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完隱匿不肯報到的唐大臣後,“黃巢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類”。唐宗室、公卿士族遭受了巨大打擊,“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韋莊的這些詩句形象地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從事實上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新政權對一個舊政權的清洗。但因為唐朝始終不失人心,而黃巢始終未得人心,這一在歷史上常見的清洗被妖魔化了,極大地影響了黃巢的形象。到後麵可以看到,即使是長安百姓急切盼望的唐官軍回到長安時,也對平民進行了無情的掠奪和屠殺。當戰亂之時,權與血、火與淚,幾乎成了動盪時局的特徵,而遭殃受苦的總是老百姓。


    當初堅決不同意授予黃巢廣州節度使的宰相盧攜是黃巢的頭號敵人,不過他早已經喝毒藥自殺。為了泄憤,黃巢下令打開棺材,將盧攜的屍體在長安市集上公開碎屍萬段。


    大殺宗室後,黃巢的農民軍再一次表現出“流寇”的特徵,通過劫掠來獲取軍餉,這無疑給長安帶來的巨大的騷亂和破壞。黃巢進長安時,年青士子韋莊正在京城準備應舉,如同當年年輕時的黃巢一樣。然而,與黃巢當時所看到的長安的繁華不同,昔盛今衰,韋莊還目睹了農民軍燒殺搶掠的暴行,親眼見證了一個繁華的都市如何變成一座廢墟的過程。韋莊本人也在這場劫難中與弟妹失散,還生了一場大病,經歷了一次人生的大磨難。後來,韋莊將這段經歷寫成著名的長詩《秦婦吟》。此詩以長安為中心,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自述”,講述了黃巢農民軍給長安帶來的深重災難,黃金甲下的長安,並非是沖天香陣,而是地獄般的噩夢。農民軍令人髮指的所作所為,使長安百姓遭受了巨大浩劫。秦婦的講述從從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開始,到黃巢稱帝建國,再到農民軍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一直到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


    《秦婦吟》因真實地反映了唐末動盪的社會麵貌,寫成後轟動一時,在當時極負盛名。韋莊也因此詩被時人呼為“秦婦吟秀才”。然而,這樣一首爭相傳抄的詩之後卻失傳了近千年。因為韋莊在詩中寫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樣的詩句,引起了唐公卿貴族的憤怒。韋莊見惹怒了唐朝廷權貴,也相當後悔,立即想法設法到各處去回收抄本。但這首詩已經廣泛流傳,許多人家的屏風、幛子上都寫著這首詩。韋莊臨死前,遺囑上還寫明不許家裏掛寫有《秦婦吟》的幛子。後來,有人給韋莊編定詩集,沒有選入這首詩。因此,從宋朝後,《秦婦吟》失傳。宋人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記錄了這件事,但誰也沒有見過《秦婦吟》這首詩。一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發現了許多古代寫本書籍及文件,其中就有《秦婦吟》寫本。這些寫本後由伯希和取走,整理全詩後寄回中國,這首失傳了一千年的敘事長詩至此才重新得見天日。《秦婦吟》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


    特別要說明的是,有人認為韋莊在他的立場,對農民軍有諸多誣衊之詞。實際上,這首《秦婦吟》大體上寫黃巢軍隊的姦淫燒殺,但從詩中一位老人口中吐露出來的,卻是唐官軍比黃巢軍更壞。這首詩後來之所以失傳,不光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兩句而為公卿所驚訝,還因為詩中所描繪的官軍的情況觸怒了那些“東諸侯”。由此可見,韋莊的角度應該是相當公正的。正因為它的寫實,所以詩成後才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廣為傳抄,以致韋莊都不能回收抄本。也幸虧如此,此詩才得以流傳到今天。


    [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東南)人。遠祖是武則天時的宰相韋待價,高祖父韋應物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到韋莊時家道中落已久。韋莊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後來發憤苦讀,於昭宗幹寧元年(894年)中進士。韋莊的詩詞都很有名,他年輕時生活放蕩,極為自負,自稱“平生誌業匡堯舜”。但卻遭逢亂世,顛沛流離中經歷了黃巢農民起義和藩鎮割據大混戰,因而,憂時傷亂為他詩詞的重要內容。比如,他有著名《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六朝如夢的悵惘與淒涼,流露出強烈的末世情調。韋莊的一生,經歷頗為起伏,前期仕唐,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唐朝滅亡後,王建稱帝,任命韋莊為宰相。]


    黃巢曾經有淩雲之誌,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才幹。他應該是不希望看到一幕幕殺人放火的景象出現在長安的,但他卻無力製止自己的部下。黃巢的追隨者,大都是以搶掠出名,沒有深謀遠慮的眼光。那些在長安的有才幹的唐大臣都被他的部下毫無猶豫地殺死。而黃巢所建立的大齊政權隻在歷史上留下了暴虐的名聲。毫無理由的大屠殺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沒有讀書人再願意投靠他,除了證明了殘暴,屠殺沒有帶來任何益處。


    有個在長安的讀書人憤恨黃巢等人,在尚書省的大門上題了一首詩,極力嘲諷了大齊政權。結果,惹得尚讓大發雷霆。他將大院包圍起來,追查詩作者,卻無人承認。尚讓便下令殺死了在尚書省工作的所有官員,並將這些人挖出眼珠,屍體倒掛起來示眾。就連守衛尚書省大門的農民軍衛士也被一道殺死。尚讓還覺得不解氣,下令大索城中,殺死長安城中有詩名的舊官吏,還抓了一批識字的人罰作僕役。因為這一首詩被殺的人多達三千多人。這是繼公卿士族、唐宗室之後的第三次大屠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城盡帶黃金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滿城盡帶黃金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