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不久,北方的魏國也發生了一起內訌。作為結果,大將軍司馬師殺太常夏侯玄,中書令李豐以及皇後的父親張緝。然而,這件事三國誌,資治通鑑和世說新語的記載有相當的差別。司馬師年少時,和何宴夏侯玄等後來的死敵相當要好,也曾參與他們的浮華之交並為八達之一。何宴對夏侯玄司馬師相當的欣賞,經常稱讚他們的才幹並將他們相提並論。司馬懿兵變後處理曹爽黨羽,但對四聰八達並不曾一概打壓,八達之首諸葛誕還從此飛黃騰達,畢竟他們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界限既清楚又模糊。夏侯玄確實有些真才實學,他曾經在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向司馬懿提出過三項政治改革建議,其主要論點為第一,曹魏實行九品中正製雖然已經幾十年,但實際執行中總不太規範,因此他建議進行改革限製中正幹預政府用人的權力;第二,曹魏沿用了東漢州郡縣三級政府製度,但郡這一級職責不明,經常是縣裏的實幹被郡一級作為自己的政績冒領,因此建議將其精簡為州縣兩級;第三,漢朝對於百官的服裝有相當的要求,大將軍以上的人必須華服,為了提倡節儉反對奢華他建議改革服製,廢除這些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這三項改革都得到了司馬懿的肯定。可見夏侯玄還是有相當的政治才能,並且名聲在外。但紅顏薄命,他提出這些建議時司馬懿正遭到曹爽打壓,而曹爽哪裏會管這樣的"閑事"?曹爽覆滅後司馬懿又因為他是曹爽一黨及表弟而疏遠了他,從此他僅僅擔任了一些位高權不重的閑職。因此,他的建議僅僅停留在建議。
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中書令李豐。李豐年少也相當有名,因此被曹魏啟用。當年他的政治態度介於曹爽司馬懿之間,因此曹爽倒黴後他得以倖免,司馬師對李豐也予以重用。然而,李豐最欣賞的其實是夏侯玄。李豐擔任中書令兩年來,時不時的和魏國小皇帝曹芳單獨談論國政。司馬師知道他們肯定會談論自己,就把李豐叫來問問,李豐卻不敢直說。司馬師心說,這不是做賊心虛嗎?他當即就火了,立刻將李豐殺死,並收夏侯玄以及與他們關係密切的皇丈張緝下獄(注1)。夏侯玄是當年從長安被司馬懿調入洛陽,實際上監視起來的。司馬懿去世時,有人祝賀他說這次他不用擔心了,夏侯玄卻認定自己必死:"司馬懿還能因為我是姻親而客氣三分,司馬師司馬昭這兩個可作不到。"如今,終於被他言中。夏侯玄被抓後,麵對各種審問都麵無懼色。第一,他本來就是高傲的人;第二,他知道司馬師不會放過他。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二月,夏侯玄等人以妄圖脅迫皇帝(曹芳)殺害大將軍(司馬師)的罪名被處斬;三月,司馬師廢曹芳的皇後張氏。
夏侯玄李豐等人的作為,確實有浮華不實趨炎附勢等缺陷,但尚沒有反對曹魏司馬的具體行動,因此此案基本可以肯定是冤案。三國誌中記載的李豐有任命夏侯玄為大將軍張緝為驃騎將軍的動議,或許真的是他的想法,因此為司馬師所不容。司馬懿殺王淩相當慎重,欲擒故縱一直到證據確鑿才動手,而司馬師卻沒有這樣的老到,當然會引起連鎖反應。魏國的皇帝曹芳當時已經不小了,對此立刻就起了不滿。這個時候,司馬昭正以安東將軍的身份駐紮在許昌。當年秋,薑維再度進攻魏國,魏國調令他赴長安增援關隴一帶。司馬昭帶領本部人馬路過洛陽時按照禮節請曹芳閱兵。當時就有人勸曹芳趁勢殺司馬昭奪其兵馬後再對付司馬師,連詔書都替曹芳寫好了。然而,曹芳八歲登基從來從來沒掌過實權幹過實事,突然之間哪裏能成就這樣的大計?這件事唯一的後果,就是導致了曹芳的倒台。
注1這件事是司馬師動手的導火索,但各家的差別也在於此。按三國誌及世說新語,李豐確有廢司馬師的計劃,而司馬師對此有了某種程度的了解後招李豐來。李豐情知事情泄漏,當麵大罵司馬師而被殺。這裏採取的說法根據資治通鑑,略微顯得輕描淡寫。
淮南三叛之二石卵
曹芳不敢動司馬師,司馬師對曹芳可不客氣。司馬兄弟聽說曹芳有殺司馬昭對付司馬師的動議後,司馬昭長安也不去了,帶著兵就進了洛陽。司馬師立刻召集群臣以皇太後的命令以曹芳昏庸無能為由要廢其為原來的爵位齊王另立新帝,大家都不敢有異議,也就順水推舟地表示了同意。當天曹芳就被遷出了皇宮,另行找地方居住。關於這一段的記載,裴鬆之在註解三國誌時引用的魏書魏略的記載相差幾乎一百七十九度,一個說司馬師得到郭太後的詔書後名正言順地廢曹芳,一個說司馬師派人入宮後威逼郭太後而強行廢曹芳。其中奧妙,隻有大家自己體會了。不過,司馬師廢曹芳的理由到不是完全的胡說,這個小皇帝確實不是做大事的料。就這樣,曹芳再次成了齊王。不過和下麵的高貴鄉公曹髦相比,至少他善終,沒準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皇帝被廢,總得找個新的。司馬師的意見,打算立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為帝。曹睿的皇後郭太後立刻就不高興了:"彭城王曹據是我的叔叔,這一來我怎麽辦(太後變公主)?還是以文帝的長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妥。"司馬師於是再度召集大家商議,以此為基調迎曹髦登基。曹髦突然得到太後的召見,不知道是為什麽,進洛陽後小心翼翼。十月,十四歲的曹髦在洛陽被立為曹魏新的皇帝。
</br>
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中書令李豐。李豐年少也相當有名,因此被曹魏啟用。當年他的政治態度介於曹爽司馬懿之間,因此曹爽倒黴後他得以倖免,司馬師對李豐也予以重用。然而,李豐最欣賞的其實是夏侯玄。李豐擔任中書令兩年來,時不時的和魏國小皇帝曹芳單獨談論國政。司馬師知道他們肯定會談論自己,就把李豐叫來問問,李豐卻不敢直說。司馬師心說,這不是做賊心虛嗎?他當即就火了,立刻將李豐殺死,並收夏侯玄以及與他們關係密切的皇丈張緝下獄(注1)。夏侯玄是當年從長安被司馬懿調入洛陽,實際上監視起來的。司馬懿去世時,有人祝賀他說這次他不用擔心了,夏侯玄卻認定自己必死:"司馬懿還能因為我是姻親而客氣三分,司馬師司馬昭這兩個可作不到。"如今,終於被他言中。夏侯玄被抓後,麵對各種審問都麵無懼色。第一,他本來就是高傲的人;第二,他知道司馬師不會放過他。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二月,夏侯玄等人以妄圖脅迫皇帝(曹芳)殺害大將軍(司馬師)的罪名被處斬;三月,司馬師廢曹芳的皇後張氏。
夏侯玄李豐等人的作為,確實有浮華不實趨炎附勢等缺陷,但尚沒有反對曹魏司馬的具體行動,因此此案基本可以肯定是冤案。三國誌中記載的李豐有任命夏侯玄為大將軍張緝為驃騎將軍的動議,或許真的是他的想法,因此為司馬師所不容。司馬懿殺王淩相當慎重,欲擒故縱一直到證據確鑿才動手,而司馬師卻沒有這樣的老到,當然會引起連鎖反應。魏國的皇帝曹芳當時已經不小了,對此立刻就起了不滿。這個時候,司馬昭正以安東將軍的身份駐紮在許昌。當年秋,薑維再度進攻魏國,魏國調令他赴長安增援關隴一帶。司馬昭帶領本部人馬路過洛陽時按照禮節請曹芳閱兵。當時就有人勸曹芳趁勢殺司馬昭奪其兵馬後再對付司馬師,連詔書都替曹芳寫好了。然而,曹芳八歲登基從來從來沒掌過實權幹過實事,突然之間哪裏能成就這樣的大計?這件事唯一的後果,就是導致了曹芳的倒台。
注1這件事是司馬師動手的導火索,但各家的差別也在於此。按三國誌及世說新語,李豐確有廢司馬師的計劃,而司馬師對此有了某種程度的了解後招李豐來。李豐情知事情泄漏,當麵大罵司馬師而被殺。這裏採取的說法根據資治通鑑,略微顯得輕描淡寫。
淮南三叛之二石卵
曹芳不敢動司馬師,司馬師對曹芳可不客氣。司馬兄弟聽說曹芳有殺司馬昭對付司馬師的動議後,司馬昭長安也不去了,帶著兵就進了洛陽。司馬師立刻召集群臣以皇太後的命令以曹芳昏庸無能為由要廢其為原來的爵位齊王另立新帝,大家都不敢有異議,也就順水推舟地表示了同意。當天曹芳就被遷出了皇宮,另行找地方居住。關於這一段的記載,裴鬆之在註解三國誌時引用的魏書魏略的記載相差幾乎一百七十九度,一個說司馬師得到郭太後的詔書後名正言順地廢曹芳,一個說司馬師派人入宮後威逼郭太後而強行廢曹芳。其中奧妙,隻有大家自己體會了。不過,司馬師廢曹芳的理由到不是完全的胡說,這個小皇帝確實不是做大事的料。就這樣,曹芳再次成了齊王。不過和下麵的高貴鄉公曹髦相比,至少他善終,沒準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皇帝被廢,總得找個新的。司馬師的意見,打算立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為帝。曹睿的皇後郭太後立刻就不高興了:"彭城王曹據是我的叔叔,這一來我怎麽辦(太後變公主)?還是以文帝的長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妥。"司馬師於是再度召集大家商議,以此為基調迎曹髦登基。曹髦突然得到太後的召見,不知道是為什麽,進洛陽後小心翼翼。十月,十四歲的曹髦在洛陽被立為曹魏新的皇帝。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