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秋天,人們出遠門總是坐火車。上好的新柴油機車效率很高,正是時髦東西。車站上的紅帽子搬運工多得很,路基保養得很好,臥車旅客——至少睡下鋪的——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覺。乘務員給你擦鞋、拎包,到該起床的時候還會輕輕為客人拉開綠色簾子。如果臨走給他五角錢,他會說一聲“謝謝你啦,先生”,而且是真心話。當時餐車上吃飯是件樂事:桌上鋪著潔白的桌布,菜色品種齊全,人人彬彬有禮。


    人們不坐飛機,可能是因為飛機上吃得不好,機場太遠,或者怕不安全。民航機的服務質量的航次安排都在改進,例如泛美航空公司的“楊基”式巨型快速班機從長島飛裏斯本現在隻要26.5小時了,但當時多數人並不那樣趕忙要坐飛機。自己開汽車出遠門也行,隻是得吃點苦頭。梅裏特大路和賓夕法尼亞高速公路剛剛開放,其他公路還隻有兩股或三股的並行車道,而且沿途城鎮都設有防止超速路段,對違反限製的人要罰錢,用來貼補地方警察的工資。路旁客棧不多,名聲也不大好。埃德加·胡佛就領導過一個反對這種小客棧的運動。他在《美國雜誌》發表文章,把這種客棧(汽車旅客旅館的前身)說成是“疾病、賄賂、作弊、詐騙、強姦、強迫賣淫、盜竊以及謀殺的新策源地”。他還提醒人們說:住店的正式夫婦所用的褥墊,可能不久前就被“亂搞關係”的人弄髒過。


    火車經過新居民區時,你看不到有什麽廉價商店或者路邊食品店的廣告牌,因為它們正如通往這些居民區的高速公路一樣,是很多年後才有的。那時人們並不像現在這樣需要私人汽車。他們上班,上街,上學,都搭公共汽車、電車。從那時起,各地公共汽車路線被陸續取消的,真是多得說不清了,但是市內有軌電車的變化,我們還知道一些。1940年美國有軌電車的路軌長達1.96萬英裏,到60年代隻剩下2,049英裏,而且大部分也廢置不用了。


    火車站附近照例至少有一家旅店,維多利亞式的,屋頂是“復折型”的。有周到的服務員,有清潔的床鋪,每晚收費一元。服務員隨時都有美酒供應,私娼的夜度資是三元,軍人收兩元。旅館的餐廳挺安靜,也便宜。如果愛熱鬧,不妨找個小酒家,那裏總有自選唱片的唱機,還可以聽聽酒客談論當地新聞。那時的俗話有些會使70年代的青年人聽起來莫名其妙,如“宴會”叫bash〔狂歡〕;離開一個地方不說split〔分〕,而說scram〔滾〕。愛搞女人的叫wolf〔狼〕。要“狼”滾開,你就對他說getlost〔消失罷〕,dropdead〔死吧〕,dryup〔幹掉吧〕,或者blowup〔吹掉吧〕。要是姑娘喜歡這人的話,她會誇他nobby〔有風度〕,cute〔惹人愛〕,nifty〔吸引人〕或者snazzy〔迷人〕。在單獨和這人在一起的時候,她可能覺得他是個sap〔笨蛋〕;可是如果他夠精靈的話,那麽來一個smooch〔接吻〕,她就什麽都順從了。


    以上所說的那些旅店、酒家、電影院和娼妓,是到處推銷貨品的人員消遣解悶之所。如果是探親訪友的,那麽他們會到車站接你。要是個男人,出身富裕人家,穿的可能是一套雙襟的格子花呢衣服。你的親友可能住在城市中心,即日後所謂的“內城”【後來一般貧苦人民才住在內城,但當時則是上流人士的住宅區。——譯者】。但是有比根山那樣的繁華市區,就有布魯克萊恩比根山【位於波士頓城北的高地;布魯克萊恩是波士頓城西郊外住宅區。——譯者】那樣的郊區,這是必然的,你隻能到這裏為止。因為那時格林威治和溫內特卡這樣的郊區的生活,和70年代的萊維特鎮和帕克·福萊斯特【這些是所謂“計劃”郊區,房子千篇一律,沒有特色。——譯者】大不相同:戰前的郊區都是有錢人住的,一般人不能問津。郊區青年都由特設中學培養,再上大學。能在郊區住,就表示社會地位高。郊區不是商業中心的延伸,而是鄉下俱樂部的延伸。這裏的住家都是約翰·馬昆德【美國小說家(1893~1960年),主要描寫上層人物。——譯者】的小說中人,是約翰·奧哈拉【約翰·奧哈拉,美國小說家,善於逼真而尖刻地描寫美國城市生活。——譯者】所羨慕,詹姆斯·古爾德·科曾斯【詹姆斯·古爾德·科曾斯,美國小說家,以技巧細緻、描寫客觀而聞名。——譯者】所熟悉的,也就是共和黨內那些白人新教徒中的上層中產階級。為了在海恩尼斯港占一席地,隻有像約瑟夫·甘迺迪這樣的人才能爭到手。天主教徒的他,也不過勉強做到這一點,如果換成猶太人,那就休想了。這裏的人,跟他們參加的夏季野營和冬季遊弋一樣,都愛宣傳自家的“膳食有嚴格的標準”。如果他們的兒子上了大學,也自以為高人一等,成立自己的學生聯誼會,不跟旁人家雜處。


    除非你怕同外界隔絕,否則戰前的郊區生活是非常愉快的。那裏的老房子寬敞,新房子漂亮。大蕭條時期,花一兩萬元就可以買一座很大的房子了。雖然現代化設計的嶄新建築各處都有了一些,但人們還是喜歡十五六世紀都鐸式的或者殖民地時期的式樣。當時,剪草砍柴是雜工們的事,做父親的隻管打高爾夫球,母親隻管種花,小夥子和姑娘們星期六晚上就到俱樂部去跳舞。這裏沒有你爭我奪的情況,衣服時興穿灰色法蘭絨。誰要是行為不端,俱樂部就會把他開除。夏天晚上,一家大小團坐在院子裏,草坪上擺著各種家具,其中有一張擺動式的沙發椅,老年人坐上去很舒服,不過青年男女卻受不了。參加晚會的姑娘誰也不穿藍斜紋布長褲,那是西部各州放牧的牛仔和幹粗活的人才穿的。青少年自有其流行的風尚,但是他們都希望像上一代那樣有體麵,有地位。看來他們是會一帆風順的。即使發生戰爭,人們也還認為出身名門的青年一定會當軍官。軍隊裏也是這樣看,因此特權階層之在軍界世代相傳,產生形形式式的影響,當然是勢在必然的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