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汪直和他的船隊絕不是靠燒殺擄掠為生的,這和“海盜”和“倭寇”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無論從什麽樣的記載中,都可以知道汪直船隊的主要生存手段,是進行海外貿易和互市,而且汪直也確實在不斷地努力,試圖和明政府達成開放海禁的協議,從他當上真正的船隊首領那天起,他就在追求這個目標,甚至於他的被捕也是因為他相信明政府會招安並同意互市而導致的,即使在知道自己有可能被殺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這個追求。
所以單隻從這點來說,汪直勢力就既不具備典型的海盜特徵,也不符合倭寇的定義,而更符合海商的特徵。
五,“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正月,胡宗憲兼任浙江巡撫事。這個時候蔣洲在汪直的幫助下,和日本山口、豐後二島的島主源義長、源義鎮都達成了協議,日本歸還被掠人口,並備方物入貢。胡宗憲以此事上奏朝廷,得到了支持,聖旨詔胡宗憲厚賚其使,使之還。
汪直經過兩年和胡宗憲的接觸,現在又得到了胡宗憲本人的正式保證,同時見到源義長、源義鎮的使者被善待,因此開始慢慢打消了因為以前明政府官吏對他背信襲擊而造成的不信任,同時也因為他自一開始的目的就是互市,而不是為寇,於是在這強烈願望的驅使下,同年十月,汪直終於率領部分人馬和貿易船隊,前往浙江,而日本政府則派出的使者善妙等人,也一起搭乘汪直船隊前來通貢互市,最後到達浙江岑港,汪直對胡宗憲說他此次的目的,依然還是希望“胡軍門代為疏請通商”,“言不效徐海作俘囚,且欲一巡檢職,使得稽壓海上,開市以息兵。”(《胡梅林行實》)
此刻即使是朝廷,對招安汪直一事的態度也是支持的,但對互市一事的態度,卻還是模糊不清,因為胡宗憲在此前在將汪直事宜上奏後,得到兵部的回答是:“直等本編民,既稱效順,即當釋兵。乃絕不言及,第求開市通貢,隱若屬國然,其奸叵測。宜令督臣振揚國威,嚴加備禦。移檄直等,俾剿除舟山諸賊巢以自明。果海疆廓清,自有恩賚。”
而後汪直所部積極和明軍配合,剿滅海盜、倭寇,於是“兩浙倭漸平”,所以胡宗憲又繼續上奏為汪直等人說話道:“賊首毛海峰自陳可願還,一敗倭寇於舟山,再敗之瀝表,又遣其黨招諭各島,相率效順,乞加重賞。”(《明史》)
對這次的上奏,兵部則令胡宗憲便宜行事,所以才有了汪直的這次歸還。可惜,其時朝中還有一派反對開互市的勢力,譬如當時的巡按禦史王本固等人。
由於上次徐海等人大規模入侵內地的原因,“倭寇”名聲實在太盛,時人聞有武裝船隊自日本復來,頓時大是驚恐,紛紛傳言倭寇復犯:“是時,浙東西傷於倭暴,聞直等以倭船大至,則甚懼,竟言其不便。”(《明世宗實錄》)這恰好為王本固等人提供了攻擊的口實,謂“直等意不可測,納之恐招侮”,而不少朝臣也有如驚弓之鳥,既未見戰事復起,也全然不顧汪直等人此前協助剿滅倭寇的和其圖謀被招安及互市的事實,就紛紛開始指責胡宗憲即將釀成大禍:“宗憲且釀東南大禍,而浙中文武將吏亦陰持兩可。”(《皇明馭倭錄》)因此各路兵馬嚴陣以待。
雖然以汪直此前所為,對他列兵嚴防並無什麽不對,但在胡宗憲經過兩年努力即將招安他的關鍵時刻,這實在容易讓汪直懷疑明官吏們準備再次對他背信棄義,利用完了他卸磨殺驢,鳥獸盡而烹走狗。
汪直因此派出毛海峰前去責問胡宗憲道:“我等奉詔來,將息兵安境。謂宜使者遠迎,宴犒交至。今盛陳軍容,禁舟楫往來,公紿我耶?”
胡宗憲雖然一再解釋,但汪直始終不相信,於是胡宗賢又令被他軟禁在府中的汪直兒子寫書招之,汪直對此則直截了當地回信說道:“兒何愚也。汝父在,厚汝。父來,闔門死矣。”
但汪直卻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始終想能取得官方的互市許可。
所以最後他終於還是沒能忍住這個誘惑,決定冒險一試,為了安全,他要求胡宗憲派一人質為押。而胡宗憲也確實是沒想要算計他,確實是想招安他這股東南沿海最大的船隊為己用的,於是派汪直表弟方大忠、把總劉朝恩、陳光祖,指揮夏正、通判吳成器等人和毛海峰一起前往汪直的船隊,並以指揮夏正為人質。胡宗憲又預先寫了為汪直請赦免的上疏,並引毛海峰入其臥室讓毛看見,所以當毛海峰在回去後告知了汪直這個情況後,汪直決定晉見胡宗憲麵談。
汪直終於隻和葉碧川(宗滿)、王清溪(汝賢)三人極少數隨從,前去入謁胡宗憲。
胡宗憲因為確實真想招撫汪直和開放互市,所以對他們慰藉之至,又為了改善他們和反對派巡按禦史王本固等人的關係,建議他們前去拜見王本固,汪直等人則慨然應承。
但是,意外發生了。他們三人一到杭州就被王本固下了大獄。
胡宗憲聞訊大驚,知道出了大事,因為毛海峰的船隊還在那裏停著,這是會引發嚴重後果的,所以急忙上疏為汪直分辨,一麵為汪直說好話,一麵降低要求,請求讓汪直帶罪立功,“俾戍海上,係番夷心”,希望能保住汪直,而王本固則固爭之。
</br>
所以單隻從這點來說,汪直勢力就既不具備典型的海盜特徵,也不符合倭寇的定義,而更符合海商的特徵。
五,“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正月,胡宗憲兼任浙江巡撫事。這個時候蔣洲在汪直的幫助下,和日本山口、豐後二島的島主源義長、源義鎮都達成了協議,日本歸還被掠人口,並備方物入貢。胡宗憲以此事上奏朝廷,得到了支持,聖旨詔胡宗憲厚賚其使,使之還。
汪直經過兩年和胡宗憲的接觸,現在又得到了胡宗憲本人的正式保證,同時見到源義長、源義鎮的使者被善待,因此開始慢慢打消了因為以前明政府官吏對他背信襲擊而造成的不信任,同時也因為他自一開始的目的就是互市,而不是為寇,於是在這強烈願望的驅使下,同年十月,汪直終於率領部分人馬和貿易船隊,前往浙江,而日本政府則派出的使者善妙等人,也一起搭乘汪直船隊前來通貢互市,最後到達浙江岑港,汪直對胡宗憲說他此次的目的,依然還是希望“胡軍門代為疏請通商”,“言不效徐海作俘囚,且欲一巡檢職,使得稽壓海上,開市以息兵。”(《胡梅林行實》)
此刻即使是朝廷,對招安汪直一事的態度也是支持的,但對互市一事的態度,卻還是模糊不清,因為胡宗憲在此前在將汪直事宜上奏後,得到兵部的回答是:“直等本編民,既稱效順,即當釋兵。乃絕不言及,第求開市通貢,隱若屬國然,其奸叵測。宜令督臣振揚國威,嚴加備禦。移檄直等,俾剿除舟山諸賊巢以自明。果海疆廓清,自有恩賚。”
而後汪直所部積極和明軍配合,剿滅海盜、倭寇,於是“兩浙倭漸平”,所以胡宗憲又繼續上奏為汪直等人說話道:“賊首毛海峰自陳可願還,一敗倭寇於舟山,再敗之瀝表,又遣其黨招諭各島,相率效順,乞加重賞。”(《明史》)
對這次的上奏,兵部則令胡宗憲便宜行事,所以才有了汪直的這次歸還。可惜,其時朝中還有一派反對開互市的勢力,譬如當時的巡按禦史王本固等人。
由於上次徐海等人大規模入侵內地的原因,“倭寇”名聲實在太盛,時人聞有武裝船隊自日本復來,頓時大是驚恐,紛紛傳言倭寇復犯:“是時,浙東西傷於倭暴,聞直等以倭船大至,則甚懼,竟言其不便。”(《明世宗實錄》)這恰好為王本固等人提供了攻擊的口實,謂“直等意不可測,納之恐招侮”,而不少朝臣也有如驚弓之鳥,既未見戰事復起,也全然不顧汪直等人此前協助剿滅倭寇的和其圖謀被招安及互市的事實,就紛紛開始指責胡宗憲即將釀成大禍:“宗憲且釀東南大禍,而浙中文武將吏亦陰持兩可。”(《皇明馭倭錄》)因此各路兵馬嚴陣以待。
雖然以汪直此前所為,對他列兵嚴防並無什麽不對,但在胡宗憲經過兩年努力即將招安他的關鍵時刻,這實在容易讓汪直懷疑明官吏們準備再次對他背信棄義,利用完了他卸磨殺驢,鳥獸盡而烹走狗。
汪直因此派出毛海峰前去責問胡宗憲道:“我等奉詔來,將息兵安境。謂宜使者遠迎,宴犒交至。今盛陳軍容,禁舟楫往來,公紿我耶?”
胡宗憲雖然一再解釋,但汪直始終不相信,於是胡宗賢又令被他軟禁在府中的汪直兒子寫書招之,汪直對此則直截了當地回信說道:“兒何愚也。汝父在,厚汝。父來,闔門死矣。”
但汪直卻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始終想能取得官方的互市許可。
所以最後他終於還是沒能忍住這個誘惑,決定冒險一試,為了安全,他要求胡宗憲派一人質為押。而胡宗憲也確實是沒想要算計他,確實是想招安他這股東南沿海最大的船隊為己用的,於是派汪直表弟方大忠、把總劉朝恩、陳光祖,指揮夏正、通判吳成器等人和毛海峰一起前往汪直的船隊,並以指揮夏正為人質。胡宗憲又預先寫了為汪直請赦免的上疏,並引毛海峰入其臥室讓毛看見,所以當毛海峰在回去後告知了汪直這個情況後,汪直決定晉見胡宗憲麵談。
汪直終於隻和葉碧川(宗滿)、王清溪(汝賢)三人極少數隨從,前去入謁胡宗憲。
胡宗憲因為確實真想招撫汪直和開放互市,所以對他們慰藉之至,又為了改善他們和反對派巡按禦史王本固等人的關係,建議他們前去拜見王本固,汪直等人則慨然應承。
但是,意外發生了。他們三人一到杭州就被王本固下了大獄。
胡宗憲聞訊大驚,知道出了大事,因為毛海峰的船隊還在那裏停著,這是會引發嚴重後果的,所以急忙上疏為汪直分辨,一麵為汪直說好話,一麵降低要求,請求讓汪直帶罪立功,“俾戍海上,係番夷心”,希望能保住汪直,而王本固則固爭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