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了社b會生產力。


    戰前,除捷克斯洛伐克是工業國家外,東歐各國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都是經濟文化落後的農業國和農業工業國。


    阿爾巴尼亞農村人口占87%,全國人口的80%以上是文盲,沒有一所高等學校,是歐洲最落後的國家。保加利亞農村人口占78%。


    南斯拉夫農村人口占74%。


    羅馬尼亞農村人口占72%。保、南、羅三國都是落後的農業國。波蘭和匈牙利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是農業工業國。


    波蘭農村人口占72%,有400萬以上的農村過剩人口和40萬失業工人。


    匈牙利農村人口占47%,30年代經濟危機期間,有300萬人失業,匈牙利被稱為“300萬乞丐的國家”。


    據統計,戰前歐洲24國人均年國民收入為200美元,像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在300美元以上,東歐國家人均國民收入是:捷克斯洛伐克——170,匈牙利——


    63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120,波蘭——10,羅馬尼亞——81,南斯拉夫——80,保加利利亞——74。


    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東歐各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波蘭人口損失達600萬,占全國人口的22%,國民財產損失38%,合200億美元(按1938年價格計算)。


    南斯拉夫有170萬人喪生,占全國人口的108%,13以上的工業遭破壞。


    其b a他國家的經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戰後初期,東歐國家人民在共產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迅速醫治了戰爭的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到1948年,除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外,東歐國家的工業生產都已恢復並超過戰前水平。


    1948年工業生產的指數(以1938年為10)如下:保加利亞——170,捷克斯洛伐克——103,波蘭——140,南斯拉夫——140,阿爾巴尼亞——244;而羅馬尼亞為84,匈牙利為94。羅匈兩國之所以未恢復到戰前水平,主要是資產階級政黨阻撓民主改革和國內政局不穩定所造成的。東歐國家都未能把農業恢復到戰前水平,主要是由於戰爭嚴重破壞,牲畜增長緩慢和自然災害等原因所致。


    東歐國家大致從1940年起,根據蘇聯社會主義發展模式,開始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這一年


    1nan


    berend,gyorgy


    ranki


    east


    central


    europe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budepest,1977(南。貝倫德哲。蘭基《19和20世紀的中東b歐》布達佩斯1977年英文版,第99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36


    東歐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如下:保加利亞——312美元,羅馬尼亞——243美元,匈牙利——474美元,波蘭——449美元,捷克斯洛伐克——698美元。


    1


    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裏,東歐國家在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大發展了生產力,改變了國家的落後麵貌,多數國家由農業國和農業工業國轉變為工業農業國。


    先從社會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看。


    阿爾巴尼亞1987年的社會總產值比1960年增長44倍,國民收入增長36倍。


    b1980年人均國民收入約合840美元。保加利亞1987年的社會總產值為1942年的12倍,國民收入增長10倍,人均國民收入300美元。羅馬尼亞1987年社會總產值為1940年的17倍,國民收入增長19倍,人均國民收入2498美元。波蘭1987年國民收入為1940年的44倍。


    1980年人均國民收入b為3800美元。匈牙利1987年的社會總產值為1940年的6倍,國民收入增長4倍,人均國民收入為4400美元。捷克斯洛伐克1987年社會總產值為1941年的43倍,國民收入增b長47倍,人均國民收入為4800美元。南斯拉夫1987年社b會總產值為1947年的8倍,人均國民收入為300美元。


    再從工業發展看。阿爾巴尼亞戰前沒有現代工業,工業和建築業隻占國民收入的44%,1989年提高到40%,占社b會總產值的60%。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產、電力、紡織


    1economic


    survey


    of


    europe


    in


    1969,new


    york,1970(《1969年歐洲經濟概觀》,1970年紐約版,第9頁)


    83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成為阿爾巴尼亞的主要工業部門。保加利亞的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從戰前的34%上升到1989年的60%,建立了動力工業基地,發電量為1939年的160倍,人均發電量為4848度,而戰前隻有42度,鋼產量增長470倍,人均占有量720公斤,而戰前隻有1公斤。保加利亞形成了包括動力、工業、金屬開採和冶金工業、機器製造和金屬切削工業、電子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羅馬尼亞1984年工業產值比1940年增長39倍,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占627%,人均發電量為3248度,而戰前隻有72b度,人均鋼產為614公斤,而戰前隻有18公斤。羅馬尼亞除了傳統的食品工業、石油工業外,建立了以電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機器製造工業為主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結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