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有多少敵人?”
“我們正麵是越軍第一軍區的部隊,有11個師,可能同我們打仗的共有9個師。”
“這9個師的部署都清楚嗎?”
“有7個師清楚。”
“你叫情報部準備好,找個時間匯報。”
我立即到情報部,把許世友司令員的指示傳達給畢部長,讓他指定專人做好準備,等待向許世友司令員匯報。
過了3天,情報部整理出一份敵情報告,標了一份敵軍部署圖,向許世友司令員專題匯報。
許世友在匯報前說:“要打仗了,請你們把情況搞清楚,把越軍各部分的位置搞準確。今天是先聽你們研究的成果,這方麵你們先走了一步,請你們講仔細點。”
匯報的同誌把敵軍部署圖掛好,開始講越軍的一般情況,再講敵軍的部署,最後講敵軍的作戰思想、戰略方針、作戰特點,確實講得很詳細。
越軍的一般情況
越軍的建軍歷史雖然不長,但經過抗法、抗美戰爭,幾乎所有的幹部都打過仗,有著比較豐富的作戰經驗。
越軍創建於1944年12月22日。當時胡誌明在高平省原平縣成立“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全隊僅有34人20支槍,由武元甲任隊長。1945年8月參加“全國總起義”,推翻了日偽政權。
1946年底至1954年7月,進行了長達8年的抗法戰爭。越軍進行了5次較大的戰役:1950年的紅河中遊、寧平、和平戰役;邊界戰役;1952年秋冬的西北戰役;1953年的上寮戰役和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1949年8月,在我國援助下組建了第一個步兵師(308師)。隨後相繼組建了12個師、一個獨立團、2個工兵團和4個炮兵團,以及通信兵、工程兵、炮兵和高射炮兵等兵種部隊,總兵力達33萬人。
抗法戰爭勝利後,越南開始接受蘇聯的軍事理論,照搬蘇軍的建軍思想,搞正規化。從1958年起相繼組建了海軍、防化兵、武裝公安和裝甲兵等兵種。
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後,越南展開了全國規模的抗美救國戰爭。越軍共進行了6次規模較大的戰役,如1967年的溪山戰役,1968年的新春戰役,1971年的9號公路戰役,1972年的廣治戰役,1975年的西原戰役和胡誌明戰役,於1975年4月30日解放了西貢,推翻了美偽政權,實現了南北統一。在抗美戰爭中,越軍除了得到中國和蘇聯提供的大量軍事裝備外,還繳獲了幾十億美元的美式裝備,組建了空軍、防空兵、特工部隊及第一、二、三、四軍。
抗美戰爭一結束,黎筍集團繼續擴軍備戰。越軍逐步發展成一支軍兵種比較齊全,正規軍、地方軍、民兵遊擊隊相結合的武裝力量;擁有陸軍、海軍、空軍、防空兵四大軍種以及公安部隊和特工部隊,成為黎筍集團對外侵略、擴張,對內鎮壓人民的工具。
陸軍是越軍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軍種,兵力達100多萬人。裝備有各型坦克、裝甲車2000多輛,85毫米以上口徑炮近3000門。編有7個兵種司令部、4個軍部、6個軍區,共有60多個師。其中近三分之二為步兵師,其餘為生產師、工兵師、運輸師等。1975年以來,越軍就以我國為主要作戰對象,將大部分作戰師部署在北部地區。
野戰部隊擔負機動作戰任務,最大編成單位是軍,基本作戰單位是師。軍通常編有3個步兵師,有的多達5個師,也有的僅1個師,以及裝甲旅、炮兵旅(團)、防空或高炮旅(團)、工兵旅(團)和通信團等,有的軍還配屬有特工團。步兵師約1萬餘人,編有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以及裝甲營、高炮營、工兵營、通信營、運輸營等特種兵分隊。步兵團約2300人,轄3個步兵營和12.7毫米高機連、120毫米迫擊炮連、75毫米無後坐力炮連、偵察連、工兵連、通信連、運輸連等。步兵營約520人,轄3個步兵連、一個火力連以及通信排、運輸排、偵察排等。步兵排編為3個班,每班9人,其中一名輕機槍手,一名火箭筒手,其餘配衝鋒鎗或擲彈筒。
軍區部隊擔負地區性作戰任務,當時幾個軍區的編成各不相同,下轄的作戰師占全軍作戰師總數的近一半。多數軍區轄2~3個師,多的5個師,少的1個師。有些軍區還轄有2~4各獨立步兵團,1個裝甲團,1~2個炮兵團、高炮團、工兵團,1個通信團、運輸團以及特工團。
地方部隊指各省軍事指揮部所屬的地方武裝,擔負本地區的作戰任務。各省軍事指揮部通常轄1~3個地方獨立團以及炮兵、高射炮兵、工兵、通信兵特工分隊,由軍區統一指揮。縣軍事指揮部通常編有1~2個獨立營。
越軍的生產師、工兵師、運輸師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分別由國防部經濟建設總局直轄或歸軍區指揮,擔負基建、築路、農墾、林業任務。
特種兵部隊,除防化兵直屬於防化兵司令部外,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特工部隊均由本兵種司令部或所在軍、軍區指揮。炮兵的主要裝備有85、130毫米火箭炮,120、160毫米迫擊炮,37、57毫米高射炮。團以下所屬炮兵裝備的火炮有75、82毫米無後座力炮,60、82、120毫米迫擊炮。裝甲兵的主要裝備是t-34、t-54、t-59、m-41、m-48型坦克和m-113型裝甲車。
特工部隊是越軍在陸軍偵察分隊基礎上組建的一個獨立兵種,成立於1967年抗美戰爭期間,歸總參謀部直接指揮。特工部隊被越軍吹噓為特別精銳的兵種。通常以班、組(3~6人)為單位獨立行動滲透到對方戰役、戰術縱深,襲擊對方指揮所、炮兵陣地、車站、橋樑、機場、港口、倉庫、醫院等重要目標。由於人數少,裝備輕,戰鬥行動比較機動靈活,但作戰能力有限,不能長時間連續作戰,所以往往以襲擊手段達到所謂“以少勝多,以小勝大,險中取勝”的目的,“撈一把就走”是它的主要作戰特點。
</br>
“我們正麵是越軍第一軍區的部隊,有11個師,可能同我們打仗的共有9個師。”
“這9個師的部署都清楚嗎?”
“有7個師清楚。”
“你叫情報部準備好,找個時間匯報。”
我立即到情報部,把許世友司令員的指示傳達給畢部長,讓他指定專人做好準備,等待向許世友司令員匯報。
過了3天,情報部整理出一份敵情報告,標了一份敵軍部署圖,向許世友司令員專題匯報。
許世友在匯報前說:“要打仗了,請你們把情況搞清楚,把越軍各部分的位置搞準確。今天是先聽你們研究的成果,這方麵你們先走了一步,請你們講仔細點。”
匯報的同誌把敵軍部署圖掛好,開始講越軍的一般情況,再講敵軍的部署,最後講敵軍的作戰思想、戰略方針、作戰特點,確實講得很詳細。
越軍的一般情況
越軍的建軍歷史雖然不長,但經過抗法、抗美戰爭,幾乎所有的幹部都打過仗,有著比較豐富的作戰經驗。
越軍創建於1944年12月22日。當時胡誌明在高平省原平縣成立“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全隊僅有34人20支槍,由武元甲任隊長。1945年8月參加“全國總起義”,推翻了日偽政權。
1946年底至1954年7月,進行了長達8年的抗法戰爭。越軍進行了5次較大的戰役:1950年的紅河中遊、寧平、和平戰役;邊界戰役;1952年秋冬的西北戰役;1953年的上寮戰役和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1949年8月,在我國援助下組建了第一個步兵師(308師)。隨後相繼組建了12個師、一個獨立團、2個工兵團和4個炮兵團,以及通信兵、工程兵、炮兵和高射炮兵等兵種部隊,總兵力達33萬人。
抗法戰爭勝利後,越南開始接受蘇聯的軍事理論,照搬蘇軍的建軍思想,搞正規化。從1958年起相繼組建了海軍、防化兵、武裝公安和裝甲兵等兵種。
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後,越南展開了全國規模的抗美救國戰爭。越軍共進行了6次規模較大的戰役,如1967年的溪山戰役,1968年的新春戰役,1971年的9號公路戰役,1972年的廣治戰役,1975年的西原戰役和胡誌明戰役,於1975年4月30日解放了西貢,推翻了美偽政權,實現了南北統一。在抗美戰爭中,越軍除了得到中國和蘇聯提供的大量軍事裝備外,還繳獲了幾十億美元的美式裝備,組建了空軍、防空兵、特工部隊及第一、二、三、四軍。
抗美戰爭一結束,黎筍集團繼續擴軍備戰。越軍逐步發展成一支軍兵種比較齊全,正規軍、地方軍、民兵遊擊隊相結合的武裝力量;擁有陸軍、海軍、空軍、防空兵四大軍種以及公安部隊和特工部隊,成為黎筍集團對外侵略、擴張,對內鎮壓人民的工具。
陸軍是越軍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軍種,兵力達100多萬人。裝備有各型坦克、裝甲車2000多輛,85毫米以上口徑炮近3000門。編有7個兵種司令部、4個軍部、6個軍區,共有60多個師。其中近三分之二為步兵師,其餘為生產師、工兵師、運輸師等。1975年以來,越軍就以我國為主要作戰對象,將大部分作戰師部署在北部地區。
野戰部隊擔負機動作戰任務,最大編成單位是軍,基本作戰單位是師。軍通常編有3個步兵師,有的多達5個師,也有的僅1個師,以及裝甲旅、炮兵旅(團)、防空或高炮旅(團)、工兵旅(團)和通信團等,有的軍還配屬有特工團。步兵師約1萬餘人,編有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以及裝甲營、高炮營、工兵營、通信營、運輸營等特種兵分隊。步兵團約2300人,轄3個步兵營和12.7毫米高機連、120毫米迫擊炮連、75毫米無後坐力炮連、偵察連、工兵連、通信連、運輸連等。步兵營約520人,轄3個步兵連、一個火力連以及通信排、運輸排、偵察排等。步兵排編為3個班,每班9人,其中一名輕機槍手,一名火箭筒手,其餘配衝鋒鎗或擲彈筒。
軍區部隊擔負地區性作戰任務,當時幾個軍區的編成各不相同,下轄的作戰師占全軍作戰師總數的近一半。多數軍區轄2~3個師,多的5個師,少的1個師。有些軍區還轄有2~4各獨立步兵團,1個裝甲團,1~2個炮兵團、高炮團、工兵團,1個通信團、運輸團以及特工團。
地方部隊指各省軍事指揮部所屬的地方武裝,擔負本地區的作戰任務。各省軍事指揮部通常轄1~3個地方獨立團以及炮兵、高射炮兵、工兵、通信兵特工分隊,由軍區統一指揮。縣軍事指揮部通常編有1~2個獨立營。
越軍的生產師、工兵師、運輸師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分別由國防部經濟建設總局直轄或歸軍區指揮,擔負基建、築路、農墾、林業任務。
特種兵部隊,除防化兵直屬於防化兵司令部外,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特工部隊均由本兵種司令部或所在軍、軍區指揮。炮兵的主要裝備有85、130毫米火箭炮,120、160毫米迫擊炮,37、57毫米高射炮。團以下所屬炮兵裝備的火炮有75、82毫米無後座力炮,60、82、120毫米迫擊炮。裝甲兵的主要裝備是t-34、t-54、t-59、m-41、m-48型坦克和m-113型裝甲車。
特工部隊是越軍在陸軍偵察分隊基礎上組建的一個獨立兵種,成立於1967年抗美戰爭期間,歸總參謀部直接指揮。特工部隊被越軍吹噓為特別精銳的兵種。通常以班、組(3~6人)為單位獨立行動滲透到對方戰役、戰術縱深,襲擊對方指揮所、炮兵陣地、車站、橋樑、機場、港口、倉庫、醫院等重要目標。由於人數少,裝備輕,戰鬥行動比較機動靈活,但作戰能力有限,不能長時間連續作戰,所以往往以襲擊手段達到所謂“以少勝多,以小勝大,險中取勝”的目的,“撈一把就走”是它的主要作戰特點。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