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教研室帶來了許多快樂,”她說,“我想,德·範恩小姐也是你的仰慕者。”
“德·範恩小姐?”
“嗬,你肯定不認識她。她是我們新來的成員,是個很不錯的人,我知道她很想跟你談談你的書。你一定要來,結識一下。她要來這裏三年。下個學期才正式登記,但她已經在牛津待了好幾個星期了,在大學圖書館工作。她的研究課題是都鐸王朝的國家金融,她把這個課題研究得精彩極了,連像我這樣對錢完全沒有概念的人都被迷住了。我們都很高興學校決定給她瓊·巴拉克羅獎學金,因為她是一個絕對傑出的學者,而且工作非常勤奮。”
“我想我聽過她的名字。她以前是不是在一個外地的學院當負責人?”
“是的,她在弗蘭伯勒大學當了三年的教務長。但她不該做這個,雖然她是金融方麵的專家,但那兒的管理工作太多了。她要做很多事,除了自己的研究工作,還要對博士學位進行考核,對付學生們。學校和學院讓她精疲力竭。她是那種做事永遠都要竭盡全力的人。我想,她可能覺得和學校裏的人意氣不相投。她受夠了,決定到國外待幾年,然後她又回到了英格蘭。當然,放棄了弗蘭伯勒的職位在經濟上是個損失。所以她希望接下來的三年能夠好好寫書,不用擔心其他方麵的事。”
“我現在想起來了,”哈麗雅特說,“好像在哪兒看過這個消息,去年聖誕節左右。”
“我想,你是在什魯斯伯裏的年冊上看到的。我們為她能來這裏感到驕傲。學校真應該給她一個教授職位,我懷疑她能不能接受在這裏當講師。對她的打擾越少越好。因為她是真正的學者。瞧,她就在那兒。哦,親愛的,古賓斯小姐把她給纏住了。你還記得古賓斯小姐嗎?”
“模模糊糊記得,”菲比說,“我們入學的時候,她讀大三。很好的人,為人很真誠,但開學院會議的時候她卻很沉悶。”
“她的確很善良,很負責任,”利德蓋特小姐說,“但不幸的是,她總能讓任何一門課都變得乏味無趣。真的很遺憾,她是那麽一個值得信任的、可靠的人。不過這對她現在的工作倒沒有影響,她現在在什麽地方做圖書館管理——希爾亞德小姐知道在哪裏——我想她現在正在研究培根1家族,她可真努力。不過,我怕她現在正在跟德·範恩小姐刨根問底,在這麽熱鬧的場合,這樣可不好。我們要不要上去把德·範恩小姐給救出來?”
破碎思維的殘渣(12)
哈麗雅特跟著利德蓋特小姐穿過草坪,一股強烈的懷舊情緒掠過腦海。如果一個人能重返這個平靜的地方,這個隻關注你智慧成果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能在這裏踏實地、默默無聞地研究那些環環相扣的理論,全神貫注地,而不被代理商、合同、出版商、垃圾作者、採訪、崇拜者信件、索要簽名的人、製造謠言的人還有競爭者們所迷惑;靜下心和那些枯燥卻持久的東西打交道;遠離那些私人交流、評頭論足、猜疑嫉妒;像什魯斯伯裏的毛櫸樹一樣成熟和堅定——那麽,她一定能忘記曾經的失落和焦躁,或者能從更真實、更冷靜的角度去看待它們。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並不重要。你在沉悶的學術報刊上刊登了一小篇豆腐塊文章;在愛了、錯了、困惑了、逃避了之後,還沒等你發現那豆腐塊會成為珍貴的手稿,還是變成微不足道的腳註,你就早已經死了。這其實是一場和他人的拉鋸戰,人人都往那個萬眾矚目的舞台上擠,於是私人經歷中的小小偶然在整個企圖中就被放大了。
1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哲學家。
2伊希斯(isis)是經過牛津的一條河,是泰晤士河的源頭之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話是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但是她懷疑,現在是否還能回頭。她早早就把牛津這個被灰色高牆圍起來的樂園拋在身後了。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伊希斯2也不能。她會對這並不真實的平靜失去耐心的——或者這隻是她在告誡自己。
正在她整理思緒的時候,有人把她介紹給了德·範恩小姐。隻看一眼,她就知道德·範恩小姐是個與眾不同的學者——比如說,和利德蓋特小姐相比。她的那種獨特是哈麗雅特·範內永遠也學不到的。這是一個絕對的鬥士;一個隻對真理忠心耿耿,而不相信個人崇拜的鬥士。對於這個鬥士來說,什魯斯伯裏的四方院就是自己的歸屬舞台。利德蓋特小姐安詳地站在那裏,絲毫不被外界所動,用仁慈、親切的熱情去擁抱這一切;這個學識淵博的女人會給這個世界一個準確的評價,把一切有可能幹擾她判斷的東西都清除。在她那消瘦卻熱切的臉上,灰色的大眼睛很深邃,在厚厚的眼鏡片後麵炯炯發亮,似乎對一切畫麵以及概念都異常敏銳。在這種敏感的後麵,她的思想卻像花崗岩一樣堅硬,不可動搖。哈麗雅特想,作為一個女校的負責人,她要做的工作一定令人心力交瘁;因為,她的字典裏似乎不存在“妥協”這個詞;而所有的管理手段都不過是妥協而已。她不可能忍受任何搖擺的立場或者模糊的判斷。如果有任何東西擋在她和真理之間,她一定會秉公處理——即便那個東西是她自己的名譽。她刨根問底的時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女人——更令人生畏的是,在討論任何她不精通的專業時,她所表現出的那種幾乎不真實的中庸和謙虛。哈麗雅特她們走過來的時候,她正在和古賓斯小姐說著什麽:
</br>
“德·範恩小姐?”
“嗬,你肯定不認識她。她是我們新來的成員,是個很不錯的人,我知道她很想跟你談談你的書。你一定要來,結識一下。她要來這裏三年。下個學期才正式登記,但她已經在牛津待了好幾個星期了,在大學圖書館工作。她的研究課題是都鐸王朝的國家金融,她把這個課題研究得精彩極了,連像我這樣對錢完全沒有概念的人都被迷住了。我們都很高興學校決定給她瓊·巴拉克羅獎學金,因為她是一個絕對傑出的學者,而且工作非常勤奮。”
“我想我聽過她的名字。她以前是不是在一個外地的學院當負責人?”
“是的,她在弗蘭伯勒大學當了三年的教務長。但她不該做這個,雖然她是金融方麵的專家,但那兒的管理工作太多了。她要做很多事,除了自己的研究工作,還要對博士學位進行考核,對付學生們。學校和學院讓她精疲力竭。她是那種做事永遠都要竭盡全力的人。我想,她可能覺得和學校裏的人意氣不相投。她受夠了,決定到國外待幾年,然後她又回到了英格蘭。當然,放棄了弗蘭伯勒的職位在經濟上是個損失。所以她希望接下來的三年能夠好好寫書,不用擔心其他方麵的事。”
“我現在想起來了,”哈麗雅特說,“好像在哪兒看過這個消息,去年聖誕節左右。”
“我想,你是在什魯斯伯裏的年冊上看到的。我們為她能來這裏感到驕傲。學校真應該給她一個教授職位,我懷疑她能不能接受在這裏當講師。對她的打擾越少越好。因為她是真正的學者。瞧,她就在那兒。哦,親愛的,古賓斯小姐把她給纏住了。你還記得古賓斯小姐嗎?”
“模模糊糊記得,”菲比說,“我們入學的時候,她讀大三。很好的人,為人很真誠,但開學院會議的時候她卻很沉悶。”
“她的確很善良,很負責任,”利德蓋特小姐說,“但不幸的是,她總能讓任何一門課都變得乏味無趣。真的很遺憾,她是那麽一個值得信任的、可靠的人。不過這對她現在的工作倒沒有影響,她現在在什麽地方做圖書館管理——希爾亞德小姐知道在哪裏——我想她現在正在研究培根1家族,她可真努力。不過,我怕她現在正在跟德·範恩小姐刨根問底,在這麽熱鬧的場合,這樣可不好。我們要不要上去把德·範恩小姐給救出來?”
破碎思維的殘渣(12)
哈麗雅特跟著利德蓋特小姐穿過草坪,一股強烈的懷舊情緒掠過腦海。如果一個人能重返這個平靜的地方,這個隻關注你智慧成果的地方;如果一個人能在這裏踏實地、默默無聞地研究那些環環相扣的理論,全神貫注地,而不被代理商、合同、出版商、垃圾作者、採訪、崇拜者信件、索要簽名的人、製造謠言的人還有競爭者們所迷惑;靜下心和那些枯燥卻持久的東西打交道;遠離那些私人交流、評頭論足、猜疑嫉妒;像什魯斯伯裏的毛櫸樹一樣成熟和堅定——那麽,她一定能忘記曾經的失落和焦躁,或者能從更真實、更冷靜的角度去看待它們。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並不重要。你在沉悶的學術報刊上刊登了一小篇豆腐塊文章;在愛了、錯了、困惑了、逃避了之後,還沒等你發現那豆腐塊會成為珍貴的手稿,還是變成微不足道的腳註,你就早已經死了。這其實是一場和他人的拉鋸戰,人人都往那個萬眾矚目的舞台上擠,於是私人經歷中的小小偶然在整個企圖中就被放大了。
1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哲學家。
2伊希斯(isis)是經過牛津的一條河,是泰晤士河的源頭之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話是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但是她懷疑,現在是否還能回頭。她早早就把牛津這個被灰色高牆圍起來的樂園拋在身後了。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伊希斯2也不能。她會對這並不真實的平靜失去耐心的——或者這隻是她在告誡自己。
正在她整理思緒的時候,有人把她介紹給了德·範恩小姐。隻看一眼,她就知道德·範恩小姐是個與眾不同的學者——比如說,和利德蓋特小姐相比。她的那種獨特是哈麗雅特·範內永遠也學不到的。這是一個絕對的鬥士;一個隻對真理忠心耿耿,而不相信個人崇拜的鬥士。對於這個鬥士來說,什魯斯伯裏的四方院就是自己的歸屬舞台。利德蓋特小姐安詳地站在那裏,絲毫不被外界所動,用仁慈、親切的熱情去擁抱這一切;這個學識淵博的女人會給這個世界一個準確的評價,把一切有可能幹擾她判斷的東西都清除。在她那消瘦卻熱切的臉上,灰色的大眼睛很深邃,在厚厚的眼鏡片後麵炯炯發亮,似乎對一切畫麵以及概念都異常敏銳。在這種敏感的後麵,她的思想卻像花崗岩一樣堅硬,不可動搖。哈麗雅特想,作為一個女校的負責人,她要做的工作一定令人心力交瘁;因為,她的字典裏似乎不存在“妥協”這個詞;而所有的管理手段都不過是妥協而已。她不可能忍受任何搖擺的立場或者模糊的判斷。如果有任何東西擋在她和真理之間,她一定會秉公處理——即便那個東西是她自己的名譽。她刨根問底的時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女人——更令人生畏的是,在討論任何她不精通的專業時,她所表現出的那種幾乎不真實的中庸和謙虛。哈麗雅特她們走過來的時候,她正在和古賓斯小姐說著什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