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大”以後,阿中關係急劇惡化。
1976年12月起,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接連召開各種會議,其中主要的有:中央政治局會議(1976年12月20日)
、七屆二中全會(1977年6月28~29日)和三中全會(1977年11月14~18日)。在這些會議上,霍查都作了長篇講話,係統地談到了勞動黨和他自己反對中國的主要觀點,包括反對中共“八大”的報告,反對毛澤東有關史達林和南斯拉夫問題的觀點,對中共代表團在布加勒斯特會議和莫斯科會議上的立場,攻擊中共代表團
4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和周恩來同誌在蘇共22大上沒有維護阿爾巴尼亞,汙衊中共在“九評”後在反修鬥爭中繼續滑向右傾,反對中國1964年提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周恩來同誌1968年提出的阿與羅、南結盟的建議,攻擊中國拒絕接待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為就兩黨分歧交換意見而提議訪華的代表團,等等。
此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全黨全國逐級傳達了這些會議的精神。不僅如此,還把這一切告訴了訪阿的所謂“左派共產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小組”
,例如,霍查在1977年9月30日接見巴西共產黨代表團的時候,曾點名反對中國共產黨,並把他在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稿交給了代表團。
當時,這些做法進一步激化了阿中分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交部不得不在1978年7月7日照會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和接回專家。照會稱,自1944年以來,中國政府為援阿共花費人民幣100多億元,中國同意援阿的成套項目共計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中國向阿提供糧食180萬噸、鋼材多100萬噸、拖拉機1萬多台,等等。中國曾向阿爾巴尼亞派遣專家近600人。同年7月29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寫信給中共中央和中國國務院,對中國橫加指責,並把阿中關係惡化的責任全都推給了中國方麵。
在這以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霍查的反華言論到了肆無忌憚和荒謬可笑的地步。他們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誌,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過去和當前的一切進行了歪曲和攻擊,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的統一戰線政策,中國的港、澳、台政策,“雙百方針”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94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等。在勞動黨“八大”
(1981年11月1~7日)講壇上,霍查公開點名攻擊中國、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誌,宣布“我國和中國之間除了形式上的外交關係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具體關係”。
6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七章80年代——南斯拉夫全麵危機的年代
整個80年代是南斯拉夫“危機的年代”
,政治、經濟、社會、道德、意識形態和黨的體製都發生了危機,而且日趨嚴重。
危機長期延續和激化,最終導致90年代初南共聯盟的解體、聯邦的瓦解和內戰的爆發。
第一節80年代初期的政治和經濟形勢
進入80年代,南斯拉夫經濟遇到了嚴重困難:生產發展停滯,外貿逆差巨大,外匯諸備縮減,外債負擔沉重,通貨膨脹加劇,失業人數增加,職工的實際收入不斷下降。
正在這種困難的時刻,德高望重的狄托總統在1980年4月4日與世長辭。狄托在生前就深感南斯拉夫民族間關係複雜,歷史積怨甚深,對立情緒嚴重,而且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94
水平差別較大。他曾採取多種措施在南聯邦共同體內大力貫徹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培植民族間的兄弟情誼。
在政治體製中,為了實現民族平等,規定在黨政領導機關中,一律貫徹各共和國(不論大小)平等地派代表和各自治省相應地派代表的原則,以防止以大欺小或以強淩弱。在聯邦議會討論經濟問題的議事規程中,實行協商一致的原則,以尊重各聯邦單位的自主權和經濟利益,避免以多壓少或獨斷專行。
為了培養和鍛鍊各共和國的幹部,狄托總統從1963年起不再兼任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政府總理)的職務,由各共和國經過戰爭考驗的年富力強的幹部輪流擔任。狄托在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他在黨政最高機關中設立主席團,作為實施集體領導的機關。
在經濟和文化方麵,南斯拉夫設立了援助不發達地區基金,由各共和國和自治省從社會總產值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資助不發達共和國和自治省的經濟和文化建設。
上述各項措施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狄托總統健在時,各民族和各共和國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如果通過協商得不到解決,最後由狄托裁決,各方都接受並貫徹執行。狄托總統逝世後,南一批有威望的老一輩革命家也先後去世或退休,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高度權威和凝聚力的中央領導核心,上述各項措施的消極方麵日益顯露出來。
各共和國湧現出新一代的領導人,開始執掌中央和地方的權力。他們成長於戰後的和平環境,相互間不存在老一代領導人在戰鬥中形成的革命情誼。在嚴重的經濟困難引起社
8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會動盪的情況下,民族間的利害衝突日趨尖銳,民族關係日趨緊張。各共和國的領導人力圖更多地為本地區謀利益,以取得本民族的信任和擁護,而把聯邦的共同利益放到一邊。
</br>
1976年12月起,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接連召開各種會議,其中主要的有:中央政治局會議(1976年12月20日)
、七屆二中全會(1977年6月28~29日)和三中全會(1977年11月14~18日)。在這些會議上,霍查都作了長篇講話,係統地談到了勞動黨和他自己反對中國的主要觀點,包括反對中共“八大”的報告,反對毛澤東有關史達林和南斯拉夫問題的觀點,對中共代表團在布加勒斯特會議和莫斯科會議上的立場,攻擊中共代表團
4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和周恩來同誌在蘇共22大上沒有維護阿爾巴尼亞,汙衊中共在“九評”後在反修鬥爭中繼續滑向右傾,反對中國1964年提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周恩來同誌1968年提出的阿與羅、南結盟的建議,攻擊中國拒絕接待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為就兩黨分歧交換意見而提議訪華的代表團,等等。
此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全黨全國逐級傳達了這些會議的精神。不僅如此,還把這一切告訴了訪阿的所謂“左派共產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小組”
,例如,霍查在1977年9月30日接見巴西共產黨代表團的時候,曾點名反對中國共產黨,並把他在二中全會上的講話稿交給了代表團。
當時,這些做法進一步激化了阿中分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交部不得不在1978年7月7日照會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和接回專家。照會稱,自1944年以來,中國政府為援阿共花費人民幣100多億元,中國同意援阿的成套項目共計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中國向阿提供糧食180萬噸、鋼材多100萬噸、拖拉機1萬多台,等等。中國曾向阿爾巴尼亞派遣專家近600人。同年7月29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寫信給中共中央和中國國務院,對中國橫加指責,並把阿中關係惡化的責任全都推給了中國方麵。
在這以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霍查的反華言論到了肆無忌憚和荒謬可笑的地步。他們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誌,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過去和當前的一切進行了歪曲和攻擊,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的統一戰線政策,中國的港、澳、台政策,“雙百方針”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94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等。在勞動黨“八大”
(1981年11月1~7日)講壇上,霍查公開點名攻擊中國、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誌,宣布“我國和中國之間除了形式上的外交關係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具體關係”。
6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七章80年代——南斯拉夫全麵危機的年代
整個80年代是南斯拉夫“危機的年代”
,政治、經濟、社會、道德、意識形態和黨的體製都發生了危機,而且日趨嚴重。
危機長期延續和激化,最終導致90年代初南共聯盟的解體、聯邦的瓦解和內戰的爆發。
第一節80年代初期的政治和經濟形勢
進入80年代,南斯拉夫經濟遇到了嚴重困難:生產發展停滯,外貿逆差巨大,外匯諸備縮減,外債負擔沉重,通貨膨脹加劇,失業人數增加,職工的實際收入不斷下降。
正在這種困難的時刻,德高望重的狄托總統在1980年4月4日與世長辭。狄托在生前就深感南斯拉夫民族間關係複雜,歷史積怨甚深,對立情緒嚴重,而且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94
水平差別較大。他曾採取多種措施在南聯邦共同體內大力貫徹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培植民族間的兄弟情誼。
在政治體製中,為了實現民族平等,規定在黨政領導機關中,一律貫徹各共和國(不論大小)平等地派代表和各自治省相應地派代表的原則,以防止以大欺小或以強淩弱。在聯邦議會討論經濟問題的議事規程中,實行協商一致的原則,以尊重各聯邦單位的自主權和經濟利益,避免以多壓少或獨斷專行。
為了培養和鍛鍊各共和國的幹部,狄托總統從1963年起不再兼任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政府總理)的職務,由各共和國經過戰爭考驗的年富力強的幹部輪流擔任。狄托在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他在黨政最高機關中設立主席團,作為實施集體領導的機關。
在經濟和文化方麵,南斯拉夫設立了援助不發達地區基金,由各共和國和自治省從社會總產值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資助不發達共和國和自治省的經濟和文化建設。
上述各項措施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狄托總統健在時,各民族和各共和國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如果通過協商得不到解決,最後由狄托裁決,各方都接受並貫徹執行。狄托總統逝世後,南一批有威望的老一輩革命家也先後去世或退休,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高度權威和凝聚力的中央領導核心,上述各項措施的消極方麵日益顯露出來。
各共和國湧現出新一代的領導人,開始執掌中央和地方的權力。他們成長於戰後的和平環境,相互間不存在老一代領導人在戰鬥中形成的革命情誼。在嚴重的經濟困難引起社
89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會動盪的情況下,民族間的利害衝突日趨尖銳,民族關係日趨緊張。各共和國的領導人力圖更多地為本地區謀利益,以取得本民族的信任和擁護,而把聯邦的共同利益放到一邊。
</br>