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82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各共和國和全體南斯拉夫人民需要對實行聯邦製還是邦聯製的問題,作出決定性的選擇。
190年10月聯邦主席團提出了經過改進的聯邦製方案:各共和國在組織本共和國國家政權方麵完全獨立自主,它們把部分主權交給聯邦行使;聯邦維護主權、領土完整、共同的國防和國家安全,執行對外政策;聯邦有統一的市場、共同的稅收和貨幣製度、統一的金融政策和關稅保護政策;聯邦憲法和法律在南全境施行,共和國的憲法和法律不得與其牴觸;各共和國有權根據全民公決表達的意願,按聯邦規定的方式退出聯邦。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則提出了邦聯製方案:邦聯是各主權共和國的政治和經濟聯盟;各共和國可以建立軍隊、派遣駐外代表、發行貨幣;在邦聯內協商共同防禦,建立關稅聯盟和統一市場;邦聯的諮詢議會在各共和國一致同意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共和國不僅提出了邦聯製方案,而且在實際行動中加快了邦聯化的步伐。
190年12月9日,斯洛維尼亞議會以203票贊成和4票棄權通過法令,決定在12月23日就該共和國獨立自主問題進行全民公決。雖然聯邦議會聯邦院作出決議表示反對,全民公決仍如期進行,有136萬人參加投票,占全體選民的932%,贊成斯洛文尼b亞成為獨立自主國家的有1288萬人,占投票者總數的b947%,占選民總數的882%。斯總統說,斯獨立自主後要b製定新憲法和一係列法令,從聯邦收回斯的全部主權,並爭取得到國際承認。
190年12月21日克羅埃西亞議會在塞爾維亞族議員拒絕參加表決的情況下,通過了具有邦聯製內容的新憲法。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26
190年底波赫和馬其頓兩共和國在大選後由反對派控製了議會。
它們也由原來的傾向於聯邦製改為傾向於邦聯製。
191年1月10日起,就南斯拉夫的政治前途問題先後召開了七輪聯邦主席團擴大會議(邀請各共和國總統、聯邦議會主席、聯邦總理參加)。在磋商過程中,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後決定由6個共和國總統輪流作東,召開最高級會議,不邀請聯邦領導人參加。又經過數輪商談,4月11日決定將聯邦製和邦聯製兩個方案交各共和國進行全民公決。
全民公決隻有克羅埃西亞在191年4月19日進行,但表決的問題已改為是否贊成克羅埃西亞獨立。雖然境內的塞爾維亞族進行抵製,但參加投票的人中94%主張成立獨立的主權國家。斯洛維尼亞則認為該國絕大多數公民已經在190年12月投票贊成獨立。於是兩國在191年6月24日正式宣布獨立,脫離南斯拉夫聯邦。
接著馬其頓在191年9月8日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決,747%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74%贊成獨立(占全體選b民的4602%)。
11月20日共和國議會宣布馬其頓獨立,脫b離南斯拉夫聯邦。
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在1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決,塞爾維亞族實行抵製,結果有634%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9943%贊成獨立(占全體選民b的6304%)。
3月3日波赫正式宣布獨立,脫離南斯拉夫聯b邦。
在四個共和國先後宣布獨立和分離出去的情況下,剩下
03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的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在192年4月27日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1至此,狄托在1943年11月創立的南斯拉夫聯邦已徹底瓦解,一分為五。
第五節 內戰爆發
191年6月24日斯洛維尼亞獨立後,在邊境通道的控製、海關的管理、境內軍事設施(機場、兵營等)的歸屬問題上與聯邦發生爭執。斯地方防禦部隊與南人民軍發生武裝衝突,有數十人傷亡。經歐共體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實現停火,釋放被俘的人民軍人員,人民軍撤出斯洛維尼亞,邊境通道、海關和軍事設施等由斯接管,斯獨立推遲3個月。
內戰結束。
克羅埃西亞的情況要複雜得多。
190年4月克反對派上台執政後,積極籌劃獨立和脫離南聯邦。克境內的塞爾維亞族居民(有近60萬人,占克人口的12%,塞族聚居區占克麵積約14)
,由於擔心再次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烏斯塔沙分子a的殘暴統治和民族迫害,堅決反對獨立,主張維護南聯邦的統一。他們抵製具有邦聯製內容的新憲法和就獨立問題進行的全民公決。
191年4月塞族聚居區組成克拉伊納塞族自治
1自稱為南斯拉夫聯邦的“合法繼承者”
,即第三南斯拉夫。因為把1918~1941年的南斯拉夫王國稱作第一南斯拉夫,把1943~191年的南斯拉夫聯邦稱作第二南斯拉夫。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36
區,克羅埃西亞地方防禦部隊和塞族民兵之間不斷發生衝突。
6月24日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後,克塞兩族的戰鬥加劇,傷亡越來越多。南聯邦派人民軍去維持和平,但人民軍由於其組成中塞族占多數而站在塞族一邊。雙方動用了重武器,傷亡慘重。
191年底克境內的三個塞族自治區合併成克拉伊納塞族共和國,並宣布獨立。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則發誓要“收復失地”。
9個月的內戰雙方傷亡和失蹤超過2萬人,難民有80萬,財產損失200多億美元。
</br>
各共和國和全體南斯拉夫人民需要對實行聯邦製還是邦聯製的問題,作出決定性的選擇。
190年10月聯邦主席團提出了經過改進的聯邦製方案:各共和國在組織本共和國國家政權方麵完全獨立自主,它們把部分主權交給聯邦行使;聯邦維護主權、領土完整、共同的國防和國家安全,執行對外政策;聯邦有統一的市場、共同的稅收和貨幣製度、統一的金融政策和關稅保護政策;聯邦憲法和法律在南全境施行,共和國的憲法和法律不得與其牴觸;各共和國有權根據全民公決表達的意願,按聯邦規定的方式退出聯邦。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則提出了邦聯製方案:邦聯是各主權共和國的政治和經濟聯盟;各共和國可以建立軍隊、派遣駐外代表、發行貨幣;在邦聯內協商共同防禦,建立關稅聯盟和統一市場;邦聯的諮詢議會在各共和國一致同意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共和國不僅提出了邦聯製方案,而且在實際行動中加快了邦聯化的步伐。
190年12月9日,斯洛維尼亞議會以203票贊成和4票棄權通過法令,決定在12月23日就該共和國獨立自主問題進行全民公決。雖然聯邦議會聯邦院作出決議表示反對,全民公決仍如期進行,有136萬人參加投票,占全體選民的932%,贊成斯洛文尼b亞成為獨立自主國家的有1288萬人,占投票者總數的b947%,占選民總數的882%。斯總統說,斯獨立自主後要b製定新憲法和一係列法令,從聯邦收回斯的全部主權,並爭取得到國際承認。
190年12月21日克羅埃西亞議會在塞爾維亞族議員拒絕參加表決的情況下,通過了具有邦聯製內容的新憲法。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26
190年底波赫和馬其頓兩共和國在大選後由反對派控製了議會。
它們也由原來的傾向於聯邦製改為傾向於邦聯製。
191年1月10日起,就南斯拉夫的政治前途問題先後召開了七輪聯邦主席團擴大會議(邀請各共和國總統、聯邦議會主席、聯邦總理參加)。在磋商過程中,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後決定由6個共和國總統輪流作東,召開最高級會議,不邀請聯邦領導人參加。又經過數輪商談,4月11日決定將聯邦製和邦聯製兩個方案交各共和國進行全民公決。
全民公決隻有克羅埃西亞在191年4月19日進行,但表決的問題已改為是否贊成克羅埃西亞獨立。雖然境內的塞爾維亞族進行抵製,但參加投票的人中94%主張成立獨立的主權國家。斯洛維尼亞則認為該國絕大多數公民已經在190年12月投票贊成獨立。於是兩國在191年6月24日正式宣布獨立,脫離南斯拉夫聯邦。
接著馬其頓在191年9月8日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決,747%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74%贊成獨立(占全體選b民的4602%)。
11月20日共和國議會宣布馬其頓獨立,脫b離南斯拉夫聯邦。
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在1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就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決,塞爾維亞族實行抵製,結果有634%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9943%贊成獨立(占全體選民b的6304%)。
3月3日波赫正式宣布獨立,脫離南斯拉夫聯b邦。
在四個共和國先後宣布獨立和分離出去的情況下,剩下
03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的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在192年4月27日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1至此,狄托在1943年11月創立的南斯拉夫聯邦已徹底瓦解,一分為五。
第五節 內戰爆發
191年6月24日斯洛維尼亞獨立後,在邊境通道的控製、海關的管理、境內軍事設施(機場、兵營等)的歸屬問題上與聯邦發生爭執。斯地方防禦部隊與南人民軍發生武裝衝突,有數十人傷亡。經歐共體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實現停火,釋放被俘的人民軍人員,人民軍撤出斯洛維尼亞,邊境通道、海關和軍事設施等由斯接管,斯獨立推遲3個月。
內戰結束。
克羅埃西亞的情況要複雜得多。
190年4月克反對派上台執政後,積極籌劃獨立和脫離南聯邦。克境內的塞爾維亞族居民(有近60萬人,占克人口的12%,塞族聚居區占克麵積約14)
,由於擔心再次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烏斯塔沙分子a的殘暴統治和民族迫害,堅決反對獨立,主張維護南聯邦的統一。他們抵製具有邦聯製內容的新憲法和就獨立問題進行的全民公決。
191年4月塞族聚居區組成克拉伊納塞族自治
1自稱為南斯拉夫聯邦的“合法繼承者”
,即第三南斯拉夫。因為把1918~1941年的南斯拉夫王國稱作第一南斯拉夫,把1943~191年的南斯拉夫聯邦稱作第二南斯拉夫。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36
區,克羅埃西亞地方防禦部隊和塞族民兵之間不斷發生衝突。
6月24日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後,克塞兩族的戰鬥加劇,傷亡越來越多。南聯邦派人民軍去維持和平,但人民軍由於其組成中塞族占多數而站在塞族一邊。雙方動用了重武器,傷亡慘重。
191年底克境內的三個塞族自治區合併成克拉伊納塞族共和國,並宣布獨立。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則發誓要“收復失地”。
9個月的內戰雙方傷亡和失蹤超過2萬人,難民有80萬,財產損失200多億美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