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啦。”她把手放到書頁上,“這裏,”她說,“你學過法語嗎?”
“學過,”我承認。我開始解讀題目,“《喀爾巴阡山歌謠》,一七九年。”
“好,”她說。
“我以為你不會說羅馬尼亞語呢,”我說。
“我說得不好,不過多少能讀一點。”
“那這是本什麽書?”
她輕輕翻開第一頁。我看到一排長長的文字,一眼望去,一個也不認識,“我看過這本書,我準備去英國時,想在走之前最後一次全力做我的研究。當時,這個圖書館還沒有多少關於他的資料。我還是找到了與吸血鬼有關的幾份文獻,因為我們的國王馬提亞·科爾努維斯是個藏書家,他對吸血鬼感興趣。”
“休也是這麽說的,”我喃喃道。
“什麽?”
“過後跟你解釋。說下去。”
“呃,我不想在走之前還漏下什麽沒看到,於是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讀了許多有關瓦拉幾亞和特蘭西瓦尼亞歷史的資料。”
我有點兒失望。我原指望看到與德拉庫拉有關的珍貴史料,“裏麵有沒有提到我們那位朋友?”
“沒有,恐怕沒有。不過這裏有一首歌我一直記得。你告訴我塞利姆·阿克索在檔案館裏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就是那段話,說一些修士趕著騾車,從喀爾巴阡山來到伊斯坦堡城,還記得嗎?我因此想起了這本書。要是我們叫圖爾古特幫我們把那封信的譯文寫下來就好了。”
她開始小心翼翼地翻書。有些長詩的頁端有木刻畫,大部分是民間裝飾,但也有一些粗線條的樹木、房屋和動物。書頁很幹淨,但書本身模樣粗糙,像是手工製作的。
海倫劃過詩歌的頭幾行,嘴唇翕動著,搖搖頭,“有些詩歌很傷感,”她說,“你知道,在內心裏,我們羅馬尼亞人和匈牙利人是大不相同的。”
“怎麽說呢?”
“嗯,匈牙利有句俗話說,‘馬劄爾人,縱然快樂,也麵露哀戚。’這是真的。我想,我們悲傷不是因為生活,而是天性使然。”她低頭看這本舊書,“聽聽這一首,很典型。”她磕磕巴巴地翻譯著,它來自十九世紀一個薄薄的譯本。現在,這本書就在我的書房裏。
那死去的孩子曾經可愛又美麗。
現在妹妹的笑容同樣甜甜蜜蜜。
她對媽媽說:“啊,媽媽,天啊,
我那死去的姐姐叫我別害怕。
她沒有過完的生命,給了我,
這樣我就可以帶給您幸福生活。”
可是,唉,母親抬不起她的頭,
坐在那裏,為死去的那個哭個不休。
“老天爺,”我抖了一下,說道,“很容易想見這樣的文化既能唱出這樣的歌,也會相信吸血鬼的存在,甚至產生吸血鬼。”
“是的,”海倫搖搖頭,“等等,”她忽然停下來,“可能就是這一首了。”
她指著一首短詩,上麵裝飾著一幅木刻,畫的像是滿是荊棘的樹林包裹著房屋和動物。
海倫默默地讀著,我久久坐在那裏,焦灼地等待。
終於,她抬起頭來,臉上閃過激動的神情,眼睛閃亮,“聽聽這個,”
他們騎馬來到大城,來到大門。
他們從死亡的國度,來到大城。
“我們是上帝的僕人,來自喀爾巴阡。
我們是修士,是聖人,但我們隻帶來壞消息。
我們給大城帶來瘟疫的消息。
我們為主人效忠,為他的死而哀泣。”
他們騎馬來到大城。他們進了門
大城和他們一起流淚哭泣。
這首怪詩讓我發顫,但我得表示反對,“這太泛了。是提到了喀爾巴阡山,但這在許許多多的老歌裏都會有的。還有這個“大城”可以指任何東西,也許是上帝之城、天堂的意思。”
“海倫搖搖頭,“我不這樣看,”她說,“對巴爾幹地區和中歐——基督教和穆斯林都一樣——的人民來說,大城總是指君士坦丁堡,除非你清點幾百年來到耶路撒冷或麥加去朝聖的人數。這裏提到瘟疫和修士,似乎和塞利姆那段話裏的故事有些聯繫。難道它們提到的那個主人不可能是弗拉德·特彼斯嗎?”
“我隻是猜想,”我疑慮重重地說,“不過我希望我們有更多的資料作進一步的研究。你覺得這首歌有多老了?”
“判斷民歌的歷史總是很難的。”海倫沉吟道。
“這幅木刻有些怪,”我說道,湊近去看。
“書裏到處都是木刻,”海倫喃喃道,“這幅圖好像和詩歌本身沒有關係。”
“是的,”我緩緩說道,“不過仔細看看吧。”
我們俯身去看那幅小小的插圖,“要是有個放大鏡就好了,”我說,“你沒覺得有什麽東西藏在這森林裏麵嗎?這裏沒有大城市,不過你仔細看,這裏有座建築,好像是教堂,圓頂上有個十字架,旁邊是——”
“某種小動物,”她眯起眼睛。然後,“天啊,”她說,“是條龍。”
</br>
“學過,”我承認。我開始解讀題目,“《喀爾巴阡山歌謠》,一七九年。”
“好,”她說。
“我以為你不會說羅馬尼亞語呢,”我說。
“我說得不好,不過多少能讀一點。”
“那這是本什麽書?”
她輕輕翻開第一頁。我看到一排長長的文字,一眼望去,一個也不認識,“我看過這本書,我準備去英國時,想在走之前最後一次全力做我的研究。當時,這個圖書館還沒有多少關於他的資料。我還是找到了與吸血鬼有關的幾份文獻,因為我們的國王馬提亞·科爾努維斯是個藏書家,他對吸血鬼感興趣。”
“休也是這麽說的,”我喃喃道。
“什麽?”
“過後跟你解釋。說下去。”
“呃,我不想在走之前還漏下什麽沒看到,於是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讀了許多有關瓦拉幾亞和特蘭西瓦尼亞歷史的資料。”
我有點兒失望。我原指望看到與德拉庫拉有關的珍貴史料,“裏麵有沒有提到我們那位朋友?”
“沒有,恐怕沒有。不過這裏有一首歌我一直記得。你告訴我塞利姆·阿克索在檔案館裏想讓我們看到的東西,就是那段話,說一些修士趕著騾車,從喀爾巴阡山來到伊斯坦堡城,還記得嗎?我因此想起了這本書。要是我們叫圖爾古特幫我們把那封信的譯文寫下來就好了。”
她開始小心翼翼地翻書。有些長詩的頁端有木刻畫,大部分是民間裝飾,但也有一些粗線條的樹木、房屋和動物。書頁很幹淨,但書本身模樣粗糙,像是手工製作的。
海倫劃過詩歌的頭幾行,嘴唇翕動著,搖搖頭,“有些詩歌很傷感,”她說,“你知道,在內心裏,我們羅馬尼亞人和匈牙利人是大不相同的。”
“怎麽說呢?”
“嗯,匈牙利有句俗話說,‘馬劄爾人,縱然快樂,也麵露哀戚。’這是真的。我想,我們悲傷不是因為生活,而是天性使然。”她低頭看這本舊書,“聽聽這一首,很典型。”她磕磕巴巴地翻譯著,它來自十九世紀一個薄薄的譯本。現在,這本書就在我的書房裏。
那死去的孩子曾經可愛又美麗。
現在妹妹的笑容同樣甜甜蜜蜜。
她對媽媽說:“啊,媽媽,天啊,
我那死去的姐姐叫我別害怕。
她沒有過完的生命,給了我,
這樣我就可以帶給您幸福生活。”
可是,唉,母親抬不起她的頭,
坐在那裏,為死去的那個哭個不休。
“老天爺,”我抖了一下,說道,“很容易想見這樣的文化既能唱出這樣的歌,也會相信吸血鬼的存在,甚至產生吸血鬼。”
“是的,”海倫搖搖頭,“等等,”她忽然停下來,“可能就是這一首了。”
她指著一首短詩,上麵裝飾著一幅木刻,畫的像是滿是荊棘的樹林包裹著房屋和動物。
海倫默默地讀著,我久久坐在那裏,焦灼地等待。
終於,她抬起頭來,臉上閃過激動的神情,眼睛閃亮,“聽聽這個,”
他們騎馬來到大城,來到大門。
他們從死亡的國度,來到大城。
“我們是上帝的僕人,來自喀爾巴阡。
我們是修士,是聖人,但我們隻帶來壞消息。
我們給大城帶來瘟疫的消息。
我們為主人效忠,為他的死而哀泣。”
他們騎馬來到大城。他們進了門
大城和他們一起流淚哭泣。
這首怪詩讓我發顫,但我得表示反對,“這太泛了。是提到了喀爾巴阡山,但這在許許多多的老歌裏都會有的。還有這個“大城”可以指任何東西,也許是上帝之城、天堂的意思。”
“海倫搖搖頭,“我不這樣看,”她說,“對巴爾幹地區和中歐——基督教和穆斯林都一樣——的人民來說,大城總是指君士坦丁堡,除非你清點幾百年來到耶路撒冷或麥加去朝聖的人數。這裏提到瘟疫和修士,似乎和塞利姆那段話裏的故事有些聯繫。難道它們提到的那個主人不可能是弗拉德·特彼斯嗎?”
“我隻是猜想,”我疑慮重重地說,“不過我希望我們有更多的資料作進一步的研究。你覺得這首歌有多老了?”
“判斷民歌的歷史總是很難的。”海倫沉吟道。
“這幅木刻有些怪,”我說道,湊近去看。
“書裏到處都是木刻,”海倫喃喃道,“這幅圖好像和詩歌本身沒有關係。”
“是的,”我緩緩說道,“不過仔細看看吧。”
我們俯身去看那幅小小的插圖,“要是有個放大鏡就好了,”我說,“你沒覺得有什麽東西藏在這森林裏麵嗎?這裏沒有大城市,不過你仔細看,這裏有座建築,好像是教堂,圓頂上有個十字架,旁邊是——”
“某種小動物,”她眯起眼睛。然後,“天啊,”她說,“是條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