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大將軍張直方曾經領銜到灞上迎降,主動投降了黃巢,頗得農民軍信任。但張直方心念舊情,將許多無處可去的唐大臣冒險藏在自己的永寧裏府第裏,人數多達數百名,結果被黃巢發現,張直方全家都被殺死。因此有人認為張直方先前是偽降黃巢。歷史人物因為當時所處的複雜環境與局勢,已經很難完整復原。根據當時的情況看來,張直方投降黃巢為情勢所逼,並不一定心甘情願,但是為了性命和前程,隻得如此。
[灞上也稱灞橋,由於扼長安東去洛陽,南下襄、鄧的交叉口,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秦末劉邦自武關進軍關中,屯兵灞上,秦王子嬰不得不素車白馬係頸降於道旁。歷史上,隻要占領灞上,就敲開了長安的大門。張直方,前盧龍節度使張仲武之子。張仲武死後,盧龍軍推立張直方。唐朝廷以張直方為盧龍留後,很快立為節度使。然而,張直方性格殘忍暴率,軍中許多人不服他,預謀廢除他。張直方以打獵為名,藉機逃回長安。軍中遂立周林為盧龍留後。張直方到長安後,被任為金吾大將軍。但他殘暴性情不改,因小罪笞殺金吾使,被貶為右羽林統軍,負責京師宿衛。張直方喜歡出遊打獵,恨不得殺盡天下所有的動物。在東都洛陽,他一出門,洛陽飛鳥看見他必然大聲群噪逃跑,頗有傳奇色彩。因為張直方經常出去打獵,多日不歸,右羽林統軍當得極不稱職,被為左驍衛將軍。後又因為小過屢殺家中的奴婢,被貶為恩州司戶。之後,鄭畋任宰相,考慮到張直方之父張仲武有功,才調張直方回京師任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喜歡吃含胎的動物的肉,經常活剝牛、羊、狗、豬的胚胎,認為這些肉脆香味美。他家必須用雞蛋洗鍋具,每天所花費的雞蛋無法計算。但張直方在朝臣中人緣頗好,有豪氣之名。事見《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藩鎮盧龍》。]
農民軍四處搜查可疑人物,除了唐官員外,還搜查有名的讀書人,以逼迫他們做大齊的官,凡是不從的便當場殺死。當時,禮部郎中司空圖也在長安,於是上演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後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因受到王凝讚許,司空圖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幹符四年(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司空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禦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律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因與鄭畋爭吵罷相,正居於洛陽,對司空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遊。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禦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黃巢進駐長安的時候,司空圖正住在西安崇義裏。他聽說農民軍大肆搜人後,立即準備轉移為常平倉下藏匿。當他正要出門時,被一群農民軍士兵當場堵住。正當司空圖絕望的時候,其中一個持槍的農民軍士兵上前與司空圖相認。此人竟然是司空圖以前的車夫段章。段章熱情地向司空圖宣傳農民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加入起義軍。司空圖表示誓不辱節,段章悵然淚下,於是,將司空圖領到大道上,便與他分手了。司空圖得以有機會乘夜逃出長安城去。
無疑,司空圖得以逃脫,完全是因為段章的念舊。後來司空圖特意寫了一篇《段章傳》以紀念恩人。段章這樣的人,應該代表了農民軍中的一類人。他們是最普通的一類人,一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他們加入農民軍,更多地是出於自願,農民軍確實給了他們唐朝廷不能給予的東西,否則段章不會熱情地向舊主人宣傳農民軍的好處。然而,他們也加入到破壞中,殺人、放火、搶掠,也許是野性迸發,也許是身不由己。他們的生命被歷史的浪潮捲入,又被歷史的浪潮沖沒。就像大浪淘沙,如同細微的沙粒,不可能被人區分。
[司空圖逃出長安城後,到鹹陽橋,又遇到好心的船夫韓鈞,連夜將他渡河,才算脫離了險境。司空圖聽說僖宗正在鳳翔,便趕去拜見,被封為知製誥、中書舍人。後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便回到家鄉河中。之後,司空圖過著一種消極的隱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和詩論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他出身於官僚地主階級家庭,又處在黃巢起義和唐王朝行將覆滅的時代,在歷史的大動盪中,他沒有勇氣麵對現實,就採取避世隱退的人生態度。回鄉以後,他既不同百姓往來,也不與官府聯絡,而是“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丁未歲歸王官穀》),“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隻賞詩。”(《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當時王重榮兄弟鎮守漢中,很仰慕他的名聲,常多饋贈,他都拒絕不納,後騙他作碑文,並贈絹數千匹,司空圖就把絹堆放在虞鄉市上,任眾人取用。後來他定居在中條山王官穀的先人別墅,在這“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的“世外桃源”裏,每日與高僧、名士吟詠為樂。唐昭宗即位後,曾先後數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他都以老病,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穀莊園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誌:“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謂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聵,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墜,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則又宜休也。”還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覆詠嘆“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寧處不出”的心誌。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朱溫)把持朝政,遷都洛陽,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由此逃過一劫。唐朝滅亡後,司空圖悲痛欲絕,絕食嘔血而死,終年七十二歲。]
</br>
[灞上也稱灞橋,由於扼長安東去洛陽,南下襄、鄧的交叉口,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秦末劉邦自武關進軍關中,屯兵灞上,秦王子嬰不得不素車白馬係頸降於道旁。歷史上,隻要占領灞上,就敲開了長安的大門。張直方,前盧龍節度使張仲武之子。張仲武死後,盧龍軍推立張直方。唐朝廷以張直方為盧龍留後,很快立為節度使。然而,張直方性格殘忍暴率,軍中許多人不服他,預謀廢除他。張直方以打獵為名,藉機逃回長安。軍中遂立周林為盧龍留後。張直方到長安後,被任為金吾大將軍。但他殘暴性情不改,因小罪笞殺金吾使,被貶為右羽林統軍,負責京師宿衛。張直方喜歡出遊打獵,恨不得殺盡天下所有的動物。在東都洛陽,他一出門,洛陽飛鳥看見他必然大聲群噪逃跑,頗有傳奇色彩。因為張直方經常出去打獵,多日不歸,右羽林統軍當得極不稱職,被為左驍衛將軍。後又因為小過屢殺家中的奴婢,被貶為恩州司戶。之後,鄭畋任宰相,考慮到張直方之父張仲武有功,才調張直方回京師任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喜歡吃含胎的動物的肉,經常活剝牛、羊、狗、豬的胚胎,認為這些肉脆香味美。他家必須用雞蛋洗鍋具,每天所花費的雞蛋無法計算。但張直方在朝臣中人緣頗好,有豪氣之名。事見《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藩鎮盧龍》。]
農民軍四處搜查可疑人物,除了唐官員外,還搜查有名的讀書人,以逼迫他們做大齊的官,凡是不從的便當場殺死。當時,禮部郎中司空圖也在長安,於是上演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後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因受到王凝讚許,司空圖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幹符四年(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司空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禦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律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因與鄭畋爭吵罷相,正居於洛陽,對司空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遊。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禦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黃巢進駐長安的時候,司空圖正住在西安崇義裏。他聽說農民軍大肆搜人後,立即準備轉移為常平倉下藏匿。當他正要出門時,被一群農民軍士兵當場堵住。正當司空圖絕望的時候,其中一個持槍的農民軍士兵上前與司空圖相認。此人竟然是司空圖以前的車夫段章。段章熱情地向司空圖宣傳農民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加入起義軍。司空圖表示誓不辱節,段章悵然淚下,於是,將司空圖領到大道上,便與他分手了。司空圖得以有機會乘夜逃出長安城去。
無疑,司空圖得以逃脫,完全是因為段章的念舊。後來司空圖特意寫了一篇《段章傳》以紀念恩人。段章這樣的人,應該代表了農民軍中的一類人。他們是最普通的一類人,一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他們加入農民軍,更多地是出於自願,農民軍確實給了他們唐朝廷不能給予的東西,否則段章不會熱情地向舊主人宣傳農民軍的好處。然而,他們也加入到破壞中,殺人、放火、搶掠,也許是野性迸發,也許是身不由己。他們的生命被歷史的浪潮捲入,又被歷史的浪潮沖沒。就像大浪淘沙,如同細微的沙粒,不可能被人區分。
[司空圖逃出長安城後,到鹹陽橋,又遇到好心的船夫韓鈞,連夜將他渡河,才算脫離了險境。司空圖聽說僖宗正在鳳翔,便趕去拜見,被封為知製誥、中書舍人。後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便回到家鄉河中。之後,司空圖過著一種消極的隱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和詩論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他出身於官僚地主階級家庭,又處在黃巢起義和唐王朝行將覆滅的時代,在歷史的大動盪中,他沒有勇氣麵對現實,就採取避世隱退的人生態度。回鄉以後,他既不同百姓往來,也不與官府聯絡,而是“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丁未歲歸王官穀》),“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隻賞詩。”(《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當時王重榮兄弟鎮守漢中,很仰慕他的名聲,常多饋贈,他都拒絕不納,後騙他作碑文,並贈絹數千匹,司空圖就把絹堆放在虞鄉市上,任眾人取用。後來他定居在中條山王官穀的先人別墅,在這“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的“世外桃源”裏,每日與高僧、名士吟詠為樂。唐昭宗即位後,曾先後數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他都以老病,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穀莊園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誌:“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謂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聵,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墜,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則又宜休也。”還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覆詠嘆“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寧處不出”的心誌。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朱溫)把持朝政,遷都洛陽,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由此逃過一劫。唐朝滅亡後,司空圖悲痛欲絕,絕食嘔血而死,終年七十二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