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政治多元化和多黨製


    為1946年事件和納吉平反的決定是同1989年匈牙利政局劇變緊密相連的。


    1988年4月社工黨召開的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在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同時,加快政治體製改革的步伐。在起草黨代會議文件時,總書記卡達爾堅持一黨製的原則,同時也作了部分妥協,同意寫進政治多元化。會議通過的決議稱:“建築在黨的領導作用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多元化是實現和掌握人民政權的條件和手段”


    ,這句話確切的表述是,應在堅持一黨製的條件下實現社會主義多元化。


    1988年底至1989年初,社工黨對多元化的立場又演變為“政治體製多元化可在多黨製範圍內實現”。建立多黨製被提上了日程。


    1988年11月2日社工黨中央全會決議指出:“隨著各種社會——政治組織和團體的成立以及利益代表機構活動的加強,黨處於一種尚未完全形成的多元的政治關係中。黨的中央機構和廣大黨員對此缺乏足夠的準備。黨中央領導機構采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44


    取了觀望態度,在新的形式下很大一部分黨員也感到群龍無首。“決議列舉黨內種種混亂的思想狀況,”有的人在新形勢下思想發生了動搖。有的人認為政治多元化中出現的新情況損害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還有一些人認為已經發生的變化還不夠,應當實行不加任何限製的自由。社會上出現了各種政治流派。有的與黨的思想接近,有的則與黨的思想沒有任何聯繫,還有的是反社會主義的,從資產階級民主的土壤中滋生出來的。這些都是建立多元化關係的自然產物,但這種情況也要求黨對於建立民主政治體製的方向和任務明確自己的立場。“


    社工黨內最高領導層在政治體製改革和多黨製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矛盾日趨尖銳。波日高伊認為,匈牙利以前搞的“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他主張盡快“實行多黨製”和“確立三權分立的西歐型議會民主”。格羅斯則認為,在目前條件下“實行多黨製會產生分裂工人階級的影響”


    ,造成“黨派之間的爭鬥”


    ,他強調要“在一黨製條件下發揮黨的領導作用”


    ,但同時又表示:“從法律上說,我們不能否認匈牙利也可以存在多黨製。”


    1989年2月11日,社工黨中央全會公報正式宣告:“為了廣泛發揚民主,並從人民當家作主和法製國家的原則出發,中央委員會決心繼續深化政治體製改革。它深信,在匈牙利特定的情況下,政治體製多元化可在多黨製的範疇內實現。”


    在《關於政治體製改革幾個迫切問題的立場》中表示:“在憲法的範圍內可以存在作為反對派的運動和政黨。”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89年3月8日刊登文章說:


    6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上月,在匈牙利執政的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會議上達成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妥協,從而宣告了東歐政治中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允許反對黨的存在標誌著共產黨意識形態方針的一次引人注目的轉變。”


    從此之後,社工黨領導層內在如何實行多黨製及今後匈牙利走什麽道路問題上分歧進一步加劇和公開化。


    以格羅斯為首的一些領導人認為,實行多黨製後,社工黨“應繼續發揮領導作用”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


    ;國會選舉後要建立以社工黨為主體的多黨聯合政府;多黨製應“逐步過渡”


    ,分階段實行;強調必須同社會上的敵對勢力進行堅決鬥爭。


    但格羅斯又對南通社記者發表談話說: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黨放棄過領導作用,問題在於這個黨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權力。不過,匈牙利黨不想繼續壟斷執政權,而是希望在保持黨的統治地位的同時也吸收其他各種力量參政。


    以波日高伊為代表的一些人則主張加快向多黨製過渡,認為改革要進入一個新階段,“任務是要改換整個製度及其意識形態”。他接受西方“自由歐洲”電台記者採訪時說:“共產主義製度(應該)取消”


    ,因為“再也不能使之象蘇聯和東歐所做的那樣加以改造”。


    他主張建立“一個以歐洲的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思想為基礎的新型政黨”。


    他列舉了法國和義大利的社會黨和瑞典、西德與奧地利的社會民主黨作為這種新型政黨的樣板。


    在新建的反對黨政治勢力中有對後來匈牙利政局起重大影響的是“民主論壇”。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44


    “民主論壇”出現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986年匈作家協會大會。會上部分作家抨擊了政府的文化政策。當局後來改組了作協的領導班子。


    1987年這部分作家重新聚結。發起這次集會的有作家久爾科和費凱代,此外還有社工黨黨員比哈裏。米哈伊、比羅。佐爾丹、蘭提爾。拉斯洛和基拉伊。


    佐爾丹,上述四名社工黨員是因參與發起洛基泰萊基會議,1988年4月9日被社工黨中央開除黨籍。


    1988年9月,匈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按匈牙利人習慣的說法是開始了“後卡達爾時代”。這時“民主論壇”便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出現,並有大批的人要求加入。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祖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祖熙並收藏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