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的頭蓋骨,或雕刻過的骨頭。這樣的骨頭越多,也就象徵武士的戰功越是卓著。有這樣
的公開尚武傾向,可以想見瑪雅軍事首領拿的“玩藝兒”一定是某種兵器。有時是一種投標,
一端似短刀,另一頭是棍;有時是一根短棍。還有時是一種hulche的武器,是一種帶鉤的
短兵器,中間部分像是中國古代的狼牙棒。但是,沒有拿弓箭的。研究者們說,在瑪雅史上
的古典時期沒有出現過弓和箭,後來可能是從其他民族引進的。
不同的“玩藝兒”表徵了不同的身分。這個過程可以這樣描述:某一特定的社會身分從
部落群體中“分化”或“特化”出來,他(們)所使用的實用性專門用具,也隨之“分離”、
“特別”出來。首領或者是通靈的神使或者是世俗的強人,他們原本實際使用的職業用具隨
著地位抬升而不再實際使用,這使得這種用具可以漸趨遠離功用的考慮,增加精緻化、裝飾
化的傾向。武士所用的長矛異變成“權杖”,巫師所用測量工具異變成量天測地的神秘“法
器”。
文化人類學家、哈佛大學人類學係主任張光直先生在他的《商代的巫與巫術》一文裏,
對祭司(巫)和法器(工)的關係作了分析。指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巫字是兩個“工”字
十字交叉的形象,從其他古典文獻資料的翔實考證中也得出巫與工的歷史淵源,即便今天也
能從這兩個字的字形中發現脫胎肇
始的共同原型。
按照弗雷澤爵士的文化人類學宏著《金枝》說法,大量證據表明,初民社會的巫師是被
認為具有神異稟賦的人物,整個部族的文化傳統與科學知識(或者叫前科學知識)都集於一
身。這一理論完全可以在瑪雅祭司們身上得到驗證,他們掌握象形文字(hieroglyph,即聖
書體,對這個西文詞彙作一分解不無啟發,glyph是凸凹雕像之意,hiero這個詞根代表了
神聖的僧侶等級集團)。瑪雅象形文字連帶其所記錄、包含的文化歷史內容都是由少數瑪雅
祭司一手包攬的。現今世界上仍然“存活”的唯一種象形文字——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納西族
東巴文,即是為巫師(納西語“東巴”)所壟斷,一般群眾並不通曉。東巴經卷與瑪雅存世
的四個經卷抄本極其相象。這些都充分說明,瑪雅祭司集團確實是一個獨享文字與傳統知識
的特殊專職集團。
文字幾乎已經隱含了稱得上文化成就的一切;天文觀測、曆法編製、工程設計等等瑪雅
人的驕傲,全都是通曉象形文字的瑪雅祭司的職務。集天文學家、曆法專家、工程師、數學
家、史學家多種頭銜於一身的瑪雅祭司,自然也會有他們自己職業的用具。這用具當然不是
刀槍斧叉,那是武夫的家什。瑪雅
祭司們的用具,必然要多一些“科學文化”氣息。瑪雅歷史上最值得一提的古典時期,
給我們展示了這個不乏“科學文化”,意味的用具——它是兩頭有拐的小棒(作了形象化的
裝飾),由祭司集團中最高等級的大祭司執掌。
一個絕妙的“玩藝兒”,一種驚人的巧合!
這個兩端拐曲的小棒正是人類學家所關注的“工”。工就是巨(矩),也就是手持“工”
的象形會意。這裏不打算引入大量專業化的考證,隻須把一個結論告知不乏慧識的讀者。誰
都不難看出“矩”(工)的含義,那是一個最基本的測量工具。中國古代極有淵源的《周髀
算經》雲:“請問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
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聖。智出於句,句出於矩。”這段話清
楚地表明了矩(工)這種用具的廣泛用途。因其可以找正水平線(正繩)、仰觀高度角(望
高)、測量深度(測深)、估計距離(知遠)以及環轉用作畫圓的圓規(為圓)、兩兩相合作
曲尺畫方形(為方)等等一係列用途,於是矩便具有神奇的魔力。執掌它的人知天知地而又
通天通地,這就是為人崇奉的專職祭司,他們所執的矩(工)也就是掌握天地的、萬能通靈
的“法器”了。
實用的測量工具“矩”被賦予了神秘的象徵意義,我們在瑪雅最高祭司的兩端曲拐的小
棒中,看到了這個過程。為什麽太平洋兩岸相距遙遠的古代中國人和古代瑪雅人竟然在這一
最為重要的方麵,有如此高的相關度?如果這種可比性純粹出於作者的臆測,那麽也就不值
一提了。奇妙的是,人類學家指出了他們在人種、文化上共同祖源的存在,既有“瑪雅—中
國連續體”的學術依據。他們之間的相似主要不是最近幾千年來莫須有的交往,而是因為它
們從數萬年前東亞那個共同祖源那裏分別演化的結果。
</br>
的公開尚武傾向,可以想見瑪雅軍事首領拿的“玩藝兒”一定是某種兵器。有時是一種投標,
一端似短刀,另一頭是棍;有時是一根短棍。還有時是一種hulche的武器,是一種帶鉤的
短兵器,中間部分像是中國古代的狼牙棒。但是,沒有拿弓箭的。研究者們說,在瑪雅史上
的古典時期沒有出現過弓和箭,後來可能是從其他民族引進的。
不同的“玩藝兒”表徵了不同的身分。這個過程可以這樣描述:某一特定的社會身分從
部落群體中“分化”或“特化”出來,他(們)所使用的實用性專門用具,也隨之“分離”、
“特別”出來。首領或者是通靈的神使或者是世俗的強人,他們原本實際使用的職業用具隨
著地位抬升而不再實際使用,這使得這種用具可以漸趨遠離功用的考慮,增加精緻化、裝飾
化的傾向。武士所用的長矛異變成“權杖”,巫師所用測量工具異變成量天測地的神秘“法
器”。
文化人類學家、哈佛大學人類學係主任張光直先生在他的《商代的巫與巫術》一文裏,
對祭司(巫)和法器(工)的關係作了分析。指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巫字是兩個“工”字
十字交叉的形象,從其他古典文獻資料的翔實考證中也得出巫與工的歷史淵源,即便今天也
能從這兩個字的字形中發現脫胎肇
始的共同原型。
按照弗雷澤爵士的文化人類學宏著《金枝》說法,大量證據表明,初民社會的巫師是被
認為具有神異稟賦的人物,整個部族的文化傳統與科學知識(或者叫前科學知識)都集於一
身。這一理論完全可以在瑪雅祭司們身上得到驗證,他們掌握象形文字(hieroglyph,即聖
書體,對這個西文詞彙作一分解不無啟發,glyph是凸凹雕像之意,hiero這個詞根代表了
神聖的僧侶等級集團)。瑪雅象形文字連帶其所記錄、包含的文化歷史內容都是由少數瑪雅
祭司一手包攬的。現今世界上仍然“存活”的唯一種象形文字——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納西族
東巴文,即是為巫師(納西語“東巴”)所壟斷,一般群眾並不通曉。東巴經卷與瑪雅存世
的四個經卷抄本極其相象。這些都充分說明,瑪雅祭司集團確實是一個獨享文字與傳統知識
的特殊專職集團。
文字幾乎已經隱含了稱得上文化成就的一切;天文觀測、曆法編製、工程設計等等瑪雅
人的驕傲,全都是通曉象形文字的瑪雅祭司的職務。集天文學家、曆法專家、工程師、數學
家、史學家多種頭銜於一身的瑪雅祭司,自然也會有他們自己職業的用具。這用具當然不是
刀槍斧叉,那是武夫的家什。瑪雅
祭司們的用具,必然要多一些“科學文化”氣息。瑪雅歷史上最值得一提的古典時期,
給我們展示了這個不乏“科學文化”,意味的用具——它是兩頭有拐的小棒(作了形象化的
裝飾),由祭司集團中最高等級的大祭司執掌。
一個絕妙的“玩藝兒”,一種驚人的巧合!
這個兩端拐曲的小棒正是人類學家所關注的“工”。工就是巨(矩),也就是手持“工”
的象形會意。這裏不打算引入大量專業化的考證,隻須把一個結論告知不乏慧識的讀者。誰
都不難看出“矩”(工)的含義,那是一個最基本的測量工具。中國古代極有淵源的《周髀
算經》雲:“請問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
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聖。智出於句,句出於矩。”這段話清
楚地表明了矩(工)這種用具的廣泛用途。因其可以找正水平線(正繩)、仰觀高度角(望
高)、測量深度(測深)、估計距離(知遠)以及環轉用作畫圓的圓規(為圓)、兩兩相合作
曲尺畫方形(為方)等等一係列用途,於是矩便具有神奇的魔力。執掌它的人知天知地而又
通天通地,這就是為人崇奉的專職祭司,他們所執的矩(工)也就是掌握天地的、萬能通靈
的“法器”了。
實用的測量工具“矩”被賦予了神秘的象徵意義,我們在瑪雅最高祭司的兩端曲拐的小
棒中,看到了這個過程。為什麽太平洋兩岸相距遙遠的古代中國人和古代瑪雅人竟然在這一
最為重要的方麵,有如此高的相關度?如果這種可比性純粹出於作者的臆測,那麽也就不值
一提了。奇妙的是,人類學家指出了他們在人種、文化上共同祖源的存在,既有“瑪雅—中
國連續體”的學術依據。他們之間的相似主要不是最近幾千年來莫須有的交往,而是因為它
們從數萬年前東亞那個共同祖源那裏分別演化的結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