西是張地圖——我書裏的那條龍。這真是個非凡的想法。”
“是啊,而且有可能關係到羅西的生死,”我說,“不過現在該您了。您是怎麽碰到這本書的?”
他一臉嚴肅,“和您的——還有那兩位的——情況一樣。”
他沉默了一會兒,我感到這對他來說是個艱難的話題,“嗯,我是九年前在牛津拿的學位,我非常喜歡歷史,一開始就是這樣。”休用餐巾抹抹嘴,搖搖頭,似乎想起了青年時代幹下的傻事,“我知道,等我上完大學二年級,我的歷史會學得相當好,這更加激勵了我。後來戰爭來了,打斷了一切,當時我在牛津幾乎讀完三年了。順便說一句,我在那裏聽說了羅西,但從沒見過他。”他用一隻粗糙的大手揉著下巴,“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但我也愛自己的祖國,我馬上參了軍,是海軍。我到了義大利,一年後又回來,胳膊和腿上帶著傷。”他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袖口上麵的白棉襯衫,似乎奇怪那裏又出血了,“我很快就康復了,想回到戰場上去,但他們不要我——船爆炸時,我的一隻眼睛受了傷。於是我回到牛津,努力不受警報的影響。戰爭結束時,我被耽誤的學業就要大功告成,還有家鄉的一個姑娘,那是我一生中的最愛,她最終同意嫁給我。”他拿起空空的葡萄酒瓶,嘆了口氣,又放下,“我幾乎就要熬過來了,我們的婚期定在六月底。在我最後一門考試的頭天晚上,我在學校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裏學習,躲在書架後麵,那些小圖書館裏總有些非常好的書,我讓自己走一會兒神,讀一本德萊頓的十四行詩,伸手就夠得著。後來我強迫自己把書放回去,心想我得出去吸口煙,再集中精神學習。讓我吃驚的是,回來後,我發現德萊頓的書就在我桌上,就像我忘了放回到書架上。我以為自己看書太多,糊塗了。於是我轉身把書放回去,卻看到沒地方了。我肯定它本該緊挨著但丁的作品,但那裏卻放著另一本書,書脊模樣古怪,上麵刻著一個小怪物。我把它拿下來,它就在我手裏翻開了——呃,您知道的。
</br>
那模糊的小東西既熟悉又可怕——張開的翅膀,捲成一圈的尾巴。我不用從公文包裏拿出那本書來對照就已經一清二楚,“這是什麽意思呢?”即使隻是看到這條迷你龍,我的心也跳得很不舒坦。
“啊,我的天,”她說,“我差點看不清,不過我想這裏是有個字,字母分散在樹叢裏,一次出來一個,很小,但肯定是字母。”
“德拉庫拉?”我盡可能輕聲說道。
她搖搖頭,“不,不過可能是個名字——伊維——裏努(ivireanu)。我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這個詞我從沒見過,不過“u”是羅馬尼亞名字中常見的結尾。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我嘆了口氣,“我不知道,不過我想你的直覺是對的。這一頁和德拉庫拉有些關係,不然這條龍不會出現在這裏,至少不會是這條龍。”
“圖書管理員對這本書一無所知,”海倫說,“我記得問過他們,因為這本書十分罕見。”
“嗯,我們自己也無法解答,”我最後說道,“我們把它譯出來帶上吧,這樣我們至少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麽。”
她口授,我把她的翻譯寫到筆記本裏,並匆匆描下那幅木刻。
“我得回旅館了,”她說。
“我也是,要不就和休·詹姆斯錯過了。”
我們收拾東西,懷著對聖物的敬意把書放回到書架上。
也許是這首詩和它的插圖讓我浮想聯翩,也許是我還沒意識到旅行,和伊娃姨媽在餐館裏待到很晚,還有對著一群陌生人演講都讓我疲憊不堪。
我進到房間,過了很久才明白所看到的一切,而過了更久才想到高我二層樓的海倫可能也在自己的房間裏看到了同樣的情景。我突然擔心起她的安全來,沒來得及細看我的東西,就飛奔上樓。
我的房間被人徹底搜查過,抽屜、櫃子、床單,每個縫隙都沒放過,我的每篇材料都散得七零八落,被人心懷惡意地匆匆撕爛。
《歷史學家》作者:[美] 伊莉莎白·科斯托娃
.
.
第四十二章
“什麽?你是說羅西小姐的房間也給洗劫了嗎?”休的大眼睛睜得更圓了,“旅館裏還有別人也被打劫了嗎?”
“可能沒有吧,”我悶悶不樂地說。
“有東西被偷嗎?”他給我斟滿酒。
“沒有,”我陰鬱地說,“我當然沒把錢,也沒把我任何——值錢的東西——放在那裏。”
“那他們在找什麽呢?”休朝我舉了舉杯,小啜一口。
“說來話長,”我嘆了口氣,“不過他們要找的東西和我們要談到的其他東西很有關係。”
他點點頭,“好啊,那麽請說說這種關係吧。”
“我說了,你也得說。”
“當然了。”
我喝下半杯酒,做好防禦的準備,便從頭講起。
他一言不發地聽著,專心致誌。不過當我提到羅西決定到伊斯坦堡展開調查時,他跳了起來,“啊,”他說,“我也想過去那裏。我是說回到那裏——我去過那裏兩次,但都不是去尋找德拉庫拉。”
“讓我來替你省點力吧。”
這次我給他倒滿酒,告訴了他羅西在伊斯坦堡的歷險,他的失蹤。
休聽到這裏,雖然仍一言不發,但眼睛睜得溜圓。
最後,我描述了一番與海倫的相遇,她對我說的她和羅西的關係我也沒漏掉,還有我們迄今為止的所有旅行和研究,包括邂逅圖爾古特,“你瞧,”我總結道,“到了這地步,我的房間被翻個底朝天,我並不感到奇怪。”
“是啊,一點兒沒錯。”他像是沉思了一會兒,“我們這樣見麵,再奇妙不過了。不過羅西教授失蹤了,我很難過。這件事十分古怪。”
“我原來擔心您不相信我,看來不是這樣。”
“這些書,”他沉思著說,“我數起來有四本——我的、你的、羅西教授的和伊斯坦堡那位教授的。四本如此相像的書,夠怪的。”
“你碰到過圖爾古特·博拉嗎?”我問道。
“您說您去過幾次伊斯坦堡。”他搖搖頭,“沒有,我從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不過他是搞文學的,我不可能在歷史係或者在開會時碰到他。你知道,我從未想到過那東西是張地圖——我書裏的那條龍。這真是個非凡的想法。”
“是啊,而且有可能關係到羅西的生死,”我說,“不過現在該您了。您是怎麽碰到這本書的?”
他一臉嚴肅,“和您的——還有那兩位的——情況一樣。”
他沉默了一會兒,我感到這對他來說是個艱難的話題,“嗯,我是九年前在牛津拿的學位,我非常喜歡歷史,一開始就是這樣。”休用餐巾抹抹嘴,搖搖頭,似乎想起了青年時代幹下的傻事,“我知道,等我上完大學二年級,我的歷史會學得相當好,這更加激勵了我。後來戰爭來了,打斷了一切,當時我在牛津幾乎讀完三年了。順便說一句,我在那裏聽說了羅西,但從沒見過他。”他用一隻粗糙的大手揉著下巴,“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但我也愛自己的祖國,我馬上參了軍,是海軍。我到了義大利,一年後又回來,胳膊和腿上帶著傷。”他小心翼翼地碰了碰袖口上麵的白棉襯衫,似乎奇怪那裏又出血了,“我很快就康復了,想回到戰場上去,但他們不要我——船爆炸時,我的一隻眼睛受了傷。於是我回到牛津,努力不受警報的影響。戰爭結束時,我被耽誤的學業就要大功告成,還有家鄉的一個姑娘,那是我一生中的最愛,她最終同意嫁給我。”他拿起空空的葡萄酒瓶,嘆了口氣,又放下,“我幾乎就要熬過來了,我們的婚期定在六月底。在我最後一門考試的頭天晚上,我在學校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裏學習,躲在書架後麵,那些小圖書館裏總有些非常好的書,我讓自己走一會兒神,讀一本德萊頓的十四行詩,伸手就夠得著。後來我強迫自己把書放回去,心想我得出去吸口煙,再集中精神學習。讓我吃驚的是,回來後,我發現德萊頓的書就在我桌上,就像我忘了放回到書架上。我以為自己看書太多,糊塗了。於是我轉身把書放回去,卻看到沒地方了。我肯定它本該緊挨著但丁的作品,但那裏卻放著另一本書,書脊模樣古怪,上麵刻著一個小怪物。我把它拿下來,它就在我手裏翻開了——呃,您知道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