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在合肥這麽一拖,就從春寒料峭拖到了驕陽似火。烈日當頭,筋疲力盡的吳軍更感到口幹舌燥,到處找水喝哪裏還管衛生不衛生,一下子就導致了吳軍大批兵士腹瀉。禍不單行,淮南一帶似乎是三國時的災區,屢次流行傳染病,當年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就是在這裏勞軍時得病病逝,這次諸葛恪也未能倖免。這一來東吳一多半的士兵都上吐下瀉或多或少病倒。諸葛恪聽到報告根本不信:你們肯定是在找攻擊不利的藉口,再敢胡說小心腦袋!這下子大家都“老實”了。諸葛恪見到唾手可得的合肥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丟失懊惱不已。但與司馬師的自我批評不同,他遷怒於部下。將軍朱異有不同的看法,他立刻將朱異解職;都尉蔡林另有見解他卻聽都不聽,這位蔡都尉一怒之下投奔了魏國。七月,諸葛恪見合肥實在無法攻克,隻好撤兵。諸葛恪此行,出去的是精兵猛將,回來的是殘花敗柳。東吳的士卒有的病倒在路上被自己的人馬踩死,有的被追擊騷擾的魏軍截獲,他全都視而不見談笑自若,沒有任何慚愧的跡象。反過來,他還到江邊遊玩風流倜儻了一個月。這一戰是諸葛恪軍政生涯的轉折點,從此他徹底失去了大家的支持。
八月諸葛恪回到建業後,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大發雷霆訓斥他人。同時,為了防止部下“犯上”,他大力予以鎮壓。這下子有人想給他提提建議都不敢了。此時的諸葛恪已經是大難臨頭。三國演義中說他功高鎮主因此倒黴,其實這隻是一方麵,東吳內部的混亂以及自己的胡來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對此,蜀魏兩國各有人對此有入木三分的評論。魏國鄧艾認為,孫權死後東吳缺少主心骨。諸葛恪雖然官居太傅但其實壓不住各有部曲的宗族舊臣。諸葛恪初掌朝政不急於安定人心,反而飛揚跋扈勞民黷武,如今兵敗合肥民怨鼎沸,想不死都難。當年伍子胥,吳起,商鞅和樂毅都曾因國君一死就倒黴,何況諸葛恪的功德才幹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比!蜀漢的越巂太守張嶷在諸葛恪出擊淮南時就曾經寫信給其堂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如今孫權剛剛去世,太傅(諸葛恪)輔佐幼主談何容易。以周公霍光的才幹還歷經流言變亂,仗著君主明白才免於大難。孫權當年生殺大權從不委任他人,臨終匆忙間才將太傅召回託孤,其實他的權威並不牢固。這種情況下,太傅離開廟堂親赴疆場,恐怕不是好辦法。東吳雖然號稱團結和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您不將這些肺腑之言轉告,又有誰能為他分憂?如今還是應該回師務農,幾年後在東西並進也不晚。"鄧艾說的直率,張嶷說的委婉,但意思都一樣,諸葛恪失政於內兵敗與外,他的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了。而執迷不悟的諸葛恪不但想不到這些,打了大敗仗的他反過來還要再度調集人馬北伐。當年推薦他為託孤大臣的孫峻見到諸葛恪已經成了人民公敵,趁火打劫暗中向孫亮誣陷他要謀反。主政僅僅一年半的諸葛恪自己將一隻腳邁入地獄後,另一隻也終於被人踹了下來。
冬十月,孫亮和孫峻為諸葛恪設下了鴻門宴。或許是感到自己大限將臨,諸葛恪在赴宴前一天晚上坐臥不安。第二天諸葛恪到了宮門時,孫峻已經埋伏好了人馬。他擔心諸葛恪突然闖入看破這個計策,親自出來迎接:"聽說您最近貴體欠安,不如回去休養。我自然會向陛下解釋。"諸葛恪不知是計:"沒什麽,我能堅持。"諸葛恪的手下也有人感到氣氛不對,暗中給諸葛恪帶來了簡單的密信:"今天的布置不同以往,恐怕有變故。"諸葛恪將這些消息告訴他的兒女親家,東吳重臣滕胤。滕胤勸他回去,而死到臨頭的諸葛恪仍然保持了他一貫的作風:"這些廢物能有什麽了不起!頂多就是在飲食裏下蒙汗藥罷了。"因此,他帶劍上殿,坐下後也不輕易飲酒。孫亮見狀,出來打圓場:“太傅貴體多病,想必府上有養生的好酒,不妨派人取來。”諸葛恪這才喝了幾杯。酒席間,孫亮找個藉口離開,孫峻也說要去“方便方便”。方便回來的孫峻卻從一身長袍變成了短小精悍的打扮並手持利刃:“奉旨捉拿諸葛恪!”諸葛恪大驚,連忙拔劍但孫峻的刀卻先到了一步(古龍曾反覆強調拔劍速度的重要性,這個諸葛恪怎麽就是不重視呢!),諸葛恪立刻身首異處。諸葛恪的隨從試圖為他報仇,也被孫峻一刀砍倒。孫峻殺掉諸葛恪後麵不改色接著喝,然後派人搜捕諸葛恪的親屬。諸葛恪的兒子聽說老爹倒黴,立刻帶著老媽向魏國跑(從此吳國因內亂失勢的官員逃向魏國“政治避難”成風,即使是皇親國戚),也被追上後滅了族。
鴻門宴後,大家立刻擁戴孫峻為太尉。孫峻手握大權後身邊立刻就多了馬屁精。這些星宿派前輩的一通猛吹後,他也得意洋洋地進位為丞相大將軍,獨攬軍政後連禦史大夫(紀律檢查委員會)也不置。諸葛恪死了,可是吳國的內部矛盾並不曾因此緩解,看來您並沒有明白諸葛恪是怎麽死的啊。諸葛恪掌權後好歹還開明了一陣,而這個孫峻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什麽開明,整天忙著在宮殿裏找宮女胡來,最後還勾搭上了全琮(已經去世)的妻子,孫權的長女魯班公主。這個傢夥後來也因此激起民憤並招致暗殺,但因為短命而最終避免了諸葛恪第二的下場。就這樣,吳國舊的去了新的沒來,諸葛太傅當年橫行,孫大將軍繼續霸道。大家接著在更加濃厚的烏煙瘴氣中苟延殘喘。
</br>
八月諸葛恪回到建業後,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大發雷霆訓斥他人。同時,為了防止部下“犯上”,他大力予以鎮壓。這下子有人想給他提提建議都不敢了。此時的諸葛恪已經是大難臨頭。三國演義中說他功高鎮主因此倒黴,其實這隻是一方麵,東吳內部的混亂以及自己的胡來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對此,蜀魏兩國各有人對此有入木三分的評論。魏國鄧艾認為,孫權死後東吳缺少主心骨。諸葛恪雖然官居太傅但其實壓不住各有部曲的宗族舊臣。諸葛恪初掌朝政不急於安定人心,反而飛揚跋扈勞民黷武,如今兵敗合肥民怨鼎沸,想不死都難。當年伍子胥,吳起,商鞅和樂毅都曾因國君一死就倒黴,何況諸葛恪的功德才幹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比!蜀漢的越巂太守張嶷在諸葛恪出擊淮南時就曾經寫信給其堂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如今孫權剛剛去世,太傅(諸葛恪)輔佐幼主談何容易。以周公霍光的才幹還歷經流言變亂,仗著君主明白才免於大難。孫權當年生殺大權從不委任他人,臨終匆忙間才將太傅召回託孤,其實他的權威並不牢固。這種情況下,太傅離開廟堂親赴疆場,恐怕不是好辦法。東吳雖然號稱團結和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您不將這些肺腑之言轉告,又有誰能為他分憂?如今還是應該回師務農,幾年後在東西並進也不晚。"鄧艾說的直率,張嶷說的委婉,但意思都一樣,諸葛恪失政於內兵敗與外,他的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了。而執迷不悟的諸葛恪不但想不到這些,打了大敗仗的他反過來還要再度調集人馬北伐。當年推薦他為託孤大臣的孫峻見到諸葛恪已經成了人民公敵,趁火打劫暗中向孫亮誣陷他要謀反。主政僅僅一年半的諸葛恪自己將一隻腳邁入地獄後,另一隻也終於被人踹了下來。
冬十月,孫亮和孫峻為諸葛恪設下了鴻門宴。或許是感到自己大限將臨,諸葛恪在赴宴前一天晚上坐臥不安。第二天諸葛恪到了宮門時,孫峻已經埋伏好了人馬。他擔心諸葛恪突然闖入看破這個計策,親自出來迎接:"聽說您最近貴體欠安,不如回去休養。我自然會向陛下解釋。"諸葛恪不知是計:"沒什麽,我能堅持。"諸葛恪的手下也有人感到氣氛不對,暗中給諸葛恪帶來了簡單的密信:"今天的布置不同以往,恐怕有變故。"諸葛恪將這些消息告訴他的兒女親家,東吳重臣滕胤。滕胤勸他回去,而死到臨頭的諸葛恪仍然保持了他一貫的作風:"這些廢物能有什麽了不起!頂多就是在飲食裏下蒙汗藥罷了。"因此,他帶劍上殿,坐下後也不輕易飲酒。孫亮見狀,出來打圓場:“太傅貴體多病,想必府上有養生的好酒,不妨派人取來。”諸葛恪這才喝了幾杯。酒席間,孫亮找個藉口離開,孫峻也說要去“方便方便”。方便回來的孫峻卻從一身長袍變成了短小精悍的打扮並手持利刃:“奉旨捉拿諸葛恪!”諸葛恪大驚,連忙拔劍但孫峻的刀卻先到了一步(古龍曾反覆強調拔劍速度的重要性,這個諸葛恪怎麽就是不重視呢!),諸葛恪立刻身首異處。諸葛恪的隨從試圖為他報仇,也被孫峻一刀砍倒。孫峻殺掉諸葛恪後麵不改色接著喝,然後派人搜捕諸葛恪的親屬。諸葛恪的兒子聽說老爹倒黴,立刻帶著老媽向魏國跑(從此吳國因內亂失勢的官員逃向魏國“政治避難”成風,即使是皇親國戚),也被追上後滅了族。
鴻門宴後,大家立刻擁戴孫峻為太尉。孫峻手握大權後身邊立刻就多了馬屁精。這些星宿派前輩的一通猛吹後,他也得意洋洋地進位為丞相大將軍,獨攬軍政後連禦史大夫(紀律檢查委員會)也不置。諸葛恪死了,可是吳國的內部矛盾並不曾因此緩解,看來您並沒有明白諸葛恪是怎麽死的啊。諸葛恪掌權後好歹還開明了一陣,而這個孫峻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什麽開明,整天忙著在宮殿裏找宮女胡來,最後還勾搭上了全琮(已經去世)的妻子,孫權的長女魯班公主。這個傢夥後來也因此激起民憤並招致暗殺,但因為短命而最終避免了諸葛恪第二的下場。就這樣,吳國舊的去了新的沒來,諸葛太傅當年橫行,孫大將軍繼續霸道。大家接著在更加濃厚的烏煙瘴氣中苟延殘喘。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