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公安部隊受國防部和內務部的雙重領導,兵力約7萬人,負責社會治安和邊海防。下轄機動團和若幹個公安團。各省設有相應武裝公安指揮部,下轄機動營和若幹個公安屯。
海軍成立於1955年8月,發展較慢。1975年繳獲100餘艘美偽艦船後,有較大的擴充。當時兵力約3萬人,編有1個艦隊、1個陸戰旅、1個炮艇旅、10個作戰勤務團,以及若幹偵察、通信、雷達、工兵等保障部隊。裝備各型艦艇200多艘,4萬多噸。其中作戰艦艇近百艘,主要有驅逐艦、護衛艦、護航艦、坦克登陸艦、魚雷艇、飛彈艇、獵潛艇等。艦隊所屬各團分別擔負海上作戰、近海巡邏和運輸補給的任務,各沿海區主要負責本海區的沿海警戒。
空軍的前身是總參謀部的空軍局,成立於1956年9月,1963年10月空軍局擴充為防空空軍。1975年抗美戰爭結束後,從越偽軍手中繳獲大批美式飛機,航空師由1個增加到3個。1976年6月,效仿蘇軍空防分立體製,防空空軍一分為二,成立了空軍和防空軍,飛機由空軍管轄,雷達、高炮、地空飛彈有防空軍管轄,空軍達4萬人,編有3個航空師、1個師級航校、1個航空運輸團、1個空降旅,有飛機50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260餘架,有米格17、19、21和f-5、a-37等型號。防空兵約5萬人,編有5個防空師、2個雷達師。裝備各型高炮2100餘門,薩姆型防空飛彈1000餘枚。
越南除大力擴充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外,還大搞“民軍”建設,把民軍作為“全民國防”的基礎力量。
越南的民軍,按所負擔的任務不同分為“普通民軍”和“遊擊民軍”;按作戰地域不同,分別稱為“民軍遊擊隊”(即鄉村民軍)與“民軍自衛隊”(即城鎮、機關、廠礦、農林場等單位的民軍)。其數量,在農村占當地人口的14℅~20℅,在廠礦、農林場等占本單位人口的60℅~70℅。男性16~45歲、女性16~30歲的公民,都被編入“遊擊民軍”,年老體弱的轉為“普通民軍”。
民軍的編成,一般鄉為一個連,大鄉為一個營,其中三分之一人員為“遊擊民軍”。城鎮、廠礦、農林場等民軍,根據情況編為連、營、團、師,省或縣內某一戰區在戰時可將民軍編成師、團。
民軍的裝備接近其正規軍,配備有步槍、機槍、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火器。按規定,“遊擊民軍”全部配有武器,“普通民軍”20℅的人員配有武器。民軍頭目一般由農村、廠礦、農林場基層單位的負責人擔任。民軍平時歸地方部隊各級指揮部指揮。戰士根據地形、交通等情況,組成以一個鄉為中心、數個鄉聯合作戰的戰鬥群。鄉民軍受戰鬥群指揮部和縣軍事指揮部的指揮,城鎮、廠礦、農林場等單位的民軍,必要時直接受省軍區指揮部獲省內某一戰區指揮部的指揮。
越軍的軍事部署
越軍在我廣西正麵設有第一軍區,部署由陸軍部隊11個師零9個旅、團,成二線配署。
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地區,部署有6個師零6個團。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地區,338師位於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3師和473師位於諒山地區,304師位於北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檜縣地區,高平省567團位於重慶地區,576團位於茶靈地區,49團位於保樂地區,邊防縣各有一個獨立營。
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有5個師零3個旅、團。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經濟建設總局所屬的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地區。
在中越邊境沿線,越軍設有公安屯27個,其中在我國欽州地區防城縣當麵6個,南寧地區當麵13個,百色地區當麵8個。公安屯小的一般為數十人,大的多達100餘人,下轄1~4個機動班及偵查組、群眾工作組、檢查組、後勤組等。每個屯配有機槍、火箭筒、迫擊炮、無後座力炮及電台等裝備。
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我廣西方向主要殲敵目標是位於高平地區的346師和位於諒山地區的3師。這兩個師均參加過抗法、抗美戰爭,經歷過一些較大的戰役,在越軍中是比較強的作戰師。
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省南俊,下轄步兵246、677、851團和炮兵188團。246團是該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當時為越軍總參謀部直屬的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的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
步兵第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涼山及其以南地區,下轄2、12、141團和炮兵68團。該師原駐越南南方,1976年六七月間北調至越南北部陸南、陸岸地區,隸屬越軍第一軍區。在我自衛還擊作戰前調至同登、諒山地區。該師及所屬141團曾獲“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的稱號。12團是該師的主力團,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越軍的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
黎筍集團反華侵華蓄謀已久,在越南統一後,就製定了對我作戰計劃。黎筍集團狂叫:“為了打敗北京,要做到每個人是一個戰士,每個鄉是一個陣地,每個縣是一個堡壘,每個省市一個戰略地域。”
</br>
海軍成立於1955年8月,發展較慢。1975年繳獲100餘艘美偽艦船後,有較大的擴充。當時兵力約3萬人,編有1個艦隊、1個陸戰旅、1個炮艇旅、10個作戰勤務團,以及若幹偵察、通信、雷達、工兵等保障部隊。裝備各型艦艇200多艘,4萬多噸。其中作戰艦艇近百艘,主要有驅逐艦、護衛艦、護航艦、坦克登陸艦、魚雷艇、飛彈艇、獵潛艇等。艦隊所屬各團分別擔負海上作戰、近海巡邏和運輸補給的任務,各沿海區主要負責本海區的沿海警戒。
空軍的前身是總參謀部的空軍局,成立於1956年9月,1963年10月空軍局擴充為防空空軍。1975年抗美戰爭結束後,從越偽軍手中繳獲大批美式飛機,航空師由1個增加到3個。1976年6月,效仿蘇軍空防分立體製,防空空軍一分為二,成立了空軍和防空軍,飛機由空軍管轄,雷達、高炮、地空飛彈有防空軍管轄,空軍達4萬人,編有3個航空師、1個師級航校、1個航空運輸團、1個空降旅,有飛機500餘架,其中作戰飛機260餘架,有米格17、19、21和f-5、a-37等型號。防空兵約5萬人,編有5個防空師、2個雷達師。裝備各型高炮2100餘門,薩姆型防空飛彈1000餘枚。
越南除大力擴充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外,還大搞“民軍”建設,把民軍作為“全民國防”的基礎力量。
越南的民軍,按所負擔的任務不同分為“普通民軍”和“遊擊民軍”;按作戰地域不同,分別稱為“民軍遊擊隊”(即鄉村民軍)與“民軍自衛隊”(即城鎮、機關、廠礦、農林場等單位的民軍)。其數量,在農村占當地人口的14℅~20℅,在廠礦、農林場等占本單位人口的60℅~70℅。男性16~45歲、女性16~30歲的公民,都被編入“遊擊民軍”,年老體弱的轉為“普通民軍”。
民軍的編成,一般鄉為一個連,大鄉為一個營,其中三分之一人員為“遊擊民軍”。城鎮、廠礦、農林場等民軍,根據情況編為連、營、團、師,省或縣內某一戰區在戰時可將民軍編成師、團。
民軍的裝備接近其正規軍,配備有步槍、機槍、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火器。按規定,“遊擊民軍”全部配有武器,“普通民軍”20℅的人員配有武器。民軍頭目一般由農村、廠礦、農林場基層單位的負責人擔任。民軍平時歸地方部隊各級指揮部指揮。戰士根據地形、交通等情況,組成以一個鄉為中心、數個鄉聯合作戰的戰鬥群。鄉民軍受戰鬥群指揮部和縣軍事指揮部的指揮,城鎮、廠礦、農林場等單位的民軍,必要時直接受省軍區指揮部獲省內某一戰區指揮部的指揮。
越軍的軍事部署
越軍在我廣西正麵設有第一軍區,部署由陸軍部隊11個師零9個旅、團,成二線配署。
第一線為高平、諒山、廣寧省地區,部署有6個師零6個團。其中,325b師位於先安地區,338師位於位於亭立縣太平地區,3師和473師位於諒山地區,304師位於北山地區,346師位於高平地區,廣寧省43團位於芒街地區,244團位於河檜縣地區,高平省567團位於重慶地區,576團位於茶靈地區,49團位於保樂地區,邊防縣各有一個獨立營。
第二線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區,部署有5個師零3個旅、團。其中,312師位於太原地區,431師位於慈山地區,327師位於東潮地區,329師位於鴻基地區,242海島守備師位於錦普地區,河北省196團位於諒江地區,經濟建設總局所屬的38旅位於東幕地區,98團位於陸岸地區。
在中越邊境沿線,越軍設有公安屯27個,其中在我國欽州地區防城縣當麵6個,南寧地區當麵13個,百色地區當麵8個。公安屯小的一般為數十人,大的多達100餘人,下轄1~4個機動班及偵查組、群眾工作組、檢查組、後勤組等。每個屯配有機槍、火箭筒、迫擊炮、無後座力炮及電台等裝備。
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我廣西方向主要殲敵目標是位於高平地區的346師和位於諒山地區的3師。這兩個師均參加過抗法、抗美戰爭,經歷過一些較大的戰役,在越軍中是比較強的作戰師。
346師又稱“高北師”,師部駐高平省南俊,下轄步兵246、677、851團和炮兵188團。246團是該師主力,又稱“新潮團”,抗法戰爭時期組建,當時為越軍總參謀部直屬的主力團,曾擔任越共中央的警衛任務,參加過邊界戰役和9號公路戰役,擅長運動襲擊和防禦作戰。
步兵第3師又稱“金星師”,師部駐涼山及其以南地區,下轄2、12、141團和炮兵68團。該師原駐越南南方,1976年六七月間北調至越南北部陸南、陸岸地區,隸屬越軍第一軍區。在我自衛還擊作戰前調至同登、諒山地區。該師及所屬141團曾獲“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的稱號。12團是該師的主力團,曾獲“英雄團”稱號,擅長進攻,能打近戰夜戰,各級幹部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
越軍的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
黎筍集團反華侵華蓄謀已久,在越南統一後,就製定了對我作戰計劃。黎筍集團狂叫:“為了打敗北京,要做到每個人是一個戰士,每個鄉是一個陣地,每個縣是一個堡壘,每個省市一個戰略地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