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1983年工業生產比1938年增長20倍,工業和建築業在國民收入中占64%。


    傳統的煤炭工業發展最快,1983年超過2億噸,居世界第四位。


    1980年鋼產量達1940萬噸,人均占有量400公斤,而戰前隻有146萬噸,人均43公斤。波蘭除傳統的紡織工業、食品工業、煤炭工業外,建立了現代化的汽車工業、造船工業、精密儀器工業、電子工業等。匈牙利40年來工業總產值提高近8倍,年總產值占國民收入46%。捷克斯洛伐克1987年工業產值比1948年增長13倍,工業產值占國民收入64%,人均發電量4437度,而戰前為284度,鋼產量1420萬噸,人均占有量990公斤,而戰前隻有149公斤。


    煤炭工業、冶金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是捷克斯洛伐克最發達的工業部門,人均產量均居世界領先地位。南斯拉夫1987年工業產值比1947年增長30倍,其中石油增長142倍,天然氣增長338倍,煤增長10倍。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36


    農業也有長足的進步。保加利亞1987年糧食總產量為7494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899公斤。羅馬尼亞1984年農b業產值比1938年增長了3倍,1987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最高紀錄,達到3170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14噸。


    匈牙利40年b來農業產值增長13倍,1986年糧食總產量為1420萬噸,人b均糧食占有量14噸。波蘭1987年農業產值比1940年增長b1倍,糧食總產量為2140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為4688公b斤。


    捷克斯洛伐克1987年農業產值比1948年增長2倍,1986年糧食總產量為1078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678公斤。


    南斯拉夫1984年農業產值比1946年增長10倍,糧食總產量12426萬噸,人均糧食占有量800公斤。


    1b3提高了勞動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b40多年來,東歐國家人民的物質和文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阿爾巴尼亞曾經13次降低物價,有80%的居民住進新住宅。


    1989年人口平均壽命從1938年的382歲提高到70b歲。


    解放前居民中有80%是文盲,現在40歲以下的居民中消滅了文盲,普及了八年製義務教育。


    1946年創辦了第一所高等學校,目前阿爾巴尼亞共有8所高等學校。


    保加利亞1978年食品、家用電器和耐用消費品比1960年增長4~10倍。人均住房麵積為168平方米,而1944年b為4平方米。


    1980年人口平均壽命達70歲,而1938年為42歲。


    1962年掃除了文盲,實行了八年義務教育製。


    1988年共


    1資料來源:《社會主義國家的統計數字》1963年莫斯科版,第27頁;《1988年小統計年鑑》1988年華沙版,第36~368頁;張文武等《東歐概覽》,19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版,第10~12頁。


    04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有高等學校30所和專科學校16所,而解放前隻有7所高等學校,共有大學生11萬人,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26名。


    羅馬尼亞40多年來新建住宅470萬套,已有80%的居民遷入新居,人均住房麵積108平方米。


    人口平均壽命戰前b為42歲,1987年為70歲。


    1944年全國有400萬文盲,占人口的24%,解放後掃除了文盲,實行了八年義務教育製。現有高等學校44所,每萬人中有70名大學生。


    波蘭1984年人均住房麵積16平方米。解放前有文盲23萬,60年代掃除了文盲,實行了八年義務教育製。


    1984年有高等學校92所,解放初隻有46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近10萬,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20名。


    匈牙利人均住房麵積14平方米,每12人中有一輛小汽車。60年代實行了八年義務教育製。全國共有48所高等學校,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93名。


    捷克斯洛伐克每百戶中有小轎車41輛,人均住房麵積16平方米。


    解放後消滅了文盲,義務教育製從9年延續到10年。全國有36所高等學校,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09名。


    南斯拉夫人均住房麵積187平方米,34%家庭有小轎b車。解放前人口中有44%是文盲,解放後消滅了文盲,高等學校從解放初的33所增加到1984年的340所。


    1984年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47名。


    第二節 東歐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問題和錯誤


    東歐國家由於教條主義地襲用社會主義發展的蘇聯模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46


    式,不顧國情,採取片麵發展重工業和高速度、高積累、高投資的工業化方針,出現了許多問題和錯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1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經濟效益低下。


    b東歐國家由於受異族統治和封建殘餘的存在,工業發展先天不足。國家資源和勞動力有限。在實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時,貪大求全,造成資金的嚴重不足,隻得靠犧牲輕工業和農業以求得發展,因而造成了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重工業偏重,輕工業偏輕,農業受損害。工業結構的不合理可以從投資的畸輕畸重上表現出來。保加利亞在1970~1984年期間,甲類工業投資為36億列弗,占工業投資的88%,乙類工業投資為4億列弗,占工業投資的12%。羅馬尼亞在1941~1984年的34年期間,甲類工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84%,乙類工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14%。


    這種投資政策迅速改變了甲類和乙類工業的比重。試看下表:甲 類 工 業乙 類 工 業國  家1940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