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月10日,在圓桌會議開幕後的第4天,波蘭總理拉科夫斯基向法國《世界報》記者宣布:“波蘭統一工人黨已達到一個很重要的發展階段。在分析了現在的情況和各種需要之後,波蘭統一工人黨宣布要放棄對權力的壟斷。這是十分令人感興趣的歷史經驗。”
2月13日,合眾國際社評論說:“團結工會的主要要求——要共產黨放棄它對政權的壟斷——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勢力被紅軍擊敗後,共產黨接管以來,最大的讓步。”
經過幾周艱難的討價還價,雙方達成了歷史性的妥協,通過了三個文件:(一)關於工會多元化的立場;(二)政治體製改革的原則;(三)
關於社會和經濟政策及體製改革問題的立場。
根據這三個文件,政府同意團結工會重新登記合法化,團結工會則保證“遵守憲法,不成為政黨,不破壞社會安定,不非法接受西方援助”
;波蘭的政治體製將實行議會民主,增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24
設參議院,實行總統製,總統由議會和參議院聯席會議,即國民大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圓桌會議還就第十屆議會的議席分配達成了協議:34%(161席)歸反對派,64%(29席)歸波蘭統一工人黨及其盟黨統一農民黨和民主黨以及親政府的天主教組織,參議院100個席位(波蘭49個省,每省2席,華沙省和卡托維茲省各3席)通過自由選舉產生;波蘭將繼續改革,建立新的經濟秩序。
1989年4月17日,華沙省法院宣布團結工會為合法組織。
圓桌會議的召開和它通過的歷史性協議,不隻對波蘭今後的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東歐的政治多元化、多黨製開了先例。
基什查克在圓桌會議閉幕上發表總結性講話,高度評價圓桌會議的結果。
他說:“我們從事的是一項真正共同的事業。
成果是共同的。如果有人利用這一點,即誰贏得了多少,誰失去了多少,那就不好了。勝利者隻有一個——人民,我們的祖國。當我們為即將結束這項責任如此重大的工作而感到鬆口氣的時候,同時也意識到任務艱巨,因為我們麵臨著貫徹實施所達成的決定的繁重任務。當我們從這個地方注視著千百萬同胞的眼睛的時候,我們有一種感覺,即一個歷史篇章正在結束,我國歷史的又一篇章正在開始,正在出現一個新的歷史機會。“。
圓桌會議結束後的第三天,即4月7日,波蘭議會立即通過憲法修正案、工會法修正案、議會選舉法、參議院選舉法、農會法、結社法等六項法案,使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法
62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律化。憲法修正案規定增設參議院,恢復戰前的兩院製,由總統製取代國務委員會製。
波蘭迅速朝議會民主製方向轉變。
第三節 議會大選——兩大政治力量的較量
波蘭議會根據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決定於1989年6月4日和18日分兩階段進行第十屆議會和參議院選舉。
這是以波蘭統一工人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同以團結工會為核心的政治反對派之間的政治較量,它的結果將決定波蘭的發展前途。
這次選舉還不是自由選舉,而是實行部分按比例分配和部分自由選舉的原則。根據圓桌會議協議,議會仍保持傳統的460個席位,其中64%(299席)歸執政聯盟,並按比例分配給統一工人黨、統一農民黨、民主黨和其他社團;34%(161席)留給團結工會。對參議院的100個席位,全部實行自由選舉。
團結工會在1989年4月17日恢復合法地位以後,全力投入大選前的準備工作,從美國等西方國家接受競選經費。
波蘭政府新聞局發表聲明予以揭露,譴責西方國家幹涉波蘭內政。
4月8日,由華勒沙的親密合作者、歷史學家米赫尼克擔任主編的團結工會機關報《選舉日報》開始在華沙發行。曾經被封閉的團結工會雜誌《團結》周刊重新發行。團結工會提出了261名候選人名單和競選綱領,其主要內容是:修改憲法,從憲法中排除任何政黨的領導或主導作用,實行多黨製和工會多元化;要求軍隊為國家服務,而不是為某一政黨服務;法院獨立於政治和政府機構;取消書報檢查製度和對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24
國家電台、電視台的壟斷;改變所有製關係,改變經濟結構和管理機構。
《選舉日報》大力宣傳團結工會的競選綱領,大肆攻擊政府各項經濟和社會政策。團結工會在選舉運動中顯然採取了對抗態度。他們不顧事實,把自己說成是不僅“主張改革”
,而且“贊成為改革創造安定的社會條件。”天主教神職人員加入了競選活動,他們在布道講壇上發出了“不要投共產黨人票”的呼籲。在天主教會的支持下,團結工會爭得了眾多選民的信任。
大選的形勢對波蘭統一工人黨極為不利。照拉科夫斯基的話說,波黨是“背著滿滿一袋石頭向坡上走”
,這袋石頭是“過去幾十年的錯誤;急劇而悲劇性的轉變;幾年來不利的經濟形勢;債務;波折,以及日常生活困難等等”。
4月4日,波黨召開全國代表會議,動員全黨參加競選。政治局給大選定了調子:“反對派參加選舉不具有對抗性質。”在團結工會咄咄逼人的進攻麵前,波黨忍辱負重,溫良恭儉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會議通過了《競選綱領》,強調對過去採取批判立場而不是否定一切,對未來採取深化改革的立場而不是否定社會主義。
</br>
2月13日,合眾國際社評論說:“團結工會的主要要求——要共產黨放棄它對政權的壟斷——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勢力被紅軍擊敗後,共產黨接管以來,最大的讓步。”
經過幾周艱難的討價還價,雙方達成了歷史性的妥協,通過了三個文件:(一)關於工會多元化的立場;(二)政治體製改革的原則;(三)
關於社會和經濟政策及體製改革問題的立場。
根據這三個文件,政府同意團結工會重新登記合法化,團結工會則保證“遵守憲法,不成為政黨,不破壞社會安定,不非法接受西方援助”
;波蘭的政治體製將實行議會民主,增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24
設參議院,實行總統製,總統由議會和參議院聯席會議,即國民大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圓桌會議還就第十屆議會的議席分配達成了協議:34%(161席)歸反對派,64%(29席)歸波蘭統一工人黨及其盟黨統一農民黨和民主黨以及親政府的天主教組織,參議院100個席位(波蘭49個省,每省2席,華沙省和卡托維茲省各3席)通過自由選舉產生;波蘭將繼續改革,建立新的經濟秩序。
1989年4月17日,華沙省法院宣布團結工會為合法組織。
圓桌會議的召開和它通過的歷史性協議,不隻對波蘭今後的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東歐的政治多元化、多黨製開了先例。
基什查克在圓桌會議閉幕上發表總結性講話,高度評價圓桌會議的結果。
他說:“我們從事的是一項真正共同的事業。
成果是共同的。如果有人利用這一點,即誰贏得了多少,誰失去了多少,那就不好了。勝利者隻有一個——人民,我們的祖國。當我們為即將結束這項責任如此重大的工作而感到鬆口氣的時候,同時也意識到任務艱巨,因為我們麵臨著貫徹實施所達成的決定的繁重任務。當我們從這個地方注視著千百萬同胞的眼睛的時候,我們有一種感覺,即一個歷史篇章正在結束,我國歷史的又一篇章正在開始,正在出現一個新的歷史機會。“。
圓桌會議結束後的第三天,即4月7日,波蘭議會立即通過憲法修正案、工會法修正案、議會選舉法、參議院選舉法、農會法、結社法等六項法案,使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法
62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律化。憲法修正案規定增設參議院,恢復戰前的兩院製,由總統製取代國務委員會製。
波蘭迅速朝議會民主製方向轉變。
第三節 議會大選——兩大政治力量的較量
波蘭議會根據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決定於1989年6月4日和18日分兩階段進行第十屆議會和參議院選舉。
這是以波蘭統一工人黨為首的執政聯盟同以團結工會為核心的政治反對派之間的政治較量,它的結果將決定波蘭的發展前途。
這次選舉還不是自由選舉,而是實行部分按比例分配和部分自由選舉的原則。根據圓桌會議協議,議會仍保持傳統的460個席位,其中64%(299席)歸執政聯盟,並按比例分配給統一工人黨、統一農民黨、民主黨和其他社團;34%(161席)留給團結工會。對參議院的100個席位,全部實行自由選舉。
團結工會在1989年4月17日恢復合法地位以後,全力投入大選前的準備工作,從美國等西方國家接受競選經費。
波蘭政府新聞局發表聲明予以揭露,譴責西方國家幹涉波蘭內政。
4月8日,由華勒沙的親密合作者、歷史學家米赫尼克擔任主編的團結工會機關報《選舉日報》開始在華沙發行。曾經被封閉的團結工會雜誌《團結》周刊重新發行。團結工會提出了261名候選人名單和競選綱領,其主要內容是:修改憲法,從憲法中排除任何政黨的領導或主導作用,實行多黨製和工會多元化;要求軍隊為國家服務,而不是為某一政黨服務;法院獨立於政治和政府機構;取消書報檢查製度和對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24
國家電台、電視台的壟斷;改變所有製關係,改變經濟結構和管理機構。
《選舉日報》大力宣傳團結工會的競選綱領,大肆攻擊政府各項經濟和社會政策。團結工會在選舉運動中顯然採取了對抗態度。他們不顧事實,把自己說成是不僅“主張改革”
,而且“贊成為改革創造安定的社會條件。”天主教神職人員加入了競選活動,他們在布道講壇上發出了“不要投共產黨人票”的呼籲。在天主教會的支持下,團結工會爭得了眾多選民的信任。
大選的形勢對波蘭統一工人黨極為不利。照拉科夫斯基的話說,波黨是“背著滿滿一袋石頭向坡上走”
,這袋石頭是“過去幾十年的錯誤;急劇而悲劇性的轉變;幾年來不利的經濟形勢;債務;波折,以及日常生活困難等等”。
4月4日,波黨召開全國代表會議,動員全黨參加競選。政治局給大選定了調子:“反對派參加選舉不具有對抗性質。”在團結工會咄咄逼人的進攻麵前,波黨忍辱負重,溫良恭儉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會議通過了《競選綱領》,強調對過去採取批判立場而不是否定一切,對未來採取深化改革的立場而不是否定社會主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