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那時正在康乃狄克大道4701號二樓五間一套的房間裏,換衣服準備赴宴。電話鈴響。她聽到父親的聲音,據她後來回憶:“又緊張又特別。”但她想著當晚令人興奮的晚會,卻高興地說,“嗨,爸爸您好!”
“叫你媽媽來聽電話!”
“您回家吃晚飯麽?”
“叫你媽媽來聽電話!”
“我隻不過說句客氣話嘛!”
“瑪格麗特,請你叫媽媽來聽電話,好不好?”
她很委屈,眼睛濕潤,回到化妝檯前。幾秒鍾以後,她抬起頭來,見媽媽站在門口望著她——或者說,從瑪格麗特看來,好像媽媽視而不見,隻是朝她這個方向望過來。
“媽媽,怎麽啦,出了什麽事?”
貝絲·杜魯門回答得很慢:“羅斯福總統去世了!”
“死了?”
貝絲給一位朋友去電話,這時門鈴響了。瑪格麗特去開門。一位素未謀麵的女人站在門外。
“杜魯門小姐麽?”
“是的,什麽事呢?”
“我是美聯社的,我想……”
瑪格麗特這才發現她隻是穿著襯裙來開門的,窘得要命,砰的一聲把門關起來。那時,她意識到今後再不能過清靜的日子了!她從窗子下望,見下麵聚集著一群人——新聞記者、攝影記者、朋友、好奇圍觀的人等。這個大廈的經理還發現,原來這套就要空出來的公寓房間,寬敞宜人、交通方便,每月120元租金,而且凍結不能再漲價,現在上門求租的已不乏人!
羅斯福夫人的專機在本寧堡跑道上空盤旋,準備著陸。與此同時,比爾·哈西特則在亞特蘭大市那間帕特森殯儀館商購棺木。哈西特要一副黃銅襯裏的結實紅木棺材,但那裏沒有。黃銅是軍用物資。哈西特又提出棺木要六英尺四英寸長,因為羅斯福原來個子較大。但這看來也不好找。殯儀館老闆本來有個較長的紅木棺材,但已答應賣給新澤西州一家殯儀館。於是他們扯來扯去,爭執不下。最後這位來自佛蒙特州的哈西特,由於精明機敏,又有總統的威望作後盾,把這所殯儀館裏最好的棺木買了回來。上午10時45分,這副棺木隨同兩部靈車,到達溫泉。40分鍾以後,埃莉諾·羅斯福、麥金太爾醫生和史蒂夫·厄爾利也乘車趕到。
羅斯福夫人同格雷斯·塔利以及在場的表親都進行了長談。不知道是誰把露西·拉瑟弗福當時也在溫泉的事告訴了她,但是就是在這個最不適當的時刻,她才獲知這事的。她顯然不能自已,全身顫抖,然後鎮定下來走進寢室。五分鍾後,她出來了,麵色莊嚴肅穆,但沒有淚痕。這時該要計劃殯葬事宜,擬定靈車的路線,確定喪禮儀式,選定牧師,確定要唱的聖詩,並按照國家儀節,確定誰該參加在白宮東廳舉行的儀式,因為那裏隻有200個座位。這個問題是無先例可援的。在職總統的逝世,上一次是沃倫·哈丁,而國務院才剛發現有關他殯葬的檔案已經遺失。這時隻好一切倉促做出決定,而總統的未亡人則是其主要決策人。【有關羅斯福喪事安排的文件,有一份存於國務院檔案中。18年後,即1963年11月下旬,在為甘迺迪總統進行喪禮安排時,傑奎琳·布維爾·甘迺迪就曾取出參照使用。】
在總統專用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裏,放上一座結實的喬治亞鬆木製成的靈台,上麵鋪著海軍陸戰隊深綠色的軍毯。棺中總統的遺體,下半身覆蓋著他那海軍鬥篷。羅斯福夫人點首同意後,棺外覆蓋上一麵國旗。他們在星光如畫的夜晚,在忍冬花花香陣陣之中忙碌了一個通宵。到了13日星期五上午9時25分,送葬行列才出發。裝在炮架車上的靈柩,由本寧堡樂隊敲著帶減音裝置的鼓為先導,從紅泥道上慢步向火車站前進。在那逶迤的道路兩旁,肅立著頭戴鋼盔的傘兵部隊。他們當中許多人臉色蒼白,有些則滿臉淚痕,有一個士兵在炮車經過身前時,身子一晃,昏厥在地,滾進道邊溝中。總統生前很欣賞的一位黑人手風琴手格雷厄姆·傑克遜,奏著《歸途》樂曲。然後,士兵們把棺木抬上等候著的車廂,火車司機就利用車軌傾斜的坡度,靜悄悄地讓火車滑行出站。這是羅斯福總統專用列車第400次的旅程,也是最後的一次。專列最後兩節的次序顛倒過來。羅斯福夫人坐在“費迪南德·麥哲倫”車廂裏,現在是倒數第二節。而最後一節是總統以前用來辦公的車廂,棺木安放在並不精緻的柩架上。軍人在兩旁肅立守靈。各節車廂的窗簾大多寂然垂閉,但這節的簾子卻是拉開的,在國旗覆蓋著的棺木上麵,亮著燈火,徹夜不滅,以供車外的人瞻仰。
鐵路沿途露宿等候瞻仰靈柩的人,誰也不曾估計有多少。在亞特蘭大,人們不準靠近,火車在第九號軌道隆隆前進時,兩旁戴著白手套的士兵,舉起上了刺刀的步槍肅立致敬。但是,對總統忠心耿耿的人還是來了,多少個街區,交通為之阻塞。車庫、棧房、工廠、公寓各處屋頂上都站滿了男男女女,居高眺望,一些私人飛機則在上空盤旋。那天下午離開亞特蘭大以後,沿途每個交叉路口,都站著靜默的人群。快到蓋恩斯維爾時,在記者車廂上的梅裏曼·史密斯喊道:“你們看!”原來一群頭戴印花方巾的黑人女佃農,跪在一塊棉田裏,雙手緊握,伸向火車誌哀。
</br>
“叫你媽媽來聽電話!”
“您回家吃晚飯麽?”
“叫你媽媽來聽電話!”
“我隻不過說句客氣話嘛!”
“瑪格麗特,請你叫媽媽來聽電話,好不好?”
她很委屈,眼睛濕潤,回到化妝檯前。幾秒鍾以後,她抬起頭來,見媽媽站在門口望著她——或者說,從瑪格麗特看來,好像媽媽視而不見,隻是朝她這個方向望過來。
“媽媽,怎麽啦,出了什麽事?”
貝絲·杜魯門回答得很慢:“羅斯福總統去世了!”
“死了?”
貝絲給一位朋友去電話,這時門鈴響了。瑪格麗特去開門。一位素未謀麵的女人站在門外。
“杜魯門小姐麽?”
“是的,什麽事呢?”
“我是美聯社的,我想……”
瑪格麗特這才發現她隻是穿著襯裙來開門的,窘得要命,砰的一聲把門關起來。那時,她意識到今後再不能過清靜的日子了!她從窗子下望,見下麵聚集著一群人——新聞記者、攝影記者、朋友、好奇圍觀的人等。這個大廈的經理還發現,原來這套就要空出來的公寓房間,寬敞宜人、交通方便,每月120元租金,而且凍結不能再漲價,現在上門求租的已不乏人!
羅斯福夫人的專機在本寧堡跑道上空盤旋,準備著陸。與此同時,比爾·哈西特則在亞特蘭大市那間帕特森殯儀館商購棺木。哈西特要一副黃銅襯裏的結實紅木棺材,但那裏沒有。黃銅是軍用物資。哈西特又提出棺木要六英尺四英寸長,因為羅斯福原來個子較大。但這看來也不好找。殯儀館老闆本來有個較長的紅木棺材,但已答應賣給新澤西州一家殯儀館。於是他們扯來扯去,爭執不下。最後這位來自佛蒙特州的哈西特,由於精明機敏,又有總統的威望作後盾,把這所殯儀館裏最好的棺木買了回來。上午10時45分,這副棺木隨同兩部靈車,到達溫泉。40分鍾以後,埃莉諾·羅斯福、麥金太爾醫生和史蒂夫·厄爾利也乘車趕到。
羅斯福夫人同格雷斯·塔利以及在場的表親都進行了長談。不知道是誰把露西·拉瑟弗福當時也在溫泉的事告訴了她,但是就是在這個最不適當的時刻,她才獲知這事的。她顯然不能自已,全身顫抖,然後鎮定下來走進寢室。五分鍾後,她出來了,麵色莊嚴肅穆,但沒有淚痕。這時該要計劃殯葬事宜,擬定靈車的路線,確定喪禮儀式,選定牧師,確定要唱的聖詩,並按照國家儀節,確定誰該參加在白宮東廳舉行的儀式,因為那裏隻有200個座位。這個問題是無先例可援的。在職總統的逝世,上一次是沃倫·哈丁,而國務院才剛發現有關他殯葬的檔案已經遺失。這時隻好一切倉促做出決定,而總統的未亡人則是其主要決策人。【有關羅斯福喪事安排的文件,有一份存於國務院檔案中。18年後,即1963年11月下旬,在為甘迺迪總統進行喪禮安排時,傑奎琳·布維爾·甘迺迪就曾取出參照使用。】
在總統專用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裏,放上一座結實的喬治亞鬆木製成的靈台,上麵鋪著海軍陸戰隊深綠色的軍毯。棺中總統的遺體,下半身覆蓋著他那海軍鬥篷。羅斯福夫人點首同意後,棺外覆蓋上一麵國旗。他們在星光如畫的夜晚,在忍冬花花香陣陣之中忙碌了一個通宵。到了13日星期五上午9時25分,送葬行列才出發。裝在炮架車上的靈柩,由本寧堡樂隊敲著帶減音裝置的鼓為先導,從紅泥道上慢步向火車站前進。在那逶迤的道路兩旁,肅立著頭戴鋼盔的傘兵部隊。他們當中許多人臉色蒼白,有些則滿臉淚痕,有一個士兵在炮車經過身前時,身子一晃,昏厥在地,滾進道邊溝中。總統生前很欣賞的一位黑人手風琴手格雷厄姆·傑克遜,奏著《歸途》樂曲。然後,士兵們把棺木抬上等候著的車廂,火車司機就利用車軌傾斜的坡度,靜悄悄地讓火車滑行出站。這是羅斯福總統專用列車第400次的旅程,也是最後的一次。專列最後兩節的次序顛倒過來。羅斯福夫人坐在“費迪南德·麥哲倫”車廂裏,現在是倒數第二節。而最後一節是總統以前用來辦公的車廂,棺木安放在並不精緻的柩架上。軍人在兩旁肅立守靈。各節車廂的窗簾大多寂然垂閉,但這節的簾子卻是拉開的,在國旗覆蓋著的棺木上麵,亮著燈火,徹夜不滅,以供車外的人瞻仰。
鐵路沿途露宿等候瞻仰靈柩的人,誰也不曾估計有多少。在亞特蘭大,人們不準靠近,火車在第九號軌道隆隆前進時,兩旁戴著白手套的士兵,舉起上了刺刀的步槍肅立致敬。但是,對總統忠心耿耿的人還是來了,多少個街區,交通為之阻塞。車庫、棧房、工廠、公寓各處屋頂上都站滿了男男女女,居高眺望,一些私人飛機則在上空盤旋。那天下午離開亞特蘭大以後,沿途每個交叉路口,都站著靜默的人群。快到蓋恩斯維爾時,在記者車廂上的梅裏曼·史密斯喊道:“你們看!”原來一群頭戴印花方巾的黑人女佃農,跪在一塊棉田裏,雙手緊握,伸向火車誌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