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波黨對選舉掉以輕心,低估了團結工會的力量,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一些黨員表現消極,不參加投票,還有的黨員,把票投給反對派候選人,造成了選舉中的失敗。
在1989年6月4日的第一輪選舉中,以波黨為首的執政聯盟遭到慘重的失敗,而以團結工會為核心的反對派卻獲得大勝。執政聯盟在議會按比例分配的299個席位中隻得到2席,而在參議院100個席位中未獲1席。
在未當選的人中有: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政府總理拉科夫斯基(得票率為
82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4817%)
,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內務部長基什查克(得票b率為4491%)
,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西維茨基b(得票率為4421%)
,統一農民黨主席馬利諾夫斯基(得票率b為4644%)
,民主黨主席尤季維亞克(得票率為4833%)。
b與此相反,反對派卻一舉拿下議席中按比例分配給它的161個席位中的160席,在參議院中贏得了100個席位中的92席。他們的得票率很高;團結工會主要顧問庫龍為6488%,蓋萊梅克為7174%,米赫尼克為7019%,團結b工會發言人揚。奧內什凱維奇為8274%。
b經過6月18日的第二輪選舉,在議會460個席位中,執政聯盟占64%的席位,其中波蘭統一工人黨占173席,統一農民黨占76席,民主黨占27席,天主教社會聯盟和帕克斯協會等4個組織占23席。團結工會占34%的席位,共161席。在參議院100席中,團結工會占99席,另一席為個體農民所占。
選舉的結果使波黨領導人大失所望,他們原以為通過圓桌會議和實行議會民主會激發群眾的政治熱情,維護波黨的領導,進一步推進改革。但事與願違,參加這屆議會選舉的人數僅占選民總數的62%,低於九屆議會選舉的投票率(78%)。這反映了一部分選民對政治的冷漠態度。在第二輪的選舉中,投票率更低,華沙選區為3424%,盧布林選區為b1439%。
執政聯盟的候選人是在投票者少得可憐的情況下當b選的。選舉表明,選民對波黨的支持率已經降到歷史的最低點。
西方政治家對波蘭大選的結果驚喜不已。美國總統布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24
在第一輪選舉後,立即作出反應。他說,波蘭選舉結果表明,波蘭“正在走向自由和民主。”法國總統密特朗於6月14日飛抵華沙,對波蘭進行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他先後會晤了雅魯澤爾斯基和華勒沙,宣布給波蘭總額為80億法郎的貸款,同意延期償還拖欠法國債務的13(債務總額為200億法a郎)。
第四節 總統選舉的風波
根據修改後的波蘭憲法,在議會和參議院選舉一個月內由兩院聯席會議(即國民大會)選舉共和國總統。以波蘭統一工人黨為首的執政聯盟認為,波黨第一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雅魯澤爾斯基是總統的最佳人選,據說在圓桌會議期間已為反對派所接受。議會第一輪選舉後,政府發言人烏爾班為了消除人們對總統人選問題的疑惑,專門發表電視談話,說總統一職已由圓桌會議規定由統一工人黨的人擔任,並且提到雅魯澤爾斯基的名字。這個談話引起了團結工會激進派人士的反對。他們以雅魯澤爾斯基曾在1981年12月下令實行“戰時狀態”
、鎮壓團結工會為由,反對他出來競選總統。
1989年6月30日,波蘭統一工人黨舉行13中全會(該黨議員團參加了這次全會)
,雅魯澤爾斯基鑑於六月大選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他有可能得不到460名議員的簡單多數的支持,宣讀了不當總統候選人的聲明,同時卻推舉政治局委員、內務部長基什查克為總統候選人。
總統選舉被推遲了一個月。
1989年7月4日,新選出的議會和參議院分別舉行首次
03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會議,選舉議長並舉行宣誓儀式。反對派議員抨擊政府的政策。
拉科夫斯基總理代表政府提出辭呈。
由於總統尚未選出,直到8月2日,才獲議會批準。任期不到一年的拉科夫斯基政府就這樣尷尬地下台了。
7月3日,正當總統選舉風波發生之際,團結工會《選舉日報》刊登米赫尼克的文章,題目是《你們的總統,我們的總理》。文章說:“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新的、能夠得到所有主要政治力量讚許的格局,新的,但要保證連續性。這一格局可以是這樣一種協議,按照這一協議,總統將由波蘭統一工人黨的候選人中選出,而總理和組閣的使命則委任於團結工會的候選人。”
在此之前,華勒沙表示不願接受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天主教會由東布羅夫斯基出麵闡述了如下立場:如果真的希望諒解的進程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應該隻有一個總統候選人,這就是雅魯澤爾斯基將軍。他還說,主教團贊成國內和平和安定,因而認為遵守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是最重要的。
據法新社1989年7月4日報導:雅魯澤爾斯基仍沒宣布他是否會收回不參加競選的決定。波蘭國防部軍事委員會昨天對那些可能競選的人警告說,波蘭武裝部隊必須充分保障國家安全。觀察家說,這種警告可能是針對議員,特別是反對派議員發出的,因為反對派議員可能會情不自禁地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同共產黨的候選人競爭。
</br>
在1989年6月4日的第一輪選舉中,以波黨為首的執政聯盟遭到慘重的失敗,而以團結工會為核心的反對派卻獲得大勝。執政聯盟在議會按比例分配的299個席位中隻得到2席,而在參議院100個席位中未獲1席。
在未當選的人中有: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政府總理拉科夫斯基(得票率為
82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4817%)
,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內務部長基什查克(得票b率為4491%)
,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西維茨基b(得票率為4421%)
,統一農民黨主席馬利諾夫斯基(得票率b為4644%)
,民主黨主席尤季維亞克(得票率為4833%)。
b與此相反,反對派卻一舉拿下議席中按比例分配給它的161個席位中的160席,在參議院中贏得了100個席位中的92席。他們的得票率很高;團結工會主要顧問庫龍為6488%,蓋萊梅克為7174%,米赫尼克為7019%,團結b工會發言人揚。奧內什凱維奇為8274%。
b經過6月18日的第二輪選舉,在議會460個席位中,執政聯盟占64%的席位,其中波蘭統一工人黨占173席,統一農民黨占76席,民主黨占27席,天主教社會聯盟和帕克斯協會等4個組織占23席。團結工會占34%的席位,共161席。在參議院100席中,團結工會占99席,另一席為個體農民所占。
選舉的結果使波黨領導人大失所望,他們原以為通過圓桌會議和實行議會民主會激發群眾的政治熱情,維護波黨的領導,進一步推進改革。但事與願違,參加這屆議會選舉的人數僅占選民總數的62%,低於九屆議會選舉的投票率(78%)。這反映了一部分選民對政治的冷漠態度。在第二輪的選舉中,投票率更低,華沙選區為3424%,盧布林選區為b1439%。
執政聯盟的候選人是在投票者少得可憐的情況下當b選的。選舉表明,選民對波黨的支持率已經降到歷史的最低點。
西方政治家對波蘭大選的結果驚喜不已。美國總統布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24
在第一輪選舉後,立即作出反應。他說,波蘭選舉結果表明,波蘭“正在走向自由和民主。”法國總統密特朗於6月14日飛抵華沙,對波蘭進行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他先後會晤了雅魯澤爾斯基和華勒沙,宣布給波蘭總額為80億法郎的貸款,同意延期償還拖欠法國債務的13(債務總額為200億法a郎)。
第四節 總統選舉的風波
根據修改後的波蘭憲法,在議會和參議院選舉一個月內由兩院聯席會議(即國民大會)選舉共和國總統。以波蘭統一工人黨為首的執政聯盟認為,波黨第一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雅魯澤爾斯基是總統的最佳人選,據說在圓桌會議期間已為反對派所接受。議會第一輪選舉後,政府發言人烏爾班為了消除人們對總統人選問題的疑惑,專門發表電視談話,說總統一職已由圓桌會議規定由統一工人黨的人擔任,並且提到雅魯澤爾斯基的名字。這個談話引起了團結工會激進派人士的反對。他們以雅魯澤爾斯基曾在1981年12月下令實行“戰時狀態”
、鎮壓團結工會為由,反對他出來競選總統。
1989年6月30日,波蘭統一工人黨舉行13中全會(該黨議員團參加了這次全會)
,雅魯澤爾斯基鑑於六月大選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他有可能得不到460名議員的簡單多數的支持,宣讀了不當總統候選人的聲明,同時卻推舉政治局委員、內務部長基什查克為總統候選人。
總統選舉被推遲了一個月。
1989年7月4日,新選出的議會和參議院分別舉行首次
03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會議,選舉議長並舉行宣誓儀式。反對派議員抨擊政府的政策。
拉科夫斯基總理代表政府提出辭呈。
由於總統尚未選出,直到8月2日,才獲議會批準。任期不到一年的拉科夫斯基政府就這樣尷尬地下台了。
7月3日,正當總統選舉風波發生之際,團結工會《選舉日報》刊登米赫尼克的文章,題目是《你們的總統,我們的總理》。文章說:“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新的、能夠得到所有主要政治力量讚許的格局,新的,但要保證連續性。這一格局可以是這樣一種協議,按照這一協議,總統將由波蘭統一工人黨的候選人中選出,而總理和組閣的使命則委任於團結工會的候選人。”
在此之前,華勒沙表示不願接受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天主教會由東布羅夫斯基出麵闡述了如下立場:如果真的希望諒解的進程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應該隻有一個總統候選人,這就是雅魯澤爾斯基將軍。他還說,主教團贊成國內和平和安定,因而認為遵守圓桌會議達成的協議是最重要的。
據法新社1989年7月4日報導:雅魯澤爾斯基仍沒宣布他是否會收回不參加競選的決定。波蘭國防部軍事委員會昨天對那些可能競選的人警告說,波蘭武裝部隊必須充分保障國家安全。觀察家說,這種警告可能是針對議員,特別是反對派議員發出的,因為反對派議員可能會情不自禁地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同共產黨的候選人競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